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诸己
1、反求诸己,汉语成语,拼音是fǎn qiú zhū jǐ,是成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一部分。意思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反省,动词。(反,不可以理解为“反过来”)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2、近义词:引咎自责、反躬自问、严于律己、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3、反义词:怨天尤人、怨天怨地、苛求于人。
4、成语用法:动补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反求诸己,反求诸己的意思,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君子
梦参老和尚---求人不如求己呀!就是观音菩萨拿念珠,观音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咱们今天可能还没明白,这就是让你反闻闻自性。
举个故事说吧:苏东坡跟佛印禅师,到寺庙里头来逛庙,佛印禅师带着苏东坡,苏东坡看到观音菩萨塑像前观音菩萨拿个念珠,塑像塑一个念珠,苏东坡就问佛印禅师说:观世音菩萨塑个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啊!佛印禅师说: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这苏东坡就迷惑了,说:观世音菩萨拿念珠念“观世音菩萨”,还要计数,哎呀,佛印禅师你给我解释、解释。佛印禅师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参去吧!我不给你解释。两人继续在庙里头逛,出了庙了,苏东坡跟佛印禅师说:不要你说,我明白了。佛印禅师问他说:你明白了什么?求人不如求己呀!就是观音菩萨拿念珠,观音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咱们今天可能还没明白,这就是让你反闻闻自性。
净空法师---佛法一切向内不向外,所以佛经称为“内典”,佛学称为“内学”。佛法最忌讳的心外求法,向内求,一切圆满;向外求,永得不到
这话说起来容易,修起来好难。怎么修法?放下而已。放下什么?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我们不知道,起心动念就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个生灭,那叫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妄心没有了,阿赖耶没有了,完全用真心。真心极其灵光,再微细的,它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可思议。学佛没有别的,回归自性而已。《楞严经》上所说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证得圆满菩提,成佛了,妙觉如来。你有没有得到什么?没有,一无所得。你所得到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没有一样是新的东西,自性本有的。
所以佛法最忌讳的是心外求法。心外没有法,你到哪里求?!佛法一切向内不向外,所以佛经称为“内典”,佛学称为“内学”。向内不向外,一切是自己本有的,外面没有一法,外面全是假的,幻相,如梦幻泡影。向内求,一切圆满;向外求,永远得不到。自性本具众德,所以佛具众德,你证到佛的地位,无量无边德能统统现前,为世间所尊重。世间是凡夫,六道是世间,十法界还是世间。
六道、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对佛尊重,所以称之为“世尊”。世间没有比佛更尊贵的,他的性德、他的智慧、他的相好圆满的显现出来了。
虽然如是,我们必须要知道,世间所有一切众生跟世尊没有两样,只是他觉悟了,他不迷了,性德完全显露;我们在迷失自性,我们是妄心当家作主,不是真心。
……
所以经上讲的世尊,我们每个人都有份,希望我们恢复本来面目,那就叫“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