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历史)的个人简介
王祯(1271~1368),字伯善,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元朝著名农学家、印刷技术革新家。曾担任县尹,正直爱民,奖励农业,发展生产。为总结农事经验,前后用了十七年时间撰写了一部约计十三万六千余字、插图二百八十余幅的农学巨著《农书》,全书集北魏以来农业生产之大成,是我国第一部适用范围最广、最为全面的农书,在中外农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此外,他还成功地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于冶炼技术也有发明创新,对元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甚大。
两任县尹,勤政为民
关于王祯的生平活动,有据可查的史料很少,史书有记载的是他做过两任县尹。一是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在职六年;二是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
王祯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勤勉务实,为民办事。他在旌德县尹任内,为老百姓办过许多好事。据《旌德县志》记载,他生活俭朴,经常将薪俸捐给地方兴办学校,修建桥梁,整修道路,施舍医药,教农民种植、树艺。时人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旌德县多山,耕地大部分是山地。有一年碰上旱灾,眼看禾苗都要旱死,农民心急如焚。王祯看到旌德县许多河流溪涧有水,想起从家乡东平来旌德县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种水转翻车,可以把水提灌到山地里。王祯立即开动脑筋,画出图样,又召集木工、铁匠赶制,组织农民抗旱,就这样,水转翻车使旌德县几万亩山地的禾苗得救。
王祯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认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无论是在旌德还是永丰任职,王祯劝农工作政绩斐然。所采取的方法是,每年规定农民种植桑树若干株;对麻、禾、黍等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方法,都一一加以指导;画出各种农具图形,让百姓仿造试制使用。同时,王祯“以身率先于下”、“亲执耒耜,躬务农桑”。在永丰县尹任内,王祯以奖励农业和教育为主要任务,经常购买桑树苗、棉花籽教导农民种植,鼓励他们种好庄稼。旌德、永丰两县民众对他十分敬重,念念不忘。
王祯认为,吃饭是百姓的头等大事,所以作为地方官,应该熟悉农业生产知识,否则就无法担负劝导农桑的责任,因此,他留心农事,处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每到一地,就传播先进耕作技术,引进农作物的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农具。这些做法为后来撰写《农书》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元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更加丰富,农业生产也有了更大发展。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封建统治者逐渐看到农业生产有利于封建剥削,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开始采取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设置劝农官、建立专管农桑水利的机构司农司、等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对农书的编写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产生了几部农业科学著作。
王祯《农书》大约是在旌德县尹期间着手编写的,直到调任永丰县尹后才完成。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王祯又为这本书写了一篇自序,正式刻版发行。
农学巨著 宏大广博
王祯《农书》是一部力图从全国范围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论述的著作,综合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地区水田耕作两方面的生产实际写成,规模宏大,范围广博,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全书约有十三万多字,图版约三百幅,共分三十七卷。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
