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侠的个人简介
陶海霞,女,1976年6月出生,江苏泗绢集团有限公司后纺车间挡车女工。个人简介
陶海侠积极配合企业生产技术部门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工作。在集团1999年研制300支特高支绢丝新产品过程中,针对这一新产品接头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她在接每一根头时都能认真仔细地接,防止白头落下造成疵点;平时还勤擦皮辊,防止皮辊毛羽落下造成疵点。对生产试验中发现的有关技术问题,陶海侠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提出改进意见。企业300支特高支绢丝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一项国内绢纺行业的科技空白,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高支别的绢丝,为企业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陶海侠先后获得“三八红旗手”、“厂劳模”、“淮阴市操作能手”等荣誉称号,2000年被授予“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劳动模范”,2005年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特写
陶海霞没有在成绩面前停步不前,姐妹们的赞誉更激励她奋力拼搏,勇争一流。她下决心要更上一层楼,把接头的技术练得更快、更准。按常规,55秒接好10个线头,即达到绢纺精纺操作规程要求,她不满足于此,要快,54秒、53秒,还要快,52秒……,直到50秒即接好10个线头,创造了精纺接头的最快记录。1990年9月,原淮阴市举办纺织行业操作表演赛,陶海侠被厂里推荐现场操作表演。当时参加操作表演的都是从全市各企业操作能手中筛选出来的佼佼者,她们大多在精纺工段上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陶海侠当时的工龄还不到三年,年纪最轻,心里很是忐忑不安。但当她站在精纺机前时,以往的沉着、自信又重新回到她的身上,她从容地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工作,进入实际操作表演时,抽、扣、捻、挪,动作之快令人眼花缭乱。巡回时做到“三快一定”、“三看不三漏”,当人们还未看清机上细纱是否有断头时,陶海侠已经敏捷地接好头、插好管,步履轻盈地飘到机台另一端。陶海霞精湛的操作表演赢得了专家、同行的一致赞誉与好评,被与会人员一致推荐为“操作能手”,取得了操作第一名,荣获“市操作能手”的称号,为泗阳绢纺厂争了光。
陶海霞把自己的挡车技术传授给了一批又一批新工人,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好徒弟。在带教徒弟工作中,她既传授操作技术,又进行思想教育。有的女工刚学精纺时觉得很苦很累,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脱离精纺。她知道后,耐心地跟她们谈心,和她们讲理想、讲信念、讲述自己刚进厂的经历,并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有的徒弟产生怕苦畏难情绪,她热心引导,并以自己学徒时苦练扒绵技术手指都脱了一层皮的例子启发她们。现在陶海侠带出的14名徒弟均成为车间生产技术骨干,她们每年产量都超产0?7个百分点,每人一年多生产一等品绢丝近100公斤,按不变价计算,超产达1万多元。
陶海霞严格遵守厂规厂纪,出满勤、干满点。1998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正下着倾盆大雨,她发高烧达39度,爱人对她说:“你就在家休息吧,我去给你请个病假。”可当她想到车间最近因雨水不断,生病职工较多,车子开不齐将影响210支绢丝的按期交货时,便毅然穿上雨衣,冒雨赶到厂里上班,第二天下了夜班后才到医院挂吊针,夜里又坚持上班。由于长期上运转班,又常常带病坚持工作,陶海霞患上了低血糖病,但她仍像往常一样按时上下班,并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陶海侠还坚持早上班、迟下班,义务完成班组任务、帮助同志完成工作任务、义务教练学员时间达3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一年的额外工作。10多年来,陶海霞通过运用寻头快、接头稳、引纱短、插管准的操作技术,勤跑巡回、勤观察,使所生产的绢丝一等品率始终保持在99?9%以上,成为全厂质量标兵。同时,她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努力减少产品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她在生产中回绵消耗率每年都在1%以下,不但是全厂最低消耗,在全国绢纺行业中也居先进,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逾万元,加之超产和次品近乎为零的高质量,每年为企业创额外经济效益近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