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才初的个人简介
夏才初,男,出生于1963年8月,浙江杭州,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人物简介
夏才初,出生于1963年8月18日,浙江省萧山县(现杭州市滨江区),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人物学历
博士后 (1993-1995)同济大学地下系,孙钧院士
博士学位(1988-1992)中南工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硕士学位(1984-1987)中南工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学士学位(1980-1984)中南矿冶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研究兴趣
非连续岩体力学及应用
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理论及诊断技术
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特种技术及相关理论
岩体流变理论
工作经历
2001/5-现在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导
2006/9-2007/9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访问学者
2005/2-2005/3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访问教授
2001/2-2001/5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附属研究员
1994/1-2001/2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教授
1992/4-1994/5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87/6-1988/9 中南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教师
学术兼职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预见专家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物理与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 委员
教学工作
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地下结构粘弹塑性计算理论,54学时,11届(1997-2007)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与监测技术,36学时,8届(1999-2007)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专业外语,36学时,5届(1994-1998)
本科生考试课程:地下结构试验与监测,36学时,13届(1995-2007)
本科生考试课程:隧道工程,36学时,1届(2000)
专科班考查课程:土木工程监测技术,36学时,1届(2000)
主持举办土木工程监测培训班,2届(1999,2000)
技术领域
岩土工程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
建(构)筑物纠偏和基础加固
隧道与岩土工程监测
基坑工程设计与监测
土木工程检测和监理
研究项目
1.基金和纵向科研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性能演化与感控基础理论,2012.1-2017.12,研究骨干。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青藏高寒多年冻土区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2011.1-2013.12,同济方负责人(20113184901070)。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滇藏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2011.1-2013.12,同济方负责人(2011318799740)。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寒区公路隧道节能与安全监控技术研究,2009.10-2012.10,第二负责人(NJ-2008-25)。铁道部科技攻关项目,兰渝铁路隧道安全施工综合技术研究(2009G009-B0)子课题:流变力学性质研究,2009.6-2011.5,第二负责人(2009G009-B-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柱状节理岩体的扰动特性和分析方法研究,2010.1-2012.12,项目负责人(40972178)。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寒区公路隧道地源热泵型防冻保暖技术研究,2009.6-2012.5,项目负责人(2009-318-822-047)。广东省交通厅科技攻关项目,隧道病害检测评估与改造加固技术,2007.1-2009.12,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能源地下工程中的换热器传热模型及热交换管与结构的相互力学作用,2009.1-2011.12,项目负责人(508781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部节理岩体在高应力下的卸荷和流变力学特性研究,2006.1-2008.12,项目负责人(50579088)。交通部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公路隧道病害检测评价与处治指南2007.1-2008.12,项目负责人(交公路发[2007]378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市地下空间建造技术研究”专题“异形管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06.8-2010.8,专题负责人(2006BAJ27B02-02)。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地下穿越微扰动施工关键技术” (2006AA420110),2006.8-2010.8,参与(2006BAJ27B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部节理岩体在高应力下的卸荷和流变力学特性研究,2006.1-2008.12,项目负责人(505790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非贯通节理扩展贯通的节理岩体应力-渗流耦合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2005.1-2007.12,项目负责人(40472142)。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隧道健康诊断的应用技术研究,2003.4-2006.3,项目建议人,主要负责人(2003-318-490-18)。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专题: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可行性和控制条件研究 2005.5-2005.12,第二合作者(04dz12047)。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专题:管幕内顶进大断面箱涵的力学行为研究,2004.3-2005.12,主要参加者,专题负责人(2004035493)。国家电力公司科技开发项目,巨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及围岩稳定研究, 2002.8-2003.12,主要参加者。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2002.6-2004.1,主要参加者,专题负责人(2002-318-000-22)。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盾构地层试验性设计方法和模拟试验平台(2003AA420110),子项:盾构地层试验性相似模拟方法和试验研究, 2003.9~2004.12,主要完成人。交通部联合攻关项目,高等级公路隧道渗漏水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95-05-01-34)1995.6-1998.6,第二项目完成人。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科技开发项目,粉喷桩加固复合地基的若干问题研究,1995.4-1996.12,负责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损伤断裂分析和实验研究(59100396)1995.1-1997.12,负责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粗糙节理的力学渗流性质及其耦合模型(4942037),1994.1-1997.12,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地质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基金项目,节理面渗流与形貌特征和闭合性质的关系, 1994.1-1996.12,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石耦合场分维模型及其现场辩识理论(49372150),1993.1-1995.12,第二完成人。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复合应力状态下岩石时效断裂和裂纹扩展速率研究,1993.1-1994.6,项目负责人。国家教委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岩石节理的形貌特征和力学性质研究,1988.1-1990.12,第二完成人。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子项:铜矿峪矿原岩应力测定研究, 1985.1-1989.12,第二完成人。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子项:自然崩落法崩落矿石块度预测理论与技术,1985.1-1989.12,第二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采矿工程中岩体流变性及其破坏的预测和控制研究(84-165),1984.1-1986.12,第三完成人。2.横向科研项目:
