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全

时间:2024-01-05 23:05:20编辑:影视君

王茂全的个人简介

王茂全,男,1910年2月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2016年10月7日,王茂全在石家庄逝世,享年106岁。

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茂全任红1军团1团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南雄水口、乐安宜黄战役、中央革命根据地1至5次反围剿,参加了长征和直罗镇、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王茂全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团营长、冀热察挺进军34大队营长、7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9团副团长兼茹平支队支队长、第16区队区队长、7团团长。参加了反击日军“八路围攻”、平汉、正太、同蒲铁路破击战、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晋察冀边区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王茂全任晋察冀军区独立4旅12团团长,创造了以一个团的兵力歼灭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一个团的战绩。后任1纵3旅副旅长、66军198师副师长。参加了易满、保北、察南绥东、平津战役。

1950年,王茂全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198师副师长,参加了第1至4次战役。回国 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6军198师师长。

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1963年王茂全任天津市、津浦路抗洪总指挥。

2010年2月,王茂全度过百岁华诞。

2016年10月7日,王茂全在石家庄逝世,享年106岁。

所获荣誉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轶事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17勇士飞夺泸定桥,王茂全是直接的参与者。时任17勇士排排长的王茂全,作为机枪手用凶猛的火力掩护着战友们飞速的爬过13根碗口粗细的铁索,当看到战友掉入滔滔江水时,王茂全想到的不是痛不欲生,而是更加激发出的革命斗志,最终他和战友冒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占领了桥的对岸。

王茂全将军参加了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全过程。

因病逝世

王茂全同志逝世

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副兵团职离休干部王茂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7日在石家庄逝世,享年106岁。

王茂全是江西吉安人,1930年入伍,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副排长、排长、连长等职,参加了反“围剿”、水口、草霸周、济公山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区队长、团长等职,参加了反“扫荡”、百团大战、平汉线破击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团长、副旅长、副师长、师长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王茂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百岁诞辰

身经百战功勋卓著老将军王茂全喜迎百岁

老将军王茂全喜迎百岁华诞

曾身经百战功勋卓著 今淡泊名利身板硬朗

“井冈星火长征途驱寇逐蒋抗强敌功高贺百岁,红色传承身践行克己除私护党誉德美祝长寿。”一寿联,就是百岁老将军王茂全一生的写照。昨日是老将军王茂全百岁生日,有关部门为他举行了一个“温馨、简朴”的庆祝活动。

身经百战建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时任团长的父亲率领一个团对敌人一个精锐团进行伏击,全歼国民党第200团,俘虏1000多人,缴获战利品众多。”老将军的次女王晓红说,平时工作忙,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是跟父亲在一起时,父亲总会把每次战斗的经历,讲给子女们听。久而久之,他们对这些战斗故事也都熟悉了。

王晓红说,父亲身经百战,身上能看到的伤就有三四处。最惊险的一次,身上的背包都被敌人夺去了。

王茂全1910年2月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瓦桥村,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先后参加了水口、广昌、建屋、雪山、济公山、赤雷定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开辟了冀东、平弱、平西抗日根据地和平型关、百团大战平汉铁路线破击战、晋察冀边区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太平堡、察南、保北、易涞、易满、张家口、绥远、太原等战役战斗。抗美援朝时期,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可谓身经百战,功勋卓著。

王茂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淡泊名利心态好

老将军从小就没了父亲,由于家里穷,青年时就参加了革命,转战南北。王晓红说,瓦桥村还有6人参加了革命,但是在战斗中都牺牲了。一想到这些,父亲总是很满足。

革命战争年代,老将军南征北战,没有回过一次家。王晓红说,建国后,父亲回过一次老家,进村了才知道奶奶也去世了,父亲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很沉痛。后来,父亲到6位战友家中,逐一看望了他们的亲人。

经历了枪林弹雨后,老将军的心态已很平和,从不计较地位、名利。王晓红说,父亲有二子二女,几个孩子刚开始遇到调级调职等问题时,有时不中意,就想让父亲帮忙说一句话,父亲总是一口回绝,让他们感觉父亲“没有亲情”,但渐渐地也就理解父亲了。

“一切靠自己!”王晓红说,这是父亲经常对她们几个子女说的一句话。

对于百岁生日,老将军本不想惊动这么多人,可子女们考虑到这些年来大家对父亲的关心照顾,就想答谢一下,并在请柬中加上了“拒收以个人名义赠送的任何礼品礼金”这个提示,并明确以家庭为主,父亲才答应了。

