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来历?
韦编三绝的来历如下: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韦编三绝解释
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译文: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
示例: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韦编三绝
1、韦编三绝,是汉语的一个成语,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
2、出处。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韦编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