八车道连拱和小净距隧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及科研监控量测,福州机场二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2007.11-2009.12,项目负责人。矩形地下通道施工的环境保护和沉降控制技术,上海市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2005.1-2006.12,项目负责人。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高压引水隧洞混凝土衬砌计算,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1-2006.12,项目负责人。三车道大断面小间距隧道建设技术的研究,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2004.8-2006.8,项目实施负责人。山王庙隧道裂缝调查、隧道安全状况检测和分析评价,贵州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2003.8-2004.8,项目负责人。复兴路隧道江中泵房受损评估,上海市城建集团, 2003.3-2003.12,项目负责人。上海地铁4号线交叠隧道相互影响研究,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003.6-2004.12,测试技术负责人。上海市苏州河出口闸基础和底板优化分析研究,上海市水利设计研究院, 2002.12-2003.12,项目负责人。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山隧道施工监测及相关科研,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2002.9-2003.7,专题负责人。贵州省崇遵高速公路风梅垭隧道施工监控,贵州省崇遵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2002.8-2005.6,项目实施负责人。大断面近距离盾构隧道施工时相互影响的控制技术研究,上海市城建集团 2002.6-2004.12,项目实施负责人。云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重大问题研究,云南省交通厅, 2001.4-2004.7,主要参加者。上海桃浦河舒布洛克加筋干垒堤防工程试验段监测研究,上海苏州河综合整治建设有限公司,2001.1-2002.12,项目负责人。上海中远两湾城三期工程打桩和基坑施工对上海造币厂内建筑物影响的监测和计算,上海中远两湾置业有限公司,2001.7-2002.12,第二完成人。福建马宅顶双洞不等跨隧道建设技术研究,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2000.3-2002.12,第二完成人。相思岭单线双洞长隧道的建设技术研究,,福建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1997.3-1999.12,第二完成人。深埋钢筋混凝土双管近间距竖曲线顶管工程施工控制与监测研究,上海市排水有限公司,1996.4-1997.12,第三完成人。京沪高速铁路沉管隧道竖井有关问题研究,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研究院, 1996.4-1996.12,主要完成人。福建坂寮岭隧道渗流水成因分析及整治研究,福建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1996.4-1999.12,主要完成人。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钢支管合理长度、堵头型式及隧洞按透水设计的研究, 广东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1994.4-1995.12,第三完成人。江阴长江大桥北锚锭方案研究,北京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994.4-1995.12,主要完成人。广东虎门大桥东锚碇工程地质稳定性与对策研究,广东虎门大桥有限公司,1992.8-1993.12,主要完成人。研究成果
奖励和荣誉科研
2007年,机场滑行道下顶进长大箱涵技术,中国民用航空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第十六)。
2006年,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应用,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进 步一等奖(第九)。
20006年,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应用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
2006年,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龙山浅埋大跨连拱隧道动态反馈与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中国公路学会 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八)。
2002年,深基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的研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三等奖(第二)。
2000年,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钢支管合理长度、堵头型式及隧洞按透水设计的 研究,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
1999年,岩石节理的形貌参数以及变形和强度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
1998年,理论流变模型及其统一模型研究, u201998上海科技论坛“青年学者论坛” 三等奖(第一)。
1997年,不同形貌节理的剪切强度和闭合性质研究,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论文奖, (第一)。
1997年,蠕变试验中流变模型辨识及参数确定,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论文奖(第一)。
1997年,论JRC,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优秀论文奖,独立。
1996年,岩石节理的形貌特征和力学性质研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 步三等奖(第二)。
1995年,RSP-I型智能岩石表面形貌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 三等奖(第一)。
教学
2005年,《地下工程测试与监测》,同济大学精品课程,负责人。
2005年,《地下工程测试与监测》,同济大学优质课程,负责人。
2004年,《工程岩体节理力学》,同济大学优秀著作奖(第一)。
2003年,《地下工程测试理论与监测技术》,同济大学优秀教材奖(第一)。
2002年, 松尾奖教金。
1997年,上海市优秀博士后。
专利申请已获专利
针梳式岩石表面形态分段测量仪(发明:ZL200610024124.9),独立。
大尺寸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发明:ZL200710039159.4),第一。
一种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结构斜裂缝的方法(发明:ZL200610026395.8),第一。
用于岩石试样直接拉伸试验的压拉转换器(发明:ZL200510111986.0),独立。
浅埋洞室的开挖方法(发明:200410054222.8),第五。
岩石表面三维形貌测量仪(实用新颖:ZL200720069731.7),第一。
岩石节理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盒(实用新颖:ZL200720072894.0),第一。
岩石节理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系统(实用新颖:ZL200720072895.