农桑通诀可以说是“农业总论”,共六卷,十九篇,是王祯对农业综合性的总结,贯穿了以农为本的观念和天时、地利、人力共同决定农业的思想。书中首先论述了农业、牛耕和桑业的起源;农业与天时、地利及人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接着按照农业生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基本顺序,记载了大田作物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应采取的共同的基本措施;最后是“种植”、“畜养”和“蚕缫”三篇,记载有关林木种植包括桑树、禽畜饲养以及蚕茧加工等方面的技术。
首先,农桑通诀以“授时”和“地利”两篇探讨了农业生产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强调了农业生产中“时宜”和“地宜”的重要性。在尊重天时、地利等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事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垦耕、耙耢、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专篇,概述了农业种植中的各项问题。在此部分中,王祯所编绘的“援时指掌活法之图”与“天下农种总要图”颇具创造性和实用性。同时尚有许多富于创造性的见解。
农桑通诀还分列了“种植”、“畜养”、“蚕缫”等专篇,阐述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各个方面的内容,并宣扬了封建官府的重农思想和劝农措施。“农桑通诀”使人们对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农业生产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清晰明了的认识。
百谷谱共四卷十一篇,是农作物栽培各论,阐述的是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利用等技术知识,所介绍的农作物共有八十多种。谷谱包括谷属二卷、z属一卷、蔬属二卷、果属三卷、竹木一卷、杂类一卷,初步具备了对农作物实行分类学的萌芽。这一部分对植物性状有具体描述,如谷属中的粱,就有“其禾,茎叶似粟,其粒比粟差大,其穗带毛芒”的描述;瓜属中的冬瓜,有“其实生苗蔓下,大者如斗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正青绿,经霜则白如涂粉,其中肉及子亦白”的描述;蔬属中的韭,有“丛生、丰本、叶青、细而长、近根处白”的描述。
农器图谱是全书重点,共有十二卷之多,篇幅占全书五分之四,也是最能展现王祯科技思想精华之所在。
农器图谱具体分为田制、耙扒、蓑笠、杵臼、仓廪、鼎釜、舟车、灌溉、利用、蚕桑、织纤、扩絮、麻芒二十门,详尽介绍了当时和古代以及他所创制的农具、农业机械和农家生活用具等二百五十七种,共绘有图谱三百零六幅,每幅图都有文字说明,介绍各种器具的构造、发展演变过程、使用方法和功效。关于土地翻治农具,农器图谱介绍了犁、犁刀、耙耢等。重点介绍的播种农具是接耧车。耧车汉代有,元代又有创新:一是增加了一个肥料箱,使播种与施肥同时进行;二是增加了砘车装置,播种后能马上掩土。对于农业灌溉器械,王祯一方面把传统的龙骨水车创新为用水力来推动,成为“自动化”机械,还创制了“高转筒车”的灌溉机械,能够把水提高到三十三米高的地面进行灌溉,两部筒车相接,就可以把水提高六十六米。收获农具有粟鉴、辕、推镰等。王祯把麦钐、麦绰、麦笼等配合起来做成的快速收麦器,是效率极高的收割农具,相传一人一天能收麦十多亩。在农产品加工机械方面,最著名的创新发明是“水轮三事”。在传统的普通水力磨上对机械装置改进后,可以同时具有磨面、砻稻、碾米三种功能。水转连磨则是利用水力发动的机械,用一个立式的大水轮,再通过一系列的齿轮传动装置,能同时使九个磨盘旋转工作。王祯在“利用门”一节中介绍的水力农机达十四种之多,还不包括水力灌溉机械。
从整个农器图谱的机械与图谱中,可以明显看到王祯既是卓越的农学家,更是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他对于绳轮、齿轮、曲柄、连杆等传动装置的运用已驾驭自如,得心应手。在许多机械部件与整体机械原理上,也同样显示出其过人的研究与极高的造诣。《农器图谱》中多达三百幅的插图,也是以前的农书中所绝无仅有的。正是靠着这些图谱,我国古代的许多农业机械器具才得以保存。
创新发明 惠泽后世
王祯《农书》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对农业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在农桑通诀部分中,总论农业上一系列的问题,并随时注意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唐宋以前,南方尚没有农书出现,而北方农书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将南方农业的内容写入。后魏贾思勰所著具有农业全书性质的《齐民要术》,涉及地区仅限于黄河中下游一带,而且主要是分别叙述各项生产技术,没有系统地总论其中所包含的问题和原理;唐宋以后,随着《耒耜经》和《陈@农书》等的出现,填补了南方没有农书的空白,但是南方农书从出现时起就以地方性为特色;元代初年《农桑辑要》的写作是在灭宋以前,目的是为了指导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因而没有把江南地区的水田生产包括在内,王祯《农书》弥补了上述农书的种种缺陷。王祯《农书》是第一部兼论南北,企图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性的讨论,并把南北农业技术及农具的异同、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的农书。
