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继壕

时间:2024-01-03 23:13:19编辑:影视君

汪继壕的个人简介

汪继壕是清乾隆年间一代廉吏汪辉祖的小儿子。汪辉祖为萧山昭东乡(今属瓜沥镇)大义村人,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作了长达34年的幕僚,任职遍及闽、浙、湘、苏四省、14个地县的衙门。在职善断疑案,勤政爱民,政绩斐然,一生著作颇丰,据说今瓜沥镇(昭东)大义村村名,即是因汪辉祖德义兼备而对其村作“大义”命名。其作《佐治药言》,叙述了他早年入幕的经历与幕吏所应坚持的原则,对吏界影响较大。他生有五子,均有才华:长子汪继坊,清乾隆丙午(1786)举人,候选直隶州同知;二子汪继墉,福建长泰县典史;三子继Γ蜓【牌罚凰淖油艏膛啵寮吻焓辏1805)进士;五子即汪继壕。

个人简介

萧山在唐代开始生产茶叶,至南宋,萧山的茗山茶已在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十朋作的《会稽风俗赋》中,列为越州府(今绍兴市)的四大名茶之一,并与当时的朝庭贡茶福建建安北苑龙风团茶,浙江长兴顾渚紫笋茶齐名。这是萧山产茶、制茶、爱茶人皆知的荣誉。还有一个少为人知的是:萧山还有一位写过茶叶专著的人,即清嘉庆年间的国子监监生汪继壕。他为北宋时撰成,至南宋时刊印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一书作注,作注的文字量超过原书。

中国的茶饮兴盛于唐,普及于宋。到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北苑的贡茶生产制作极盛。负责北苑贡茶的福建建阳人熊蕃据亲所闻见,写有《茶录》数篇和《制茶十咏》诗,对北苑贡茶的源始、发展过程、品种都有详尽记述。他的儿子熊克为其父亲的撰著加注并补入贡茶图制38幅,附以熊蕃撰的《御苑采茶歌》10首,一并刻印成《宣和北苑贡茶录》。

主要著作

《宣和北苑贡茶录》成书后,南宋、明代又有人在此书上加跋,传至清时,已有多种版本。清嘉庆庚申年(1800),萧山人汪继壕取茶书全集本与四库全书藏本进行互校,并采取他书中征引此录,在原书1800余字的基础上,增补注释按语二千数百余字。使之成为后人研究宋代茶业的重要文献。其中,汪继壕在此书中对茶园恶草的注:“茶园恶草,每遇夏日最烈时,用众锄治,杀去草根,以粪茶根,名曰开。”汪继壕所说的“开”的作用,不仅在于连根锄去茶园中滋生的杂草和小的灌木,还对茶树根旁进行换土或培土以及压青施肥等一整套茶园栽培操作技术。汪继壕提出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在我国山区茶园中仍在施行,萧山茶农在茶园中耕除草、施肥,实际上仍是汪继壕注中所说的“开”的技术的继承与创新。

汪辉祖的五个儿子中,前三位少有记载,后两位在民国24年的《萧山县志稿》中有简述,其中汪继培官至吏部文献司主事,其父晚年患病,由汪继培续成《辽金元三史同名录》、《九史同名录》等作。其诗《湘湖竹枝词》,生动地描述了清乾嘉年间萧山湘湖的美丽风光、风物特产,诗中“柳王寺前渔为家,石岩山前采新茶。打鱼莫打鸳鸯鸟,采茶莫采蝴蝶花”。仿佛使现代人重又看到200年前湘湖人在山青水碧、风光秀丽的景色下捕鱼采茶的场面。本文中的主人公汪继壕,在民国《萧山县志稿》中收录有其《北苑贡茶录注》等作13部书目,可见是一位著述较富的文人。据现代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闵宗殿著《明清农书待访录》记载:中国古代农书共有2368种,内明清两代有1876种,其中有236种书目,只记载在地方志书中。如汪继壕的《北苑贡茶录注》、《北苑别录注》、《烟草谱》三书目是在民国《萧山县志稿》中查到的,说明汪继壕对农业、对茶事是有相当研究的。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萧山茶文化历史的悠久,只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才会出现像汪继壕那样的茶人。

上一篇:依字取名的寓意

下一篇:气体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