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龄(历史人物)的个人简介
王梦龄(?-1861年) 字雨山,广东省雷州府海康县(今雷州市调风镇禄切村)人。曾任江苏知县、淮安知府、苏州知府、徐州兵备道、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漕河总督。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王梦龄
出生于清光绪元年,十四岁中秀才,后中举人。清光绪三十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西斋。翌年,赴英国入维多利亚大学机械专业学习,毕业后又在原校攻读电学专业,民国元年毕业。民国二年-(1913)携英国籍妻子回国,任山西大学电气教授并负责筹建实习工厂,用一年半时间建成。民国六年(1917),改任工业专科学校机电科主任,民国十年该校改为甲种专科学校,梦龄负责建校。从建校到“七?七"事变的十七年中,该校培养了十七届机电专业人才及大批技工,为山西轻重工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后因不满阎锡山暴行,毅然辞职,专心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足迹遍布三晋。曾代表山西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首次全国工程师大会。民国二十六年(1 93 7)日军入侵,他携眷避居香港,后至天津英租界。日伪当局获悉后,派苏体仁亲往邀请他返并,主持恢复山西兵工生产,被梦龄严词拒绝。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宁愿给私营工厂当技术顾问,也不愿为阎锡山供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梦龄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察哈尔省政协会。195O年任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委员,受聘为省工业厅工程师。1951年参予创建察哈尔工学院,任副院长。1953年察哈尔省撤消后,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业厅总工程师,后任省电力厅副厅长。著有《实用工程手册》。1963年4月1日去世。
国民政府国防部少将高参―王梦龄
王梦龄(1903-)海南琼山人,南京中央军校重兵器训练班主任,国民政府国防部少将高参。
清代官史―王梦龄
王梦龄(?-1861年) 字雨山,广东省雷州府海康县(今雷州市调风镇禄切村)人。
曾任江苏知县、淮安知府、苏州知府、徐州兵备道、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漕河总督。
他在徐州任职10年,施政得力,深受徐州人民爱戴。徐州曾多次遭受水灾,土匪乘机作乱,百姓苦不堪言。他便率部属筹资,安抚灾民;倡办团练,亲自监督训练;编创保甲制度,设立门牌,填注户口,捉拿奸宄。为了防备土匪作乱,率领百姓修筑城墙,开挖护城壕;并仿照“坚壁清野”之法,创立圩寨防御措施。
他秉公执法,在任期间,案不论大小,他必公正地给予审理,冤枉者平反,株连者释放,诬陷者治罪。
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归天,恭亲王奕沂执掌国政,下诏把他招回朝廷,候补五品京堂(从一品),他未赴任,却病故在淮安。同治初年(1862年),徐州知府翰林编修段广瀛等向皇帝奏请恩准徐州捐建了他的专祠。
人物履历
王梦龄(1903―2002)
生于1903年11月27日(清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初九)。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字介丞。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二十期炮兵科毕业。
1929年7月军校毕业回国后派任陆军教导队(队长冯轶裴)上尉见习官。10月调升第10军(军长杨杰)参谋处少校参谋。12月调任洛阳行营(主任杨杰)参谋处少校参谋。
1930年2月调任中央军校教导团(团长冯轶裴)少校副官。4月所部扩编为教导第1师(师长冯轶裴),升任参谋处中校参谋。
1931年1月调任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唐光霁)中校教官。12月调任陆军步兵学校(校长王俊)中校教官。
1932年3月兼任练习队队长。
1936年3月16日叙任陆军步兵中校。
1938年1月调升中央军校(教育长陈继承)重兵器训练班上校主任。
1939年1月调升察哈尔挺进军(司令张砺生)参谋处少将处长。
1941年2月所部改称晋察绥边区挺进军(司令张砺生),仍任参谋处少将处长。9月调任陆军步兵学校(教育长刘震清)研究处(处长蔡西庚)少将研究员。
1943年8月19日转晋陆军炮兵上校。
1946年1月调任军政部(部长陈诚)第28军官总队(总队长王锡钧)少将大队长。7月17日获颁忠勤勋章。10月10日获颁胜利勋章。
1947年1月升任中央训练团(教育长黄杰)第28军官总队(总队长刘伯龙)少将总队附。12月调任国民政府主席战地视察第5组(组长刘伯龙)少将视察官。
1948年5月所部改称总统特派战地视察第5组(组长刘伯龙),仍任少将视察官。8月调升总统特派战地视察第2组少将组长。
1949年3月调任国防部(部长徐永昌)少将高级参谋。
1960年9月退为备役后聘任台湾电力公司顾问、海南同乡会顾问。
2002年8月在台湾台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