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时

时间:2024-03-13 16:51:56编辑:影视君

王福时的个人简介

王福时(1911年11月26日-2011年7月2日),是一名翻译,出生于今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莲岛湾村。

人物简介

王福时是辛亥革命的同龄人。他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福时是《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主编、著名左翼民主人士,他历经清朝覆灭、共和崛起、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建国、改革开放的百年民族悲喜,虽非党员,心系大义,一生境遇跌宕起伏,坚忍豁达中以最朴实无华的方式书写了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赤诚。

王福时离休之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美国旧金山等地子女家中居住。2004年,饱经风霜的王福时叶落归根,回到北京安享晚年,直到2011年7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100岁。

人生历程

十载寒窗仰圣贤

1911年11月26日,王福时出生于今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莲岛湾村。幼年时期,他曾向沈阳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美国人普赖德学习英语,并接触到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及林琴南翻译的欧美小说。1923年起,他先后在沈阳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沈阳东关报觉寺初中、沈阳北陵三中就读,1928年到1929年前往南京就读于中国近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1929年冬随父亲王卓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去日本京都参加太平洋国际外交讨论会,这次会议揭露了日本“田中奏折”侵华阴谋。短暂游历东京后回沈考入东北大学农学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到燕京大学借读,1932年至1935年在清华大学读社会学系,师从吴景超、潘光旦、陈达及俄裔学者史禄国学习社会调查、优生学、人口论及通古斯人类学等课程,与费孝通(中外闻名的社会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文藻(作家冰心的丈夫)成为同窗好友。其间曾主办散发油印《公理报》,宣传抗日,宣传苏联,并与父亲陪同张学良接待英国大文豪萧伯纳。

鹤鸣九皋声闻天

1936年10月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陕北采访回来住在北京盔甲厂13号,王福时成为斯诺家的常客。他有机会看到斯诺与毛泽东6次访谈记录、毛泽东长征诗词和戴八角帽的照片、红军长征路线图等资料。其中,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与毛泽东1937年3月1日的谈话被毛泽东称为:“表示了我们政策的若干新的步骤,今托便人寄上一份,请收阅,并为宣播。”其内容被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所摘引。王福时敏锐意识到这些资料对于宣传和推动抗战的重要性。旋即组织郭达、李放、李华春等人编译成中文,并在父亲王卓然主持的《东方快报》印刷厂印刷,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的出版发行工作。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是除了斯诺作品以外,还包括其他几位特殊作者的重要文章。一是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谈话:关于《中国问题与西安事变》。毛泽东在谈话中着重澄清了“西安事变”的真相并作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的八项建议,并预言对日作战之不可避免。二是美国经济学家诺尔曼?韩蔚尔报道四川红区的3篇文章:《中国红军》《在中国红区里》《中国红军怎样建立苏区》。这些文章最早发表在《亚细亚》杂志上,是少有的实地调查红区的珍贵资料。第三篇特殊文章就是作为附录发表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署名廉臣的作者其实就是陈云同志。
1937年4月,王福时作为海伦?斯诺的翻译一同去延安采访,并于5月15日就国共合作、阶级斗争、争取民主及准备抗日等方面问题对毛泽东进行了近5个小时的采访,王福时将会谈记录经毛泽东修改确认后带回北平,先交由于毅夫在中共地下刊物《人民之友》上发表,后又以王爱华的笔名在巴黎《救国时报》发表,题名为《抗日民主与北方青年》。

虽九死其犹未悔

1928年,王福时赴晓庄师范读书时正值大革命失败,在校军训期间他阅读了郭沫若主编的《创造社》杂志及普罗文学,并观看田汉组织的“南国社”演出。“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东北大学流亡北平的学生借读在燕京大学,参加了中共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担任秘密壁报《昨日与今日》主编,参加游行呼吁抗日。
1938年,王福时参加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在于毅夫领导下的宣传部工作。王福时在东总《反攻》刊物上以王爱华笔名发表了大量抗日文章。第二年受“东总”指派陪同时称“华北游击队之母”赵文国下南洋,到越南西贡等地宣传抗日,并为华北、东北游击队募捐4万美元。1939年王福时来到香港,创办进出口书刊及信息机构“内外文化供应社”和抗日秘密刊物《北方通讯》,报道敌后抗日活动及沦陷区动态。期间王福时与香港左翼人士和八路军办事处交往密切。
1940年,王福时在拜访皇后大道八路军办事处时,被前来搜查的警察捕到港英政治处,后巧言脱险。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翌年初经于毅夫安排,王福时搭乘“白银号”赴广州湾,经贵阳回到重庆。随后,在香港《大公报》社长胡政之的帮助下,受聘该报驻印记者,由重庆赴印度加尔各答躲避军统追捕。由于战后在印度公开从事反对内战活动,为躲避国民党特务的政治迫害,1946年2月,王福时只身前往美国纽约,通过“远东民主政策委员会”宣传东北地区内战危机,并呼吁美国停止干涉中国内政,4个月后转往美国旧金山担任《世界日报》编辑,并参加了冯玉祥等人组织的反内战组织“和平民主联盟”。期间,他受中共驻港宣传机构“国新社”委托创办《远东通讯》,主要宣传时事新闻及左翼观点、报道国内解放战争进程。1949年10月9日,旧金山左翼华侨在同源会礼堂庆祝新中国成立,期间右翼暴徒冲击会场,王福时被铁器打伤头部鲜血直流,并被警车拉到警署。在“白色恐怖”中,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尼赫鲁访问美国旧金山,王福时接到了他的电话约见,就印度政府是否承认新中国及西藏归属中国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并将记录转交新中国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王福时一家于朝鲜战争爆发前一天回到祖国。

非淡泊无以明志

1950年9月,王福时被任命为国际新闻局出版发行处副处长,局长乔冠华、副局长刘尊祺,处长冯亦代,由王福时实际主持工作。1952年,王福时转到中国国际书店任出口部副主任;1954年,改任进口部副主任。
1979年,王福时“右派”平反后,与阎明复和刘尊棋等共同创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担任该社图书馆馆长,重建与苏联封闭多年的文化交往,并采用交换书刊等方式多方设法与国外开展文化交流,不用外汇就收集了大量图书资料,为大百科事业的创立倾尽心力,直到1986年离休。
王福时离休之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美国旧金山等地子女家中居住。2004年,饱经风霜的王福时叶落归根,回到北京安享晚年,直到2011年7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100岁。

上一篇:梦见逃难

下一篇:扎龙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