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蘧的个人简介
萧蘧 (1897-1948) ,字叔玉,江西泰和县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获美庚款奖学金赴美国留学,获密苏里大学学士和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因故提前回国。1925年归国,任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1930年离开南开大学转教清华大学,任清华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与陈岱孙教授为同学、同事、好友;抗战开始任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后回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主要研究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外汇金融。与马寅初、李权时同被选为中国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三大台柱。
个人信息
萧蘧 (1897-1948) ,字叔玉,江西泰和县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获美庚款奖学金赴美国留学,获密苏里大学学士和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因故提前回国。1924年归国,任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4-5年后转教清华大学,任清华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与陈岱孙教授为同学、同事、好友;抗战开始任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后回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主要研究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外汇金融。
生平经历
1925年归国,任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1930年离开南开大学转教清华大学,任清华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与陈岱孙教授为同学、同事、好友;抗战开始任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后回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主要研究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外汇金融,对货币制度(金本位)问题及其对策尤有独到研究。与马寅初、李权时同被选为中国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三大台柱。
1944年4月,中正大学校长胡先辅辞职。萧蘧经吴有训再三推荐,接任校长。到任后,以农、工两学院基础较好、教授阵营整齐,特别是生物学系,一级教授有10余人,具有相当优势,而文法、理学师资力量必须加强,故而他聘请了国外的教授.
1944年冬,日军进攻赣中,临时省会泰和各机关仓惶撤退,学校陷于慌乱,他强忍严重哮喘病痛苦,将学校迁往兴国县,与员工一道搬运图书仪器。后学校迁至宁都县,并将赣县分校迁回校本部。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关于学校回迁地址,当时意见不一。他从长远考虑,决定在南昌选择校址。征得省政府和南昌驻军同意后,以望城岗原国民党军政部营房为校址。次年,中正大学在望城岗复课。其间,修整旧营房62幢,动工兴建大礼堂、图书馆、实验工厂等,充实实验仪器设备,增设普通化学、热力、无线电、电磁等实验室。8月,按照教育部长朱家骅意见,利用暑假进行院系调整,增设理学院,新设数学、物理、化学3个系,将原附属于农学院的生物系并入理学院。为集中精力搞好大学本科教育,原设3个专修科停止招生。经调整,学校共有4个学院,学生1414人。
1947年2月,校内爆发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摧残教育的护校运动。他辞职前往美国纽约,任驻联合国代表团经济顾问。
1948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闭幕后从巴黎飞返纽约家中,因受伤寒引发哮喘,后发生医疗事故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