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耐庵的个人简介
萧耐庵(1296~1370),名子安,字彦端,又号肇端,别号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水浒传》作者。
基本内容
祖籍苏州,流寓兴化,后落户白驹(今大丰市白驹镇)。自幼聪明好学,元延v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30岁赴元大都(今北京)会试落第,任山东郓城训导,劝人种桑养蚕,结交庶民,搜集宋江一伙在梁山泊一带反对官府、劫富济贫事绩。因得罪阳谷县豪绅吴林,被诬罢职。至顺二年(1331年)中进士,与同榜进士刘基(刘伯温)结为生死之交。授钱塘县尹,因替穷苦人辩冤纠枉,遭达鲁花赤训斥,遂辞官归苏州,开馆收徒。张士诚占领苏州后,敬重萧耐庵的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入幕。施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应邀,提供许多攻城略地的良策。后发现张士诚独断专横,亲佞臣远忠良,政治上反复无常,生活上纵情淫乐,知其日后必败,遂离职隐居于常熟与江阴间,以行医和教徒为生。由于其医德医术颇佳,江阴祝塘财主徐琪邀他到自家坐馆,宾主甚为相投。除教书外,与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搜集、整理梁山泊宋江等108名英雄好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旧部。萧耐庵在好友兴化人顾逖的帮助下,在白驹盖房,从此隐居不出,专心于创作。朱元璋为治天下,广召人才,刘基推荐萧耐庵,但施不就。《江湖豪客传》写成后,感到书名太露,遂以《诗经》中“古公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诗句,改名为《水浒传》。书稿一出,社会上争相传抄。朱元璋看到抄本,认为此书旨在煽动造反,联想到他拒不应召,怒而将其打入天牢。在好友刘伯温的帮助下,以托病就医而获释。罗贯中将其接到淮安隐居。洪武三年(1370年),萧耐庵因受尽折磨,心力交瘁而病逝。萧耐庵亦善曲、诗,平仄调谐,韵律精严,无元曲媪戏污贱的颓废之词、文人骚雅典丽的形式之风,继承白居易所倡导的“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风格和汉魏传统。其遗曲中尽管充满理想破灭、知友星散的伤感,但不是意志消沉的哀鸣,而是激昂慷慨的顽强拼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