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姆·文德斯的个人简介
维姆·文德斯,1945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维姆·文德斯在世界影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代表。凭借自己独具魅力的作品曾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一流电影节的大奖,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是二十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2015年2月12日被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授予了终身成就奖――“荣誉金熊奖”(Honorary Golden Bear Award),这也是文德斯收获的第一个终身成就奖。2018年4月13日,执导的电影《淹没》在北美上映。
生平经历
维姆·文德斯
1945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维姆·文德斯在世界影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代表。凭借自己独具魅力的作品曾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一流电影节的大奖,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是二十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70年代,受当时美国公路电影的启发,和少年时对西部片的喜爱,文德斯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欧洲式的公路电影,并由此奠定了他以后的创作方向,开始了他在光影世界里的漫漫流浪。在他的著名电影作品包括《德州巴黎》、《美国朋友》、《柏林苍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中,流浪与疏离成为文德斯电影永远的主角,文德斯也籍由这两个元素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个充满诗意与虚空感的世界。
1967年文德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并进入慕尼黑电影电视学院进行正规的影视制作学习,其间拍摄了三部短片。文德斯的第一部长片《城市之夏》(Summer in the City)拍摄于1970年,这是一部实验性故事片,讲述了“一个犯罪故事的历史”,影片中的囚犯因惧怕往昔而逃跑。影片采用了独特的拍摄角度(如采用运动摄影表现行驶的车队),改变了以往犯罪题材强盗片的基本环境,文德斯开始显露出自己的才华。1971年,他与法斯宾德等人创建作家电影出版社,并执导了非情节化、不求表意的《守门员害怕罚点球》(The Goalie’s Anxiety at the Penalty Kick),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次年文德斯根据那塞尼尔·霍桑的同名小说拍摄了影片《红字》(The Scarlet Letter),该片虽未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却使文德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注目,被认为是“新德国电影”运动里最有希望的青年导演之一。
1974年可以说是文德斯事业的转折点,由于受到当时美国一些公路电影(如1969年的《逍遥骑士》(Easy Rider))的启发,也由于自己少年时对西部片的喜爱,文德斯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欧洲式的公路电影,并由此奠定了文德斯以后的创作方向,开始了他在光影世界里的漫漫流浪。从此以后,流浪与疏离成为文德斯电影永远的主角,文德斯也籍由这两个元素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个充满诗意与虚空感的世界来。
令文德斯声名鹊起的是他的“旅行三部曲”:1974年的《爱丽丝漫游城市》,1975年的《歧路》和1976年的《公路之王》(Kings of the Road)。其中《歧路》讲述了一位作家为寻找灵感而游历,画面具有诗意的隐喻和富于哲学意味的象征内涵;《公路之王》则以写实的基调和独特的观照方式批判了俗媚的电影文化,同时也对70年代中期德国电影界的状况投以了深切的关注。1977年,公路电影代表之作《逍遥骑士》的导演Dennis Hopper更是和文德斯一起合作,拍摄了气氛神奇的影片《美国朋友》(The American Friend)。影片在纽约、汉堡、慕尼黑和巴黎之间来回跳跃,世界成为纠结在摩天大厦、地铁、高速公路、列车之间的神秘空间,从而散发出强烈的疏离感,令人难忘。
七十年代中后期,轰轰烈烈的“德国新电影”运动开始衰落,经济危机使得影市萧条,德国的电影导演们或是转投电视业或是前往国外。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关注着“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好莱坞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向文德斯发出了前往美国拍片的邀请。自1978年起,文德斯陆续拍摄了影片《哈麦特》、《水上回光》和《事物的状态》(The State of Things)。《哈麦特》作为文德斯首次拍摄的好莱坞式电影作品,并没有能令科波拉满意,这部片子的大部分镜头都被科波拉要求重拍,以至影片的发行时间比预想中推迟了三年多。1982年的《事物的状态》却获得了联邦电影奖(前西德电影最高奖)和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开始确立他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1983年的《德州巴黎》(Paris, Texas)使文德斯摘取了第3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桂冠,这部被称为“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的影片成功的表现了人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影片主要在美国西南部的沙漠里拍摄,影像风格极其鲜明,文德斯创造出极为宽广的银幕空间,从而成功展现出充斥在故事主角生命里的虚空感。
