细川藤孝的个人简介
细川藤孝(ほそかわ ふじたか,1533年6月3日-1610年10月6日),日本战国时期武将和歌人,号幽斋(ゆうさい),玄旨,通称兵部大辅,精通和歌的儒将。长男为细川忠兴。
人物履历
细川 藤孝(1533年6月3日-1610年10月6日),日文假名ほそかわ ふじたか,法号幽斋玄旨,官位正五位下兵部大辅。本姓三渊氏,其父本名三渊晴员,他作为细川元常的养子继承细川家,服侍将军足利义辉。义辉被杀后,拥立足利义昭为将军,但最终与其决裂而臣服织田信长,受封丹后田边城。
本能寺之变后,拒绝亲家明智光秀的劝诱(其子细川忠兴娶了光秀的女儿玉子),投向羽柴秀吉;秀吉去世又主动倒向德川家康。1600年关原合战时指使其子细川忠兴加入东军,从而保住了基业。
细川藤孝前半生为了拥立足利义昭而尽力,并且邀请织田信长拥立足利义昭成为将军。义昭被流放后追随信长。本能寺之变时,并没有因为儿女亲家的关系而支持明智光秀,反而与儿子剪发髻哀悼信长之死。后来彻底成为丰臣秀吉的家臣,获得丹后宫津一万一千石。在关原之战时,二万名西军将士攻打丹后,但是藤孝以进行“古今传授”为理由使得天皇下敕旨保护藤孝。后来西军战败,丧失了讨伐藤孝的机会。“古今传授”即为《古今和歌集》的传授,必须由师父口头传授予弟子。当年由三条西实条传给细川藤孝。曾写作《百人一首抄》,并传下家集《众妙集》。细川对于和歌和茶道有很深的造诣,其子细川忠兴极好的继承了他这一点,忠兴位列“利休七哲”和藤孝家的良好环境不无关系。在关原之战9年后,于庆长15年(1610年)10月6日,在京都三条车屋町的自宅死去,享年77岁。
命运之子
应仁、文明之乱后,细川家走上了衰落之路,更沦为三好家的傀儡。幸运的是进入战国时代,细川家出现了中兴人物―细川藤孝。他先后侍奉足利三代将军、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虽然没能再现祖先的辉煌,但却能适应变化不断及时做出正确判断,使细川家平稳地度过几次大乱保持家名不败。既在血腥地权力争斗、领土扩张中奋勇搏杀,又在茶室中吟诗品茶,在战国武将中很少有人能完全融入两个鲜明对比的环境中,而细川幽斋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细川藤孝是幕府官员三渊晴员次子,而三渊晴员本是管领细川氏细川元有之子,后来入继母家三渊氏。觐见将军足利义晴的细川藤孝深受宠爱,再加上藤孝的母亲嫁给三渊晴员前曾服侍将军足利义晴,甚至因此出现了细川藤孝是足利义晴私生子的传说。而细川藤孝的母亲是当时著名学者清原宣贤的女儿,妻子则是藤孝父亲三渊晴员同僚的女儿,因而细川藤孝与幕府和朝廷的关系绝对非同一般。觐见幕府将军足利义晴后,细川藤孝奉命成为叔叔细川元常的养子,十三岁元服后一直担任幕府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的近侍。
在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联手谋害了将军足利义辉后,细川藤孝于1565年救出了被软禁在一条院的足利义昭,并陪伴义昭一起投奔朝仓义景。由于朝仓义景迟迟不肯出兵上洛,足利义昭和细川藤孝通过明智光秀的引见,一起转投信长并成功上洛。织田信长率领大军直捣黄龙,轻松地踢开了上洛途中的绊脚石,使细川藤孝对信长颇为佩服。
重大抉择