精神矍铄身板硬

尽管已是百岁老人,老将军身板硬朗,行走自如。在昨日庆祝活动现场,老将军执意要站着讲话,让在场的人们非常感动。

王晓红介绍,父亲生活非常有规律,定点起床、定时睡觉。平时喜欢看书看报,对一些老首长写的回忆录总是爱不释手。老将军对吃饭要求不高,一日三餐很有节制,无论好坏,从不暴饮暴食,不喜欢鸡鸭鱼肉,喜欢老家江西口味的家常便饭。

心胸坦荡,淡泊名利,生活俭朴,心态平和。王晓红说,这些也许就是父亲长寿的原因。

百战黄沙

追忆106岁开国少将王茂全的长征岁月

“我这一生,最难忘的还是长征。”回首往事,这是王茂全生前每每最愿向别人提及的。

2016年10月7日,开国少将王茂全走完了106岁的人生岁月。

这一天,距离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日,仅仅半个月。

“没能活着见证长征胜利80周年,成为他的一件憾事。”谈起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刻,儿子王铁牛不胜唏嘘。

1910年2月,江西省吉安县曲赖乡瓦窑村,王茂全诞生在一个贫苦农家。“小时候,家里因为养不起孩子,把父亲送到了地主家做工。”王茂全的小女儿王晓红说。

“打土豪、分田地”――1930年,红军将旗帜和标语打到吉安。充满反抗精神的王茂全与同村的几个年轻人参加红军,一起上了井冈山。

“可惜的是,那几个年轻人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了,只有父亲一个人活了下来。”王铁牛说。

烽火硝烟中,王茂全从一名战士逐渐成长为班长、副排长、排长、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并随红一军团开始了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虽然拥有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长征之路的千辛万苦,仍用生死考验着红军官兵。

长征路上缺少给养,红军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非常普遍。“每个人腰上围个米袋子,里面放的是青稞。青稞是在未熟时就用火烧,青稞粒掉下后,带着皮搓搓就成为 储备粮 了。”王茂全生前回忆,食用时就将青稞粒用水一拌,“但只能吃半饱。”

“青稞吃完了,官兵们靠挖野菜充饥,甚至把皮带、皮包也充作食物。有的战友误食毒草,轻则痉挛呕吐,重则中毒牺牲。”王晓红说,有些战友走着走着突然倒下,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拉起,但他们又跌倒,再也扶不起来。

爬雪山、过草地时,很多战士们都是光着脚,或割一块牛羊皮放在脚下,用个绳子绑在腿上,“那种没有经过处理的皮子,一下雨特别滑,很容易摔跤。”王茂全告诉儿女。

1935年8月,担任红1军团红1师1团一营三连连长的王茂全,跟随部队踏上了毛儿盖、松潘以西那片沼泽遍布、杳无人烟的草地。

进入草地最初的几天阴雨连绵,晚上没有帐篷,王茂全和战友们只得坐在泥地上,背靠背互相倚持,撑起单衣遮挡风雨。

一路上,那些漫无边际、深及腰腹的野草,掩盖着泥泞的沼泽。王茂全一路走在队伍的前面,扒倒野草开辟道路。“父亲亲眼看着好几个战友掉进沼泽里,还没来得及拉便消失了。”王晓红说。

红军不仅要和恶劣的环境斗争,还要随时和国民党军作战。“在四渡赤水中,父亲险些牺牲。”王铁牛回忆,父亲曾经多次讲过,自己命大躲过了敌人的子弹,“河那边就是敌人,都能看得见。”

四渡赤水让曾参加过湘江战役的王茂全感慨颇多。“父亲说,都是几万红军对几十万国民党军,但结果却不一样。”王铁牛说,“因为不再硬打了,都是来回穿插、不停机动,集中优势兵力打敌人一部,打完立刻就走。”

强渡大渡河,是王茂全在长征中最刻骨铭心的战斗。

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中央红军当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河水上涨、河面宽阔,国民党军布防严密,提前将所有船只、粮食和其它一切可用物资统统搜走。蒋介石扬言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那是长征以来遇到的水流最急的江河,比乌江、金沙江还要急。当时,大渡河上没有桥,也很难架浮桥。”王茂全生前告诉家人,当地老百姓都劝红军不要去送死。

战斗打响后,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率领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惊涛骇浪中,乘着唯一的一条小船,分两批冲向河对岸。

“父亲当时也参加了这场战斗。”王铁牛说,在机枪、迫击炮等火力的掩护下,突击队突破敌人的防御,占领了滩头阵地,并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天险大渡河没能挡住英勇无畏的红军,蒋介石妄图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破灭了。“这都是靠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靠红军战士的顽强奋战,靠老百姓的大力支援。”王茂全始终都在感慨,这几条离了哪个都打不赢国民党、走不完长征路。

驱逐日寇,解放全国,抗美援朝……王茂全一生身经百战、功勋卓著,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开国将军。

