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峰

时间:2023-12-30 00:41:40编辑:影视君

王钦峰的个人简介

王钦峰是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隋家庄村人,1992年,初中毕业的他来到该镇的汽车配件厂机修车间(山东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打工。“那段时间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多干活,能多赚点钱补贴家用。”王钦峰说。真正让他爱上机械行业,并从此有了追求和梦想是从1995年开始的。

经典语录

“他们上大学是从理论学起,我却已经有了实际的操作经验,我只要多下功夫,自学理论,肯定不比他们差。”王钦峰这么想。“我输在了起跑线上,但要赢在终点线上。”

精彩事迹

王钦峰事迹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民工王钦峰,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个掌握了高端技术、拿下多项专利的工程师的事迹见报后,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反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潍坊市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在全市职工中开展向王钦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组织王钦峰劳模事迹报告团在该市各地巡回演讲。高密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开展向王钦峰学习的动员大会。

农民工王钦峰的追梦苦旅

从今年5月到11月上旬,有一位农民工,在山东省潍坊市作了23场报告,他的事迹和精神感染了成千上万的职工群众。

他叫王钦峰,是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模具品保科主管,人们都夸他是“最棒的农民工”。

王钦峰做了些什么,为何赢得人们如此高的赞誉?顺着他33年的人生历程,也许不难找到答案――

22岁,他参与设计研发成功国内首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改写了国内轮胎模具手工加工的历史。

23岁,他试验成功电火花防弧电路,破解了国内电火花机床烧结难题,促成了第一代电气柜的诞生。

27岁,他被授予“山东省青年技术能手”称号;32岁,他成为山东省劳动模范;33岁,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钦峰:从农民工到发明家

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一个并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初中毕业生,何以能够走进高端技术领域,并在这一领域内勇攀一座又一座高峰?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王钦峰轻轻吐出两个字:执著。

1992年8月,初中毕业的王钦峰,面对并不富裕的家庭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妹妹,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想法,到原呼家庄镇配件厂(豪迈公司前身)当了一名学徒工。

3年后,王钦峰成了一名操作熟练的车床工人。然而一次同学聚会,他发现当年跟自己一起玩大的“土孩子”,已经有30多个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十里八乡关注的“小名人”。想想自己,当年的学习成绩并不比他们差,王钦峰被触动了。

执着梦想

王钦峰是一个对信念执著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大胆创新的人。1996年,公司接到了一批柴油机配件的订单,时间紧,任务重。而当时公司的机床设备每人8小时只能加工10个配件,而同行业的厂家每人8小时能加工40个配件。公司领导非常着急,组织大家商谈论证怎样提高效率。大家都说以现有的设备定位,根本不可能完成一个班时40件的工作量,只有改进设备。当时一个叫于海洋的老师傅带领着大家在工作中摸索改进,产量慢慢地从20件、30件,最后终于达到40余件。在设备改进的过程中,王钦峰大胆提出的刀具改进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在研究后发现,正常加工条件下,一般职工一个班次下来要换二至三次刀具,换刀具的过程就是影响产量的过程。于是他琢磨着在刀具磨削方面进行控制,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他成功了,创造了一个月完成配件加工1400余件、合格率达到99.9%的奇迹。还有一次,有一个工艺装备需要频繁地拆装,而拆下来再装回时,必须要装回到原来的位置,误差仅允许0D0.03毫米,操作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解决这一难题,王钦峰经过大量的试验,用了近二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该装备的定位难题,由原来定位需要1个小时提高到仅需4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这两件事的成功给王钦峰的思想上带来极大的震撼,事后他经常感慨: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决心去做,就有可能成功。