足利义昭当上第十五代将军后,细川藤孝担任山城胜龙寺城城主,以足利义昭家臣的身份出侍信长,同时服侍两位君主。后来信长提出的《殿中御掂》和《异见十七条》束缚了足利义昭的行动,使义昭认识到自己的傀儡地位,心怀不满的足利义昭表面上对信长依然恭顺,但私下里却秘密联系武田信玄、三好三人众、浅井长政、朝仓义景、石山本愿寺等势力结成反信长包围网,策划推翻信长的统治。在此危机时刻细川藤孝在权衡利弊后,作出了第一个重大的抉择,毅然抛弃了自己追随多年的足利幕府改投信长。
1577年细川藤孝与织田信孝、明智光秀一起攻陷大和信贵山城,1578年奉信长之命与明智光秀一起进攻丹波、丹后,担任丹后方攻略总大将,击败了一色义通。因为以上的功绩,1579年细川藤孝荣升丹后一国十二万石领主。
1582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的首谋者明智光秀自足利义昭投奔朝仓义景时起,便与细川藤孝一起奔走,后来又将女儿明智玉子嫁给细川藤孝的儿子细川忠兴,与细川藤孝结为亲家。因此明智光秀一直认定细川父子会加入己方,把他们计算在己方势力内,频繁地向细川家发出加势要求。然而细川藤孝却在此时作出了抛弃亲族的决定,不但剃发出家道号幽斋,将家督之位让给儿子细川忠兴,表达出自己不参与此事的立场;还将光秀的女儿玉子幽禁在丹后的深山中,玉子在此时信奉基督教,并改名为细川伽拉莎;最后竟加入秀吉一方,协助秀吉讨伐明智光秀。最终明智光秀惨败身亡,细川藤孝也因“大义灭亲”之举得到了秀吉的赞赏,获得了丹后旧明智领四万石加封。
然而领土的加封并没能满足细川藤孝的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细川藤孝首先将女儿细川伊也嫁给丹后的领主一色义定,最初一色义定也一直对细川家报有戒心,一直不肯带妻子回门,细川藤孝也没采取任何行动并不断向一色家示好。半年后在一色义定对细川家戒心逐渐减弱后,藤孝要求见见自己的女儿和女婿,疼爱妻子的一色义定终于陪同妻子回到了细川家。然而迎接一色义定的却是无情的暗杀,并且由细川忠兴亲自动手。随后细川父子顺利消灭了一色家的残余反抗势力,完全平定了丹后。
细川伊也失去丈夫后改嫁细川家臣,因为丈夫要求帮忙揉脚而与丈夫发生争执,并愤然回到娘家向父亲诉苦,但细川藤孝却毫不包庇女儿,而是对女儿说:“虽然你是我的女儿,但是你已经嫁人,就该顺从丈夫的意思,无论他的身份高低,你都是他的妻子!赶紧回去按你丈夫说去做!”尽管在日后流传着这样的美谈,赞扬细川藤孝的品德,但却不能掩盖他暗杀一色义定的事实。
一帆风顺从此细川藤孝父子仕途一帆风顺,在秀吉登上关白之位后,细川藤孝加封从二位法印,细川忠兴叙任从四位下侍从,并得到“丰臣羽柴”之姓。1587年藤孝随秀吉九州征伐,又得到了三千石的封赏。
丰臣秀吉、前田利家相继去世,丰臣家失去了顶梁柱,德川家康对天下的野心一显无遗漏。细川藤孝分析丰臣家、德川家的实力对比后,再次抛弃弱者加入德川方。
虽然细川藤孝算得上是战国第一文化人,但却一样为了保持家名而舍弃旧主、抛弃旧友、弃弱从强,并且为了扩张领土使用卑鄙手段摧毁了一色家,但历史却证明了他在关键时刻判断的正确性,到现在对细川藤孝的评价也是截然相反。细川家也随着细川藤孝一起步步高升,最终成为拥有39万9千石领地的大大名,只是委屈为了细川家失去生命的明智玉子和失去丈夫的细川伊也。
死中求活