由于王祯《农书》是一本兼论南北农业技术的农书,所以对南北方农业技术多有发展。以南方旱地作物栽培为例,虽有《陈@农书》“六种之宜篇”在先,但内容简略,比如从中很难知道当时南方种大麦、小麦、粟、豆、麻等所用的播种方法,而王祯《农书》中却有明确的交代。又如王祯《农书u2022蔬属u2022芥》中提到:“今江南农家所种,如种葵法。俟成苗,必移栽之。早者七月半后种,迟者八月半种。厚加培壅。草即锄之,旱即灌之。冬芥经春长心,中为咸淡二菹,亦任为盐菜。……如欲收子者,即不摘心。盖南北寒暖异宜,故种略不同,而其用则一。”像这样一些具体的技术在《陈@农书》中也是不多见的。
在王祯《农书》中多处对比南北农业生产的异同。例如,在《垦耕篇第四》中,王祯详细地叙述了南北方耕垦的特征,并指出“自北自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如《播种篇第六》说:“凡下种法,有漫种、耧种、瓠种、区种之别。漫种者,用斗盛谷种,挟左腋间,右手料取而撒之;随撒随行,约行三步许,即再料取;务要布种均匀,则苗生稀稠得所。秦晋之间,皆用此法。南方惟大麦则点种,其余粟、豆、麻、小麦之类,亦用漫种。”王祯常常把几种作用相同、形制相异的工具放在一起讨论,以便于比较,并根据情况加以采用,“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使无偏废,然后治田之法,可得论其全功也。”在《锄治篇第七》中又说到:“今采摭南北耘薅之法,备载于篇,庶善稼者相其土宜择而用之。”书中对南方农业生产的内容,如提水工具、水利设施、南方水田的垦辟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也都作了详细叙述。
王祯《农书》有总论,有各论,系统分明。谷谱的各论比《齐民要术》的分类更明晰,体例更整齐;而且几乎对每一种作物的性状都作了说明,这在古农书中也是创举。此外它又结合《农器图谱》,对农具作了分类,这就使这部书的内容更加全面,体例更加完整。
王祯《农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农器图谱的创作。农器图谱将农器划分为二十门(其中有些并非全部属于农具的范畴,如田制、籍田、太社、薅鼓、梧桐角之类),每门下面又分作若干项,每一项都附有图,并加以文字说明,记述其结构、来源和用法等,大多数图文后面还附有韵文和诗歌对该种农器加以总结。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的形状,进一步了解其构造。图谱几乎罗列了作者所能够看到的和农业有关的一切工具和零件。
写作农具专著,是从唐宋以后开始的。最早的农具著作是陆龟蒙的《耒耜经》,但只是一篇短文,所介绍的农具以江东犁(曲辕犁)为主,兼及耙、砺泽等几种水田耕作农具,没有图;宋代以后又出现了曾安止写作的农器谱,记述了耒耜、耨F、车戽、蓑笠、筱篑、杵臼、斗斛、釜甑、仓庾等十大类农器,还附有“杂记”,但是这本农书失传了,此书可能没有图;宋代楼G的《耕织图》图文并茂,可惜也失传了。南宋曾之谨的农器谱所收的农具,不仅数量不及王祯的农器图谱,而且也没有图。
后人评价
王祯的农器图谱不仅记载了历史上已有的各种农具,而且包括已经失传了的农具和机械,如水排本是东汉时期发明的一种水利鼓风机,后来失传了,王祯通过收集、查阅、请教,终于将其复原,绘制成图。农器图谱还对宋元时期出现的新农具作了介绍,如整地用的郦刀,施肥用的粪耧,中耕用的耧锄,灌溉用的水转翻车,收麦用的麦钐、麦绰、麦笼,加工用的“水轮三事”,劳动保护用的秧马、耘爪等。农器图谱还记载了当时在印刷和纺织机械方面的贡献。农器图谱确立了王祯《农书》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后世农书和类书所记载的农具大多以此为范本。可以说,农器图谱是王祯在古农书中的一大创造,是古代中国农器图谱的公认“鼻祖”。
王祯不仅对农业科学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印刷技术也有很大贡献。他用木刻活字代替了胶泥活字,从而大大提高了排版印刷效率。王祯著有“造活字印书法”,附在《农书》之后,这是最早系统叙述活字版印刷术的文献。
王祯多才多艺,清代顾嗣立编辑的《元诗选》中,还收有他的诗,称为《农务集》。
王祯:配音演员
网名:皇贞季
声创联盟社长,声创联盟中文配音社团(以下简称:声创联盟)成立于2005年2月15日,是由互联网自发组织的“声优之翼网络社团”、“声创世纪网络社团”、“混沌之尘网络社团”三大网络中文配音社团合并而成。目前参与配音爱好者成员60人以上。社团主要从事动画、真人剧等视频,以及广播剧的配音制作。
影视作品:《索多玛的苹果》樱田
《十二国记之八麒麟》景麒
《黑白无双(黑白无常)》恶灵
游戏《恶魔城·月下夜想曲》阿鲁卡多/冥河渡手
《风筝传说(一)》雷蹴
《亚美的初恋》亚提米斯
《星之声》(兄妹版)寺尾升/广播系统音
《棋魂02》阿古田
《钢之炼金术师03》罗伊大佐/医生
《云端的日子》虫子
《漂亮脸蛋》乱堂/伪由奈/老师/空手道众
单机游戏:《古剑奇谭》延枚、俞齐、陵卫、延莫、海砺、陵守、石开、杭川、子钰、山寨丁、蔡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