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林(词曲作者)的个人简介
汪晓林 男,1964年4月生,湖北省黄梅县人。词曲作者。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音文学会名誉会员。十七岁时不幸患强直性脊柱炎,因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导致身体大部分关节强直,生活不能自理。
荣誉
他身残志不残、在十分艰难的处境下开始音乐的创作,几年来已在《词刊》、《音乐周报》、《流行歌曲》、《通俗歌曲》、《音乐天地》、《东方歌声词刊》、《儿童音乐》等发表作品百余首,作品多次获奖,《这一天》获“辉煌五十年”征歌优秀奖,《让我们为爱唱首歌》(词曲)获“绿风95杯”全国通俗歌曲创作大赛优秀奖,《献出爱》获"流行歌曲"词曲大赛歌词创作奖,《正气歌》《打铁先得自身硬》获三明市反腐倡廉歌曲创作优秀奖,《走出大山的汉子》获鄂东民歌大赛一等奖,《来吧,美丽的五环》获"支持北京申奥全国歌曲创作大赛"铜奖,《女孩,女孩,请跟我来》获国家人口计生委举办的"关爱女孩行动主题歌"征集活动入围作品,《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分获湖北省纪委、省监察厅、省文化厅“反腐倡廉歌曲创作”一等奖和二等奖,《都说梁子美》获梁子湖旅游歌曲全国征集优秀奖。征文《面对厄运,我选择坚强》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举办的"生命礼赞"征文活动二等奖,《书,我的精神支柱》获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六部委举办的"亚农杯"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个人一等奖。其中,由他创作的《女孩的心思你别猜》走红全国,先后获“全国青年歌词邀请赛”二等奖、“流行词曲大赛”三等奖,“心声杯”歌曲大赛优秀奖和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上铜奖,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三八晚会及98春节联欢晚会的大舞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湖北经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楚天金报》、《幸福》杂志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并荣获2000年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和黄冈市十大青年创业标兵的荣誉称号。
故事
厄运:久病缠身,厄运连连
1964年4月,汪晓林出生在黄梅县大河镇义丰村四组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妹四人中,他最大。
1981年,汪晓林从本地一所师范学校毕业,但由于体检时被误诊为肺结核,暂时未分配工作。眼看着同学们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汪晓林感到无比失落。
1983年岁末的一天,汪晓林突感身体不适,双腿膝关节不时出现对称性疼痛,且酸软无力,严重时连下蹲都很困难,并逐渐出现了液状浮肿。
因为家境贫困,无钱治病,父母只好请来民间土医诊治,各种“祖传秘方”都试过,汪晓林的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全身上下,除了胳膊和头颈部能活动外,其它关节都是僵直的,不能行走,弯不了腰,连坐都不行,只得终日卧床不起。
这一躺整整3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每天只能仰面躺着,身体一动也不能动,一切都得父母帮忙料理。长时间卧床,其背部长满了褥疮,溃烂得淌出了脓水。
肉体的痛苦汪晓林尚能忍受,无边的寂寞却让他度日如年。每天,他只能望着房顶发呆,窗外的天空让人感觉是那么遥远,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他就羡慕不已。他渴望自己变成一只小鸟,能飞到外面,把五彩缤纷的世界看个够。
1985年11月,父母东拼西凑借了200元钱,一路颠簸把汪晓林送到武汉治疗,检验结果:强直性脊柱炎。医生说,这种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无法治愈。
从武汉返回的那天下午,天阴沉沉的,下着霏霏细雨。父亲借了一辆平板车把儿子从车站往家里拉,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雨丝凝结在脸上,像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泪。
到家后,汪晓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嚎啕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绝望地大喊:“让我去死吧……”
梦想:病床上,他放飞着音乐梦
年迈的母亲看着儿子一蹶不振,心里十分难过。一天,她拿出积攒了很久的一筐鸡蛋,到集镇上卖,然后用卖鸡蛋的钱买了一台收音机,送到儿子的床头。
抚摸着崭新的收音机,汪晓林激动不已,一股暖流刹那间从心底涌遍全身,病后的种种情景一一浮现在眼前:为了筹钱给自己治病,弟弟们早已辍学外出打工了,父母更是愁白了头……
想着这一切,汪晓林再次落泪了。是的,他没有理由寻死觅活,自暴自弃。为了父母、为了亲人,他应该好好地活下去!
汪晓林开始振作起来,并认真思索自己的明天。寂静的长夜,他千百遍地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呢?
