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惠的个人简介
王同惠(1910―1935),女,河北肥乡县人。基督教徒。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与新婚不久的丈夫费孝通到金秀大瑶山从事民族考察研究。费孝通误入陷阱,王同惠在寻求村民帮助的时候,失足坠崖溺水而亡。
基本内容
王同惠
名片
王同惠,原国家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的第一任妻子,比费孝通小两岁。河北肥乡县人,北京笃志女中毕业后, 1930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专业。
与费孝通的生死爱情
一通碑文,安然立在广西梧州瑶寨,让人潸然泪下,让山川为之低回:吾妻王同惠女士,于民国二十四年夏日,应广西省政府特约来本桂研究特种民族之人种及社会组织。十二月十六日于古陈赴罗运之山道上,向导失引,致迷入竹林。通误陷虎阱,自为必死;而妻力移巨石,得获更生。旋妻复出林呼援,终宵不返。通心知不祥,黎明负伤匍匐下山。遇救返村,始悉妻已失踪。萦回梦祈,犹盼其生回也。半夜来梦,告在水中。遍搜七日,获见于滑冲。渊深水急,妻竟怀爱而终。伤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只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
它就出自于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之手,于民国廿五年五月勒碑。同样,一段伟大的生死爱情故事永远感动神州儿女,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她廿四芳华,玉体修长,白皙肤色,眉如淡烟,齐耳短发,双眸笑嫣。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费孝通与王同惠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聚会上相识,在共同兴趣的学问切磋中相知。 费老追忆他们温馨片段:“1934年至1935年,在她发现我u2018不平常u2019之后,也就是我们两人从各不相让、不怕争论的同学关系逐步进入了穿梭往来、红门立雪、认同知己、合作翻译的亲密关系。穿梭往来和红门立雪是指我每逢休闲时刻,老是骑车到未名湖畔姐妹楼南的女生宿舍去找她相叙,即使在下雪天也愿意在女生宿舍的红色门前不觉寒冷地等候她。她每逢假日就带了作业来清华园我的工作室和我作伴。这时候我独占着清华生物楼二楼东边的实验室作为我个人的工作室,特别幽静,可供我们边工作边谈笑。有时一起去清华园附近的圆明园废墟或颐和园遨游。回想起来,这确是我一生中难得的一段心情最平服,工作最舒畅,生活最优裕,学业最有劲的时期。”
缠绵、高雅、精致、清新的爱情,发生在两位淳朴的男女同学之间,如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双才子佳人,南北珠联璧合,一边在知识海洋里漫游,一边谱写着爱的诗篇。他们在热恋期间合作翻译了英文著作《社会变迁》和法文著作《甘肃土人的婚姻》,两书译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血融会,共同署名发表,简直堪称二人爱情的结晶。富有语言天才的王同惠在合作翻译中给费孝通补习了第二外国语法文课,同时也机智地向他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我们可不可以也写出这样的著作来?这当然正符合费孝通的心愿。
有这样坚实的学业和爱情基础,他们共赴大瑶山瑶族社会考察,便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了。而王同惠,也成为“现在中国作民族考察研究的第一个女子”。 1935年夏,费孝通和王同惠在未名湖畔举行了简朴婚礼,9月,这对新人应广西省政府之邀赴大瑶山。王同惠时为三年级学生,她自愿参加这次调查,瑶山工作完毕还将继续学业。费孝通已在清华研究院毕业并考取公费留学,其后则要漂洋过海远走英国了。但是等待着他们的此次学术之行兼蜜月之旅,竟成了爱情的生离死别。
他们晓行夜伏,一路涉过“极老的水道”,在“山壁峭立处竟疑无路”,披千里月色借住于“码头上的大帆船中”,便双双生出“不知今夜宿何处”的奇异感慨。他们幸福,激动,怀着探索的欲望相携而行。谁能料到,他们前面不但遮掩着瑶民的笑脸和瑶寨的美丽神秘,更隐蔽着悬崖、陷阱、激流、深渊的危险。
王同惠女士不幸遇难了,转瞬间美丽的人儿香消玉殒。同时身受重伤的费孝通悲痛欲绝,精心设计了亡妻同惠之墓,并亲笔写下此篇平实而感天动地的碑文以祭爱妻。最悲鸣之处,便是同惠“怀爱而终”,孝通“半夜来梦”,爱妻为他们夫妇的共同事业、为救丈夫,含恨长眠深山,肝肠寸断的血性男儿为追寻爱妻而泣血呼唤“魂其可通”。碑文记录着他们的艰辛的事业和他们的生死爱情,必将与墓主和山川长存万年。
费老竭力把突如其来的巨大不幸深埋在心底,揩干眼泪,更加坚定地去走未完的路,化悲痛为力量。 一段美丽而充溢着柔情蜜意和美好理想的婚姻夭折了,但真挚的爱情并没有泯灭,却是日愈久而其味愈浓,一直激励着费孝通在生活和事业的道路上不屈地前行。他怀着这份爱走向江村、走向群众、走向农民、走向中国社会学的巅峰,并一直走向世界社会学舞台。只因为冥冥之中有同惠在前面招手,向他发出深情的呼唤。在奠定费老社会人类学巨擘地位的《江村经济》一书的卷首,费孝通深情写着: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
身后轶事
如今,王同惠女士仍与梧州的青山同在。那块墓碑在动乱中流落于当地一所学校,被一位有心的教师邱艾军巧妙保存下来。费孝通80年代“复出”后,墓碑才得以重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988年12月19日,费老五上瑶山,74岁高龄的费老重返阔别53载的六巷。车开得特别慢,费老不时透过车窗,凝眸远望笼罩在薄雾中的大瑶山,双眼始终湿润着,忽然,两颗硕大的泪从眼眶中滑落。那双凝眸远望的双眼,看到了那条崎岖的丛林羊肠小道;凝神倾听的双耳,听到了当年瑶民为王同惠送行时悲泣的唢呐。就在那天,费老亲揭“同惠碑”,睹碑思人,百感交集,赋诗一首: “心殇难复愈,人天隔几许;圣堂山下盟,多经暴雷雨。坎坷羊肠道,虎豹何所沮;九州将历遍,肺腑赤心驱。彼岸自卓越,尘世堆蚁聚;石碑埋又立,荣辱任来去;白鹤展翼处,落日隈远墟。”曾经有过的生死爱情,又使他灵魂升华,始终本着“荣辱任来去”宗旨立盟持家。
2005年4月24日,费老走完他传奇的一生。他的家人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与王同惠合葬。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离死别70载,终又走到一起了。
呜呼,时光如白驹之过隙,倏忽间半个世纪逝去,痛哉吾心!我盟后生,当效费翁,百倍真情,长歌当哭,报效中华,颂歌隽永。(盟员黄育盛泪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