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的《剑客》诗句是什么
原文: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译文:
剑客:行侠仗义的人。
霜刃:形容剑风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示:给……看。
解析:
十年磨一剑:花了十年的功夫磨出一把宝剑。
霜刃未曾试:剑刃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
今日把示君:今天把它拿来给您看看。
谁有不平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扩展资料
剑客的诗句鉴赏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
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贾岛剑客
篇一:《剑客》:一封绝妙的求职信
三月初,赴羊城,会友。诸友择业,或有暂不得者,恨不能襄助之。
《剑客》:一封绝妙的求职信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说句实话,贾岛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并不为民众所熟知。不是说贾先生的诗写得不好,也不是说他的影响力不大,而是说,他的诗太专业了,文化水平稍低一点还真看不懂;他的诗,不是大众化的那种,不利于朗朗上口。贾岛的诗一向以“险僻”著称,马南同学曾写过一篇《贾岛的创作态度》来为贾岛鸣不平,事实上应该是起不到作用的,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贾岛的诗为何不能像李杜的诗那样万口传诵了。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好比如以婉约闻名的李清照,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豪气干云的诗句,贾岛偶尔也能写出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来,比如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比如说“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再比如说,《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一生郁郁不得志,做过和尚,做过小官,考进士屡考不中,一辈子不曾飞黄腾达过,也难怪他的诗里经常能见到诸如愁、苦、病、困、死、恨等字眼。在这种情况下,就别指望他能写出一些朝气蓬勃的诗句来了。但是,《剑客》绝对是个例外,这首诗,虽然是在说,“大哥,给个机会,给个官我当当啦”,却倒也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摇尾乞怜之感。
诗在一开头,就说了“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寒窗苦读十载,该学的我都学会啦,不过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机会让我实践一下。而且,在诗中好好的把自己给夸了一顿,就好像我们现在找工作时的自我介绍――不把自己说得好点,谁要你啊。“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我该说的都说了,有没有个好岗位给我?不要说省长啦,随便给个市长什么的兄弟我也干了。(本文作者不是文学青年,就没有展开讨论本诗崇高境界的必要了。)
短短二十个字,就构成了一封颇有气势的求职信,比说个什么长篇大论好多啦。
孟浩然同学也曾写过一封类似的求职信,可以与贾岛的《剑客》相提并论,名为《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两首诗都是传世佳作,但在我看来,贾岛的似乎更胜一筹,原因就在于,气势的不一样。《剑客》中,“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一股豪气喷薄而出:看着吧,只要你录用了我,我马上就能给你做出成绩来!《临洞庭上张丞相》却是文绉绉的,急得不行了,还不温不火的说:伯乐同志啊,你就用我吧;你不用我,我心里慌得很哪。
题外话:再有才能又如何?求职信写得再好又能怎么样?看看贾岛和孟浩然,才干不能说没有吧,求职信也写得这么好,还不是一辈子没做过大官?不要说大官,中官也没做过,从来都是助理或者二把手。对贾岛颇为赏识的韩愈,也曾写了三封求职信给当时的宰相,最著名的即《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和《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收在《古文观止》里。平心而论,格调虽然不高,唱赞歌,表忠心,有摇尾乞怜的嫌疑(其实我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时势逼人,没法子的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但这个求职信写得还是极好的,很有水平。即便如此,韩愈当时也没有因此而得官――他做官那是后来的事了。可见官的大小其实跟求职信的好坏没有太大关系。
性格决定命运,还是顺其自然吧。无论如何,如果说整个职业生涯是一个长跑的话,起跑线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
作者:金海湾咨询合伙人梁飞
发表于《读者欣赏》2011年第2期
篇二:读书活动四上古诗《剑客》等
《剑客》 年代:唐 作者: 贾岛
《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作品赏析
【注释】:
贾岛一生远离现实,安于寂寞荒凉的生活,他爱写"蚁穴"、"蛇洞"、"荧火"、"怪禽",少有激昂慷慨之气,以上这一首可算是"文不如其人"了,读此诗可感到森森剑气,凛凛侠风,一句"谁有不平事"何等到痛快!