专利申请
大断面岩石隧道双层初期支护系统设计方法,申请号:201110032680.1。
深基坑工程施工和监测模拟试验装置,申请号:201020567681.7。
隧道保温水沟地源热泵型加热系统,申请号:200910196240.2。
隧道洞口段衬砌加热系统 ,申请号:200910196239.X。
埋设在地下工程结构底板下的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申请号:200910054308.3。
埋设在钻孔灌注桩内的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申请号:200910054307.9。
埋设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内的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申请号:200910054306.4。
山岭隧道病害调查方法,申请号:200610026640.5,第一。
便携式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方法,申请号:200710039112.8,第一。
便携式岩石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系统,申请号:200710039157.5,第一。
论文著作
学术论著 著作总数专著编者参编9部1部4部4部论文总数151篇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其他学术期刊122篇国际刊物4篇2篇2篇核心刊物108篇37篇65篇6篇学术会议29篇国际会议9篇5篇3篇1篇国内会议20篇12篇6篇2篇论文集2篇1篇1篇SCI:7篇,EI:61篇,ISTP:3篇
著作和编著 夏才初主编,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夏才初,孙宗颀著,工程岩体节理力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夏才初,潘国荣等编著,土木工程监测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夏才初,李永盛编著,地下工程测试理论与监测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夏才初负责第四章,上海市基坑监测规范,上海市建设委员会,2006年8月。吴睿,夏才初,陈峰编著,软土水利基坑的设计与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年6月。杨林德主编,夏才初参编,软土工程施工技术与环境保护,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年9月。张庆和等编著, 夏才初参编,隧道与地下工程毕业设计指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9年6月。孙钧著, 夏才初参与,岩石力学的理论和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年。期刊论文 Liu JinYun, Xia Caichu. Research on Computing Method of Similarity Scale Dynamic Model Test Concering Fluid-Structure Coupling for Water-Conveyance Tunnel.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rials, 2011: 80-81,626.夏才初,许崇帮.非连续变形分析(DDA)中断续节理扩展的模拟方法研究和试验验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10):2027-2033.(EI检索号:20104613391228)。Xia Caichu, Xu Chongbang, Zhao Xu. Application of strength reduct- -ion DDA method in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ad tunnels. Analysis of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New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2010: 201-210.(EI检索号:20104613377495,SCI检索号:000282204500023).张国柱,夏才初,殷卓.寒区隧道轴向及径向温度分布理论解.同济大学学报,2010, 38(8):1117-1122. (EI检索号:20104213309369)。夏才初,张国柱,肖素光.考虑衬砌和隔热层的寒区隧道温度场解析解。岩石力学与 工程学报,2010,29(9):1767-1773. (EI检索号:20104213309572)。夏才初,肖维民,刘远明. 非贯通节理的岩桥弱化力学模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10,29(8):1538-1545. (EI检索号:20103513195537)。夏才初,肖维民,王伟. 不同接触状态下节理三维组合形貌的计算方法.岩石力学与 工程学报,2010,29(11):2203-2210 。夏才初,李宏哲,刘胜. 含节理岩石试件的卸荷变形特性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29(4):697-704. (EI检索号:20102012945542)。李宏哲,夏才初,肖维民. 锦屏水电站大理岩加卸载本构模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 学报,2010,29(7):1489-1495. (EI检索号:20103213129306)。夏才初,王伟,曹诗定. 节理在不同接触状态下的渗流特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29(7):1297-1306(EI检索号:20103213129282)。夏才初,陈孝湘,许崇帮,赵旭. 特大跨度连拱隧道岩体节理的精细化描述及其块 体稳定性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29 (supp.l): 2598-2603。(EI检索号: 20103113111648)。蒋坤,夏才初. 双向八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监控量测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29(supp.2):3755-3761. (EI检索号:20104613391413)。蒋坤,夏才初,等. 