1998年,机遇再次惠顾了这位勤于钻研的年轻人。为提高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的性能,公司决定成立电加工组,王钦峰成为公司首批电加工操作工。有了前次攻关经验的王钦峰,对这次攻关充满了信心。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段时间,他对电火花的研究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不停地跑书店、查阅资料,买回大量的书藉研究、反复进行试验。有时候吃着饭,他想到一个问题就马上放下馒头跑走了;家里来了客人,他倒上水坐在那里不说话,对客人的问话也充耳不闻,脑子又去考虑电火花了;有一次在公司做试验晚了,骑着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因为思考问题走了神,和别人撞了车,把胳膊撞伤了。父母害怕了,同事们也悄悄地嘀咕:“王钦峰是不是学傻了?”王钦峰当然明白自己没有傻,他只是太专注、太投入了。这一年,他不仅自学掌握了电火花机床电器柜全套电路的理论知识,更通过大量的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9年,离春节只有一个多月了,天寒地冻的天气,王钦峰接到了去广州为客户安装、调试机床的任务。30多台机床的安装调试要有一个月内完成,还要负责对客户职工的机床使用培训工作,工作压力非常大。由于工作劳累,休息不好,再加上饮食不规律,他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医生要求住院治疗。当时离过春节仅有一个星期了,他非常想家,加上病得厉害,心里非常难受。但当他在医院打了一天吊瓶,病情稍有好转后,他的心思马上又转到了工作上。他不听医生的劝告,第二天就离开医院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不仅感动了自己的同事,也让客户公司的员工们深受感动。当30台机床的安装、调试、培训任务顺利按时完成时,他却瘦了15斤,一个壮小伙变成弱秀才。张恭运了解到王钦峰带病坚持工作的情况后,特别破例要求他坐飞机回来。“在当时那个年代,公司又正处于起步阶段,坐飞机回家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张总出差都没有这个待遇,那种心情真是兴奋、向往、感激而又不舍得。”谈起那年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王钦峰依然有着掩饰不住的快乐。领导适时的关怀更让王钦峰所有的病痛和委屈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和斗志。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张总(张恭运),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王钦峰说,在张恭运眼里,不分学历高低,只要你有能力,他就会给你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平台。他刚开始做电火花防弧试验时,心里没有底,怕失败了给公司造成损失不敢做。张恭运知道后,鼓励他说,“即使不成功,但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学到经验。”让他没有丝毫顾虑地去反复做试验,给了他放手、大胆去做好实验的信心和勇气。当时为解决国内电火花机床烧结的难题,他多次试验电火花防弧电路失败,有人曾劝他,全国有那么多的专家们都解决不了这个难题,你就别费这个心思了。但王钦峰不这样想,他执著地认为,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他不断地尝试、改进,反复进行试验,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都会给他带来无尽的喜悦。终于,1999年,他试验成功了电火花防弧电路,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解决了机床“烧结”的难题,成为我国电火花行业的一大革新。随后,根据他的建议,公司设计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的第一代电器柜,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专利。那年底,公司奖给了我一台电脑。1999年,整个公司都没有一台电脑,却奖给了我个人一台电脑,也是最高奖励。”虽然工作期间王钦峰曾经无数次受奖,受奖的级别也越来越高,但唯有那次受奖经历让他刻骨铭心。那不仅仅是一台电脑,而是对自己价值的一份肯定,也是他历尽艰辛,终于迈进梦想之门的见证。

王钦峰成功了,这个仅有初中文凭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的执著实现了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参加工作的17年来,缘于他的勤奋好学和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王钦峰先后被公司破格任用为模具工艺员、电加工工艺员、品保员。几年来,他先后进行了样板工艺的改进、钢片槽精度的工艺试验、电极夹具的改进设计、半钢模具加工工艺的开发、解决了电极铣床精度检验的难题、设计了专用取丝锥电火花机床,为柴油机行业解决了一大难题。他在工作中的革新与改造,获得了三项专利证书,一次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青年技术能手,2004年被授予“山东省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今年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站到了劳动者的最高领奖台上。

背后成功的故事

全国领先水平的第一代电气柜、获得国家专利的活络模具、让发动机机体“起死回生”的取丝锥专用机床……从一家小配件厂的学徒工到山东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王钦峰,用执着与踏实填补了国内车床制造技术的多项空白,书写了一段由农民工变工程师的人生传奇。

拼命学习,用习题集为梦想铺平道路

今年34岁的王钦峰,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隋家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中。1992年初中毕业后,他为了补贴家用来到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原山东省高密市呼家庄镇配件厂做工。

为了学本事,他用心跟师傅学习各种车床操作知识,不管多么累都默默咬牙坚持。凭着这股子勤奋劲,仅用3个月时间,他就掌握了铣床、磨床、刨床操作技能,成为闻名全厂的“多面手”。

