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生产可能性边界》 收集:友久谓 编辑:梅花姐姐
本知识点包括:1、怎么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机会成本 2、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原因 3、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生产可能性边界 4、微观经济学 生产可能性边界 5、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基本假设 。
《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关知识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英文是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基本假设
(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
(3)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PPF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还是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而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只有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表示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其原因是存在失业或经济缺少效率;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上的点,必然以今后的生产萎缩为代价.
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说明随着一种产品的增加,机会成本是递增的.也可以说,是机会成本的递增决定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机会成本的递增是由于某些资源适于生产某种产品,当把它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时其效率下降(即单位资源的产出量减少).这种现象在现实经济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知识拓展:
1:【谁能给我解释下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所在曲线斜率的关系?】
知识要点归纳:
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叫做产品转换曲线.
它表示的是厂商的生产能力能够生产的2中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当然,从广义上来讲,也可以表示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资源能够生产的资本品和消费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就您的疑问来说,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即边际转换率(MRTxy)表示的两种产品X,Y的产量变化率之比(△Y/△X),MRTxy是递增的,这是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X产出的增加,生产X产品的资源效用递减,生产以单位X所花费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就必须减少更多的Y的生产,这一切都源于总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也可以理解为总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说,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的是边际转换率,即△Y/△X
不知是否明白了呢O(∩_∩)O~?
2: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怎么画为什么在黄油和大炮的例子中,生产1在万的黄油,还剩下五分之四的产能,应该可以生产15*0.8=12千门大炮,可是在表中却是14千门,按照实际产能的数据0对应15,1对应12,2
知识要点归纳:
资源合理分配.画出来的不是直线
是凹向原点的曲线.
猜你喜欢:
1:怎么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机会成本
提示:机会成本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某点切线的斜率;之所以随着X的增大X的机会成本也增大,是因为要想得到某一产品(在可支配总额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必将失去某一产品,通俗来讲机会成本就是你要得到一样东西时而要减少另一样你想要的东西所必须...
2: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原因
提示:主要原因是边际转换率递增,边际转换率的意思就是在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要多生产一件X商品,而要放弃掉的Y产品的数量。用公式表示是 MRT=△Y/△X. 在图形上体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某点的斜率。 边际转换率递增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
3: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生产可能性边界
提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英文是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4:微观经济学 生产可能性边界
提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一般需作如下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
5: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基本假设
提示:(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2)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3)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5)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