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敬观

时间:2023-12-21 19:20:02编辑:影视君

夏敬观的个人简介

夏敬观,近代江西派词人、画家。字剑丞,一作鉴丞,又字盥人、缄斋,晚号赦郑鹗鹦蕖⑴A谯牛餍陆ㄈ恕I诔ど常碓⑸虾!

基本资料

姓名:夏敬观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75年

国籍:中国

时代:近现代

籍贯:江西新建

民族:汉族

身份:诗人

个人简介

1891年(光绪十七年)入新建县学,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中举人,随经学大师皮锡瑞学习。

工诗,专学孟郊、梅尧臣,词则出入欧阳修、晏殊、姜夔、张炎,朱孝臧称其词可与文廷式相颉颃。

曾入张之洞幕府,办两江师范学堂,任江苏提学使,兼复旦公学第三任校长,和中国公学监督。

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辞官。

1916年任涵芬楼撰述,1919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1924年辞职闲居上海,著书作画以终。

著有《映庵词》、《忍古楼诗集》、《忍古楼词话》、《词调溯源》等。

夏姓起源

夏姓起源有三:

一出自姒姓。传说帝尧时,鲧的妻子女志因在梦里吃了慧苡而生禹,所以帝尧就赐禹以姒为姓。舜帝为了表彰禹治水的一系列功绩,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舜将帝位传给禹。夏禹死后,夏禹的儿子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DD夏。夏立国四百余年,共传十三代,十六主。后因夏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国族人以国名“夏”为姓,夏姓诞生,是为河南夏姓。(据此推断,我家可能源于此支吧,嘻嘻)

二为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杞县),为杞侯,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的弟弟佗(本姓姒)逃到鲁国(今山东西南部),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便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这支夏姓后来迁至今安徽毫县,是为安徽夏姓。

三为出自妫姓,以王父字为氏。周朝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于陈,建立陈国,史称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十六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子夏的孙子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以后就有了夏姓。是为河南夏氏。 夏氏的郡望、堂号主要有: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设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西汉时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和福建全省。谯郡,东汉建安未年从沛郡分一部分设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三国时相当于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壁、蒙城、太和、鹿邑、永城等地。高阳郡,东汉桓帝设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晋泰始初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南)。相当于今河北保定市、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北魏改为郡,称治高阳。鲁郡,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相当于今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地,晋改为郡。夏姓以“会稽”为堂号。秦及秦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山西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安徽、河北等地。至魏晋南北朝,夏姓在我国北方发展成为高阳、鲁郡两大郡望。魏晋之际,夏姓大举南迁,在江南形成了夏姓历史上最大的望族DD会稽夏氏郡望。所以夏姓人口多以“会稽”为其堂号。唐宋以后,夏姓主要在江南的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繁衍生息,最终使夏姓成为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大姓。

上一篇:王迪(摇滚艺人)

下一篇:iu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