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馥芳

时间:2023-12-04 23:07:57编辑:影视君

王馥芳的个人简介

王馥芳,女,江西吉安人。博士后出站人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和词典学。曾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中国辞书学会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自2003年起,被聘为CSSCI拓展来源刊物/中国语言学/汉语/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辞书研究》的特约撰稿人。曾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常务编委。

简介

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师从认知语言学奠基人之一Gorge Lakoff教授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

2004年9月-2006年4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工作,合作研究导师为复旦大学章培恒教授和陆谷孙教授;

2002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获英语语言学博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获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专著

4、《认知语言学反思性批评》,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10月,独立完成

3、《认知视角下的句法变异》,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年10月,独立完成

2、《当代语言学与词典创新》,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3月,独立完成

1、《大中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11月,陆谷孙王馥芳

课题

6、北京文化对外交流话语体系和国际话语权建构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5、词典释义的完备性描述研究,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

4、认知语言学范式反思性批评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负责人

3、基于心理词库的认知双语词典信息网络物理体现的动态模型构建及运用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委项目,批准号为:2005037475,项目负责人

2、大中型双语词典之编纂特性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批准号为:04BYY047,主要参与者

1、《英汉大词典(第2版)》修订,上海社科基金,参与者,修订字数在500万字以上

论文

语言学研究

149、“暖核”话语:抚平创伤的心理安慰,《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708期,2020-5-28,第一作者(王馥芳 郑红莲)

148、“新主体性”文学的理论根源在于哲学,《社会科学报》(学术探讨版),第5版,总第1693期,2020-2-13,独立完成。

147、气候灾难成为“绕在人类颈上的信天翁,《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688期,2020-1-2,独立完成。

146、环境话语构建所隐藏的生态认知问题,《外语研究》(CSSCI扩展),第5期,卷号177,P26-31,第二作者(郑红莲王馥芳)

145、阅读认知模式的迭代更新,《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7版,总第1675期,2019-10-3,独立完成。

144、语言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社会科学报》(学术探讨版),第5版,总第1654期,2019-4-25,独立完成。

143、话语构建的社会认知语言学研究,《现代外语》(CSSCI),2019年第3期,P306-315,独立完成。

142、词汇新构式创生概念化和再概念化路径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CSSCI),2019年第1期,P48-57,第二作者(秦洪庆王馥芳)。

141、特朗普政治话语构建模式的认知诗学分析,《外语研究》(CSSCI),总第173期,2019年第1期,P6-11,独立完成。

140、时间之思:时间去哪儿了?《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8版,总第1634期,2018-11-29,独立完成。

139、花儿”隐喻义生成和建构的多维性――兼论隐喻义生成和建构的多维向度及其理论根源,《外语学刊》(CSSCI扩展),2018年第5期,P40-46,第二作者(马俊杰 王馥芳)。

138、环境话语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P9-16,第二作者(郑红莲 王馥芳)。

137、特朗普“滴流”话语大众传播的深层机制,《青年记者》,2018年7月上,第19期,P50-51,独立完成。

136、共享教育学建构未来教育,《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思想前沿),第8版,2018-6-28,独立完成。

135、洞悉网络直播根植的社会文化土壤,《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613期,2018-6-28,独立完成。

134、共享经济挑战文化建构“强区分”模式,《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600期,2018-3-22,独立完成。

133、“假新闻”:大众文化与权势文化的角力,《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590期,2018-1-4,独立完成。

132、“歌”为体、“诗”为用,:试议“花儿的诗性特征”,《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第6期,2017-11-20,P122-129,第二作者(马俊杰 王馥芳)。

131、主观化理论:关于理论根源、地位和挑战的思考,《外国语文》(CSSCI扩展版),第33卷第5期,2017-10-25,P43-50,独立完成。

130、生态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相互借鉴,《中国外语》(CSSCI),第14卷第5期(总第79期),2017-9-15,P47-55,独立完成。

129、共享教育学 教育科学发展新趋势,《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教育科学),第6版,第10138期,2017-9-7,独立完成。

