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彬(教授)

时间:2023-12-16 03:31:16编辑:影视君

肖建彬(教授)的个人简介

肖建彬,男,1978年出生于河北博野,2002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自动化与控制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互联网社区、邮件系统、PHP、系统架构领域的专家。目前就职于康盛创想(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管企业康盛产品的二次开发。另有广东教育学院院长等同名人物。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院长

肖建彬,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校长,教育学教授,管理学硕 士。

学习工作经历:

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任生产队长;

1977年9月在家乡大塘小学任民办教师;

1978年5月至1979年12月,在广东老隆师范学校文史专业(中师)读书;

1979年12月至1986年7月,在连平县九连中学任教,期间,1982年9月至1984年6月,就读惠州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1984年9月至1986年6月,就读广东教育学院学校管理专业(本科);

1986年8月调入广东教育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教育学、中国教育史、教育政策法规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曾挂职担任中共东莞市桥头镇委副书记(1993年4月至1994年5月)。

学术专长

教育管理、教师教育、中国教育史。

主要兼职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广东省教育督导学会副会长

广东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分管工作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培训处工作,联系教育系、化学系。

主要获奖:

1、广东教育学院优秀教学奖二等奖(1989);

2、广州地区“百名教育新秀”(1991);

3、广东省第三批挂职锻炼干部“先进工作者”(1994);

4、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1994);

5、《邓小平教育思想与广东教育改革》获“第二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参与,1998);

6、广东省“陶行知奖”二等奖(2001);

7、中小学教育与教师,“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参与,2005);

8、全国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奖先进个人(2005);

9、2005年度“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组织管理奖(个人)。

主讲课程

《中国教育史》、《教育学》、《教育政策法规》。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教育学、教育政策法规的教学、研究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在中国教育史、基础教育、教育管理和教师教育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为推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主要研究项目有

1、参与“中国教育史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之“明清分卷”的编写;

2、参与“教育大辞典”(国家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新闻出版署1988-2000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重点项目)第10卷的撰写;

3、承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论” 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

4、合作主持“跨世纪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5、主持“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研究;

6、主持“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育质量问题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项目)。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或参与20多项广东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等委托的政策文件的调研和文稿起草工作,承担过6项省、市教育发展规划方案的研制工作。主编、合作或参与编写出版专著、教材等20部,发表论文70多篇。

《中国教育思想史》(全国统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学习负担:涵义、类型及合理性原理》,《教育研究》,2001/5。《未来学校模式:复合网络中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7。《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之师资队伍与教师教育改革研究》,《现代教育论丛》,2001/2。《论管理状态》,《学术研究》,1999/4;(人大)《管理科学》,1999/4。《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动力分析》,《现代教育论丛》,1999/5。《校长成长阶段理论的问题分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2;(人大)《中小学管理》,1999/3。《珠江三角洲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1;(人大)《教育学》,1998/6。《论教育公平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西北师大学报》2003/3。《创建有特色的现代教育》,主撰,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主持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和《广东省义务教育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研究,教育厅验收(99/8;00/4)。

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教师教育、中国教育史。

在中国教育史、基础教育、教育管理和教师教育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为推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在中国教育史领域,对“中国教育思想史”、“科举制度”和“蒙学教材” 等有独特的研究,通过全国性竞标,主编了《中国教育思想史》(高教出版社,2001),成为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专科起点)全国统编教材,并被广州大学等指定为“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

二、在教育学领域,非常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结合,在基础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应用性研究:较早参与了城市普通中学职业指导教育实验研究(1991),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 龙门书局《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对“学习负担”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过“教育公平理论研究的分析框架”;主持研制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1998)、《广东省义务教育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课程计划》(1999)、《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实施方案》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2002)、《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实施与管理》,参与了广东省高考改革方案的研制工作;承担了6项省、市教育发展规划方案的研制(其中3项为单项),对推进广东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较好贡献。

三、在教育管理领域,较早探讨了“教育管理现代化”(1993)和“管理状态”问题(1999);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广东教育改革有过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过“在社会性质不发生根本变革的前提下,经济改革和产业发展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动力”的观点(1999),策划、合著的《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是对教育管理实践若干重大热点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较早的著作;主撰《创建有特色的现代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以东莞市为个案,系统展示了其教育改革的风貌和教育现代化的实践。通过研究,发现中小学校长的成长存在“平台现象”和“消退现象”,修正了传统的校长成长“直线型”理论(1999)。

四、在教师教育领域,较早开展了成人年龄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1986);在教学实践中自创“三合一法”,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获得学院首届优秀教学二等奖(1989);参与过全国及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性文件的调研和起草工作,研制过30多个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培训方案,主持过全国教育学院协作项目“培训者培训”之“全国地市教育学院院长、书记高级研修班”,对全面推动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产生了良好影响;编著了《校本培训指南》(广东高教出版社,2008),设计了“传习”、“发现”、“分享”、“观摩”、“诊断”和“师徒制”等六种培训模式以及相关的组织管理流程,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使用。

此外,所研究的策略报告《抓机遇、创优势、求发展》和《唯改制方能实现跨越式发展》(2002)促成了省级教育学院作出“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决策。

代表性论著:

1、《成人年龄与学习成绩之相关分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86);

2、《关于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几点思考》(中学教育,1993);

3、《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探索》(合作,1994);

4、《创建有特色的现代教育》;

5、《珠江三角洲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

6、《校长成长阶段理论的问题分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

7、《论管理状态》(学术研究,1999);

8、《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动力分析》(现代教育论丛,1999);

9、《学习负担:涵义、类型及合理性原理》(教育研究,2001);

10、《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之师资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现代教育论丛,2001);

11、《未来学校模式:复合的网络中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

12、《中国教育思想史》;

13、《论教育公平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西北师大学报,2003);

14、《论教育公平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当代教育科学,2004);

15、《关于我国高校利用网络进行职业指导的调查研究》(高教探索,2005);

16、《校本培训指南》。

上一篇:式的部首

下一篇:乔迁之喜送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