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魏晋)的个人简介
王戎(234-305),字F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司徒,封安丰侯。永兴二年(305年)卒,谥元侯。
人物生平
王戎(234-305)字F冲,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西晋大臣,官至司 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晋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自幼聪慧,身材短小而风姿秀彻。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楷称其“灿灿如下电”。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验之,果然如此。
小时聪明不贪财
王戎自幼聪颖,身材短小而风姿秀彻。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楷称其双目“烂烂如r下电”。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验之,果然如此。王戎与其父之友、年长其二十四岁的阮籍交好。时阮籍与王浑同为尚书郎,造访王浑时,便说:“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王浑死后,其故吏赠钱百万,王戎辞而不受,由此显名。钟会评之:“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擅长品评与识鉴
王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王戎承袭其父的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仕吏部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咸宁二年(276年)迁荆州刺史,四年改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咸宁五年十一月晋武帝伐吴,王戎遣参军罗尚、刘乔领军入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降。吴平,以功进安丰县侯,增邑六千户,人称王安丰。后因母丧去职。
被征侍中
王戎在荆州积极笼络当地吴人,颇为成功,举荐了因与孙皓不和而辞官的故吴光禄勋石伟。太康三年(282年)王戎被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以十丈细布贿赂王戎,王戎虽没有接受,但写信感谢刘肇,为司隶校尉刘毅弹劾。武帝为王戎开脱道:“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然而王戎从此为清议所鄙。太康五年迁光禄勋、十年补吏部尚书。
太熙元年(290年)武帝崩,惠帝即位,杨骏以王戎为太子太傅。永平元年(291年)三月,杨骏一族被诛,贾后执政,王戎因得罪于东安公司马繇而转中书令,加光禄大夫,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任吏部时,王戎创制了甲午制,凡选官先行试用,考其政绩后再予以征用或辞退。但被司隶傅咸弹劾道:“今内外t官,居职未期而戎奏还,既未定其优劣,且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巧诈由生,伤农害政。戎不仰依尧舜典谟,而驱动浮华,亏败风俗,非徒无益,乃有大损。宜免戎官,以敦风俗。”王戎与后族贾氏及郭氏是姻亲,没有被免官,而在元康七年九月迁司徒。
王戎仰慕古人蘧伯玉,看到天下将乱,于是“与时舒卷”,不以世事名节为意,甚至故意败坏声名以求自保。史载王戎“性简要,不治仪望,自遇甚薄,而产业过丰,论者以为台辅之望不重。”在吏部任上,王戎依门第高低铨选官吏,“户调门选”,任司徒时,王戎把政事交给僚属办理,自己常骑小马从便门出游。虽然地位尊贵,但王戎总是独自出行,巡视田园地产时,以手巾插腰,不带随从。王戎的很多门生故吏也做了大官,在路上遇到王戎只好“下道避之”。元康九年愍怀太子司马y被废,王戎也没有一言劝谏。
永康元年(300年)四月,赵王司马伦起事,囚禁贾后,诛司空张华、尚书仆射裴Q、侍中贾谧等,王戎因嫁女与裴Q而坐免官。赵王伦于永宁元年(301年)正月篡皇帝位。三月,齐王司马起兵于许昌。赵王伦之子欲以戎为军司。博士王繇谏曰:“浚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赵王之子于是作罢。
四月,齐王子到莸乘舆反正,以戎为尚书令。太安元年(302年)五月迁司徒。十二月,河间王司马J联合成都王司马颖等讨伐齐王住F胪孜释跞侄圆摺M跞治狡胪鬃灾镎酝趼住⒂祷莸鄯凑岳矗头JУ保灾鲁岸嘤性寡裕嘶撤≈荆唤ㄒ槠胪字鞫坊刈约旱姆夤锌杀W⊥跷弧F胪椎哪背几獾溃骸昂何阂岳矗豕偷冢械帽F拮雍酰恳檎呖烧叮 比撼季澹跞旨僮胺骋┝Ψ⒆鳎乖诓拗校琶馊ヒ凰馈
齐王住⒊ど惩跛韭V败后,东海王司马越把持朝政。永安元年(304年)七月,东海王越奉惠帝北征成都王颖,王戎等百官随行。帝师败于荡阴。惠帝伤及面颊,身中三箭。侍中嵇绍死难。王戎随惠帝及群臣被成都王颖掳至邺。东海王越逃回封国东海。八月,成都王颖败于安北将军王浚,王戎又随惠帝被成都王颖挟往洛阳。攻入洛阳的河间王J部将张方劫持惠帝及成都王颖西入长安。王戎出奔郏县。此后终日以宴饮为乐。永兴二年(305年),王戎薨于郏县,年七十二,谥曰元。有二子:王万、王兴,长女嫁与裴Q。
