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的个人简介
陶东风,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博士生导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陶东风
陶东风,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博士生导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分册》顾问,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曾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研究。已经出版的相关专著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从美学到文化――陶东风学术自选集》、《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新时期文学三十年》、《当代中国的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等。担任《新京报》《北京青年报》评论版专栏作家。
近几年情况:
1、主编的教材《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2006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2、主持文学理论课程获2007国家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3、专著《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2008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主持的教改项目“学科资源的优化整合与文学理论精品课程建设”2009年分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主持的文学理论教学团队2009年批准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6、专著《新时期文学30年》获得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11月。
二、特别荣誉
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
三、科研项目
1、主持教育部人文基地重大项目“当下中国文化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2、主持2006年度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的祛魅与文艺学的边界问题”
3、中国现代文论中的“文化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和中国文论建设”子项目.
4、主持北京市人才强教创新团队项目“文学的祛魅”。
5、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文学理论精品课程建设”。
6、主持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项目“文学理论教学团队建设”。
四、主持会议
1、2006年4月,在浙江湖州主持召开“文学性的历史形态和文艺学的知识建构”学术会议
2、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3、2008年8月,在新疆召开“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学术研讨会。
4、2009年11月10-14日在北京成功召开“首届全国文艺学高层论坛”。
5、2010年5月15-19日,在遵义师院召开“大众文化与知识分子的言说策略”国内学术会议。
6、2010年9月,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首届文艺学美学青年学者论坛”。
五、学术交流
1、2006年10月至2006年12月,英国伦敦大学访问学者。
2、2007年7月12-15日在日本东京大学参加“无所不在的媒介:亚洲的转型”国际学术讨论会。
3、2008年7月1日-30日,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学访问学者。
4、2008年12月3日-12日,参加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学举办的“两岸三地大众文化讨论会”。
5、2009年10月5日至29日,奥地利、德国访学。
六、学术论文
2006年度
1《文学活动的去精英化及其他》《山花》2006年第1期.
2《文学的祛魅》,《文艺争鸣》2006年第一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3、《学会思考问题的复杂性DD答郭铁成》,《文艺争鸣》二○○六第三期。
4、《新文学终结了么?》,《花城》2006年第二期。
5、《后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当代文坛》2006年第三期。全文收入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第10期。
6、《关于浪荡子、现代性和知识分子的对话》,《上海文化》2006第4期。
7、《重审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文艺研究》2006年第10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u2022文艺理论》200612
8、《从阿伦特的政治概念看文学理论的政治性》《人文杂志》2006第十期。
9、《文学理论知识建构中的经验事实与价值规范》,《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u2022文艺理论》2007年第3期全文复印。
11、《语言的力量和语言的迷误》,《福建论坛》2006年第10期
12、《广告,谎言与意识形态》,《广告研究》,2006年第5期。
13、《“国民性神话的神话》,《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14、《文艺学知识的重建思路》,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10期。
15、《新新中国论的价值误区》,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第7期。
16、《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当代文坛》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07年度
1、《西方文化研究的新进发展》,《当代文坛》,2007年第1期
2、*《告别花拳绣腿,立足中国现实DD关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若干问题的思考》《文艺争鸣》2007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2期。
3、*《游戏机一代的架空世界》《文艺争鸣》200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5期
4、《中国大片到了嗜血如命的时代》《艺术评论》2007年第2期。
5、《2006年的中国文化热点评述》,《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
《文学的知识生产与文学研究的机制创新》,《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
6、《关于全球化与重建社会科学知识的一点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4期。
7、《于丹现象解》《天涯》2007年第4期
8、*《大片、暴力、道德底线》《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7年第3期。
9 * 《反思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学知识生产》,《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10 *《学术著作怎能如此翻译?阿伦特人的条件中译本指谬》,《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
11*《文学活动的精英化-去精英化与文学经典建构》,《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12《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研究热》《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
2008年度
1、《后革命时代的革命书写》,《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
2、《重申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文艺争鸣》2008年第1期。
3、《文艺作品暴力叙事的道德底线》《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4、《如何理解文化大发展的理念》《当代文坛》200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8年第12期
5、《私人化写作重识》,《福建论坛》2008年第9期
6、《我眼中的余虹》,《福建论坛》2008年第10期
7、《青春文学、玄幻文学与盗墓文学》《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人大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
8、《文学公共领域的价值规范》,《上海文学》,2008年第11期
9、《网络与文学活动的大众化》,《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0日。
10、《文学公共领域的理想类型与应然品格》,《东方丛刊》2008年第四辑。
2009年度
1、《新文学三十年:从精英化到去精英化的过程》,《语文建设》2009年第1期。
2、《新时期文学30年,作家倒下去,写手站起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网路交往与新公共性的建构》《文艺研究》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第6期。
4、《论文学公共领域与文学的公共性》,《文艺争鸣》,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8期。
5、《和谐盛世说山寨》,《中州学刊》,2009年第3期
6、《去精英化时代的大众娱乐文化》,《学术月刊》,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第八期。
7、《阿伦特精神生活翻译指》,《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
9、《傻乐与娱乐文化的堕落》,《中国社会科学报》
10、《无聊、山寨、傻乐――当代文化关键词》《当代文坛》2009年第4期
11、《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文艺争鸣》2009年第7期
12、《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译本指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0年第一期。60-69页。
13、《粉丝文化研究:阅读-接受理论的新拓展》《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7期,164-172页,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第10 期。
14、《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译本指谬》,《中国图书评论》2009第10期。68-75页。
15、《略论极权主义政治与本质主义知识论的关系》《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
2010
1、《警惕中国文学研究这的民族主义倾向》,《探索与争鸣》2010-1,45-48页。
2、《作为媒介化公共事件的文学》《文艺争鸣》,2010-1,6-13页;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第五期。18-25页。
3、《走向自觉反思的文学理论》《文艺争鸣》,2010-1期。14-17
3、《阿伦特式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四川大学学报》,2010-1,30-39页
4、《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美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2,27-34页
5、《70年代的碎片化、审美化与去政治化》,《文艺研究》,2010-4,142-151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评论》2010-7,37-45页。
6、《过日子时代的大众阅读》《中国图书评论》2010-4,4-7页。
7、《祛魅时代的文化图景》,《文学与文化》2010年1月(创刊号),92-98页。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0第六期,第18-23页。
8、《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文艺研究》2010年第九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5期,87-90页,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第12期,3-11页。
9、《让高考作文回归想象力的游戏》《语文建设》2010第7-8合刊。110-111页。
10、《余秋雨的不忏悔与八零后的不懂文革》,《当代文坛》2010年第四期。
11、《后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战略与管理》2010年第7-8期合订本。
12、《记忆是一种文化建构》《中国图书评论》,2010-9,第69-74页。《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
13、《雷锋:社会主义伦理符号的塑造及其变迁》,《学术月刊》2010-12期。
14、《革命的祛魅:后革命时期的革命书写》《渤海大学学报》2010-6期。5-19页。
15、《关于文化研究的答问》,《渤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高等学报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1期。
七、学术著作
1、《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大众文化教程》(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4、《文学理论的公共性:重建政治批评》,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5、《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6、《当代中国文艺学史(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0)》(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粉丝文化读本》、《亚文化读本》、《文化研究》1-11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