128、共享经济让我们变成行走的工作机器,《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574期,2017-9-7,独立完成。

127、基于跨学科研究的生态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第3版,总第1265期,2017-8-8,独立完成。

126、体验现实主义:理论争议和挑战,《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8月第33卷第4期,P20-25,独立完成。

125、高考作文能解决什么,《社会科学报》(读书版),第8版,总第1563期,2017-6-22,独立完成。

124、《汉文经纬》:世界第一部系统的古汉语语法,《社会科学报》(读书版),第8版,总第1558期,2017-5-18,独立完成。

123、阅读:把成长时代还给我们,《社会科学报》(国民阅读版),第6版,总第1556期,2017-4-27,独立完成。

122、新技术发展:人类“异化”症候乍现?《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553期,2017-4-6,独立完成。

121、隐喻研究的有益尝试:语境诱导下隐喻的创新研究――《隐喻从哪里来:对隐喻中语境的再思考》评介,《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P158-159,第二作者(王敏 王馥芳)。

120、认知语言学的语言神经理论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第3版,总第1176期,2017-3-28,独立完成。

119、《中国诗词大会》:一场“文化焰火秀”,《社会科学报》(笔谈版),第8版,总第1549期,2017-3-9,独立完成。

118、Menzerath-Altmann定律:理论贡献与局限,《语言学研究》(CSSCI集刊),2017年第1期,P45-58,第三作者。

117、“黑天鹅”事件与“数字化强迫症”有关?《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539期,2016-12-22,独立完成。

116、全文转载:听觉互动之于文化的建构性――基于“图像至上主义”潜在的文化破坏性,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文化研究》,2016年第8期,P3-8,独立完成

115、全文转载:阅读和思考:直面“读书无用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出版业》,2016年第6期,独立完成

114、“绘文字”盛行或将付出社会文化代价,《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2016-6-16,独立完成。

113、转载:警惕技术权力这把“双刃剑”,《党政视野》,2016年第6期,独立完成。

112、转载:科技发展可能加剧“文化危机”,《红旗文摘》(CSSCI),2016年第5期,独立完成

111、听觉互动之于文化的建构性――基于“图像至上主义”潜在的文化破坏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拓展),2016年2期,P80-85,独立完成

110、阅读和思考:直面“读书无用论”,《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506期,2016-4-21,独立完成。

109、警惕技术权力这把“双刃剑”,《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499期,2016-3-3,独立完成。

108、纠正“图像至上主义”偏颇,《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第3版,总第910期,2016-2-23,独立完成。

107、直击青少年“暴力文化”,《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492期,2016-1-7,独立完成。

106、教师概念理想认知模型建构阐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拓展),2016年第1期,P155-160,第二作者(郑红莲 王馥芳)

105、转载:话语权结构配置失衡可能加剧社会矛盾,《青年记者》(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33期,独立完成。

104、转载:话语权结构配置失衡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党政视野》,2015年第8期,独立完成。

103、你终会把我带往何处。《社会科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版),第8版,总第1480期,2015-10-15,独立完成。

102、话语的权力操纵和滥用机制分析,《外语研究》(CSSCI拓展)2015年第5期,P6-10,P25,独立完成

101、“意义词典”的认知编排及其编纂实践范例,《辞书研究》2015年第5期,P9-17,独立完成

100、“框架”重构实现言说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3版,总第821期,2015-10-13,第一作者(王馥芳、谭慧颖)。

99、社会在“吐槽”中嬗变前行。《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总第1479期,2015-10-8,独立完成。

98、转载:大数据新发展:面向机器人的大规模知识引擎诞生,《红旗文摘》(CSSCI),2015年第9期,独立完成

97、认知语义学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3版,总第802期,2015-9-8,独立完成。

96、认知语言学过分强调“体验”。《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3版,总第776期,2015-7-28,独立完成。