轶事典故
王戎在晋代是有名的孝子。武帝时为其母守丧,虽逾越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连起身都要扶拐杖。中书令裴楷往吊其母,说:“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而尚书和峤在同时遭父丧,虽然寝苫食粥,但哀毁不过礼,气色不衰。刘毅称之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世说新语记载王戎为人贪吝,其俭啬一篇共有九条,即有四条记王戎事。晋书谓王戎“性好利”,多置园田水碓,聚敛无已,富甲京城。王戎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园宅,因此被免官,后来出钱赎回。据说王戎经常与夫人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日夜不辍。同时又十分吝啬。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欲拿李子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王戎之女嫁给裴Q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一件单衣,完婚后又要了回来。时人谓王戎为“膏肓之疾”。但有人认为这是王戎避祸于乱世的“自晦”之举,晋武帝也曾以“不欲为异”为王戎辩解。东晋人戴逵评论道:“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今人余嘉锡则认为,王戎天性鄙吝,戴逵所言,乃是出于“名士相为护惜”,“阿私所好,非公论也。”
王戎厌恶其族弟王敦,常托病不见。王戎及其堂弟王衍素与征南大将军羊祜不睦。羊祜在荆州时曾欲以军法斩王戎,又谓王衍败俗伤化,故王戎、王衍兄弟衔怨,时常诋毁羊祜。时人语:“二王当国,羊公无德”。王衍曾拒绝品评当时在琅邪作郡吏的孙秀,而王戎却劝王衍给孙秀好的品级。及赵王伦、孙秀掌权,杀戮朝官,王戎、王衍得以幸免。
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王戎说:“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其妻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也无可奈何。成语“卿卿我我”即出于此典。
《世说新语》对王戎 颇有微词:“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王戎家有好李子,卖的时候,他怕别人得到好种子,于是,在每一个李子核上面都钻了孔。
这样看来,王戎虽贵为“竹林七贤”之一,却也是一个器小的人。但是或许又是对世事的逃避而故作如此?实是不得而知。
历史评价
裴楷:“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阮籍:“F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王济:“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玄著。”
司马炎:“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
王繇:“F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
钟会:“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晋书 王戎传》:“史臣曰:汉相清静,见机于旷务;周史清虚,不嫌于尸禄。岂台揆之任,有异于常班者欤!F冲善发谈端,夷甫仰希方外,登槐庭之显列,顾漆圆而高视。彼既凭虚,朝章已乱。戎则取容于世,旁委货财;衍则自保其身,宁论宗稷?及三方构乱,六戎藉手,犬羊之侣,锋镝如云。夷甫区区焉,佞彼凶渠,以求容贷,颓墙之陨,犹有礼也。平子肆情傲物,对镜难堪,终失厥生,自贻伊败。且夫衣服表容,璋范德,声移宫羽,采照山华,布武有章,立言成训。澄之箕踞,不已甚矣。若乃解z登枝,裸形扪鹊,以此为达,谓之高致,轻薄是效,风流讵及。道睽将圣,事乖M指,操情独往,自夭其生者焉。昔晏婴哭庄公之尸,乐令解愍怀之客,岂闻伯夷之风欤,懦夫能立志者也。”“赞曰:晋家求士,乃构仙台,陵云切汉,山叟知材。F冲居鼎,谈优务劣。”“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戎有人伦鉴识。”“性简要,不治仪望,自遇甚薄,而产业过丰,论者以为台辅之望不重。”
史籍记载
选自《世说新语》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①,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②,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③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④。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注释」
①和峤:字长舆,魏晋时人,晋武帝时先后任中书令、侍中,家中富有,为人吝啬,世人讥为" 钱癖".大丧:指父母之丧。
②鸡骨支床:形容非常消瘦。
③武帝:指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长子,公元265 年,废魏称帝,建立晋朝,灭蜀伐吴,统一全国。刘仲雄:刘毅,字仲雄,魏时官吏。
