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设计师)

时间:2023-12-23 10:03:26编辑:影视君

吴海燕(设计师)的个人简介

吴海燕,女,上海人。擅长染织与服装设计。1984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工作至今。198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教学工作19年。

发表论文《服饰基础教学之浅见》、《服装设计中的文化要素》。出版专著《吴海燕时装精款》等。

人物简介

吴海燕,女,上海人。擅长染织与服装设计。1984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工作至今。198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教学工作19年。

1984年起从事服装设计工作至今19年,曾为电影、电视、舞台主持人、演员进行服装设计,并主持国内外服装及家纺品牌设计工 作、大型文艺晚会策划及总设计师。

1987年起作品多次赴欧、亚、美、澳主要国家和地区20余展演,并多次参加香港、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时装节动、静态展示(前苏联、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

1992年作品《远古情怀》获全国首届服装设计绘画艺术大赛一等奖。

1993年作品《鼎盛时代》获首届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唯一金奖。

1995年评为首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

1995年被日本朝日周刊誉为中国“五佳”服装设计师之首。1997年连任第二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

1997年评为中国首届“金榜”设计师第二名、新闻排行榜第一名。

1998年应国务院之邀为随访我国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夫人设计礼服。

1999年作品《起承转合》获第九届全国美展设计艺术类金奖。

1999年作品获第九届全国美展设计艺术类金奖。

1999年作为中国服装设计师优秀代表携作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中华服饰文化展演专场。

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优秀专家称号。

2000年获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颁发的设计成就奖。

2000年在北京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北京吴海燕服装设计有限公司”,公司共设有六个工作室:分别为:“名媛男仕”形象设计,“为服装品牌设计”,“纹样设计”,“服装流行趋势研究”,“家用纺织品设计”,“大型活动策划与设计”。

2001年获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颁发的杰出设计成就奖。

2001年被中国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服装时报》社授予2000年度最有才华的设计师称号。

2001年12月“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在比京706兵工厂举行的“观点2002”时装专场,获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 会颁发的唯一设计师“金顶”奖。

2002年4月获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组委会、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特颁发继“兄弟杯”大赛之后的事业成就奖。

2006年10月为"天下河坊"大型主题时装展演设计120套以杭州丝绸为主体的创意服装,演绎"东方丝国"的极致魅力。

截至2013年,吴海燕任学术职务: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理事、艺术委员、评审委员;亚洲时尚联合会理事、中国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纺织服装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兼室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设计师分会副会长、布艺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理事长、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名誉副会长等职务。

任社会职务: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副会长、浙江省青联常委、浙江省海外联谊会理事、杭州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吴海燕纺织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总裁、艺术总监,等。

设计风格

吴海燕的作品,洋溢着的浓郁“民族情结”。她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可以追溯到她的学生时代。读大三的那年夏天,她来到了敦煌。大漠尽头,一幅幅敦煌壁画所展示的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服饰艺术让吴海燕深受震撼,她觉得找到了艺术生命的源头:“我们的服装设计只有传递出中华文化的精粹,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散发迷人的魅力。”吴海燕开始有意识地“积累”中国传统服饰元素。飞起一跃的亮相,是1993年的首届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她创作的以当代时装结构和时尚色彩,再现盛唐灿烂文化的作品《鼎盛时代》,获得了大赛惟一金奖,并被中国服饰艺术博物馆收藏。

个人企业

北京吴海燕纺织服装(设计)有限公司(WHY DESIGN)自2000年成立,已完成设计服务体系的管理与设计内容和程序,下设六个工作室,分别为:流行趋势研究、服装服饰设计、家纺设计、纹样设计、形象设计、展览设计等。分别为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法国等服装、家纺、纹样品牌提供设计服务。为国内著名服装品牌:太平鸟、顺美、凯喜雅、娃哈哈、金鸿达等进行不同的设计服务;为国内著名家纺品牌梦兰、香榭里、梦洁、维科、飞天等进行设计服务;为国内著名面料品牌:泛佳、即发、无锡天然纺织、奥坦斯、中亚等进行设计服务。成功的为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各国领导人进行服装设计;为电视、舞剧、晚会主持人进行形象设计。同时坚持服装与家纺流行趋势预测的基础研究工作,已获得省级课题奖项,目前已申报国家年度课题。 WHY DESIGN设计工作室坚持走教学――设计――市场――研究的艰难路径,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设计人才;坚持以艺术引领设计,设计引领生活为目标,以一流“品牌设计”的服务意识,树立一流“设计品牌”的形象。

2005年10月,设立杭州工作室。位于中国原材料和加工基地浙江杭州。设计团队同样拥有一批年轻时尚的设计师,这里的设计师在接到北京设计公司的设计作品后,负责生产工艺和产品的跟单制作。