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全诗率意造语,直吐胸臆,语句简捷,感情强烈。“十年磨一剑”之“磨”,含有打造、磨制之意。花了十年的功夫,这剑自然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试”,即非常锋利的宝剑还没有用过,便有“跃跃欲试”之意。“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即今天把它拿出来给您
看,目的是如果您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我就可以仗剑扶危。此处的“剑”,用的是比喻象征意义,托物言志,抒写作者十
年寒窗,磨炼才干的生涯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舟夜书所见》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了,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象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象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
你的眼中。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渔灯的静态,后两句写渔灯的动态,既有水上灯光,又有水下的“星光”,不仅动静结合,而且虚实相生,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从军行》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
的盔甲。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南宋?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译文
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
篇三:浅谈我对中华剑道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华剑道的认识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 唐 杜甫
剑,百兵之帅也。漫漫历史长河里,名剑迭出,英雄配宝剑,书写着伟大的传奇。司马迁在《史记》中亦为五位剑客作传,他们分别是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他们刺相,刺君,刺始皇帝,书写着关于剑客的荣耀,传承并创造着剑道的精髓(见《史记.刺客列传》)。
关于游侠剑客,司马迁有过这样的描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恶困,既已存亡生死矣,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他们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维护着另一种意义上的和平。他们视生命为浮沉,藉着“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锄强扶弱,匡扶正义,只为当初的信念与承诺,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
贾岛在《剑客》中写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辛弃疾在《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有“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的抒发,剑客寻得一把好剑是剑客之幸,而一把好剑得到一个好主人则是剑之幸运,交相辉映。剑是豪情,是义气,是气节,是傲然立于天地之间的依仗。
剑道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责任,一份精神,但它不是存在
于剑客之间的小众文化,而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应当被每一个中国人传承并丰富着。
据史料记载,“剑道”一词最早出现于《吴越春秋》,其中记载了越女与越王勾践阔谈“何为剑之道”,这便可视为在剑术基础上,剑士们将人格与思想融入其中的开端。
中国剑道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德,技,道三方面,将传统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融入剑道之中。德,是人格修养,处理与对手之间的关系,对手亦是“人”,体味生之宝贵,常怀宽仁之心,不轻易杀生,动怒。剑,于君子手中,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至于戡乱,终于息锋。按剑一怒,天下为之安。剑及人品,柔中有刚,语默得体,以轻薄之形,得厚重之剑。剑,内含雄强,外示儒雅。技,重于战术水平。拳谚有云,“刀如猛虎,剑似飞凤”“剑走轻,刀走黑”。在剑术中,很少有砍斫之法。剑法,基本上是走线,在撩、拨、云、抹、抽、带、滑、捋中化解对方之力,然后巧妙点击,切中要害,使对方丧失战斗力。技,可压人,更可服人,而不是杀人。仁者,天下无敌,得胜者,未战先胜,虽败尤胜。故而剑,不仅隐喻君子之风范,又兼有将相之气魄。道,意在处理人本身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和谐于环境,适应于社会,顺应于自然。一切技艺,都要符合造物之旨,探索并遵循客观规律,把它运用到德与技之中。
在剑道发展的历史中,中华文化对剑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易经》是剑道思想形成的基础。《易经》作为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
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对宇宙、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论是剑道的第一个理论依据。尽管《易经》并不能推动剑道的出现,却能在剑道出现之后,通过影响练剑者的行为思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推进剑道的发展,同时也通过人们的感悟,从中得出剑道的理论思想,还促进人们追求高雅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通往“神名”之路。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崇尚自然,有辩证法与无神论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道教,可被认为是老子思想的深化与发展,而道教的炼养系统,则可以被认为是对老子思想之中炼养成分的技术化。老子道家和道教对剑道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它鼓动剑客利用“反动”与“弱用”的方法论,追求“无”的心态,“复归于无极”,炼养系统更是提高了剑客的身心素质,从而推动了剑道的发展。
而自从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便变成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一方面儒家将"德"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用“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教化人,并向世人灌输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推行中庸思想,避免极端,发展丰富了剑道的内涵。但另一方面,由于对儒家的推崇,官学几乎排除武艺。两汉以后,重文轻武的思想日甚一日,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剑术的发展与普及。 常言道“天下武功出少林”,可见剑道与佛教佛家必然存在着联系。僧侣们利用剑道这种世俗的方式,强身健体,保护自身和寺庙。从而带动了剑道的普及与发展。佛教用禅定来调制自心,精华自心,识知
自心。剑家把佛家的禅定方法移植作为一种内功修炼的方法,通过内功的修炼消除疾病,强身健体,养心益智,增加勇气与胆量,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增加自身的身心素质和毅力,为更好地学习剑道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佛家通过练武来禅修,借由无数去杂念,了俗世,感悟 万物。佛教与剑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剑,作为一种武器,自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兵学的影响。兵学的出现不仅给剑道带来了技艺上的改造,作战思想亦影响深远。兵家的理论为剑道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战中要有勇气,掌握对抗的主动权,先知、先谋和先行、因敌制胜等方面,兵学与剑道达成共识,前者为剑道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促进了剑道发展。
此外,中医,和玄学对中华剑道在养生和艺术上有很大影响。 剑道经过漫长的发展,其意义已超出其本身的技击领域。历代名士对剑术的追寻与喜爱,远超出其他任何一种武技。剑技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精神追求和寄托象征,它涵盖了诗、书、礼、乐、画、歌、舞、花等领域。
剑,在诗人李峤眼中是“吾有昆仑剑,求趋夫子庭”“倚天持报国,划地取雄名”的壮志(见《剑》---唐.李峤),是张旭观剑后对书法的领悟,是吴道子所作的三十三剑客图,是公孙大娘的剑舞,是“舞在曲中,琴在剑外”的视听享受,是民族文化这棵大树上最艳丽的花朵之一。
我很幸运的选学了中华剑道这门课程,跟随梅花剑的创始人朱丽萍老师学习了梅花剑法。一年以来,我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能够
流畅完成一个套路的初学者。这其中有开心,也有沮丧,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很感谢朱丽萍老师的细心教导,使我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很多时候,我总是向朱老师请教已经请教过好几遍的问题,朱老师从未训斥或敷衍我。而且,朱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令我印象深刻。而不仅仅是关于剑道技术的学习,还有一种精神的学习。做人要有精气神,有侠义之风。我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要坚持学习剑道,有所修炼,有所提升。
20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