虽然《德州巴黎》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但是文德斯似乎还是更喜欢在欧洲拍片。也正是在自己的祖国,文德斯拍摄出了他最广为人知也最受好评的一部电影――《柏林苍穹下》。影片讲述了一个渴望下凡的天使的故事,尼古拉斯·凯奇和梅格·瑞恩98年主演的《天使之城》(City of Angles)就是《柏林苍穹下》的好莱坞通俗版。这部影片也使文德斯获得了1988年第41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使得他在世界影坛上真正确立了的自己的地位。
1983年的《德州巴黎》使文德斯摘取了第3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桂冠,这部被称为“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的影片成功的表现了人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影片主要在美国西南部的沙漠里拍摄,影像风格极其鲜明,文德斯创造出极为宽广的银幕空间,从而成功展现出充斥在故事主角生命里的虚空感。
至此,文德斯的影片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坦率冷静的风格。他的电影语言修辞中基本排除蒙太奇,特别偏好对运动和场景的不加剪辑;他不求论证什么,他追求的是一种平静地观察、等待和不停顿地发展的电影,尤其喜欢表现公路、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因而也一再描写迁移、迷航和旅行。
但是文德斯并没有满足,而是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断丰富和扩充着自己的电影世界。1991年的《直到世界尽头》拍摄于全球四大洲,影片在皓渺的氛围里讲述了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奇妙寓言,被称为“终极公路电影”。1993年的《咫尺天涯》以俯视的角度观察德国统一后社会景观的变化;而在两年后的《云上的日子》里,文德斯则和意大利传奇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一起探讨了爱与欲望的问题,影片摄制于欧洲数个国家,也是一部巧妙借用公路片形式的电影。文德斯不断地在公路电影的基础上嫁接与派生着新的元素,同时也改造着传统公路片的形式。他越来越喜欢在城市里表现流浪的状态,将现代社会里孤独与疏离的状态描述得愈加生动。在1997年的《暴力启示录》里,文德斯描写了暴力的外在表现,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现代社会里的暴力问题。1996年拍摄的《光之幻影》(A Trick of the Light)“记录”了许多对电影的发展做出贡献却被遗忘的人们,表达了文德斯对电影历史的缅怀与敬意。
有鉴于文德斯电影创作理念中观察者的姿态与感觉,他也非常钟爱纪录片的拍摄。他一共拍过7部纪录片,其中1985年《寻找小津》是一部关于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纪录片,相当引人注目。1998年描写古巴音乐风情的《乐满夏湾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广受好评,文德斯与为他制作了《德州巴黎》的音乐人瑞·库德(Ry Cooder)再次成功合作,展现了他自己一直深喜着的美洲音乐的迷人魅力。同时文德斯也非常喜欢摇滚乐,他曾说过:“今天摇滚与电影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文学、戏剧和绘画看来似乎与电影的联系更紧密,却远没有摇滚来得贴和时代、准确直接。”2000年的作品《百万美元酒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的配乐就是由著名摇滚乐队U2的主脑Bono主刀炮制的。文德斯再次将音乐与画面贴和在一起,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声色迷情来。
演艺经历
维姆·文德斯
1967年,文德斯回到德国,进入慕尼黑电影电视学院学习影视制作,其间曾为《电影评论》、《南德意志报》等报刊撰写电影和音乐评论,拍过几部电影短片。
1969年4月,文德斯在拍摄反映学生运动的电视纪录片《警察电影》Polizeifilm 时因参加游行示威而被捕并蹲了六个半月的班房。
1970年文德斯拍摄了第一部长片《城市之夏》Summer in the City,这是一部实验性故事片,讲述了“一个犯罪故事的历史”,影片中的囚犯因惧怕往昔而逃跑。影片采用了独特的拍摄角度(如采用运动摄影表现行驶的车队),改变了以往犯罪题材强盗片的基本环境,文德斯开始显露出自己的才华。成名:“德国新电影”、“欧洲公路片”(1974-1977)。
1971年,26岁的文德斯与法斯宾德等12位导演共同创建了名为“作家电影出版社”的电影公司。
1972年《守门员害怕罚点球》The Goalie’s Anxiety at the Penalty Kick使文德斯成为专职导演。
1973年文德斯根据Nathaniel Hawthorne的同名小说拍摄了影片《红字》The Scarlet Letter,这部耗资巨大的影片虽未获得商业成功,却使文德斯引起了国内外的注目,被认为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最有希望的青年导演之一。
1974年是文德斯事业的转折点,由于受到当时美国一些公路电影(如1969年的《逍遥骑士》Easy Rider的启发,也由于自己少年时对西部片的喜爱,文德斯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欧洲式的公路电影,并由此奠定了文德斯以后的创作方向,令文德斯声名鹊起的是他的“旅行三部曲”:
1974年的《爱丽丝漫游城市》Alice in den Stadten
1975年的《错误的运动》Falsche Bewegung
1976年的《公路之王》Im Lauf der Zeit
文德斯不仅创立了欧洲公路电影风格,而且创办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个公司的名称就叫“公路电影公司”。
1977年,美国公路电影的代表人物Dennis Hopper(《逍遥骑士》的导演)与文德斯合作,拍摄了《美国朋友》Der Amerikanische Freund。这部影片的成功使文德斯进一步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美国导演Francis Ford Coppola之所以邀请他到美国拍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在拍摄此片时表露出来的才气。
黄金时代(80年代):在美国-回到德国
七十年代中后期,轰轰烈烈的“德国新电影”运动开始衰落,经济危机使得影市萧条,德国的电影导演们或是转投电视业或是前往国外。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关注着“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好莱坞导演Coppola向文德斯发出了前往美国拍片的邀请。 1978年,文德斯应Coppola的邀请来到美国,陆续拍摄了几部电影。
1980年《尼克的电影》Nick’s Film 是文德斯向美国电影大师Nicholas Ray致敬的纪录片,身患癌症的Ray依然坚持拍摄一部名为Lightning Over Water 的影片,不幸的是他于1979年6月17日去世,文德斯的影片纪录了Ray生命旅程中的最后时光。
1982年《哈默特》Hammett 是文德斯按照好莱坞模式拍片的初次尝试,起初未能得到Coppola的认可,大部分镜头都被要求重拍,以至于影片的实际发行时间比预想的发行时间推迟了三年多。
1982年,在对《哈默特》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文德斯到葡萄牙拍摄了《事物的状态》The State of Things,表现了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的异同,这部影片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联邦电影奖(西德电影最高奖),确立了文德斯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1984年,《德克萨斯的巴黎》Paris, Texas 的问世巩固了文德斯作为国际一流导演的地位。这部影片不仅摘取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桂冠,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导演奖的荣誉,而且成为1984年度获奖最多的一部影片。
1987年,文德斯回到德国拍摄了最具个人风格的影片《柏林苍穹下》The Sky Above Berlin 。获198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使文德斯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得到巩固。
文德斯在80年代除了拍摄电影,他还拍摄电视和纪录片;除了制作影视作品,他还写作文字著作和出版摄影作品集。
在文德斯这个时期的纪录片中,最著名的是1985年的《寻找小津》Tokyo-Ga 。
1989年《关于城市和服装的笔记》A Notebook on Clothes and Cities 仍然是在日本拍摄的,文德斯在影片中与日本时装设计师川玖保玲Yohji Yamamoto讨论了时装设计问题,探讨了数字化时代城市和个性与电影之间的关系问题。
云上的日子(90年代-)
1991年的《直到世界尽头》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长达3个小时的科幻片讲述的是关于世界末日的故事。拍摄于全球四大洲,影片在皓渺的氛围里讲述了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奇妙寓言,被称为“终极公路电影”。
1993年的《咫尺天涯》Far Away, So Close以俯视的角度观察德国统一后社会景观的变化,是《柏林苍穹下》的续集》,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1995年《云上的日子》Al di là delle nuvole是文德斯和安东尼奥尼一起探讨了爱与欲望的作品,影片摄制于欧洲数个国家,也是一部巧妙借用公路片形式的电影。文德斯不断地在公路电影的基础上嫁接与派生着新的元素,同时也改造着传统公路片的形式。他越来越喜欢在城市里表现流浪的状态,将现代社会里孤独与疏离的状态描述得愈加生动。
1997年的《暴力启示录》The End of Violence里,文德斯描写了暴力的外在表现,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现代社会里的暴力问题。
1995年拍摄的《光之幻影》A Trick of the Light“记录”了许多对电影的发展做出贡献却被遗忘的人们,表达了文德斯对电影历史的缅怀与敬意。
1999 年表现古巴音乐风情的纪录片《乐满哈瓦那》Buena Vista Social Club广受好评,获得欧洲电影最佳纪录片奖和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文德斯与为他制作了《德州巴黎》的音乐人Ry Cooder再次成功合作,展现了他自己一直深喜着的美洲音乐的迷人魅力。
2000年文德斯拍摄商业片《百万美元大酒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配乐由著名摇滚乐队U2的主脑Bono主刀炮制的。文德斯再次将音乐与画面贴和在一起,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声色迷情。