“没有对党的无比忠诚和革命必胜的信念,红军很难战胜那些令人生畏的艰苦卓绝。”寿逾期颐的王茂全毕生不忘教育后人,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会创造出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史册上的长征奇迹,才会奏出这震撼世界的革命英雄主义壮歌。

最年长将军

106岁最年长老将军王茂全逝世 一生战功赫赫

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顾问王茂全少将于10月7日晚间在石家庄逝世,享年106岁。

公开资料显示,王茂全是江西吉安人,1910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茂全任红1军团1团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南雄水口、乐安宜黄战役、中央革命根据地1至5次反围剿,参加了长征和直罗镇、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王茂全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团营长、冀热察挺进军34大队营长、7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9团副团长兼茹平支队支队长、第16区队区队长、7团团长。参加了反击日军“八路围攻”、平汉、正太、同蒲铁路破击战、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晋察冀边区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王茂全任晋察冀军区独立4旅12团团长,创造了以一个团的兵力歼灭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一个团的战绩。后任1纵3旅副旅长、66军198师副师长。参加了易满、保北、察南绥东、平津战役。

1950年,王茂全入朝作战,任志愿军66军198师副师长,参加了第1至4次战役。回国后,任66军198师师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3年王茂全任天津市、津浦路抗洪总指挥。

王茂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战斗,王茂全是直接的参与者。

据《国防时报》报道,时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二营机枪排排长的王茂全参加了“飞夺泸定桥”战斗:“到达泸定桥后,汹涌咆哮的江面上,只剩下了13根碗口粗的大铁锁链子,江面上9根,两侧各两根用来当扶手的铁索。(1935年5月)29日下午,王茂全所在的机枪排22名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火力封锁下,一边在铁索上铺木板,一面匍匐射击前进。最终,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猛烈火力,攻占了泸定桥,艰难地取得了胜利。”

另据中国军网今年7月报道,全军现在健在的老红军266余人,参加过长征的140人。王茂全将军参加了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全过程,是健在的最年长的老将军。

将军轶事

106岁老将军王茂全逝世 拒帮子女调级调职

他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战争,成为幸存者,踏上了艰苦的长征之路;他随着红军部队三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他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在解放战争中奋力歼灭敌人。他就是老红军、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顾问王茂全。今年10月7日,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逝世了,享年106岁。早在老将军百岁生日的时候,本报记者曾采访过他。而“井冈星火长征途驱寇逐蒋抗强敌 功高贺百岁,红色传承身践行克己除私护党誉德美祝长寿”这副出现在老人百岁寿宴上的寿联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20岁参军 老将军一生身经百战

王茂全1910年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瓦桥村,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先后参加了水口、草霸周、济公山、赤鲁关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平汉线破击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解放太原等战役战斗。抗美援朝时期,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可谓身经百战,功勋卓著。1955年王茂全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1从河北省军区离休。

王茂全从小就没了父亲。由于家里穷,他很小就去地主家当长工了,吃了很多苦。1930年,红军来到了江西省吉安县,从别人口中,王茂全听说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会为穷人办事。“我父亲认为这个机会很好,便悄悄离开了地主家,跑到吉安县城参加了红军。”王茂全老人的女儿王利娜说,当时和王茂全一起,瓦桥村还有6人参加了革命。不幸的是,这6个人都在战斗中牺牲了。父亲在缅怀战友的同时,也感到自己能活下来很幸运,很满足。革命战争年代,老将军南征北战,没有回过一次家。王利娜说,建国后,父亲回过一次老家,进了村才知道奶奶去世了,父亲的心情一下子就很沉痛。后来,父亲到已经牺牲的6位战友家中,逐一看望了他们的亲人。“和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相比,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这是老将军生前常和儿女们念叨的话。

王茂全20岁参军之后,经历过不少战役。比如,刚参军不久便迎来了第一次反围剿,跟着红一方面军,以4万兵力硬抗蒋介石10万大军,最后歼灭1.5万人,还生擒了师长张辉瓒。“父亲说,那个时候无论是行军还是打仗,只要开始驻扎休息,做饭等活都是干部们做,战士们则休息。有的时候干部还会给战士们打来洗脚水,让他们洗漱完毕后,抓紧时间睡觉。”那个时候,王茂全还只是一个刚入伍的兵,却坚信跟着这样的队伍打仗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就是抱定了这样的革命信念,王茂全走过了长征、走过了抗战、走过了解放战争,在漫漫革命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老将军记忆最深刻