然而,1996年的一次同学聚会深深触动了王钦峰的心。昔日的同窗好友大多数步入大学校门,而自己只是一名车间工人。那时,他暗下决心,不能满足永远做一名普通车间工人。从此,连简单图纸都看不懂的王钦峰,决定开始自学机械理论知识。

王钦峰跑到书店买回高中全部课程用书和机械类大专的主要专业课程资料。没想到,拿到学习资料后,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沮丧。仅具备初中文化基础的他,对书里的很多东西都看不懂。这时,王钦峰想起念初中时通过做“习题”反复“攻坚”的办法。

从开始的不会,到逐渐入门,再到喜欢,王钦峰最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说:“那个时候,每天吃饭前做上几道题,饭后再做几道题。每做完一道题的成就感,成为我当时主要的乐趣。”

3年期间,王钦峰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学习资料,共积累了长达6万多字的学习笔记。正是一本本厚厚的习题集让他储备了成才的知识,为之后开启更广阔的人生天地奠定了基础。

刻苦钻研,用不断创新实现人生价值

1997年,王钦峰所在的公司跟客户签了一份生产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的合同,当时仅有的资料是一份机床平面示意图。然而要生产,就必须具备专业的工艺设计图纸。这时,公司董事长张恭运想起了爱做“习题集”的王钦峰。

接到这个任务,王钦峰既兴奋又担心。当时,正值酷暑天气,炎热加上焦虑,王钦峰坐在没有风扇的房间里画图,滴落的汗水把图纸弄花了。那时,他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夜里一直工作到下半夜两三点。就这样,他用七天奋战,换来了200张设计草图。

在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第一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终于研发成功,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台机床的成功开发,不仅为公司的发展带来契机,也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国内轮胎模具手工加工的历史。

此时的王钦峰并没有满足,他意识到,电火花机床作为一种新技术,研制成功后仍存在改进性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空间。针对他设计的机床偶尔烧毁电路的缺点,王钦峰展开了第二次攻坚。白天,他照着书本修改图纸;夜里,他到车间反复试验。经过不懈的努力,王钦峰发明的“电火花防弧电路”终于研制成功,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解决了机床烧结难题,成为我国电火花行业一大革新。

之后,轮胎模专用测量仪、取丝锥电火花机床、刻字机机床的专用对刀仪、电极夹具的改进设计,半钢模具加工工艺的开发,电加工镜面加工试验……王钦峰用不断的创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甘于奉献,成功的秘诀只有执著与勤奋

当记者问王钦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只有四个字:“执著、勤奋”。

那年去泰安学习,因听不懂工程师讲课,王钦锋买了台录音机录下,对着机床逐句琢磨,直到弄明白。为了尽快全面掌握电气技术,在泰安学习的七个月内,除去买书外,王钦峰很少离开厂区。为提高电火花机床性能,王钦峰有时候吃着饭想到问题放下馒头就走。有一次,30多台机床的安装调试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还要负责对客户职工的培训使用,工作压力非常大。由于工作劳累,休息不好,再加上饮食不规律,王钦峰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但为了完成任务,他在医生要求住院治疗的情况下仅仅打了一天点滴,病情稍有好转后就立刻回到了工作岗位,边吃药边干活。当30台机床的安装、调试、培训任务顺利按时完成后,他瘦了十几斤。

王钦峰执著追求理想,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为工程师,并赢得企业领导、同事及社会各界人事的广泛赞誉。2004年,他被授予“山东省青年技术能手”称号;2008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他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钦峰的幸福生活

2011年6月14日早7时30分,王钦峰开着贷款购买的银色速腾轿车驶进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大门。将车停入专属车位后,他快步走进电火花技术小组工作室,换上蓝色工装,打开电脑,把头天夜里研究出的数据输入程序。

4名小组成员推门看到电脑前的王钦峰,忙不迭套上工装,“王工,您又是第一名!”王钦峰扭过身笑着打了个招呼,又埋头于数据测算。

16年前,当王钦峰选择留下时,他只是一名初中学历的农民工,豪迈公司也只是一个有着34名员工、十几台旧机床、负债96万元的来料加工厂。

16年后,王钦峰与企业一同“长大”了:35岁的他完成了40多项工艺革新,设计了十多种专用设备,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和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豪迈公司则成为拥有12亿元总资产、3800名员工的世界最大轮胎模具制造商。