④和峤生孝,王戎死孝:生孝,指遵守丧礼,能够不伤害身体孝行。死孝,指过分悲哀,几近于死的孝行。
「译文」
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 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晋书 列传第十三
王戎,字F冲,琅邪临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父浑,凉州刺史、贞陵亭侯。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F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为人短小,任率不修威仪,善发谈端,赏其要会。朝贤尝上巳礻契洛,或问王济曰:「昨游有何言谈?」济曰:「张华善说《史》《汉》;裴Q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玄著。」其为识鉴者所赏如此。
戎尝与 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袭父爵,辟相国掾,历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坐遣吏修园宅,应免官,诏以赎论。迁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受诏伐吴。戎遣参军罗尚、刘乔领前锋,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诣戎降。戎督大军临江,吴牙门将孟泰以蕲春、邾二县降。吴平,进爵安丰侯,增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戎渡江 ,绥慰新附,宣扬威惠。吴光禄勋石伟方直,不容皓朝,称疾归家。戎嘉其清节,表荐之。诏拜伟为议郎,以二千石禄终其身。荆土悦服。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裴Q往吊之,谓人曰:「若使一恸能伤人,F冲不免灭性之讥也。」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杨骏执政,拜太子太傅。骏诛之后,东安公繇专断刑赏,威震外内。戎诫繇曰:「大事之后,宜深远之。」繇不从,果得罪。转中书令,加光禄大夫,给恩信五十人。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
戎始为甲午制,凡选举皆先治百姓,然后授用。司隶傅咸奏戎,曰:「《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今内外群官,居职未期而戎奏还,既未定其优劣,且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巧诈由生,伤农害政。戎不仰依尧舜典谟,而驱动浮华,亏败风俗,非徒无益,乃有大损。宜免戎官,以敦风俗。」戎与贾、郭通亲,竟得不坐。寻转司徒。以王政将圮,苟媚取容,属愍怀太子之废,竟无一言匡谏。
裴Q,戎之婿也,Q诛,戎坐免官。齐王灼鹨澹镄懵蝗钟诔悄冢酝趼鬃佑∪治尽2┦客豸碓唬骸F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既而河间王J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住O橹粒孜饺衷唬骸杆镄阕髂妫熳佑谋啤9戮篮弦灞ǔ瘢甲又冢胖衩鳌6跆鳎旃勾竽眩崩抵夷保院筒恍G淦渖莆页镏!谷衷唬骸腹拙僖逯冢锒ù笠担僖岳矗词加幸病H宦酃Ρǔ患坝欣停笆嘶撤≈尽=穸醮装偻颍浞娌豢傻保粢酝蹙偷冢皇Ч示簟Nǔ缛茫饲蟀仓埔病!啄背几唬骸负何阂岳矗豕偷冢械帽F拮雍酰∫檎呖烧丁!褂谑前俟僬疸ぃ治币┓⒍椴蓿貌患盎觥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采。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Q,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遣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
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于郏。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戎有人伦鉴识,尝目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谓裴Q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纟纟如束长竿。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尝先见如此。尝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酣畅于此,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阮云亡,吾便为时之所羁绁。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初,孙秀为琅邪郡吏,求品于乡议。戎从弟衍将不许,戎劝品之。及秀得志,朝士有宿怨者皆被诛,而戎、衍获济焉。
子万,有美名。少而大肥,戎令食^,而肥愈甚。年十九卒。有庶子兴,戎所不齿。以从弟阳平太守肿游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