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翔的个人简介
王思翔 (1922~2011),别名张禹,曾用笔名于人、王十洲等。浙江平阳人。中国民主同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基本内容
王思翔 又名张禹,1922年7月21日出生于温州平阳宜山九板桥(现属苍南县),后迁居鳌江塘川。他是现代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编辑家,职称编审。担任过安徽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1934年鳌江小学毕业后,进县城宣文书院专攻古文。1935年,以优异成绩考取温州市省立中学公费生。1939年初,与同学数人到皖南投奔新四军未成,考入“第三战区战时干部训练团”(后该团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赣州一家书店工作。不久转入新闻出版界,先后在《江西青年报》和《文化服务》杂志任编辑,发表杂文和时事评论,宣传抗日、民主与进步。1941年夏,因转送秘密印刷品揭露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被专员蒋经国以“共党嫌疑”罪名拘捕入狱。半年后经友人保释出狱,借奔母丧为由,谢绝蒋经国为他安排的军政机关职位,回乡隐居,继续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进步文章。1942年至1945年上半年,他用犀利的笔调在《东南日报》、《前线日报》、《平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针砭时弊的杂文,被人认为是战时东南地区在读者中最具影响力的作者之一。写于1944年的文学评论《关于〈愤怒的葡萄〉》,洋洋洒洒四五万字,全方位评价了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培克的这部长篇小说,深受名作家许杰教授的推重。1945年秋,他的报告《春暖花开之前》在《东南日报》上刊出,使平阳县长张韶舞的残暴腐败罪行大白于天下,引起极大公愤,皆曰贪官可杀。张调遣全县军警追捕他,并密令“抓获就地枪决”。他幸得亲友掩护逃离虎口,绕道上海,于翌年3月抵台湾。
他在台湾通过老关系出任《和平日报》主笔。他主持的副刊,发表了大陆进步作家的大量作品,第一次向台湾读者提供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优秀成果和“五四”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又和谢雪红等创办《新知识》杂志,从大陆持不同政见的各种报刊中选载评论全国重大问题的文章。稍后,又与著名作家杨逵创办《文化交流》,继续介绍“五四”佳作,同时致力于搜集整理和研究台湾文化史料,团结台湾文化界人士,开展宣传祖国进步思想活动,争取民主自由。2001年春,北京出版的《新文学史料》杂志发表一组文章,对半个世纪前的台湾《和平日报》副刊和《新知识》、《文化交流》杂志,作了很高的历史评价。1947年,台湾爆发了震撼世界的“二·二八”起义。《和平日报》在他和杨逵的主持下继续出报,支持以谢雪红为首的革命群众,为正义斗争而鼓与呼。直到国民党军队进驻台中市时,他才离开报社搭乘帆船逃离台湾飘泊回乡,身无分文,只携带一些搜集来的起义资料。他在故乡闭门奋笔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写出七八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台湾二月革命记》(初稿题为《台变目击记》),于1949年在上海出版。出版后引起美国、日本等国学者的关注,多次被一些著作所引用;还秘密流入台湾,成为研究台湾近代史的珍贵资料。
1947年秋,他应聘为《浙瓯日报》主笔,直至1949年5月温州解放。他在李公朴、闻一多遇刺后毅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为温州地区“民盟”领导人之一。他通过中共地下组织与浙南游击纵队联系,为秘密出版的《民主报》撰写新闻评论,还编写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署名“赵明”)小册子交地下党组织油印散发。同时创办以文学性为主的《联合周报》,发表莫洛(马骅)、唐等进步文学作品。
解放初期,他在浙南游击纵队机关报《浙南日报》和《进步报》、《当代日报》(杭州)任编辑。1949年冬,到上海担任“台盟”总部干事。1950年春,他在业余与友人创办“泥土(出版)社”。一直到1954年,他是“泥土社”事实上的主编,经他编发的书稿累计有几百种之多。他在《文汇报》、《大公报》副刊以及《文艺报》、《文艺月报》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学评论,1953年结集出版《文艺的任务及其他》。
1954年冬,他从上海被调往安徽省文联工作。由于“泥土社”曾编辑出版过包括胡风在内的“七月派”作家群大量作品,1955年“反胡风运动”中被视为“胡风集团出版社”,他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1957年,又被错划“右派”。此后,沉冤达20多年之久,直至1979年才得以改正、平反。
平反后,他任安徽省文联《清明》杂志编辑,为编辑部撰写了新年献词――《写在一九八O春天》,大力提倡思想解放,反响很大。他已是一位花甲老人,全身心投入工作,与编辑部同仁通力合作,在刊物上陆续推出《天云山传奇》(鲁彦周)、《张玉良传》(石楠)等中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也很关心家乡文化事业,帮助故乡老友发表作品,曾任平阳、苍南两县县志和文联顾问。
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之余,还写了三四十万字,包括一批回忆录和随笔、散文、旧体诗词,以及若干篇文学评论,不少篇章被转载于资料性刊物或选入一些选本。现在他把发表过的随笔、散文《我与胡风》、《忆杨逵》、《忆“泥土社”》等20万字结集为《灯下漫笔》;文学评论《略论鲁彦周作品中的几个妇女形象》、《论白先勇和他的〈台北人〉》、《厄运里开出的幻美之花――谈唐诗歌创作》等20万字结集为《老调集》。
1987年离休后,他出任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诗学大辞典·中国卷》副主编,具体负责编辑工作,历时6年。1994年,他出版了《台湾旧事》(与周梦江合著)。
2000年底,倦鸟归飞,叶落归根,他从安徽省合肥市回到故乡,定居于鳌江镇。2003年出版了《从心随笔》,后来又参与点校《苍南文献丛书·愈愚斋诗文集》,编注《温州文献丛书·王理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