“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让我找到了实现价值的理想平台。”王钦峰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老学问 “ 开新花 ”

王钦峰,豪迈公司电火花技术小组组长。中央领导称赞他是“爱岗敬业、学习型、创新型的新型工人典范”,并被誉为“新型农民工楷模”。在企业里,从技术人员到一线工人,从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尊称他“王工”。

而走在巨大的轮胎模具电火花成型车间里,望着一排排蓝色数控电气柜像“大脑”一样,精确指挥着模具成型机的每一个动作。王钦峰宛若一名“将军”,检阅着最棒的士兵:“这个车间里80%的设备是我们自己研发、设计、制造的!”

在同事眼中,王钦峰有时像个全能选手。“只要公司需要,把他安排在哪儿都能做到最好。就像他研究的技术一样,有创新、很稳定。”“科班出身”的公司高管宫耀宇对王钦峰由衷地钦佩。

模具行业的电火花技术是一门“老学问”,在成熟产品上搞创新难度大、出成绩慢。正是这项许多年轻工人望而却步的技术,却被王钦峰干出了精彩:

21岁参与设计研发首台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改写了绝大多数国内轮胎模具企业手工、半手工加工的状况;

23岁试验成功电火花防弧电路,破解了国内电火花机床“烧结”难题,促成了轮胎模具电火花机床专用电气柜的诞生;

28岁独立成功设计“电火花取丝锥机床”,破解了柴油机行业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而每次创新成功之后,王钦峰都会将成绩归零,投入新的课题中。

2009年10月,豪迈公司成立了电火花技术小组,具体研究什么内容,由王钦峰自己定。“专业论文很多,国内却没有相应产品!”在查阅了100多篇论文资料后,王钦峰将目光瞄准了“节能电源”。

5个月后,王钦峰带领小组研制出了第一代新型节能电源;又过了5个月,第二代出炉了;还是5个月,第三代节能电源开始调试运转。这项创新成果使机床节电48%,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能源、材料300多万元。这一年,王钦峰34岁。

由于过于专注创新工艺技术,有一阵子,父亲王心亭担心起儿子“钻错了道”:王钦峰大白天瞪着眼往别人自行车上撞,端着饭又不往嘴里吃,刚拿起馒头却放下跑了……“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歇歇再干吧。”王心亭心疼地说,可儿子根本就没听进他的话。

无奈,王心亭找到了豪迈公司董事长张恭运问根由。张恭运听到老人焦急的叙述后,乐了:“老哥,您儿子这是在琢磨问题嘞,别担心,这u2018病u2019不难治,等他找到解决办法,自然会好。”果然,一般过上两三个月,王钦峰创新成功后,就会像以前一样爱说爱笑。慢慢地,王心亭也习惯了这个“规律”。

初中毕业生 “ 自学成才 ”

王钦峰成为全国劳模后,采访他的媒体络绎不绝,每次他都一定要“从16岁那年说起”。正是那一年,初中毕业的王钦峰来到高密市一家镇办汽车配件厂打工。这个年轻小伙当时想法很简单:“学门手艺,走到哪里都不愁饭吃。”1995年1月,张恭运与三个人集资买下了这家乡镇企业的一个车间,成立了高密豪迈公司,当时的34名员工中就有王钦峰。

随着工件加工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王钦峰感到自己的知识越来越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看不懂图纸”成为他心里的一个结。

至今,一段“农民工请董事长批作业”的佳话在豪迈公司流传甚广:1995年到1996年,王钦峰每天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自学机械专业知识,不到两年,悄悄做完了3本大学习题集。

“题做完了,得请老师批改呀!”王钦峰想起了张恭运,这位当时厂里惟一的机械专业大学毕业生。

“人家是董事长,我只是一个农民工,万一遭嘲笑……”王钦峰抱着习题集在董事长办公室门口转悠了半晌,最终怯生生敲开了门。

“这是你做的吗?!”张恭运翻阅着习题集的每一页,脸上的表情从惊讶到兴奋,“答题水平比许多大学生都强!”从此,这个好学的年轻人引起了张恭运的注意。

很快,知识的积累为王钦峰打开了第一扇机遇之门。1997年,豪迈公司跟客户签订了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的生产合同。从制造到安装限期5个月,可没有专业的机械设计人员,连一张专业的工艺设计图纸都没有,怎么办?这时,张恭运想起了那个抱着习题集求教的农民工。他大胆决定:让王钦峰负责机械部分的制图。