1600年细川忠兴带领细川家主力部队随德川家康讨伐上杉景胜,石田三成举兵,计划监禁随德川家康出战大名的妻子们,以削弱他们的战意。在细川伽拉莎拒绝入城要求后,石田三成出兵五百包围了细川邸,企图用武力强拉细川伽拉莎进入大阪城充当人质。细川伽拉莎与细川家臣们奋起反抗眼见不敌之时,放火烧毁了官邸,在作完了最后的祈祷后,命家臣小笠原长斋用长刀将自己刺杀,细川家臣们随后纷纷自尽。因为细川伽拉莎的以死抗争,石田三成只得放弃了人质计划,派兵攻打细川忠兴的居城田边城,细川藤孝立即组织起大约五百士兵的军队坚守城池。丹后一色家残党虽然在细川麾下效力,但都心怀不满,与西军主帅小野木重胜订下光复一色家的协议后,纷纷投身西军。
虽然细川方面对的是一万五千大军,但在西军阵营中有不少是细川藤孝的弟子,战意低到了极点,细川藤孝竟以五百士兵之力支撑了多日。传说当时有不少西军士兵的铁炮中根本没有放入子弹,只是对着细川军放空枪。不过田边城失陷已是必然,该如何既不得罪德川家康,又能明哲保身才是真正的问题。此时细川藤孝的才艺发挥了关键作用,细川藤孝被称为古今传授的第一人,也就是口传《古今和歌集》中解释和故事的传承者,如果细川藤孝战死,那么宝贵的《古今和歌集》则永远失传。后阳成天皇的弟弟智仁亲王闻知此事后,立即派遣使者前往田边城,劝说细川藤孝开城。不知是真心想与城共存亡还是想再捞些政治资本,细川藤孝竟然谢绝了开城劝告,只是向朝廷献上了《古今和歌集》的手写秘卷。后阳成天皇受到感动,派遣使者向西军小野木重胜下达解除田边城包围的命令。最后细川藤孝不失面子地接受了天皇的命令,让出了田边城,而这次细川藤孝依靠的则完全是自己的学识。
1601年,细川藤孝隐居于京都吉田,安享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于1610年病逝,享年77岁。
社会影响
细川藤孝是当代著名的文化人,通晓各种礼仪典章,尤其擅长和歌、连歌集古今歌道之大成,着有和歌集《众妙集》、《百人一首抄》等,深受朝廷重视,著名门人有智仁亲王、乌丸光广、中院通胜,甚至连贞门俳谐之祖松永贞德及名歌人木下长啸子,都曾经获得藤孝的指导。此外丰臣秀吉在世时藤孝亦曾教导他朝廷的古今礼法,对秀吉推动的朝廷政策有极大的助益。
列传
天文三年(1534年)~庆长十五年(1610年)
“三管领”时代是细川家的辉煌时代,四国外加津、丹波两国均为细川氏的世袭分国。三管领家的山和斯波两家在仁、文明之乱前就出现了内部的权力之争,战后势力便大大减弱。细川氏走上衰败之路,则始于政元被其养子澄之一党家臣暗杀之事。至末代管领氏纲,细川氏和室町幕府更成为了三好氏的傀儡。然而所幸的是进入战国时代后,细川氏的一支――上守护家出现了中兴的人物,他就是细川藤孝,又称万吉、与一郎,剃发后称幽取⑿肌9傥淮游逦幌卤看蟾ā⒋铀奈幌率,后加封从二位法印。他先后出仕足利义昭、织田信长、羽柴秀吉直至川家康。也许是上苍冥冥中的庇佑,藤孝每次所作的抉择都是及时和正确的,虽无法再现祖先的辉煌,但能在几代乱世间都保家名不败,也实非易事。
身世之迷细川氏的嫡流是细川m之,其一系称为“京兆家”,其弟m有被称作和泉细川氏。m有最初领有和泉半国,到儿子m长时领和泉一国,并得守护一职,此后子孙繁荣,这一系也被称作“上守护家”。m长之后上守护家由持有、元有、元常相续继承,且代代出任刑部少辅。
细川藤孝是幕府奉公众三渊晴员的长子。但又有异说其为十二代将军足利义晴的私生子,因为藤孝的母亲原先服侍将军义晴,据说嫁给三渊晴员时已经怀有身孕。父亲晴员原是细川元有的儿子,后入外祖父三渊家做了养子,晴员之子藤孝又做自己本家的养子,追寻其中的原委多少有些复杂。藤孝的母亲是著名学者清原宣贤的女儿,妻子是与亲生父亲同为幕臣的沼田上野介光兼的女儿,因此藤孝与幕府、朝廷的关系可谓非同一般。
