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三国)

时间:2023-12-11 18:28:02编辑:影视君

王崇(三国)的个人简介

王崇(约公元220年-?),字幼远,广汉V人。

人物资料

王崇东汉将作大匠王堂后裔。祖父王商,字文表,州牧刘璋时担任蜀郡太守,有懿德高名,名在《耆旧传》。父王彭,字仲,官至蜀汉巴郡太守。王崇兄弟四人,年轻时并有令望,名闻益州。崇博闻广识,学识渊博,性格高雅广弘,被称为贞士。

蜀汉时,王崇官至东观郎,负责国史修撰,校定文字。蜀汉亡后,被梁州征辟为别驾从事,又另外举荐他为秀才,升迁为尚书郎。王崇与蜀汉名臣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阳,被称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五人虽然交情甚好但最终都疏远陌生了,只有王崇一人凭着宽厚和顺的性格,不分彼此,对待五人一视同仁,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王崇一生创作有《蜀书》以及诗歌辞赋一类的共数十篇。他的书与陈寿的风格、内容都有所不同。在西晋官至上庸、蜀郡太守。

王崇在家中排行第四,他的大哥王化,字伯远,仕晋官至梓潼太守,封关内侯;二哥王振,字仲远,官至晋巴东太守;三哥王岱,字季远,官至晋作唐县令;

历史记载

《华阳国志》:

王崇,字幼远,汉将作大匠王堂后也。祖父商,字文表,州牧刘璋时为蜀太守,有懿德高名,在《耆旧传》。父彭,字仲,巴郡太守。兄弟四人,少并有令望。崇学业渊博,雅性洪粹,蜀时东观郎。大同后,梁州辟别驾,别举秀才,尚书郎。与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同入京洛,为二州标俊。五子情好未必能终。惟崇独以宽和,无所彼此。着《蜀书》,及诗赋之属数十篇。其书与陈寿颇不同。官至上庸、蜀郡太守。

家族名人

1.四世祖王堂,字敬伯,广汉人也。初举光禄茂才,迁谷城令,治有名迹。永初中,西羌寇巴郡,为民患,诏书遣中郎将尹就攻讨,连年不克。三府举堂治剧,拜巴郡太守。堂驰兵赴贼,斩虏千余级,巴、庸清静,吏民生为立祠。刺史张乔表其治能,迁右扶风。安帝西巡,阿母王圣、中常侍江京等并请属于堂,堂不为用。掾史固谏之,堂曰:“吾蒙国恩,岂可为权宠阿意,以死守之!”即日遣家属归,闭门上病。果有诬奏堂者,会帝崩,京等悉诛,堂以守正见称。永建二年,征入为将作大臣。四年,坐公事左转议郎。复拜鲁相,政存简一,至数年无辞讼。迁汝南太守,搜才礼士,不苟自专,乃教掾史曰:“古人劳于求贤,逸于任使,故能化清于上,事缉于下。其宪章朝右,简核才职,委功曹陈蕃。匡政理务,拾遗补阙,任主簿应嗣。庶循名责实,察言观效焉。”自是委诚求当,不复妄有辞教,郡内称治。时大将军梁商及尚书令袁汤,以求属不行,并恨之。后庐江贼迸入弋阳界,堂勒兵追讨,即便奔散,而商、汤犹因此风州奏堂在任无警,免归家。 年八十六卒。遗令薄敛,瓦棺以葬。

2.三世祖王稚,清行不仕。

3.祖父王商,博学多闻。州牧刘璋辟为治中。试守蜀郡。荆州牧刘表、大儒南阳宋仲子远慕其名,皆与交好。许文休称:“商,中夏王景兴辈也。”商劝璋揽奇拔隽,甚善匡骸<鲋旅堪埠赫澡讣俺率担娼ㄑ铩⒄悦簟⒗杈埃现型蹂#菝媳耄灾林萦抑埃な亍S治稀⒗盍㈧簦铎氲洹T诠偈甓洹

人物评价

王崇出身蜀中名门,家族世有名望,每代都有功于益州或天下。王崇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父祖辈的影响,所以他无论学识还是品行皆是有名于天下的,兄弟四人中,他的德行是最出众的。从他的仕途可以看出,王崇其人达于从政,擅长治理百姓,他的民望也可以归功于他那宽和广弘的高贵品格。从王崇与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五人的关系看,王崇所交之友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士人,而且他珍惜友情,为人念旧,所以一直受到朋友们的尊敬与喜爱。

上一篇:美国人用什么手机

下一篇:百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