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尼的个人简介
王海尼(1909D1938),湖北钟祥人。1925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骑兵科。1932年,任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第七师师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傅作义部骑兵第二军中将军长兼第七师师长。曾率部参加保定、大同、包头、太原、五原等重大战役。1937年夏,在保定会战中,关麟征部主力被日军包围,奉命率部增援,与日军激战2昼夜,击溃日军,救出被围部队。战斗中负重伤,后回家养伤。1938年秋,伤未愈即返部队参加五原战役,奉命解救傅作义部主力,因东北军畏战先逃,导致孤军深入,在无定河凤陵渡与日军遭遇,所部全军覆没,王海尼在激战中牺牲。时年29岁。其遗体葬于陕西华阴县。
少年时代
王海尼,字仲麟。1909年6月4日出生于湖北钟祥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因父亲被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士兵打死,遂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骑兵科,后历任排长、少校连长、上校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海尼升任骑兵第13旅少将旅长。1933年王海尼又被选入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受训,受训完成后被任命为骑兵第七师少将师长。1935年,蒋介石成立“德械师训练司令部”,王海尼的骑兵第七师亦在德械师的战斗序列。
1935年春,中央军经整编成立了骑兵第二军,军长门炳岳,副军长王海尼。王海尼是中央军中坚定抗日将领,1935年他在湖南永州大败红军,升任骑兵第二军军长,下辖骑兵第六师(刘桂五)、骑兵第七师(王海尼兼)、骑兵第十四师(武汉卿)、骑兵第17旅(王子山)和独立步兵第三旅(李自明)总共约三万五千人。
北平之战
1937年8月1日,北平失陷后的第三天,王海尼率领骑兵第二军先头部队骑兵第七师赶到了北平,并且打破了城门,冲进了北平。
在赶往北平的路上,王海尼看到了一股又一股的难民潮,一问,都是从涿州逃过来的,而且逃离的原因着实把他给雷倒了:老百姓要避的还不是打过来的日本鬼子,而是从刚刚赶到涿州布防的东北军。
骑二军
从难民嘴里,他还听到了东北军说的一句脏话,据说就是这句话把老百姓都吓跑了。原话我就不说了,因为实在很不文明,王海尼当时也没整明白,是老百姓给他解释的,大概就是一个民女都不能放过的意思。敢情鬼子还没有三光,他们要先三光了。
其实当初随少帅入关时的东北军尽为其精锐,虽说外战未必能占到多少优势,但国内打打也还可以,要不然西北军和晋绥军也不会吃他们的亏。然而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最容易被消蚀的,他们在平津繁华地这才呆了几年,不仅作战能力一落千丈,军纪也颓唐到了下作的地步,难怪要连地方杂牌部队都看他们不起了。
王海尼的心立刻被蒙上了一层阴影,他见多识广,知道战败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出现这样老百姓害怕士兵、未战先逃的残破局面。
等他赶到北平城,准备与防守北平、宛平一线的二十九军联系时,才发现竟然无法联系。
当然联系不上,此时宛平已经失守,而张自忠又逼走了宋哲元,北平已经被日军占领。
王海尼不愧是黄埔精英(黄埔第一期骑兵科),当场就带着骑七师冲进了北平。
日军见状,连忙来阻拦,但是王海尼所带的骑七师是中央军三个德械骑兵师之一,是原骑兵第二军一个军缩编成一个师而成的。德械师装备好,待遇高,人人争破了头也想进去。从王海尼宁可不当军长也要当德骑二军械师师长可以看得出来。
在没有坦克大炮助阵的情况下,日军近战愣是没干得过王海尼的骑七师。被骑七师的德械步机枪一下子扫倒一大片。
更恐怖的是,德械骑兵师还拥有42门轻迫击炮,前面的人在冲锋,后面的骑兵可以在马上发射迫击炮(这是个技术活),对日军实行火力压制。
一场恶战下来,王海尼见日军越聚越多,深恐被日军包围歼灭,只得迅速撤退。
这一仗(史称北平广安门战役),日军阵亡507人,负伤214人,王海尼的骑七师阵亡327人。这是个很值得玩味的数字,日方的伤亡超过了中方,这固然是日军没有坦克大炮助阵原因,但王海尼的骑七师也没有重武器相随,在轻武器对轻武器的情况下,很显然是中国的德械武器更占优势。
离开了我只见过不到1个小时的北平,我的心里很伤感,它太美了,美到让我沉迷,我多么希望此时的我是在出征,而不是在逃离。
――王海尼《与妻书》
保定扬威
9月14日,爆发了保定会战,又称涿保(涿州―保定)会战。这是平津沦陷以来华北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9月18日,涿县陷落。
涿县一失,保定便失去了屏障,但刘峙在保定还预留着后手,被他布置在二线防御上的不仅有关麟征第52军,还有其它“杂牌部队”,加上从一线防御上退下来的部队,若一齐用命,香月的日子并不好过。
可问题恰恰出在“杂牌”身上。从一线撤下来的,只有孙连仲肯协防保定,但两天之后也呈溃退之状。其它已经上来的,还没上来的,都声称已与刘峙失去联络,争先恐后地跑没影了。
刘峙再一看,能打的就只剩下了一个关麟征第52军,还有一个从北平撤回的王海尼骑兵第七师,一共只包括2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2个步兵师每个师大约15000人左右,而骑七师连一万人都没有,只有9000人左右,加一块也才4万人不到,却要防守长达四十里地的正面,日军来的是3个常备师团,外加1个骑兵旅团近10万之众。中国军队不说火力占着下风,光人就不够用。
刘峙急得要命,一个劲地请求蒋介石火速增派援军,然而此时淞沪战役已经打响,并在逐步扩大,兵力根本没法北调。
最终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刘峙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关麟征在正面挡住日军主力,王海尼则绕道敌后,进攻日军的指挥所。
只有端掉日军指挥所,让日军不战自乱,中国军队才有赢的希望。
这个方案首先遭到了王海尼的反对,他提出了两个问题:要是关麟征先挺不住了怎么办?要是日军指挥所的守军很坚挺怎么办?
