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肇光的个人简介
吴肇光,外科学家,为新中国普通外科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很多外科新手术的开拓者。1956年从美国回国从事医学事业,195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规则性肝切除、乳癌超根治术、全盆腔脏器清扫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手术。他也是我国外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先驱之一,在外科营养、休克和重症监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1980年,由他主持实施了世界上首例微囊化同种胎儿胰岛移植,研究成果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晚年,他悉心指导研究生,为发展中国的医学事业呕心沥血,是受广大群众和医学界尊重的医学家。吴肇光 - 简历
1925年5月30日 出生于北平。
1943年~1949年 上海医学院六年制本科。
1949年~1954年 新泽西州医学中心住院医师。
1954年~1955年 新泽西州医学中心总住院医师。
1955年~1956年 新泽西州医学中心主治医师。
1957年~1964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外科主治医师。
1964年~1978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副主任。
1978年~1982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外科主任,副教授。
1982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外科教授。
1984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博士生导师。
吴肇光 - 简介
吴肇光,1925年出生于当时北平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曾就读于青岛江苏路小学,后因战乱进入香港的中学学习,1941年人香港大学学习,1942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43年进入上海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立志医学救国。1949毕业后赴美国新泽西州一些医院及医学中心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在美国期间吴肇光始终牢记自己是中国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总有一天要返回祖国,把自己的医学知识贡献给祖国和人民。1956年底,尽管那时他已是新泽西州医学中心的外科主治医师,有了洋房、汽车和舒适的生活,但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使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携爱人毅然返回祖国。
回国后,他在原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外科工作。那时中国的医学事业虽较解放前已有很大发展,但较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吴肇光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急切地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医学知识贡献给人民。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展了多项高难度手术,迅速缩短了中国外科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当他意气风发,准备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更多的贡献时,“文化大革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错误地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和“特嫌”受到批判,并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但他从未丧失对党和祖国的坚定信念。粉碎“四人帮”后,吴肇光又回到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上,焕发了青春。他先后主持了静脉营养、创伤和重症监护、胰岛移植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参与编写了大量的教科书和外科专著。
吴肇光1981年加入中国致公党,曾任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副主委,主委。他还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学术领域,他曾先后担任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国际胰腺病学会会员,中国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学会理事,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器官移植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外科年鉴编委会委员,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化学会会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外科学会副主委,国际胰腺病杂志编委等职。
吴肇光,中国普通外科很多新手术的开拓者。他具有高超的手术技能,并以其精湛的医术蜚声海内外。从1958年开始从事肝脏和人工肝研究,在国内率先进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由他实施手术的肝癌患者曾创造了国内外生存期最长的记录,术后生存率已超过40年。在国内,他除了首先施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外,还较早地开展了乳癌超根治术,全盆腔脏器清扫术,结肠代食道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等。
吴肇光 - 科学成就
吴肇光,中国外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先驱之一。对外科基础理论有很深的造诣,他特别注重外科基础理论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主持并从事外科营养,监护和休克机制的研究,被誉为中国南北两位开展外科营养,休克监护的先驱之一。他主持研究的“犬感染性休克的自然过程”课题于1982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Ⅱ-氨基酸注射液-833”于1984年获上海市三等奖。由吴教授主持治疗的一例全小肠切除的患者依靠肠外营养至今生存达16年,并于10年前成功妊娠分娩,治疗水平居国际领先。他所主持的生物人工肝研究曾获1980年国家医药局三等奖。“静脉营养”研究课题分别获199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6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0年开始,吴肇光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生物人工胰的研究,研究目标直指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症――糖尿病,在他的指导下,上海中山医院实施了国内第一例微囊化大鼠胰岛移植,世界上第一例微囊化同种胎儿胰岛移植,研究成果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基金的资助。
吴肇光教授著述颇丰。20世纪60年代,他参与编写了《外科学》、《腹部外科手术学》等教科书;粉碎“四人帮”后,为尽快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尽快提高临床医师的水平,他先后参加编写了《外科手册》、《营养与创伤骨科》、《实用急诊外科学》、《医学百科全书》等书,并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此外他还主持翻译出版了《重症监护治疗》、《外科营养》和《克氏外科学》等书。
吴肇光教授已迈入古稀之年,但他依然精神精神矍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着他的光和热。
吴肇光1981年加入中国致公党,曾任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副主委,主委。他还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学术领域,他曾先后担任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国际胰腺病学会会员,中国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学会理事,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器官移植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外科年鉴编委会委员,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化学会会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外科学会副主委,国际胰腺病杂志编委等职。
吴肇光,中国普通外科很多新手术的开拓者。他具有高超的手术技能,并以其精湛的医术蜚声海内外。从1958年开始从事肝脏和人工肝研究,在国内率先进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由他实施手术的肝癌患者曾创造了国内外生存期最长的记录,术后生存率已超过40年。在国内,他除了首先施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外,还较早地开展了乳癌超根治术,全盆腔脏器清扫术,结肠代食道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等。
吴肇光,中国外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先驱之一。对外科基础理论有很深的造诣,他特别注重外科基础理论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主持并从事外科营养,监护和休克机制的研究,被誉为中国南北两位开展外科营养,休克监护的先驱之一。他主持研究的“犬感染性休克的自然过程”课题于1982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Ⅱ-氨基酸注射液-833”于1984年获上海市三等奖。由吴教授主持治疗的一例全小肠切除的患者依靠肠外营养至今生存达16年,并于10年前成功妊娠分娩,治疗水平居国际领先。他所主持的生物人工肝研究曾获1980年国家医药局三等奖。“静脉营养”研究课题分别获199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6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0年开始,吴肇光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生物人工胰的研究,研究目标直指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症――糖尿病,在他的指导下,上海中山医院实施了国内第一例微囊化大鼠胰岛移植,世界上第一例微囊化同种胎儿胰岛移植,研究成果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基金的资助。
吴肇光教授著述颇丰。20世纪60年代,他参与编写了《外科学》、《腹部外科手术学》等教科书;粉碎“四人帮”后,为尽快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尽快提高临床医师的水平,他先后参加编写了《外科手册》、《营养与创伤骨科》、《实用急诊外科学》、《医学百科全书》等书,并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此外他还主持翻译出版了《重症监护治疗》、《外科营养》和《克氏外科学》等书。
吴肇光教授已迈入古稀之年,但他依然精神精神矍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着他的光和热。
吴肇光 - 主要论著
1 《实用外科学》主编.
2 《血管外科手术图谱》主编(获1999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3 Chen FZ, WU ZG. Anastomotic false aneurysm following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ectomy and prosthetic grafting. Chin Med J (Engl). 1994 Nov; 107 (11):832~5.
4 Yang H, Wu ZG.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studies on microencapsulated human fetal pancreatic tissue. Chin Med J (Engl).1989 Oct; 102 (10):786~90.
5 Wu ZG, Shi ZQ, LU ZN, etc. In vitro culture and transplantation of encapsulated human fetal islets as an artificial endocrine pancreas.ASAIO Trans. 1989 Jul-Sep; 35 (3):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