文化传承

时装设计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凭借着众多的获奖作品,吴海燕从西子湖畔走到了中国时装设计艺术的舞台中心,并在世界T型天桥上奏出了一曲曲“中国旋律”。荣誉的“聚光灯”一直追随着她。17年的从艺经历,吴海燕将之归纳为人生的“起承转合”。

吴海燕曾说:“时尚文化在世界文化思潮之下,时装周带来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时装艺术的传承从积累民族元素到将民族风情、时尚气息、个性色彩完整融合,都需要创新。时装周对于促进设计与产业的结合,提高时装及时尚业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促进作用。我们的时装设计只有传递出中华文化的精粹,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散发迷人的魅力。时装发布使得设计师的灵感不只通过服装一种载体表现出来还包括舞台,灯光以及各方面的协调。设计师独特风格通过发布向中国时装产业以及时尚受众群体展现了色彩材料、服装款式的推测和描述,更对品牌宣传以及流行趋势实现的过程方面给予了现身说法。”

承舞台上的个人辉煌并没有让吴海燕感到满足,她说,中国需要的是一大批时装设计师。相比个人创作,她更重视服装艺术的传承。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服装企业遍地开花,服装教育却远远滞后。吴海燕初登讲台,手上没有一本中文教材。“我们这代人注定是铺路石”。她这样说。

获得奖项

1、1992年作品获全国首届服装设计绘画艺术大赛一等奖。

2、1993年作品《鼎盛时代》获首届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唯一金奖。

3、1995年评为首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

4、1995年被日本朝日周刊誉为中国“五佳”服装设计师之首。

5、1997年连任第二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

6、1997年评为中国首届“金榜”设计师第二名、新闻排行榜第一名。

7、1999年作品获第九届全国美展设计艺术类金奖。

8、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优秀专家称号。

9、2000年获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颁发的设计成就奖。

10、2001年获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颁发的杰出设计成就奖。

11、2001年被中国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服装时报》社授予2000年度最有才华的设计师称号。

12、2001年12月“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在比京706兵工厂举行的“观点2002”时装专场,获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颁发的唯一设计师“金顶”奖。

13、2002年4月获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组委会、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特颁发继“兄弟杯”大赛之后的事业成就奖。

主要著述

1、论文《服饰基础教学之我见》获1992年中国服装服饰论文研讨会二等奖并刊登于杂志。

2、1995年参加“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设计意识和操作能力交融的循环升华――服装基础教学内容改革的尝试》(中国美院出版社出版)。

3、参加1995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流行与设计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服装设计中的文化要素》。

4、参加1996年中国时装摄影现状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设计师对时装摄影的认同》。

5、参加1996年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服饰文化理论研讨会并发表论文。

6、参加1999年首届中国国际纺织品博览会面料设计与品牌研讨会并发表论文。

7、参加2000年宁波服装节国际服装论坛并发表论文《服装设计教育和产业结合的品牌链》。

8、出版专著《服饰配色》、《旧装新颜》、《吴海燕时装精款》等等。

9、为中国流行色协会创制1994/1995和1995/1996国际流行色中国提案(两组提案被国际流行色协会选中)。

主要展演

1、1984年起为电视,舞蹈,杂技等设计服装。

3、1992年至1995年任浙江丝绸进出口公司、杭州喜得宝、杭丝联等丝绸企业设计师。

4、1993年在杭州举办个人时装设计动态发布会。

5、1994年任杭州修人服饰公司总设计师。

6、1994、1995年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推出吴海燕个人时装发布会。

7、作品连年参加1994――1998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大型时装晚会表演和中国名师时装展示会,担任99博览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以和平的名义》的服装总设计师。

8、1994年至1998年多次参加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工作。

9、1995年至1997年任杭州凯地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女装品牌总设计师。(共6场发布会)

10、1996年起作品参加中国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设计师走廊静态展示。

11、1996年起应邀为北欧世家皮草、意大利哥伦布公司、TENCL等国际服装、面料公司设计时装。

12、1997年12月首届中国服装设计师博览会推出个人动态及静态的展演。

13、1998年至2000年任中国服装集团总设计师,并兼任中服设计公司总设计师。

14、1999年担任国务院新闻办等举办的《“西藏风”――西藏服装服饰表演》任艺术与设计总监。

15、1999年担任首届中国(南宁)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艺术总监、服装总设计师并推出《民族?2000》服饰专场。

16、1999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服装流行趋势(“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级研究课题)主持人、研究总监。

17、2001年在杭州著名的西湖边举行了“东方丝国”大型服装专场。(美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相续报道)