长管棚下箱涵顶进施工中管棚力学作用及其实例分析. 土木工 程学报,2010,43(2):105-109. (EI检索号:20101412827398)。许崇帮,夏才初,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中墙临时支护优化分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 报,2010,6(4):781-788。许崇帮,夏才初,王华牢.特大断面连拱隧道中墙偏压机理及施工影响分析.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2010,29(supp.1):2819-2826. (EI检索号:20103113111679)。胥,王华牢,夏才初,盾构隧道结构病害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地下空间与工程 学报,2010, 6 (1):201-207。刘远明,夏才初,基于岩桥力学性质弱化机制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岩石力学与工程 学报,2010,29(7):1467-1472.。蒋坤,夏才初. 基于不同节理模型的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9,37(11):1440-1445. (EI检索号:20100112617822)。蒋坤,夏才初,丁文其等. 郑开下穿越工程非饱和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地下空间 与工程学报,2009,5(3):485-489。许崇帮,夏才初,朱合华. 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2009,Vol.28(1):66-73. (EI: 20090811917541)。夏才初,许崇帮,王晓东,张春生. 用统一流变力学模型确定流变参数方法, 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Vol.28(2):425-432. (EI: 20091111957063)。夏才初,曹诗定,王伟.能源地下工程的概念、应用与前景展望[J]. 地下空间与工 程学报,2009,5(3):419-424。夏才初,闫子舰等. 大理岩卸荷条件下弹黏塑性本构关系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09,28(3):。闫子舰,夏才初,王晓东,张春生.岩石节理流变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同济大学 学报,2009.5。夏才初,闫子舰等. 大理岩卸荷条件下弹黏塑性本构关系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09,28(3)。龚建伍,夏才初,朱合华,唐颖,鹤上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岩土 力学2009,30(1):236-240。EI:20090811917627。李宏哲,夏才初,王晓东等.含节理大理岩变形和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 工程学报,2008,27(10):2118-2123。EI:20084711727384。闫子舰,夏才初,李宏哲等.分级卸荷条件下锦屏大理岩流变规律研究,岩石力学与 工程学报,2008,27(10):2153-2159。EI:20084711727389。李宏哲, 夏才初,许崇帮等. 基于多级破坏方法确定岩石卸荷强度参数的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Supp.1):2681-2686。EI:20083211445519。夏才初,王晓东,许崇帮等. 用统一流变力学模型理论辨识流变模型的方法和实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8):1594-1600。EI:20083611520760。夏才初,龚建伍,陈佑新,蒋 坤,滑行道下超长管棚u2013箱涵顶进地表沉降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 27(4):696-703。EI:20082111272527。闫子舰,夏才初. 锦屏大理岩卸荷流变变形特性试验,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 25(5):20-24。夏才初,王 伟,丁增志. TJXW-3D型便携式岩石三维表面形貌仪的研制,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2008,27(7):1505-1512。EI:20083111424682。夏才初,王 伟,王筱柔. 岩石节理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系统的研制,岩石力学与 工程学报,2008,27(6):1285-1291。EI:20082811370481。李宏哲,夏才初等.锦屏水电站大理岩在高应力条件下的卸荷力学特性研究,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2007,26(10):2104-2109。EI:20074610915254。龚建伍,夏才初,郑志东,唐颖.鹤上三车道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测试与分析,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9):1882-1887。EI:20074210875728。刘远明,夏才初,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试验研究进展,岩土力学,2007,28(8): 1719-1724。EI:20073710810167。顾翠莲,夏才初,李向阳,由广明 软土地层管幕-箱涵推进工法阻力计算研究,地 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3。刘海京,夏才初,朱合华,罗鑫,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3(5):947-953。龚建伍,夏才初,朱合华,鹤上隧道围岩松动圈测试与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3(3):475-478。刘远明,夏才初,李宏哲,齿形节理破坏理论新进展及其在非贯通节理岩体中的应用,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8(4):682-687。夏才初,龚建伍,唐颖,朱合华.