两个问题中只要有一个发生,那么中国军队很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刘峙问:但是你硬挺挺得过吗?
挺不过。
那好,像这样做还有胜利的可能,硬挺就只有失败一途。
见刘峙这样说,王海尼也只好同意了。
8月21日,王海尼率领骑七师到达指定地点,日军果然没有防备,主力都去进攻正面的关麟征了,谁还会想到中国军队居然敢来对他们的指挥所进行“斩首行动”?连香月都想不到这点,因此并没有作多防备。以至于王海尼率部冲出时,他还想不到这是中国军队。
当官的这么无能,当兵的再不挨打,简直就没天理了,很快,王海尼就击破了日军的外围防线,包围了日军的指挥所。
但是这时,王海尼担心的第一个问题出现了――日军很坚挺。
香月的指挥所是由钢筋混凝土搭成的,很牢固,一般子弹根本打不穿,而王海尼的骑七师又没有重武器,因此打得很费力。
在两个小时之内,王海尼连续发动了6次快攻,不到半个小时就要冲一次。但不管冲击的浪头有多高,最后都跟打在石头上一样,不仅无功而返,还伤痕累累,突前的一个骑兵营几乎全军覆灭。
日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500人的守备队,已经有300人被从射击口处飞来的子弹报销了,日军的射击口一般都很小,由此可见,王海尼发起冲锋时,火力有多猛。
这时王海尼担心的第二个问题出现了,关麟征那边出问题了,
不是关麟征顶不住,而是日军实在太多,从前线抽出一个师团后,兵力上还能保持对关麟征的绝对优势。
熊本第六师团被从战场上抽出,此外,担任侧翼警卫的骑兵第三旅团也赶了来,王海尼久攻不下,见重兵合围,不得不退出战斗。
熊本师团是步兵,追不上王海尼,但是骑兵第三旅团却紧追不舍。
王海尼见怎么也甩不掉这支骑兵部队,火大了,当即下令回头迎击。
日军骑兵旅团的编制比步兵旅团要小,步兵旅团一般可以达到万人,而骑兵旅团却只有五千人,在没有飞机坦克大炮的相随下,他们的装备还不如王海尼的德械骑兵师。
这支骑兵旅团因此遭了殃,三分之一的部队被打没了,不得不退回北平休整。
之后王海尼向日军的军官指挥所(无论级别,人人有份)发动了偷袭,两天之内,他连续发动了400多次突袭,平均一天两百次,效率之高让人咋舌,搞得日军军官十分疲惫,生怕自己一不留神,脑袋就被王海尼砍了。
但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战局,如果不是关麟征在正面牵制了日军所有的坦克大炮,王海尼在敌后也不可能打得这么爽。
此时的正面就只有靠关麟征52军的2个师来抵挡日军的进攻了。
想那长城抗战时,徐庭瑶手里曾有3个师,还被日军1个师团给冲垮了,要想用2个来扛人家3个,结局可想而知。
饶是如此,也并没有形成绝对的一边倒。为攻下保定,香月以特种部队为前导,出动坦克140辆,火炮460门,空中还有160架轻重轰炸机轮番攻击,后则继以3个常备师团,然而一天也只能在平原上前进5里,过了20天后才在关麟征撤走的情况下占领保定。
战后一清点,中国军队伤亡了2万,但保存了主力部队的基本建制,与此同时,日军则死伤了7177人,其中包括一名联队长、八名大队长在内的军官372人,平均死20个人里面就要死一个当官的(拜王海尼所赐),对于军队而言,可谓伤筋动骨。而且阵亡的官兵全是熊本、土肥原师团的老兵。显然,对这样的结果香月不可能完全满意。
纵横西北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命令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在大同组建东北挺进军,做出收复东北态势,其主力即为苏炳文的暂编第一、二、三军,何柱国的骑三军与王海尼的骑二军。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察绥大部失陷,靠东北挺进军杀回东三省的可能性显然太小。但马占山毅然向北移军大青山畔的哈拉寨,以游击战术纵横伊克昭草原,并不断率军翻越大青山,向日军腹地攻击,成为晋绥侧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八年间日军始终无法在这个地区彻底驱逐马占山所部。