一天深夜,他打开收音机,泉水般的音乐,在他耳畔缓缓地流淌。听着美妙动听的歌声,一个念头忽然闪现:这音乐不也是人写出来的吗?别人创作的音乐能够打动我,给我带来深深的感动和抚慰,我为什么就不能写歌为别人送去欢乐呢?
创作:处女作,饱蘸着对母亲的深情
父母帮他找来纸和笔,他仰躺在床上,一字一句琢磨着写了起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拿起笔,汪晓林才发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不知从哪里下笔。
写不下去,他就将电台里播出的歌词认真地记录下来,再逐字逐句地分析、揣摩,将领悟的点滴体会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这样多想、多学,还真写出了几首作品。
刚开始的稚嫩可想而知。母亲替他寄出的稿件,不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就是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但汪晓林没有灰心,也不气馁,仍每天坚持写。
功夫不负苦心人。饱蘸着他对母亲深情厚意的词作《妈妈,我该如何对你说》在1991年第二期《词刊》上发表了。
看着一行行浸透着自己心血的词作变成铅字,汪晓林激动得热泪直淌,他手捧着杂志社寄来的样书,哽咽着一字一句地读给母亲听,读着读着,母子俩禁不住相拥而泣……
成名:10年磨砺,一曲成名天下知
1993年3月的一天,汪晓林突然文思泉涌,一股激情在心头激荡,他情不自禁地抓起笔,一气呵成地写道:“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不知道她为什么掉眼泪,也不知她为什么笑开怀。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不知道她为什么闹喳喳,也不知她为什么又发呆……”这就是日后红透半边天的《女孩的心思你别猜》。
当年第3期《词刊》发表了这首作品,1995年,又被《流行歌曲》选登。著名音乐人颂今看到这首作品后,被它的真情和洋溢的浪漫色彩所打动,立即为这首词谱了曲,并交给青年歌星周亮演唱。
一时间,这首充满青春活力的歌曲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山村,到处都在传唱着它。后来,这首歌又上了199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10年磨砺,汪晓林一曲成名天下知。歌迷的来信如片般飞来,我国词坛泰斗、著名词作家乔羽也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乔老在信中称赞说:“如果歌词创作能给病榻上的你带来安慰,那么也会为我们的歌词界带来安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佩服毅力为你带来的成就。”
在乔老的推荐下,汪晓林加入了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爱情:昂扬向上,赢得迟来的爱
汪晓林昂扬向上的精神,不仅让他获得了声名,也使他赢得了迟来的爱情。
那是2000年5月的一天,从地里干完活回家的母亲笑眯眯地交给汪晓林一封信。信封上笔迹娟秀,展开一看,是一位叫吴秋霞的女歌迷写来的。在信中,她表达了想认识汪晓林的愿望。
几天后,秋霞来了。通过交谈,汪晓林知道秋霞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在婚姻上饱尝了很多不幸。临走时,她偷偷地将100元钱塞到他的枕下!
此后,每逢双休日,秋霞都要骑着自行车从十多公里外的县城赶来照顾汪晓林,风雨无阻。每次来,她都会带来许多音乐书、杂志,还买来一些吃的用的,还把凌乱不堪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条。
秋霞的勤劳和善良打动了汪晓林,也感动了汪家人。2001年2月,这对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吴秋霞把汪晓林接到她位于县烟草公司的宿舍。
告别老家的那天,村里人都出来送行,一直把他们送到村外头。母亲像送出嫁的闺女一样,送了一程又一程,眼泪也流了一路。她做梦都没想到,这个最让她揪心的残疾儿子,最终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
婚后,秋霞肩负起照料汪晓林生活的重任,日子过得很清苦,但十分充实和幸福。秋霞还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200元钱,买了一台廉价电子琴。一有空闲,他们就自弹自唱,愉快的歌声飞出窗口,时常引来旁人羡慕的目光。
精彩:生命之歌,如此精彩
在秋霞的悉心照料下,汪晓林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如果站着不动,别人看不出他是一个残疾人。每天目送着秋霞上班后,他就一步步地挪到书桌旁,开始与音乐对话。
由于身体僵硬,不能弯曲,不能坐,他只能站着写作。他想了一个办法,在书桌上放一个开水瓶,再在开水瓶上放一个硬面抄,把稿纸放在上面写。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汪晓林创作的200多首歌词作品分别在全国性的刊物上发表,近二十首作品获奖。2000年,他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和黄冈市十大青年创业标兵。
他正在夜以继日地为北京奥运作词,《我把奥运迎回家》、《相约北京》、《来吧,奥林匹克》等作品受到第二届北京2008奥运歌曲征集评选组专家的好评。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汪晓林这位永远站立着的乡土词作者,在逆境中吟唱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