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现场监测分析研究,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报,2007,26(1):44-50。EI:20071110487850。刘远明,夏才初,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贯通模型和强度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6, 28(10):1242-1247。刘远明,夏才初,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机理和破坏强度准则研究,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2006,25(10):2086-2094。肖世国,夏才初,朱合华等,管幕内箱涵顶进中顶部管幕竖向变形预测,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报,2006,25(9):1887-1892。王伟,夏才初,朱合华,范明星,双线盾构越江隧道合理间距优化与分析,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2006(增1),25:3311-3316。林志,朱合华,夏才初,近间距双线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相互影响研究,岩土力学, 2006,27(7):1181-1186。刘远明,夏才初.等效黏聚力研究.岩土力学,2006,27(增刊):80-85。EI: 20070610414829。罗鑫,夏才初,隧道病害分级的现状及问题.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5):8 77-880。邓涛,杨林德,夏才初,公路隧道衬砌中超声回弹测强公式的修正,建筑材料学报, 2006,9(2):194-199。肖世国,夏才初等,管幕内顶进箱涵顶部管幕挠度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5,38 (12):109-114。肖世国,朱合华,李向阳,夏才初,刘学增,管幕内顶进箱涵前端网格内壁土压力 分布模式,岩土工程学报,2005 ,27(8):908-911。肖世国,夏才初等,管幕内顶进箱涵前端网格长度合理设计,岩土工程学报,200 5,27(11):1306-1309。毛海河,夏才初,张子新,杨林德,块体理论赤平解析法在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 室群稳定分析中的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8):1308-1314。蔡永昌,朱合华,夏才初,无网格自然邻接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1):1888-1894。肖世国,夏才初,李向阳,朱合华,沈桂平,刘学增,管幕内顶进箱涵前端网格横 截面尺寸确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4):2593-2596。代高飞,夏才初,晏成,龙滩工程岩石试件在拉伸条件下的变形特性试验研究,岩 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3):384-388。肖世国,朱合华,夏才初,李向阳,沈桂平,葛金科,管幕内顶进箱涵顶部管幕承 载作用的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8):3355-3359。肖世国,夏才初,李向阳,朱合华,沈桂平,葛金科,管幕内顶进箱涵时外表面摩 擦系数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5):2746-2750。缪圆冰,王瑟澜,夏才初,朱合华. 苏州河水闸工程大跨度箱形底板结构优化设计,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1(1):112-116。邓涛,杨林德,雷刚,夏才初,超声回弹综合法在隧道衬砌强度检测中的应用,地 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5):746-750。肖世国,夏才初,周德培,开挖边坡松动区的一种定义及分析方法,同济大学学报, 2005,33(4):452-455。王文广,代高飞,朱合华,夏才初,某公路隧道病害成因与治理,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 ,28(12):101-103,111。代高飞,朱合华,夏才初,某公路隧道病害成因分析与治理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 报,2005,15(12):89-92。赵旭,刘汉东,水电站高边坡滚石防护计算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 (20):3742-3748。代高飞,应松,夏才初等,高速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监控量测研究.重庆大学学报, 2004,32(5):98-104。C. C. Xia(夏才初),et al., Quantifying Topography and Closure Defor- mation of Rock Joints, Int. J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 40(2003):197-220。(SCI:658LW).吴俊,毛海河,应松,夏才初,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短期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岩土力学,2003,24(增1):154-157。王军,夏才初等,不对称连拱隧道现场监测与分析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 04,23(2):267-271。朱合华,姜勇,夏才初,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信息化施工综合技术研究,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报,2002,21(supp 2):2548-2553。Yongsheng Li, Caichu Xia, Time-depend tests on intact rocks in uni- axial compr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 ing Sciences,37(2000)467-475。(SCI:323BP).