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
1、刚愎自用,汉语成语,拼音是gāng bì zì yòng,意思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2、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3、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4、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5、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刚愎自用的典故
典故: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因郑国而开战,楚军英勇骁战,将郑国打的快要投降了。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就自作主张进攻楚国。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军队不团结,可以去出兵消灭晋国”。结果,楚国大败晋国获得胜利。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
其近义词有:我行我素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扩展资料:
“刚愎自用”一词出自于: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白话译文:荀林父的副将先縠刚愎自用,不仁爱士卒,不肯听从荀林父的命令。晋军三帅专断行事,不请示上级。众人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命令,又该听谁的呢?
《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白话译文: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做事,一定办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