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振(海南师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王学振,男,1969年生,湖北江陵人,编审,文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与批评、编辑出版。
著有《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
基本简介
王学振,男,1969年生,湖北江陵人,编审,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与批评、编辑出版。
个人履历
1990年7月至1994年6月,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生;
1994年7月至2001年8月,湖北省荆州市第十三中学、第五中学教师;
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2004年7月至2012年6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2006年11月获副研究员职称,2011年12月获编审职称,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012年7月起,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个人业绩
曾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教学(语文)等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概论》、《抗战文学研究》、《中国南方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等课程。
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题材研究”、 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2010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抗战文学中的 u2018重庆u2019形象研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独著《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片论》;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民族文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小说评论》、《西南大学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重庆大学学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满族研究》、《编辑学刊》、《编辑之友》等刊物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
学术成果产生了一定反响,专著《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20篇,《战国策派思想述评》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7期、《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9期分别全文转载,《再论抗战文学中的重庆城市形象塑造》等文章收入《中国文学年鉴》。
曾指导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教学(语文)等专业的研究生,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概论》、《抗战文学研究》、《中国南方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等课程。
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题材研究”(项目编号:12XJA751003)
2.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项目编号:07JC51017)
3.2014年海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题材视角的大后方文学研究”(项目编号:HNSK14-119)
4.2010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抗战文学中的 重庆形象研究” (项目编号:2010YBRW72)
代表性著作
1. 《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片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代表性论文
1.《再论抗战文学中的重庆城市形象塑造》(《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
2.《大后方抗战文学的兵役题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7期)
3.《赵景深与冰心作品的传播、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5期)
4.《论端木蕻良的长篇小说〈新都花絮〉》(《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2期)
5.《西南少数民族逃婚调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4期)
6.《徐中玉先生抗战前后文论述评》(《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
7.《徐中玉先生抗战时期的民族文学理论》(《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
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心理分析批评》(《文艺争鸣》2013年第8期)
9.《〈新华日报〉的鲁迅纪念》(《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10期)
10.《抗战文学中的慰安妇题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1.《抗战文学研究的边界问题》(《南方文坛》2014年第4期)
12.《自然灾害书写的扛鼎之作》(《小说评论》2014年第1期)
13.《民族情节与开放情怀――论重庆土家族作家群的小说创作》(《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4.《“武”的退隐和“侠”的张扬:论老舍与侠文化》(《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15.《重庆抗战文艺论争的当代思考二题》(第二作者,《当代文坛》2007年第4期,CSSCI)
16.《胡风编辑活动的主体性:以〈七月〉、〈希望〉为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5期)
17.《〈现代〉杂志如何取得效益“双丰收”――施蛰存期刊编辑策略探析》(《编辑学刊》2008年第7期)
18.《高校学报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中存在的问题――以连续出版物的析出文献为例》(《编辑之友》2009年第7期I)
19.《老舍的民族身份与文学创作》(《满族研究》2007年第1期)
20.《从〈萧萧〉看沈从文文化心态的矛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8期)
21.《“别求新声于异邦”――青年鲁迅立人思想之日本观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
22.《战国策派思想述评》(独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9期、《中国政治》2005年第7期分别全文转载)
主要奖项
1.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
2海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片论》)
学术成果产生了一定反响,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20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中国文学年鉴》转载。
2013年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