夏才初,刘金磊,相思岭隧道中墙应力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suppl.) 1115-1119。蒲春平,夏才初,公路隧道的温度应力及由其引起的裂缝开展规律的研究,中国公 路学报,2000, 13(2):76-79。夏才初等,材料试验机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开发及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 17(2): 188-193。陶履彬,夏才初,三峡工程卸荷全过程特性的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1998,26(3): 330-334。陶履彬,夏才初,花岗岩拉伸全过程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1997,25(1) :34-38。夏才初等,广东虎门大桥东锚碇岩体现场结构模型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7,16(6)。夏才初等,不同形貌节理的剪切强度和闭合性质研究,水利学报,1996,(11):28-32。夏才初,岩石结构面表面形态特征研究,工程地质学学报,1996,4(3):71-79。夏才初等,蠕变试验中流变模型辨识及参数确定,同济大学学报,1996,24(5):498- 503。夏才初等,节理接触机理和闭合性质研究,同济大学学报,1995,23(2):147-152。程鸿鑫,夏才初,广东虎门大桥东锚碇岩体稳定性分析,同济大学学报,1995,23(3): 338-342。夏才初等,RSP―I型智能岩石表面形貌仪,水利学报,1995,(6):62-66。夏才初等,节理表面波纹度对其闭合性质的影响,工程地质学报,1995,3(2):47-53。夏才初等,表面形貌含波纹度的节理的闭合模型,工程地质学报,1994,2(2):38-47。夏才初等,岩体不连续面节理的形貌特征和数值模拟研究,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1994 25(5)。夏才初,岩石结构面表面形貌的波纹度特征及其力学效应,同济大学学报,1993, 21(3)371-177。夏才初,孙宗颀,潘长良,岩石理想表面的形貌参数特征,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 93,24(6):731-737。夏才初,钟时献,依据弹簧蠕变实验确定岩石流变模型参数的方法,中南工业大学 学报,1991,22(2):131-137。夏才初,孙宗颀,潘长良,天然岩石节理剪切强度的室内实验研究,中南工业大学 学报,1991,22(SUPPL3):87-94.。夏才初,孙宗颀,潘长良, 人工节理的制备方法及其形貌特征研究,中南工业大学 学报,1991,22(SUPPL3):95-100。夏才初,钟时献.考虑加载历史影响的蠕变实验数据整理方法.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 89,20(2):128-135。夏才初,钟时献,岩石流变性尺寸效应的探讨,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89,20(1) :118-24。,2005 ,28(12):101-103,111。会议论文 Wang Zhongwen, Fang Jianqin, Xia Caichu, Bian Yuewei, HeKu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econd Lining Supporting Opportunity in Soft Rock Tunnel.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234-249,3644.XIA Caichu, XU Chongbang, ZHAO Xu. Application of strength reduction DDA method in stability analysis of mountain tunnel. Proceeding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alysis of Discontinuous Defor- -matio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2009,189-203.Xu Zhao,Caichu Xia,Chongbang Xu.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unnel and Slopes in Tunnel Portal Constru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 Boundaries of Rock Mechanics 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p775-779,2008.EI:20084811744217,CPCI:BHT33(ISBN:978-0-415-46934-0).Marte Gutierrez,Xia Caichu.Squeezing Potential of Tunnels in Clay- -shales from Normalized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and Seismic Velocity, TC28,Shanghai,2007.C.C.Xia,H.H.Mao,Z.X.Zhang,X.Zhao,and L.D.Yang.The Application ofstere -oanalytical method for block theory to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lo- ngtan hydropower station underground power-house:proceedings of ses- sions of geoshanghai.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ground movement .20 06:208-215.C. C. Xia, W. Wang , Z. Lin,X. Zhao and H.H. Zhu.Optimal Design and Analysis For Reasonable Distance of Twin-tube Crossing-river Shield Tunnel:proceedings of sessions of geoshanghai.underground constructi- on and ground movement.2006:216-223.Liu Haijing, Xia Caichu.