“父亲身体比较好的时候,会给我们讲长征期间打得比较经典的战役。他总是忍不住反复哼唱那句u2018毛主席用兵真如神u2019。”昨日,王茂全的儿女们细细回忆着:“在父亲的印象中,四渡赤水让他最为记忆犹新。那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次大仗,父亲总说那仗红军打得绝对漂亮!”大女儿王利娜说,每次谈起四渡赤水,父亲脸上都会露出颇为得意的神情。王茂全的“得意”绝非夸张,因为四渡赤水早已被人们奉为“以少打多、变被动为主动、在运动战中歼敌”的经典战例。如今,我们已无法聆听老将军亲口讲述当时气势磅礴的战争场景,但记者仍能通过其家人的讲述,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父亲曾说,四渡赤水和湘江战役时的情况类似,都是我方几万人对敌人几十万人,但结果却不一样。”王利娜说,从父亲的回忆中,他们明白了四渡赤水的时候不再硬打,我方都是来回穿插,集中优势兵力打敌人一部,打完立刻就走。赤水之战持续了一整天,我方歼敌不少。晚上十点,得知敌人的增援部队来了,于是决定撤退。“父亲说他们当时连夜搭了渡桥,到黎明时红军主力已过河走出十五公里了。”王利娜说,父亲对当时红军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印象深刻。

如果说四渡赤水充分体现了红军的机动灵活,那强渡大渡河则展现了红军的执行力和勇气,更是给了老人不一样的战争体验。“父亲曾说,强渡大渡河是他在长征中最刻骨铭心的战役。”儿媳孙秋丽说。

当时王茂全任排长。后来他多次向儿女们描述强渡大渡河面临的困难。大渡河两岸地形非常险峻,水流湍急,河面宽约百米,很远就可以听到激流的咆哮声。“父亲说,u2018那是长征以来渡过的水流最急的河流了,比乌江、金沙江还要急。当时,大渡河上没有桥,也很难架浮桥。当地老百姓都劝红军不要去送死,河水深,对岸有国民党军队。u2019”孙秋丽告诉记者,即使这样,王茂全和战友们丝毫没有畏惧。他后来和儿女们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战士们都说,我们能过去,绝不做第二个石达开。”

“父亲说,他记得5月25日拂晓,在第一次渡河失败后,强渡大渡河的战斗再次打响。在他们这些机枪连射手的掩护下,17名英勇的战士乘着唯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河对岸,打垮了敌人的防御,占领了滩头阵地,并掩护后续部队一船一船地渡过河去。”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红军战士们面对天险时义无反顾、毫不退缩?是相信胜利,不怕任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王利娜认为,长征时的顽强精神伴随了父亲一生。他在雪山留下了坚实的革命脚印,在沼泽草地留下了无悔的灿烂笑容。直到父亲百岁之后,他还依然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打理院子里的菜地,有时甚至自己动手洗衣服。因为在父亲眼中,没有任何事情是困难的。

淡泊名利 儿女们眼中的父亲坦荡无私

王茂全将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同样骁勇善战。在解放战争时期,时任团长的王茂全率领一个团对敌人一个精锐团进行伏击,全歼国民党第200团,俘虏1000多人,缴获战利品众多。女儿王利娜说,平时工作忙,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是跟父亲在一起时,父亲总会把每次战斗的经历讲给他们听。久而久之,他们对这些战斗故事也都熟悉了。“父亲身经百战,身上能看到的伤就有三四处。最惊险的一次,身上的背包都被敌人夺去了。”说起父亲,儿女们言语中满是自豪。

经历了枪林弹雨后,老将军的心态已很平和,从不计较地位、名利。王利娜说,父亲有二子二女,几个孩子刚开始遇到调级调职等问题时,有时不中意,就想让父亲帮忙说句话,父亲总是一口回绝,让他们感觉父亲“没有亲情”,但渐渐地也就理解父亲了。“一切靠自己!”儿子王铁牛说,这是父亲经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可要是干休所里的战士或认识的其他人遇到困难,王茂全却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解决。“父亲就是这样的无私,他总说自己的生活已经非常好了,不能再给组织添麻烦。”

老将军在日常生活中也很俭朴。“就连6年前的百岁生日,父亲都一再要求简单,他不想惊动任何人,可我们考虑到百岁是个大日子,而且也想感谢一下这些年来大家对父亲的关心照顾,就决定办个生日宴。我们当时还在请柬中加上了u2018拒收以个人名义赠送的任何礼品礼金u2019这个提示,并明确以家庭为主,父亲这才答应了。”王利娜说,父亲生前生活非常有规律,定点起床、睡觉,喜欢看书看报,对一些老首长写的回忆录总是爱不释手。而且老将军对吃饭要求也不高,一日三餐很有节制,喜欢老家江西口味的家常便饭。

心胸坦荡,淡泊名利,生活俭朴,心态平和,这就是老将军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

上一篇:旋转图形怎么画

下一篇:希娜·拉巴尼·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