95、转载:话语权结构配置失衡或加剧社会矛盾。《深圳特区报》,C4版,2015-7-28,独立完成。

94、话语权结构配置失衡或加剧社会矛盾。《社会科学报》(学术探讨版),第5版,总第1468期,2015-7-16,独立完成。

93、认知语义学改变传统语言研究图景,《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7版,总第745期,2015-6-1,独立完成。

92、大数据新发展:面向机器人的大规模知识引擎诞生,《中国社会科学报》(科学与人文版),B01版,总第742期,2015-5-25,独立完成。

91、"寄生性存在"文化大行其道,《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2015-5-14,独立完成。

90、认知语言学方法论反思性批评,《外语研究》(CSSCI拓展)2015年第1期,P5-11,独立完成。

89、新媒体促使社会现代性转型,《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2015-3-26,独立完成。

88、从大数据危机到全数据革命,《中国社会科学报》(科学与人文版),B01版,2015-3-25,独立完成。

87、转载:从大数据危机到全数据革命,《党政视野》,2015年第4期,P60,独立完成。

86、认知语言学核心术语面临理论挑战,《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7版,总第711期,2015-3-9,独立完成。

85、认知语义学演变为语义学研究的“新正统”,《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7版,总第703期,独2015-2-9,立完成。

84、转载:概念系统研究――认知语言学的独特理论贡献,《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12期,独立完成。

83、词典编纂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7版,总第674期,2014-12-1,独立完成。

82、大数据需要“大认知”,《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2014-11-20,独立完成

81、概念系统研究:认知语言学的独特理论贡献,《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7版,2014-10-13,独立完成。

80、认知语言学:外部批评、理论回应和反思,《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CSSCI)2014年第3期,P1-8,独立完成。

79、"不要想大象!"的认知语言学阐释,《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7版,2014-8-18,独立完成。

78、话语权力:社会改善的重要力量,《社会科学报》(学术探讨版),第5版,2014-07-31,独立完成。

77、独一的玫瑰成就独一的你,《社会科学报》(国内信息版),第4版,2014-07-24,独立完成。

76、概念隐喻理论存在认知局限,《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7版,2014-07-14,独立完成。

75、转载:王馥芳:警惕“伪文化实践”对文化本身的解构。《红旗文稿》(CSSCI),半月刊,2014年第17期,P39-40,独立完成

74、警惕“伪文化实践”当道,《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2014-07-10,独立完成

73、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意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2014-05-19,独立完成

72、阅读缺失处无物存在”,《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第6版,2014-05-15,独立完成

71、剥开“潘咳禾濉蓖庖隆!渡缁峥蒲Пā罚ㄎ幕腊妫6版,2014-03-06,独立完成

70、认知语言在争议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A08版,2014-03-03,独立完成

69、M理论视域下的语言学理论一族。《语言学研究》(第十四辑),2014年1月,P45-56,独立完成

68、论文简述:体验现实主义哲学:代价太高?《语言研究动态》,2013年创刊号,独立完成

67、论文简述:为什么认知语言学需要体验现实主义?《语言研究动态》,2013年创刊号,独立完成

66、保障话语权结构的均衡配置,《社会科学报》,2013-12-19,独立完成

65、认知语言学本质上反对语言学固有传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17,独立完成

64、话语“威权”主要源自制度的保障,《社会科学报》,2013-12-12,独立完成

63、认知语言学掀起“体验革命”,《中国社会科学报》(语言学版)(半版),2013-9-16,独立完成

62、试论学位论文驱动环境下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论丛》(第二辑),2013年8月,P179-189,独立完成

61、索绪尔:参与构建我们概念系统的人,《社会科学报》(人物版)(整版),2013-8-8,独立完成

60、“人性善恶”问题是个认知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科学与人文版),2013-8-5,独立完成

59、人类的第四个“我”,《社会科学报》(学术探讨版),2013-6-13,独立完成

58、语法隐喻可能“消解”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CSSCI),2013年第1期,P22-29,独立完成