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arge span dou- blearch tunnel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mputational Method, Singapore, Dec 15-17, 2004.Xia caichu, Field Measurement and Grading of Surface Topography of Rock Structure Faces, 2st Asian Rock Mechanics Symposium, Beijing, China, Octobers11-14,PP627-630,2001.Xia caichu, Study of Contact Mechanism and Closure Behavior of Rock Joint, 1st Asian Rock Mechanics Symposium, Seoul, Korea, Octobers 13 -15,1999.课题小组
在校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卞跃威(2007秋) 肖维民(2008秋) 张国柱(2008秋) 唐志成(2009秋) 孙 猛(2009)
黄继辉(2010秋) 曾格华(2011秋)硕士研究生金 磊(2009秋) 邹一川(2009秋) 刘 婷(2009秋) 阙程柯(2009秋) 何 坤(2009秋)
黎 岩(2010秋) 朱建龙(2010秋) 陆 蒙(2010秋) 宋英龙(2010秋) 范东方(2010秋)
杨 勇(2011届) 张云龙(2011秋) 王 双(2011秋) 张平阳(2012秋)博士后刘金云(2011春)
毕业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刘远明(2007届) 罗 鑫(2007届) 刘海京(2007届) 龚建伍(2008届) 赵 旭(2009届)
李宏哲(2009届) 王 伟(2009届) 闫子舰(2009届) 许崇帮(2010届) 蒋 坤(2010届)
孔祥兴(2011届)
硕士研究生蒲春平(2000秋) 刘金磊(2001届) 徐 斌(2003届) 彭 颖(2004届) 毛海和(2004届)
晏 成(2005届) 郑立煌(2005届) 戴宏伟(2006届) 李 敏(2006届) 李 华(2006届)
汤 渊(2007届) 丁增志(2007届) 顾翠莲(2007届) 汪 谋(2007届) 王 隽(2008届)
杜良平(2008届) 林强强(2008届) 曹诗定(2009届) 楮方平(2009届) 陈孝湘(2009届)
刘 胜(2010届) 胥 (2010届) 郭 锐(2011届) 陈志国(2011届) 彭裕闻(2011届)
肖素光(2011届)博士后代高飞(2004届) 肖世国(2005届) 方建勤(2011届)工程硕士王 斌(2004届) 许文忠(2007届) 庄小平(2009届) 胡广周(2010届)
学位论文指导指导研究生:毕业硕士30名(其中工程硕士有4名),博士11名,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生6名,在读硕士生14名,博士后1名。
刘远明,博2007届,基于直剪试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研究。罗 鑫,博2007届,公路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方法及系统的研究。刘海京,博2007届,公路隧道健康诊断计算模型研究。龚建伍,博2008届,扁平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力学研究。赵 旭,博2009届,隧道洞口段边仰坡失稳机理及计算研究。李宏哲,博2009届,岩石节理卸荷力学特性研究。王 伟,博2009届,不同接触状态下节理应力-渗流耦合特性研究。闫子舰,博2009届,锦屏大理岩卸荷流变力学特性研究。许崇帮,博2010届,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蒋 坤,博2010届,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孔祥兴,博2011届,盾构隧道健康诊断系统及方法研究。蒲春平,硕2000届,隧道衬砌的裂缝与渗水及其整治研究(与李永盛教授合作指导)。刘金磊,硕2001届,相思岭连拱隧道中墙应力研究和隧道施工监控系统开发。徐 斌,硕2003届,公路连拱隧道裂缝的研究与防治。毛海和,硕2004届,地质雷达应用于隧道健康诊断的试验研究与实例分析。彭 颖,硕2004届,加筋土挡墙在护岸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郑立煌,硕2005届,公路隧道病害成因分析与隧道病害管理系统的开发。晏 成,硕2005届,全站仪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李 华,硕2006届,公路隧道衬砌健康状态地质雷达检测的分析软件开发与应用。李 敏,硕2006届,超声波技术在检测公路隧道衬砌健康状态中若干问题的研究。戴宏伟,硕2006届,公路隧道渗漏水成因、危害机理和冻害问题研究。汪 谋,硕2007届,公路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正演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试验的研究。顾翠莲,硕2007届,相邻特大断面隧道爆破施工相互影响的研究。丁增志,硕2007届,节理表面形貌研究及在非贯通节理岩体强度准则中的应用。汤 渊,硕2007届,公路隧道数字化系统的开发。王 隽,硕2008届,块体理论分析与软件开发。杜良平,硕2008届,终南山隧道大直径深竖井围岩稳定性研究。林强强,硕2008届,矩形顶管引起地面变形的实测分析与控制研究。曹诗定,硕2009届,能源地铁车站主要热交换构件传热计算方法研究。褚方平,硕2009届,公路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方法及病害结构计算模型研究。陈孝湘,硕2009届,特大跨度隧道岩体节理的精细化描述及其块体稳定性分析。刘 胜,硕2010届,异形管幕工法的钢管幕受力分析。胥 模2010届,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彭裕闻,硕2011届,大断面隧道工法渐变的步骤与条件研究。郭 锐,硕2011届,碳质板岩流变特性研究。肖素光,硕2011届,水泥基材料水化放热对能源地下工程的影响研。陈志国,硕2011届,无锡地铁车站深基坑渗流稳定性及降水控制研究。合作博士后 方建勤博士,2009年来自中南大学。肖世国博士,2003年来自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后。代高飞博士,2002年来自重庆大学,2004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