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棠

时间:2024-03-10 06:40:29编辑:影视君

吴棠的个人简介

吴棠(1813年8月19日-1876年7月20日),字仲宣,号棣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三界市(今安徽省明光市三界镇老三界行政村)人。 相传吴棠少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吴棠不仅是位能力非凡的漕运总督,也是晚清时非常有名的清廉吏。

人物简介

吴棠(1813年~1876),字仲宣,号棣华。三界(今属明光市)人。咸丰四年(1854),太常寺少卿王茂荫上疏推荐吴棠,南河道总督杨以增考察,遂以同知直隶州即补。咸丰十一年(1861),升任江宁布政使,兼署漕运总督。同治五年(1866)八月,调补闽浙总督。后调任四川总督兼署成都将军。光绪二年(1876)初病逝,谥号勤惠。著有奏稿十卷。有《望三益斋诗文集》,刊行于世。

人物生平

桃源县泗阳县清河县

咸丰三年(1853年)初,吴棠又回任清河县令,时值 太平军、捻军风起云涌,反清杀官、声振华夏,清廷摇摇欲坠。吴棠带兵征战于 徐淮之间。时太平军攻占 扬州,遂有屠城之难,消息传来,淮人纷纷迁移。一时贵者叹于室、富者犹于门、贫而强者喜于道。吴棠诓称:清廷大军将至,淮派员接应,人心稍安,迁者多返。吴棠在地无城郭、手无兵柄情况下,徒以忠义号召,会同乡绅 鲁一同招集乡勇,倡办团练,申明纪律,乡镇立七十二局,不数月间,会者数万人,首尾相联,合力防御,声威大振。咸丰十年(1860年) 捻军李大喜、 张宗禹率部二万余众,攻克 清河县 清江浦(今 淮安市区),击毙淮扬道吴葆晋,副将舒祥等,河督庚长等逃往淮安府城。吴棠临危不惧,招集乡勇,驻军瓦砾上,亲自在 清江浦北圩上督战,终击退捻军。

吴棠是清朝镇压捻军最著名的地方守令之一,因守城有功,政绩卓著,于咸丰十年补 徐海道,旋授徐海道员(四品官)。 咸丰十一年(1861年)擢 江宁 布政使(从二品官),代理漕运总署。同治二年(1863年)实授 漕运总督,1864年署江苏 巡抚,次年升两广 总督,皆因江淮未戢请留而不果行,仍留在漕督原任。同治五年(1866年)调离任 闽浙总督( 正二品),七年调任 四川总督,1871年署 成都将军。

镇压捻军

咸丰三年(1853年)初又回任清河县令,时值太平军、捻军风起云涌,反清杀官、声振华夏,清廷摇摇欲坠。吴棠带兵征战于徐淮之间。时太平军攻占扬州,遂有屠城之难,消息传来,淮人纷纷迁移。一时贵者叹于室、富者犹于门、贫而强者喜于道。吴棠诓称:清廷大军将至,淮派员接应,人心稍安,迁者多返。吴棠在地无城郭、手无兵柄情况下,徒以忠义号召,会同乡绅鲁一同招集乡勇,倡办团练,申明纪律,乡镇立七十二局,不数月间,会者数万人,首尾相联,合力防御,声威大振。咸丰十年(1860年)捻军李大喜、张宗禹率部二万余众,攻克清河县清江浦(今淮安市区),击毙淮扬道吴葆晋,副将舒祥等,河督庚长等逃往淮安府城。吴棠临危不惧,招集乡勇,驻军瓦砾上,亲自在清江浦北圩上督战,终击退捻军。

历史评价

他是清朝镇压捻军最著名的地方守令之一,因守城有功,政绩卓著,于咸丰十年补徐海道,旋授徐海道员(四品官)。咸丰十一年(1861年)擢江宁布政使(从二品官),代理漕运总署。同治二年(1863年)实授漕运总督,1864年署江苏巡抚,次年升两广总督,皆因江淮未戢请留而不果行,仍留在漕督原任。同治五年(1866年)调离任闽浙总督(正二品),七年调任四川总督,1871年署成都将军。著有《望三益斋诗文钞》、《望三益斋存稿》。