天文九年(1540年)细川藤孝被三渊晴员的亲哥哥细川元常收为养子。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任从五位下兵部大辅,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元常死后藤孝继任细川家家督。
将军的护使细川藤孝最初出仕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在松永久秀与三好一党密谋害死了将军义辉后,于永禄八年(1565年)救出被软禁的义辉之弟一条院庆(即足利义昭),藏匿于六角氏家臣和田惟政的家中,后陪伴义昭一同前往越前投靠朝仓义景。但是义景并不理会足利义昭想要上洛的意愿,于是藤孝与义昭通过明智光秀的引导,接近并投靠了织田信长,然后一同侍奉义昭上洛。此后藤孝转战大和、津两国,并在义昭成功当上第十五代将军后担任山城胜(青)龙寺城主。后来将军义昭对信长轻视幕府的态度逐渐感到不满,即信长提出的《殿中御稹泛汀兑旒咛酢肥苛私囊磺行卸R逭驯砻嫔先院托懦ふ驹谝黄穑较吕锶疵孛芰滴涮镄判⑷萌酥凇⑶尘ふ⒊中⒕啊⑹奖驹杆骂如与比鄙窖匪碌确葱懦な屏Γ钩尚懦ぐ呋品懦ぁL傩⒃谌ê饬死字笈灼逭眩断蛐懦ぁ
田x城主天正元年(1573年)藤孝从信长手中得到山城长冈城,改姓长冈,开始攻击山城淀城。天正五年(1577年)与织田信孝、明智光秀一同攻陷大和信贵山城。天正六年(1578年)奉织田信长之命与明智光秀进攻丹波、丹後,担任丹後攻略方的总大将,击灭建部山城主一色义通。由于这样的功绩,天正七年(1579年)信长任命藤孝为丹後一国12万石的领主,藤孝开始建造经营丹後国的本地田x城。
天正十年(1582年)6月本能寺之变发生,首谋者明智光秀因为自义昭前往越前朝仓氏起,就和藤孝一同为义昭上洛之事奔走,后来又将女儿玉子嫁给了藤孝的儿子忠兴为妻,可谓关系颇深,认为细川父子必定会加入本方,而将他们计算在自己的势力之内。不料藤孝却在此时剃发出家,取号幽龋⒔叶街蝗酶兆又倚耍棺约褐蒙碛诓徊斡氪耸碌牧⒊∩先ァH欢倚嗽谠栏腹庑闫灯档募邮埔笙律跷衬眨谑钦腋盖滋傩⑸塘俊L傩⒖吹焦庑愕南驴松闲形廖尬蠢纯裳裕吮H复遥谑蔷龆芫庑悖菇庑愕呐褡樱聪复ē楗伐悖┧偷降め嵛锻烈埃杨┑纳钌嚼镉谋樟似鹄矗旨尤肓擞鸩裥慵环健U庋木龆ǘ怨庑愣晕抟墒蔷薮蟮拇蚧鳎构庑阍裙兰频恼蕉妨Υ笪酰詈笾沼谖慵稹9庑惆芩乐螅慵蕴傩⒃诒灸芩轮涫钡奶却蠹釉奚停め峁擅髦橇煸谀诘4万石赏给其子忠兴。之后藤孝又在宫津城的细川宅中诱杀了一色义有,完全平定了丹後。
天正十二年(1584年)忠兴在秀吉的劝说下解除了对玉子的幽闭,将她由味土野接回了田x城。同年细川玉移居大坂玉造的细川氏新邸,历经身体与精神上的种种苦难后,玉子开始虔诚地信奉基督教,取教名为“ガラシャ(伽拉莎)”。
天正十三年(1585年)羽柴秀吉得天皇赐姓“N臣”,登上了v白之位。受秀吉赞赏有嘉的细川藤孝加封从二位法印;忠兴叙任从四位下侍,并受“N臣羽柴”姓。天正十四年(1586年)藤孝由秀吉处获得在京料山城西冈3千石,天正十五年(1587年)藤孝随秀吉征伐九州,又得秀吉恩赏大隅国3千石隐居料。
藤孝的v原秀吉死后大权均由五大老执掌,五大老之首的前田利家死后,川家康想独霸天下的野心一显无遗。细川藤孝审时度势,选择加入了德川方。