2002年,《科隆颂歌》Viel passiert - Der BAP-Film。文德斯和摇滚乐歌手Niedecken共同完成的一部挑衅所有惯例的摇滚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特别放映。
文德斯现在有着旺盛的创作力,2008年,他有2部电影问世。
2018年4月13日,执导的电影《淹没》在北美上映。
其他爱好
旅行:流浪与疏离是文德斯电影永远的主角,文德斯也籍由这两个元素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个充满诗意与虚空感的世界来,他尤其喜欢表现公路、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因而也一再描写迁移、迷航和旅行。
冷静:文德斯的影片具有特有的坦率冷静的风格,他几乎不使用蒙太奇,他的影片的目的不是要论证什么,而是表明存在一种平静地观察、等待和不停顿地发展的电影,这种电影的特征是对运动具有不加任何剪接的特殊爱好。
友谊:文德斯影片的另一个主题是表现友谊,表现男人之间(或者一个男人和一个孩子)的友谊,而妇女在文德斯的世界中大都无关紧要。
其他方面:除了电影,文德斯的兴趣和工作涉及摄影、绘画、音乐、写作、出版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摄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点也不逊色于他的知名导演头衔。文德斯的摄影自1983年始,文德斯在拍片和旅行中总是随身携带一台老旧的全景照相机,记录下对他产生非凡触动的场景。自80年代至今,他的摄影作品在世界各地包括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等著名博物馆举办了多次不同主题的展览,并曾进入威尼斯双年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摄影艺术家。文德斯的摄影总是以表象的自然风景、一座城市或者一条街道作为最初的起点。当被问及如何找到主题,文德斯说自己并没有刻意去搜寻主题,总是在他最终确定真正想要的场景之前,它们已经凭借色彩、形状和材质――它们外观的构成――将自己展现在他眼前。
个人作品
1970年 《城市之夏》
1971年 《守门员害怕罚点球》
1972年 《红字》
1974年 《爱丽丝漫游城市》
1975年 《错误的举动》
1976年 《公路之王》
1977年 《美国朋友》
1980年 《尼克的电影――水上的闪电》
1982年 《哈默特》
1982年 《事物的状态》
1983年 《德州巴黎》
1985年 《东京之行》
1987年 《柏林苍穹下》
1989年 《衣食住行事件簿》
1991年 《直到世界尽头》
1993年 《咫尺天涯》
1994年 《里斯本的故事》
1995年 《云上的日子》
1996年 《光之幻影》
1997年 《暴力启示录》
1998年 《乐满夏湾拿》
2000年 《百万大酒店》
2018年 《淹没》
荣誉记录
1970年 《城市之夏》 Summer in the City
1971年 《守门员对点球的焦虑》 The Goalkeeper’s Anxiety of the Penalty 威尼斯电影节(电影评论大奖)
1972年 《红字》
1974年 《爱丽丝漫游城市》 Alice in the Cities 德国影评大奖
1975年 《错误的举动》 Wrong Move 德国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
1976年 《公路之王》 Kings of the Road 芝加哥电影节大奖
1977年 《美国朋友》 The American Friend 德国电影金奖(最佳导演,最佳剪辑),
1980年 《水上的闪电》 Lightning over Water 德国电影银奖(制作)
1982年 《哈默特》 Hammett
1982年 《事物的状态》 The State of Things 威尼斯电影奖金狮大奖,国际影评人大奖;德国电影奖(最佳电影,最佳摄影),德国电影银奖(制作)
1983年 《德州巴黎》 Paris, Texas 法国戛纳电影节奖金棕榈大奖;英国电影科学院奖(最佳导演);德国电影银奖(制作);法国电影评论大奖
1985年 《寻找小津》 Tokyo Ga 伦敦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
1987年 《柏林苍穹下》 Wings of Desire 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德国电影金奖(导演);洛杉矶影评奖(最佳外语片,
1989年 《衣食住行事件簿》 Notebook on Cities and Clothes
1991年 《直到世界尽头》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Guild 金奖(最佳德国电影)
1993年 《咫尺天涯》 Far Away, So Close! 法国戛纳电影节奖评审团大奖;巴伐利亚电影奖(导演)
1994年 《里斯本的故事》 Li**on Story
1995年 《云上的日子》 Beyond the Clouds
1996年 《光之幻影》 A Trick of the Light 德国短片电影金奖(导演)
1997年 《暴力启示录》 The End of Violence 德国电影金奖(导演)
1998年 《乐满哈瓦那》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纽约影评人奖;洛杉叽影评奖;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观众奖;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大奖;西雅图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00年 《百万美元大酒店》 The Million Dollar Hotel 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评审团大奖
2015年,被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授予了终身成就奖――“荣誉金熊奖”(Honorary Golden Bear Award),这也是文德斯收获的第一个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