57、“晒-秀”文化之殇,《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2013-2-7,独立完成

56、用“孤寂”对抗时代喧嚣,《社会科学报》(学术探讨版),2013-1-3,独立完成

55、M理论“终结”“批判终结论”,《中国社会科学报》(哲学版),2012-12-31,独立完成

54、构建中国文化“原乡”,《社会科学报》(文化批评版),2012-12-13,独立完成

53、字母词会威胁汉语纯洁?《社会科学报》(学术探讨版),2012-10-18,独立完成

52、世界语境下如何理解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探讨版),2012-9-27,独立完成

51、警惕别成为“语言奴隶”,《社会科学报》(学术探讨版),2012-8-23,独立完成

50、话语争夺权的悖论,《社会科学报》(学术探讨版),2011-7-14,独立完成

49、发展与挑战:国内外认知语言学三十年批评性回顾,《功能语言学年度评论》第1卷,p175-196,(主编:黄国文、常晨光),2010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独立完成

48、认知语言学发展近30年综述,《中文自学指导》,2008(4),P22-27,独立完成

47、关于时间的形而上学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CSSCI),2005(6),P475-476,第一作者

46、优选论视角下的吃+N结构研究,《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4),P37-45,第一作者

45、受事标记过度使用的优选论解释,《外国语》(CSSCI),2005(3),P22-28,第二作者

44、符号学视角下的借代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CSSCI),2005(2),P152-154,第一作者

43、u2018喻u2019标注的现代词典学与认知语言学考察”,《中国外语》,2005(2),P26-31,第二作者

42、语料库语言学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中文自学指导》,2005(2),P24-27,第一作者

41、转载:概念整合的层级性与动宾结果的熟语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1),第二作者

40、概念整合的层级性与动宾结果的熟语化,《世界汉语教学》(CSSCI),2003(4),P46-51,第二作者

39、英语专业八级作文评析与思考,《国外外语教学》,2003(4),P54-57,第一作者

38、优选理论的解释力,《当代语言学》(CSSCI),2003(3),P257-264,独立完成

37、词汇描述的认知思考,《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3),P26-31 第一作者(王馥芳 张云秋)

36、语法化u2019理论和韩礼德的语法隐喻模式,《山东外语教学》2001(2),P35-38,独立完成

35、交际效果越强越好原则与语言创新倾向,《外国语言文学论丛》(褚孝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独立完成

34、打开新生听力之门,《闽浙赣三省大学英语优秀论文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独立完成

词典学研究

33、认知语义学对词典经典意义观的挑战,《辞书论集》(二)(上海市辞书学会秘书处编),2012 年9月,独立完成

32、优势与不足,《辞书研究》2010 (5),P74-81,独立完成

31、形形色色的“搭车”新义,《辞书研究》2010 (4),P179-181,第一作者

30、传统主题下的新思考--评《双语词典译义研究》,《辞书研究》2010 (2),P155-160,独立完成

29、语料库词典学的兴起和发展,《辞书研究》三十年论文精选(中国辞书学会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年10月,第一作者

28、词典项目质量控制意识的培养及外部抓手,《辞书研究》(CSSCI),2009 (3),P13-20,第一作者

27、词典项目质量监控的内部管理,《辞书研究》(CSSCI),2009(2),P1-8,第一作者

26、眼不见,尽失落?(陆谷孙著,王馥芳译),《辞书研究》(CSSCI),2008(5),独立完成

25、以《英汉大词典》为例谈词典的科学配例;罗益民等主编,《双语词典新论》,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P207-211,独立完成

24、数字时代说“数字”新义,《辞书研究》(CSSCI),2007(6),独立完成

2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变化研究与“新词”界定,《辞书研究》(CSSCI),2007(4),P15-25,独立完成

22、Inheritance Plus Innovation. On the Revision of Th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SSCI),2007(20/1),第一作者

21、陆谷孙教授谈新词及其收录,《辞书研究》(CSSCI),2007(1),P55-64,独立完成

20、词典编纂中的商业因素,《国外外语教学》(CSSCI),2006(4),P35-42,第二作者( 陆谷孙 王馥芳)