吴棠服官三十余年,历封疆大吏16年,是皖东清史上唯一的封疆大臣,安徽清史上屈指可数的名人,中国漕运史上集权总督,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咸丰年间“声振江淮”,“金石至交”李鸿章誉之为“天子知名淮海吏”,翰林院编修钱振伦(翁同和姐夫)称其督漕期间“以民慈父,为国重臣。江淮草木知名,天下治平第一人 ”。吴棠一生勤政为民,实心任事,尊师重教,清正廉明。晚期时代无人能比。由此可见吴棠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对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他的功绩卓著,士民称颂,后任漕运总督 文彬于同治十年奏建专祠。在《清淮、徐州奏建专祠疏》一文写道:“奏为已故督臣功德在民,谨胪陈事实,吁恳天恩,宣付史馆,并准建专祠,恭摺仰祈对鉴事。窃照原任四川总督吴棠在籍病故。渥蒙赐恤予溢,赏及后昆,饰终之典,至优极渥。该故督臣服官江北最久,勋绩昭著,妇孺咸知。闻其仰邀优恤,莫不奔走相告,钦感同声。于是淮安绅民前刑部员外郎李宗晟等,徐州绅民分省补用道魏邦庆等,各来臣衙门,投递公呈,请将事实具奏……出自逾格鸿慈,理合恭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皇帝阅之,便准奏。其文如下:“光绪三年四月初三日,奉上谕,文彬奏,已故总督功德在民,请将事实宣付史馆并建专祠一折,原任四川总督吴棠业经赐恤予谥。兹据该漕督奏称,该故督前在江北,历任州县,以至漕运总督,治行最著,舆论翕然。办团剿匪,亦多勋绩。著照所清,即将吴棠事实宣付史馆,并准于清淮、徐州各建专祠,以彰忠荩,该部知道,钦此。”

相关传说

关于吴棠的传说:关于吴棠的传说中,流传最广的便是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中一个故事:道光年间,湖南副将刘某谢世,其子扶棺回籍。丧船抵达清河县(今江苏淮阴)地界时,派人上岸向刘父故交、清河县令吴棠报信。吴棠得信后,立即派人捎带三百两白银,去船上送给刘某的儿子。仆役来到河边,看见一艘丧船停在那儿,上前一问,果是副将之灵,便呈上三百两白银作为祭礼。船上的姐妹两人,接过银钱,千恩万谢。但此船的灵主是安徽皖南道惠澄。他的两个女儿也是扶柩还乡,船停在清河码头。且川资不够,正处困顿之中。吴棠听了仆役禀报,觉得很不对劲,便派人再去打听,原来码头上停着两艘丧船,仆役送错了地方。但送出去的祭礼又不好要回来,吴棠干脆来个将错就错,送个顺水人情算了。于是,他第二天又封了三百两银子,亲自送到刘某船上。祭拜之后,再到另一艘丧船上,祭拜惠征。两个少女见到素昧平生的吴县令如此仗义,顿时,感激涕零。姐姐对妹妹说:“千万要记住咱们的恩人,他日若能富贵,一定报答这个贤良的人!”并将吴的名帖珍藏在妆盒中。这位姐姐后来被选入宫,成为咸丰皇帝的贵妃。咸丰死后,即为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于是,吴棠官运亨通,由一个小小的县令,在几年内数次被破格提拔,先后出任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

当然,这只是传说,吴棠的官运亨通,完全是他个人出色的才能,吴棠在任知县时,就以勤政化民,治水赈灾,亲剿捻患,政声卓著,波及朝野。早在咸丰初年河道总督杨以增就因吴棠在桃源、邳州、清河任上治河有功,特别是整治丰口漫堤一事,多次上书朝廷保荐;同时,户部左侍郎、太常寺少卿王茂荫亦上疏举荐吴棠,获得咸丰帝全面赞同,咸丰帝降旨河督杨以增察看,后杨又上书赞扬吴棠勤政为民之实才,使“天子知其名”,开升迁之坦途。

漕运总督

吴棠在任漕运总督时,为保清河县人民生命财产及衙署大小官员的安全,使百姓能安居乐业,为防御捻军再来,吴棠于同治二年奏准朝廷,得以拆用河湖堤砖石,筑清河县城于里运河南岸,清江城开工于同治三年春,翌年秋竣工。城周长一千二百七十三丈六尺五寸,高一丈八尺,杉木梅花桩基础,椿顶满砌,全部用糯米汁灌嵌,十分坚固。四城门上均砌有砖木结构枪楼,四楼皆入嵌一额,东门署“安澜门”、西门署“登稼门”、南门署“迎薰门”、北门署“拱宸门”,筑城经费耗银十二万两。清江城筑成后防御功能增强,人民安居乐业,并非吴棠私自所为。在他倡导下,清河县周边各乡镇、村寨先后皆筑圩寨,同治六年“捻贼”再度来时,皆不得逞,可见此城圩之功效也。