庆长五年(1600年)6月27日,儿子忠兴随家康参加上杉讨伐战。7月石田三成起兵讨伐川家康,并计划-随家康出阵的诸将的妻子于大坂城,以削弱他们对西军的战意。7月9日居住在玉造的细川伽拉莎收到了石田三成入城的邀请,她在接到丈夫忠兴“不要离开屋敷外出,注意不可入大坂城作三成的人质”的口信后,断然拒绝了入城要求。7月17日石田三成出兵500包围玉造细川邸,打算强拉伽拉莎入大坂城当人质。当时细川邸内有细川家臣小笠原少刃闱濉⒑酉捕嗍⒎R富伊贺留守,他们率领细川邸的护卫士兵们与石田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而伽拉莎自知无法逃脱,便放火烧了屋敷。由于基督教禁止自杀,伽拉莎在做完了最后的祈祷后,手握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命家臣小笠原少扔贸さ洞唐湫夭俊P◇以囊盘逵檬炀畹睦穹呛煤螅錾匣鹨└吨痪妫ㄒ凰捣呕鸬氖呛酉捕啵约涸蛟谛苄苋忌盏牧已嬷凶匀小:酉捕嗍苍诖蠡鹬凶匀校R富伊贺却在看到伽拉莎死了之后从后门逃走,此后行踪不明。(题外话:据说忠兴对R富的行为十分厌恶,曾下令要将其搜出砍头,但R富伊贺因为自己的铁炮能力为松平忠吉所爱惜而得到雇用,后出仕尾张义直服务于幕府铁炮方。由此可以推断,原一色家臣――被称为R富流炮术之祖的铁炮名人――R富一梦鹊v直,应该就是这个R富伊贺。)
细川家人质的事态以出乎石田三成预想的结果告终,三成的“人质作战”变得虎头蛇尾,最后只能以所谓的“强化监视”不了了之。而细川伽拉莎的死,对将妻子滞留在大坂的出阵中的诸将而言,多少减轻了心里的负担,这也是家康在v原取得胜利的间接原因之一。
石田三成在挟持伽拉莎的计划失败后,便派兵前往细川忠兴的居城――丹後田x城,当时留守田x城的是细川藤孝。藤孝7月17日时还在宫津城,而平日素与藤孝交好的三刀谷四兵卫孝和则假装作为大坂方的先头部队,率领其本队130人进入了田x城下藤孝家臣佐方吉左卫门元昌的宅邸,藤孝得知了此事后立即准备快船返回田x城。这时从大坂来的信使传回了伽拉莎夫人遇难的消息,藤孝对此感到非常惋惜。由于忠兴随家康出阵,田x城的兵力严重不足,藤孝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丹後国的所有武器和-都集中到城内,以笼城迎击三成的西军。藤孝并紧急招宫津城与峰山城忠兴的女儿、妾室和兴元的妻子来田x城,还指示久美城的女儿(松井佐渡守的妻子)往山中隐居。藤孝的三男幸隆则加固城池的防御,烧毁城下的市街与大坂方对峙。
三刀谷孝和是出仕毛利氏的出云土豪三刀谷久扶的儿子,父亲久扶因遭毛利辉元的疑心,被从出云追放,年幼的孝和由安国寺{琼来养育。孝和-后随毛利氏参加朝鲜出征相当活跃。在获得本领安堵(安居在代代祖传的领地内)之后,孝和去了京都洛外吉田山隐居,通过当地的神官吉田氏的关系,开始与细川藤孝有所交往。孝和得知了大坂方的丹後攻略意图后,安国寺{琼曾劝说他回旧主毛利氏处复职,并担任进攻丹後的先锋。但他却以与藤孝之间的交情为重,加之亡父久扶留有加入家康一方的遗言,因此决心为藤孝殉死。于是孝和率领其一族家臣、从者20人,选择了进入田x城的道路。孝和与v原的有名“义将”大谷吉@和平冢为相比,其知名程度必定要小很多,但他确实可称得上是丹後田x城之战中的有情有义的人物。