19、词典编纂的u2018主体因素u2019,《外国语》(CSSCI),2006(3),P74-79,第一作者

18、风靡新千年的流行词素u2018绿色u2019,《辞书研究》,2006(3),P217-219,独立完成

17、当代英美词典编纂五十年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CSSCI),2006(2),P136-141,第二作者

16、《英汉大词典》之源起,《外语研究》(CSSCI),2006(2),P66-68,第二作者

15、新时代新词典-谈《英汉大》修订,《辞书研究》,2005(4),P100-109,独立完成

14、外语学习中双语词典的积极作用,《国外外语教学》(CSSCI),2005(3),P54-60,第一作者

13、传统词典u2018动态性u2019的微观体现,《辞书研究》,2005(1),P69-78,独立完成

12、语料库词典学的兴起和发展,《辞书研究》,2004(5),P46-53,第一作者

11、词典编纂如何对待语流中的一次性用词用法,《国外外语教学》(CSSCI),2004(4),P41-47,第一作者(王馥芳 陆谷孙)

10、语言学研究成果与词典编纂,《辞书研究》,2004(4),P18-26,独立完成

9、传统词典如何更好地表现“动态性”,《辞书研究》,2004(2),P5-13,独立完成

8、语料库词典的局限性,《辞书研究》,2003(5),P20-28,第一作者(王馥芳 马兰梅)

7、世界英语变体和英汉词典的微观结构,《辞书研究》,2003(1),P66-76,独立完成

6、世界英语变体与英汉词典编纂 ,《辞书研究》,2002(2),P28-36,独立完成

5、一个搭配词典语料库――《英语搭配词典》评介 ,《辞书研究》,2001(1),P99-107,独立完成

4、数字化的在线词典趋势,《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P313-321,独立完成

3、评《剑桥国际英语词典》,《辞书研究》,2000(1),P109-136,独立完成

2、编码词典学和双语词典,《辞书研究》,1998(6),独立完成

1、论我国英语类双语词典的发展,《辞书研究》,1998(3),P25-30,独立完成

教学

7、认知语言学(研究生)

6、语义学(研究生通识课)

5、《语言学概论》(英语专业本科生)

4、《综合英语》3(英语专业本科四年级)

3、《英美词典概述》(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

2、托福(日本班)(2002-2003)

1、《隐喻与英语学习》(本科高年级选修课)

词典编写

2、参编《英汉大词典(第2版)》,2007,3,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第四参与人)

1、参编《中国翻译大词典》,1997,11,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教材编写

2、参编张春柏(主编)《综合教程》第六册(学生用书),2007,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参与人

1、参编张春柏(主编)《综合教程》第六册(教师用书),2007,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参与人)

随笔

14、语言学和爱丽丝的“镜子屋”:“搭界”?《华东师范大学报》,2010-07-08

13、隐喻理论界的“地震”:概念隐喻理论简介(下),《华东师范大学报》,2010-05-25

12、隐喻理论界的“地震”:概念隐喻理论简介(上),《华东师范大学报》,2010-05-18

11、和“洋典”比优劣--《新英汉词典》第四版和《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五版的比较,《华东师范大学报》,2010-03-16

10、我和《新英汉词典》,《华东师范大学报》,2010-01-19

9、那一刻,伯克利属于我们,《华东师范大学报》,2009-12-22

8、美国的犹太“鹰”,《华东师范大学报》,2009-12-08

7、心 距,《华东师范大学报》,2009-12-01

6、美国大学里没有“神”,《华东师范大学报》,2009-11-25

5、和美国“便士”一起做义工,《华东师范大学报》,2008-05-20

4、两把钥匙五扇门,《华东师范大学报》,2008-03-11

3、童话世界的蜘蛛人,《新民晚报》,2008-03-08

2、狂热追新词的"粉丝",《新民晚报》,2007-5-31

1、《英汉大词典》和约翰走路,《新民晚报》,2007-5-30

上一篇:内存不足怎么解决

下一篇:遇见你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