由于黄河北徙,改道山东。此时,河督功能降低,无河可治,清廷于咸丰十一年裁汰河道总督署,立漕运总督署,实授吴棠为漕运总督(俗称漕帅),辖二十四河标营,拥兵数十万。吴棠认为,黄河北徙,拆高堰石堤无大碍,不料招致很多人反对,亦有同僚多次弹劾上告,状告吴棠“拆堰制灾,圈城卖地”。谁知吴棠没有被告倒,官越告越大,这也是中国官员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特例。同治二年,吴棠下令拆武家墩以北石工,修筑清江城,并筑清江里运河南北土圩,上置炮台多座,以防捻军。又建崇实书院,建文庙大成殿,置义学四所。四年调两广总督,未赴任,忍留槽督原任,筹划恢复运河槽运,以小粮船岁运四万余担。黄河北徙后,裁汰河道吏员和河营标兵,改修防为操防,并改隶淮扬镇总兵。黄河、运河和洪泽湖等滩地涸出,试行屯田,“划予各兵督耕充饷,以自然之利,养有用之兵。”

轶事典故

关于吴棠的传说中,流传最广的便是 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中一个故事:道光年间, 湖南道员刘某谢世,其子扶棺回籍。丧船抵达清河县(今江苏 淮阴)地界时,派人上岸向刘父故交、清河县令吴棠报信。吴棠得信后,立即派人捎带三百两 白银,去船上送给刘某的儿子。仆役来到河边,看见一艘丧船停在那儿,上前一问,果是某道员之灵,便呈上三百两白银作为祭礼。船上的姐妹两人,接过银钱,千恩万谢。但此船的灵主是安徽皖南道惠征。他的两个女儿也是扶柩还乡,船停在清河码头。且川资不够,正处困顿之中。吴棠听了仆役禀报,觉得很不对劲,便派人再去打听,原来码头上停着两艘丧船,仆役送错了地方。但送出去的祭礼又不好要回来,吴棠干脆来个将错就错,送个顺水人情算了。于是,他第二天又封了三百两银子,亲自送到刘某船上。祭拜之后,再到另一艘丧船上,祭拜惠征。两个少女见到素昧平生的吴县令如此仗义,顿时,感激涕零。姐姐对妹妹说:“千万要记住咱们的恩人,他日若能富贵,一定报答这个贤良的人!”并将吴的名帖珍藏在妆盒中。这位姐姐后来被选入宫,成为咸丰皇帝的贵妃。咸丰死后,即为 垂帘听政,集中国军政大权于一身的 慈禧太后。于是,吴棠官运亨通,由一个小小的县令,在几年内数次被破格提拔,先后出任 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

当然,这只是传说,吴棠的官运亨通,完全是他个人出色的才能,吴棠在任 知县时,就以勤政化民,治水赈灾,亲剿捻患,政声卓著,波及朝野。早在咸丰初年 河道总督 杨以增就因吴棠在 桃源、邳州、清河任上治河有功,特别是整治丰口漫堤一事,多次上书朝廷保荐;同时, 户部左 侍郎、 太常寺少卿 王茂荫亦上疏举荐吴棠,获得咸丰帝全面赞同,咸丰帝降旨河督杨以增察看,后杨又上书赞扬吴棠勤政为民之实才,使“天子知其名”,开升迁之坦途。

晚清廉吏

吴棠不仅是位能力非凡的漕运总督,也是晚清时非常有名的清廉吏,很多文学作品中,将吴棠描写成一个贪财纳贿,攀附权贵的庸吏,但事实上,吴棠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不畏奸权的清官廉吏,同治五年,吴棠出任四川总督,在任拨捐输银赈济灾民,疏呈捐输之弊,要求清政府“讲求吏治,尤当慎于序补之先”。而在同治十年,吴棠弹劾李光召一事更是让其声震朝野。同治年间,商人李光召与内庭权贵相互勾结,以重修圆明园的名义,从东南亚等地低价大量收购木材,然后高价卖与内务府,从中谋取暴利。因为此事迁涉官员众多,并有大学士、军机大臣、亲王贝勒等人涉案,不少知情官员为保住自己的前程,都不愿提及此事。唯有四川总督吴棠得知此事后,毅然上书弹劾,并向慈禧太后陈述此时重修圆明园有弊端,此事在清廷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足可看出吴棠不畏奸权的品行。

上一篇:火鸡面怎么煮

下一篇: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