大坂方攻击阵的主将,是福知山城主小野木重胜。当时丹後地方还留有为数众多的一色家残党,他们虽然从属在细川氏的麾下,但并非都是心服口服,“身在曹营心在汉”者占了大部分。这些人听闻了小野木重胜要进攻丹後细川氏的消息后都非常高兴,在与重胜定下了胜利之后就光复一色家系的约定后,他们纷纷加入了重胜的麾下。
7月20日小野木重胜率兵闯入丹後国,第二日在离城较近的山上布阵,由三方面包围田x城开始枪击战。重胜方面以藤挂永胜、赤松(却澹秀、谷卫友、川胜秀氏、小出吉政等近乡之士为中心,另有N後四将竹中重利、中川秀成、早川长敏、毛利高政加入,共15000大军。而田x城的守军只有500,不过还有桂林寺、瑞光寺的寺中僧人和弟子,田x城下的农民和町人都聚集到城中帮助守城,但人数不详。虽然在战斗胜负上明显处于劣势,可是藤孝方仍上下团结一致英勇作战。然而相比之下,重胜方的围攻军则缺乏斗志。
文化人的命运细川藤孝是当时一流的文化人,通晓古代的典章法式;精通茶汤、掌故;集古今传授、中世歌学于大成,擅长和歌、连歌,著有个人和歌集《众妙集》,另有著书《百人一首抄》,深受朝廷与幕府的尊敬。
藤孝门下有众多弟子,在小野木重胜的围攻军中就不乏有拜藤孝为师者,有一种说法说重胜的西军中有不少人居然拿着空铁炮在那里形式化地战斗,可见重胜军的战意可谓是低到了极点。但是不管怎么说,藤孝所面对的是为数15000人的大军,田x城被攻落是迟早的事情。藤孝对自己的生死倒不怎么在意,唯一担心的,是在自己死后,过去蒙三条西g枝传授的《古今和歌集》被烧毁(藤孝在当时被称为古今传授的第一人,古今传授是指秘事口传《古今和歌集》中的解释和故事等的传承者,能够获得此殊荣的人被认为是和歌界的最高权威者。口传总是在相当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现在只残留下了20卷,卷二十以后的部分都已经断绝了)。藤孝提出了将《古今和歌集》献给八条宫智仁亲王(後阳成天皇的弟弟)的愿望。智仁亲王闻知此事后大为震惊,7月27日派遣侍臣大石甚助前往田x城,劝说藤孝开城,但遭到藤孝的谢绝。29日藤孝向亲王的使者进行了古今传授,并交予《源氏物语抄》,同时还托付该使者将《二十一代集》送往宫中,将《草(双)纸十二帐》送交给乌丸大纳言光,将《六家集十八帐》送交给前田玄以。另外,藤孝还提笔在诗笺上书写了一句有名的和歌:“古も今も浃铯椁淌坤沃肖恕⌒膜沃证虿肖寡预我丁薄
後阳成天皇为之所动,于是派遣敕使卮竽裳晕谕韫、前大纳言中院通胜以及前田茂胜(前田玄以的养子)等前往丹後田x城(使者的人选另有异说),向小野木重胜传达了“如果幽炔恍疑ッ敲垂沤窦拿卮嵊谰枚暇9仕偎俳獬愿贸堑陌А钡碾访V厥び谑侵坏梅蠲跞趿税Чナ疲旎孰肥乖蚪氤悄谌ニ捣傩V链耍傩⒁蛭桓椅タ固旎实碾访荒芫龆ㄈ贸鎏镛x城,当天为9月12日(日期另有异说)。在解除了围攻军对田x城的包围后,曾一度返回京都复命的前田茂胜再次回到了田x城,18日与藤孝一同出城,19日到达丹波w山城。田x城之战的最后结果以藤孝的开城而落下了帷幕,藤孝能够如此九死一生,完全得仰仗他自己的学识。
另外,N臣秀吉在世时期,藤孝向秀吉传授朝廷的古今礼法,对秀吉的朝廷政策给予了帮助。
庆长六年(1601年)藤孝隐居于京都吉田,此后在京都过着自由自在、悠然自适的晚年生活。庆长十五年(1610年)逝世于京都三条车屋町的屋敷内,享年77岁,后葬在南禅寺的天授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