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简介

时间:2024-10-04 05:57:47编辑:影视君

张恨水

简介:

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1897年5月18日生,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

个人喜好

星路历程

张恨水祖籍安徽省潜山县,生于江西广信府小官吏家庭。少年时代主要在江西读私塾,并沉溺于《西游》、《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曾就读于南昌甲种农业学校、苏州蒙藏垦殖学堂。他天资聪颖,以“少年才子”闻名乡里。除了大量阅读古今哲学、历史和文学书籍之外,他亦自学英语。

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1918年张恨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同年张恨水赴北平,先后任北平《益世报》助理编辑、天津《益世报》驻京记者。

1924年4月,任友人成舍我创办的《世界晚报》新闻编辑,后又主编该报副刊《夜光》。此时,开始在《夜光》上连载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小说对当时官场和社会的奇闻怪事,进行揭露、嘲讽和谴责,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1925年2月,张恨水任成舍我创办的《世界日报》副刊《明珠》编辑。先后在该报上发表多篇中、短篇小说。

1927年2月,张恨水开始在《明珠》上连载了他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金粉世家》全书一百万字,揭露当时上层社会和官场贪婪、伪善、腐败的生活。

1927年10月,张恨水任《世界日报》总编辑。年底离职,先后在沈阳《新民晚报》,北京《益世报》、《新晨报》、《世界晚报》上,发表很多中、长篇小说。

1929年,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全书约25万字,含有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份,这部长篇,1930年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后,成了家传户诵的读物。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话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

1931年,张恨水以稿费收入创办北华美术专科学校,自任校长,兼国文教员。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曾任该校教员。是年,日军入侵,东三省沦陷。为表示内心激愤,他把在《新闻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太平花》增加了抗战内容。这是他第一部鼓动抗战的作品。此后,发表了《热血之花》、《东北四连长》、《潜山血》、《前线的安徽 安徽的前线》、《冲锋》、《游击队》等一系列抗战作品。在1932年还出版鼓动抗战的短篇小说集《弯弓集》。他写的抗战作品,有很多是潜山家乡人提供的素材,可歌可泣,亲切动人。

1934年,张恨水由北平出发,游历西北。他在西安先后会见了邵力子、杨虎城。这一行间他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盘踞在西北的军阀横征暴敛,抓丁拉夫,更弄得民不聊生。他大受震动,曾写道:“在西北之行之后,我不讳言我的思想变了,文学也自然变了。”他以西北人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燕归来》、《小西天》两部长篇小说。

1935年,张恨水应约去上海主办《立报》副刊《花梁山》,举家迁至上海。次年往南京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编辑副刊《南华经》。1937年11月,他因病到芜湖住院治疗。

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

1938年初,张恨水离开潜山到汉口。当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在汉口成立,他被选为理事。接着,又去重庆,加入《新民报》工作,任主笔、总社协理、重庆版经理,自编重庆版文艺副刊《最后关头》。1939年12月,张恨水开始在重庆《新民报》连载寓言式长篇小说《八十一梦》。这部作品触犯了当时社会上的权势人物,使张恨水受到特务的严密监视,只写了十几个梦便被迫停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向一千多人颁发了“抗战胜利”勋章,张恨水也在其例。

1945年底,张恨水离开重庆,辗转回到北平。北平《新民报》创刊,张恨水任经理兼副刊《北海》主编。从1946年到1947年,张恨水创作了《巴山夜雨》、《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等多部中、长篇小说。1948年秋,张恨水因故辞去《新民报》的所有职务,结束了40年的新闻生涯。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张恨水在《新民报》上发表了《写作生涯回忆》。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全国文联。张恨水被邀,但因高血压病突发,半身不遂,未能参加。1954年,张恨水健康状况开始好转,便辞去文化部顾问职务,又专事写作。1955年夏,张恨水只身南游,经合肥抵安庆,回到阔别十年的故土。家乡面貌的变化,使他激动不已,回北京后,写了中篇游记《南游杂志》,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1956年春末夏初,全国文联组织一批作家艺术家到西北参观旅行,张恨水应邀参加。回京后,写了游记《西北行》,刊于上海《新闻报》。1967年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因脑溢血发作在北京去世。

张恨水的小说取材广阔,新闻性强,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味,注重语言的平易晓畅,注意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茅盾说:“在近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能善为扬弃,使‘章回体’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关于〈吕梁英雄传〉》,《中华论丛》第2卷第1期,1946年9月1日)张恨水在每天除处理报社大量繁重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外,写作文稿常在5000字左右。他自己说过“我是一个推磨的驴子,每日总得工作,除了生病和旅行,我没有工作就比不吃饭难受。”

上一篇:邓梓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