“小伙子,别担心,画个大样就成,有问题上机操作再改也来得及。”张恭运拍着王钦峰的肩膀,语气轻松,可心里也不托底。

“这份图纸关系着公司的存亡啊!”想到这,王钦峰感到既兴奋又恐惧。他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一边翻阅机械专业书籍学习,一边爬在画板上制图,常常干到深夜两三点。当时正值酷暑,农村平房没有电扇,在闷热的房间里憋一会儿就大汗淋漓。父母怕他中暑,隔几个小时就打上一桶井水泼到地上降温。7天7夜后,王钦峰画出了近200张零件草图,相当于一个熟练工程师一个月的工作量。

图纸完成后,王钦峰顾不得休息,又全身心投入到机床的制作和测试中。为了增加直观感觉,他将自家的木料切割成模型,协助验证机床结构。1997年12月,第一台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研发成功。这一机床彻底改变了普通电火花机床操作复杂、加工效率低、定位精度差、适用范围小等不足。这次成功,结束了豪迈公司零星加工配件的历史,使该企业正式在轮胎模具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使王钦峰有了学习的自信。

自学,在别人看来是件再枯燥不过的事,可王钦峰却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自学紧密结合,边创新边学习,甚至学上了瘾。用王心亭的话讲:“16年里,他一个月也没闲着。”

――1992年到1994年自学车工;

――1995年至1996年自学车工工艺、铣工、磨工、刨工等加工技术,并学习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等设计类书籍和高中立体几何;

――1997年至1999年自学了《高中物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脉冲与数字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路板设计软件Protel等电子及设计专业……

仅三年内,就完成了6万多字的学习笔记。

“只要有一颗求知的心,企业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王钦峰深知一个道理:只有首先提升自我,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一个农民工的幸福公式

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里,王钦峰16年换了13个岗位。同事们都说,无论当车床工、铣床工、磨床工,还是担任车间主管、模具品保科主管、电火花技术小组组长,“王工”从来不曾有过一句怨言。

豪迈公司到底有什么魅力,让王钦峰始终不离不弃?

“是一台电脑和一张机票彻底降服了我。”王钦峰挠了挠头皮说。

1999年10月,由于王钦峰在研发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和防弧电路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公司奖励了他一台价值7000元的电脑。“这可是公司的第一台电脑!”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钦峰依然激动得声音颤抖。

还是这年年底,王钦峰受命到广州为客户安装调试30台机床。由于水土不服,他一到广州就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但他只打了一次吊瓶,就悄悄从医院溜回到工厂,一边大把地吃药,一边坚持安装,一个月圆满完成了任务,他却还落下了久治不愈的肠胃炎。张恭运得知此事立即拍板“让王钦峰坐飞机回家”。而当时公司正举步维艰,张恭运自己出差都只坐硬座、大客车。那一刻,王钦峰感到所有的病痛和疲惫都被一扫而光。

在王钦峰心中,这台电脑和这张机票是公司对他价值的最大肯定。

2000年6月,豪迈公司又在增资扩股时,拿出一部分股份奖励给为企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职工,王钦峰与另外两位工程师一起,获得了最高份额。此后,他又连续五年获得最高股份奖励,使自己的技能真正成为了“资本”。

如今,“王钦峰效益”正在高密市、山东乃至全国产生连锁反应。孚日集团农民工刘代友是王钦峰的校友,他没想到,十几年前那个调皮的毛头小子如今成了人人学习的榜样。“以前觉得咱农民工只能干一些低端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王钦峰让我看到,只要努力学习、踏实工作照样能有大出息!”

与此同时,许多民营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农民工的创造潜力。高密市委书记吴建民评价王钦峰的成功经历,是对当前农民工“过客式”用工方式的颠覆,“要激发农民工的创造力,使之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需要企业善待员工。”

每次取得新的创新成果后,王钦峰都会收获令人羡慕的奖励和荣誉,但那种征服难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更让他快乐。“这种超越物质的精神愉悦,让我忘记了辛苦与劳累,生活得很幸福。”王钦峰说。

上一篇:宾礼

下一篇:轮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