18、2001年在北京706兵工厂举行“观点2002年”大型服装专场。

19、2002年作品参加外交部时装发布。

20、2002年3月参加中国设计师协会在石狮的两岸三地著名设计师作品发布。

21、2002年4月作品参加上海国际服装博览会两岸三地设计师的“经典联想”服装专场。

22、2002年5月参加州国际丝绸节两岸三地“时尚经典”著名设计师汇演。

教学任务

1、致力于服饰教学工作并先后辅导多名学生参加“兄弟杯”、“新人奖”等国际及全国性服装设计大赛并获奖。

2、1997、1999、2000、2002年指导的服装专业、染织专业共4届毕业设计创作获得院校师生及同行内普遍好评。

3、共开设服装色彩及构成、室内纺织品设计、图案、服装基础设计、服装效果图、服饰装饰基础、服装配件设计、服装面料创意设计、服装纹样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成衣设计、高级成衣设计、染织毕业设计、服装毕业设计等20多门课3000多课时,担任染织、服装、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际交流

1、1987年起作品多次赴欧、亚、美、澳主要国家和地区20余展演,并多次参加香港、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时装节动、静态展示(前苏联、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

2、1995年在德国杜赛尔多夫国际服装博览会上静态展示服装设计作品。(德国杜赛尔多夫)

3、1996年作为中国大陆唯一设计师应邀携作品参加日本东京时装周创造节《亚洲的力量》五人时装专场。被誉为亚洲崭露头角的设计师并接受NHK电视台的采访。

4、1996年作为中国服装设计师优秀代表携作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服装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北京巡回展》东方之星服饰文艺晚会。(中国北京)

5、1998年应国务院之邀为随访中国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夫人设计礼服。(作为国宾礼品赠送―中国北京钓鱼台)

6、1999年作为中国服装设计师优秀代表携作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中华服饰文化展演专场。(法国巴黎)

7、2000年作为中国服装设计师优秀代表携作品参加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00美国?中国文化周”,中华服饰文化展演专场。(美国纽约)

8、2002年7月为博鳌亚洲论坛的首脑们设计服装(中国博鳌)。吴海燕 时装发布会

9、2002年10月作为中国唯一著名设计师被邀请参加由Moet&chandon举办的“酩悦香槟亚洲时装设计师芸裳献礼”活动,被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法国各大新闻媒体誉为亚洲的著名设计师;(中国香港)

10、2002年11月被邀请为土耳其“世界模特小姐选美”大赛压轴晚装设计,并受邀担任国际评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11、2003年2月作品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选派代表中国服装设计师三人展亮相法国巴黎老佛爷。(法国巴黎)

12、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中国中央电视台及诸多地方台多次播出专题片介绍吴海燕的服装设计作品,国内外著名报刊《时装》、《中国服装》、《世界时装之苑》、《人民画报》、《中国妇女》(英文)、《名人传记》、《欧洲时报》、《WTO专刊》、香港《快报》、日本《朝日周刊》、日本《纤研新闻》、美国《FITNETWORK》等多次刊登设计作品及专访。

取经格言

◆“在一次次的出游中,我的民族精神、责任感愈积愈浓。”

◆“他们的“大设计”理念让我感觉豁然开朗。”

◆“中国人一定能超过他们,因为我们勤奋!”

人物观点

吴海燕观点:中国不缺服装设计师,缺营销和整合

吴海燕在武汉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服装(院校)设计大奖赛上,说:“中国服装设计师经过多年发展正逐渐强大,与外国设计师相比有自己的优势,中国不缺设计师,缺的是营销和整合。”

身兼时装设计师和专业教师双重身份的吴海燕多次到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考察。她说,经过在国外的考察和与国外设计师的合作,发现国外的设计师技能很单一,而中国的设计师能力比较综合,在创意设计领域有自己的优势。高等院校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市场经济和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又历练和造就了人才。虽然改革开放之初,企业一度没有设计师,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设计师协会的成立和国际国内赛事的传播,国家的设计师队伍已逐渐强大起来,并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吴海燕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营销和整合资源方面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将设计基地放到中国,将中国高等院校培养的最优秀的人才召至旗下,但是,只让这些中国设计师做设计辅助工作,如选料等,而将原创放在国内做,这为中国设计师的成长设置了障碍。创新中国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机遇。一名品牌设计师,要培养自己对广义市场及目标市场的调研习惯,形成对流行现象的认同性、敏感性、应用性、设计性,要具备对国际国内市场信息整理、归类、分析、基础研究与思辨的职业能力。中国的一些城市如杭州市等正在创造良好环境吸引设计师前往创业。

上一篇:藤壶鹅

下一篇: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