东北挺进军骑兵部队在敌后的作战一度有声有色,马占山之外,白凤翔的热河挺进军也曾威胁多伦,辗转转战,1939年才在日军重兵攻击下于固阳兵败,地点和王海尼战死处仅距离几十公里。在几次穿越大青山的作战中,王海尼利用绥远地广人稀的特点,充分运用骑兵快速,凶狠的优点,打了就走,屡立战功。1938年5月,为了配合傅作义部反攻绥远的作战,马占山部再次翻越大青山,在日军背后发动攻势,乘虚攻占凉城,河口,托克托等地,生擒伪蒙古军骑四团团长门树槐,王海尼率骑六、骑七师攻占萨拉齐火车站,活捉伪蒙康王(后作为俘虏送归重庆)切断平绥铁路。
壮烈殉国
傅的反攻和日军(驻蒙军司令莲沼蕃中将、第二十六师团后宫淳中将)在晋北发动的攻势恰好撞车,遭到日军包围,损失较大,但日军因为平绥铁路被切断深感震惊,主力掉头攻击前来解围的东北挺进军。由于日军吸取了和马部骑兵作战的教训,组建了大编制的摩托化部队,并在飞机配合下攻击马占山部,使主力是传统骑兵的挺进军陷入被动。此时,何柱国率骑兵第三军掉头逃跑,暂编第一、二军也跑了,马占山、苏炳文发现情况危急后回救不及,致使王海尼所部三个骑兵师陷入日军重围(夜袭武川之敌时,与敌原口旅团万余人、装甲车三十余辆遭遇。武川日军骑兵师团约一万五千余人,也在日军指挥下,向王海尼部左侧攻击。王海尼率部奋勇抵抗,终于杀出重围,)6月8日,后队的骑兵第六师被日军截击战败,师长刘桂五不知所踪(后得知刘在武川县附近战死),王海尼遂亲自率部断后,奋力阻击,激战两天两夜,10日,部队在黄风陵渡(今无定河附近)渡河时,突遭日军与敌坂仓师团数万人及装甲车一百七十余辆袭击,王海尼率部就地抵抗,掩护部队撤离,在白刃战中身中数十刀,不幸殉国,年仅29岁。
王海尼牺牲后,为夺取他的遗体,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战死将士的尸骨
骑兵第十四师师长武汉卿单枪匹马出敌不意冲入阵地,镫里藏身奔到遗体旁,突然俯身把王海尼抢上马身,在战火与血泊中夺回长官遗体。最终,骑六、骑七、骑十四师22501人全部壮烈牺牲(包括王海尼、刘桂五及武汉卿等三位军师长在内)。此役毙敌2万余,击毁敌装甲车20余辆。
一年后马占山率部再出大青山,在乱军中寻到王海尼的遗骸,遗骸右手手骨及右腿胫骨以下的部分已不可寻,马占山为王海尼重建陵墓,穿石为忠烈祠,并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以作纪念。1961年7月,湖北省人民委员会追认王海尼为革命烈士。
王海尼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
1939年5月22日,王海尼遗骨运到华阴下葬,陕西各界成立王海尼将军治丧筹备处。国共两党共同公祭这位为国殉难的烈士。
将军身后
王海尼殉国后,各界人士纷纷写挽联以示悼念。
蒋介石的挽联是:
绝塞扫犯夷,百万雄师奋越石;
大风思猛士,九边毅魂拟睢阳。
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
贵军由西而东,我军由南而北,正期会合进攻,遽报沉星丧战友;
亡国虽生何乐,殉国虽死犹荣,伫看最后胜利,待收失地奠忠魂。
陈应玉写诗悼念:
潇潇无定河水还,将军一去不复返。
如何神勇招人嫉,廿九沙场暴骨寒。
阎锡山的挽联是:
从保定出师以来,寸寸关山留战绩;
自运城订交以后,心心相印独公多。
王海尼的妻子柳梦萍所写的挽联: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美人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西安日报》、《国民日报》、《新华日报》都连续报道了王海尼牺牲的消息和生前事迹。
蒋介石对王海尼的妻子柳梦萍说:“仲麟在世行年仅二十有九,然从军一十有四啊,今朝殉国,悲哉壮哉!痛哉惜哉!”
将军诗作
别离
其一
少年相识深种情,今朝沙场自飘零。
长恨鸢侣唯梦里,只悔今生已负卿。
其二
不悔此生深种情,甘愿黄泉独飘零。
来生若是缘未尽,宁负苍天不负卿!
追思
其一
烽烟纵横大旗开,万马千军滚滚来。
何时沙场刀兵谙,从此男儿不节哀。
其二
长恨此身非我属,梦里田园谁做主。
何当卸甲江山里,悠悠扁舟泛五湖。
其三
英雄百战轻生死,壮士一生莫回头。
铁马冰河长风断,几回魂梦刀血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