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奇的个人简介
魏光奇,1950年6月出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于河北大学历史系。1981年山西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西方史学思想史、中西文化观念比较等课程;指导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
学术著作
主要从事清代和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外思想比较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
1、《大智心魂――哲人的旅程》(燕山出版社1993年)
2、《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官治与自治: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商务印书馆2004年)
4、《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商务印书馆2009年)
5、《今天与昨天:中国社会历史问题散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6、《中西文化观念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7、《清代民国县制和财政论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8、《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学术论文
(一)清代、民国县制研究
1、清代州县治理结构述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上)
2、清代州县的“主奴集团”统治――透视“秦制”的根本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3、清代督抚监司监察制度的弊端与异化(《河北学刊》2010年第2期)
4、清代州县官任职制度探析――附论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地方行政首脑权力制约(《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
5、晚清州县官任职制度的紊乱――透视中国传统政治的深层矛盾(《河北学刊》2008年第2期)
6、晚清的州县行政改革思潮与实践(《清史研究》2003年第3期)
7、关于清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封信(《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中国近代史研究专辑”,2003年)
8、地方自治与直隶“四局”(《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
9、走出传统:北洋政府时期的县公署制度(《史学月刊》2004年第5期)
10、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任用制度(《河北学刊》2004年第3期)
11、清代州县文簿册报制度:对中国传统行政特点的透视(《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第3期)
12、官治与自治:中国近代的县乡行政体制(《中国改革》2002年第11期)
13、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分层的反复变更看“省管县”改革(《领导之友》2006年第4期)
14、近代县制问题的历史思考(《博览群书》2005年第10期)
(二)清代、民国乡村制度研究
1、清代直隶的里社与乡地(《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清代“乡地”制度考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清代乡地职役人员问题考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4、清代雍乾后的赋役催征机制(《河北学刊》2012年第6期)
5、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与丁海秀合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6、清末民初地方自治下的“绅权”膨胀(《河北学刊》2005年第6期)
7、国民政府时期新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8、远未终结的探索――从梁漱溟著《乡村建设理论》说开去(《博览群书》1998年第8期)
(三)清代、民国财政研究
1、清代后期中央集权财政体制的瓦解(《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1期)
2、清代州县财政探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3、清代直隶的差徭(《清史研究》2000年第6期、2001年第1期)
4、试析洋务派的理财思想(《历史教学》1987年第10期)
5、直隶地方自治中的县财政(《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6、国民政府时期县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的整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四)历史理论与方法研究
1、史学系统方法浅议――兼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2、小说在社会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河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3、承继黑格尔: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河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等)
(五)历史文化研究
1、历史文化传统与改革模式的选择(《晋阳学刊》1989年第3期)
2、历史文化传统与改革的精神机制(载《历史与现实论稿》,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
3、官民对立:他看透了秦汉之制――读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博览群书》1998年第1期,笔名李瑜)
4、“二患交伐”:中西文化精神的劣化结合――读鲁迅的《文化偏至论》(《博览群书》1997年第12期)
5、重提“兼容并包”(《科技智囊》1998年第8期)
6、代议政治与多元社会 读章太炎的《代议然否论》(《博览群书》1999年第5期)
7、“民本”和“官本”:中国古代的政治学(《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4期)
8、再造“大同”信念――建设符合国情的经济伦理(《社会科学论坛》1999年第7、8期》)
9、威权与民主――两种政治社会体制的选择(《社会学家茶座》总第二十辑,2007年)
10、建设开放、立体的伦理体系――新时期中国伦理建设问题之我见(《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2月上半期
11、吸收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进步史观”(《全球史评论》,2012年第1期)
12、在文明互动中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第6期)
13、重构儒家:中国近代文化精英的一种努力(《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1期)
14、探寻文化出路:近代中国精英人士看佛教(与[日本]柴田文洋合撰,《社会科学论坛》2018年第4期)
15、从王亚南到马克斯?韦伯(《南方周末》2019年8月15日)
(六)其他
1、为清末革命党人说几句话(《东方艺术》1996年第5期)
2、莱阳民变散记(《东方艺术》1997年第5期)
3、辛亥革命:在改革中爆发(《领导文萃》2001年第7期)
4、晚年曾国藩(《领导文萃》2016年第10期)
5、“文革”时期读书生活漫忆(《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中国近代史研究专辑”,2003年)
6、透视“文革”的文化选择(载《今天与昨天:中国社会历史问题散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题目“文化选择:历史观察的另一视角”)
研究项目
主持199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县乡行政制度研究》、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州县乡里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