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j的个人简介
吴绍j(1905年-1998年),男,汉族,安徽嘉山县人,中国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民盟成员,中国玉米育种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玉米杂交育种和作物快速育种法――异地培育法的首创者。
人物经历
1921年,从安庆市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预科,一年后转入农学院农艺系,师从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沈宗翰博士攻读作物遗传育种学。
1934年,赴美国明尼达大学研究院进行玉米研究。
1938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先后在贵州、广西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和水稻育种研究。
1942年,到金陵大学农学院任教,兼任该院农事试验场副场长及农艺研究部主任。
1949年3月,应当时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王鸣歧之约,到南迁苏州的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从事玉米研究和教学工作。
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先后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兼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河南省政协第四、五届副主席,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七届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六、七届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民盟河南省委主委、名誉主委,河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农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农学会、河南省作物学会、河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8年,在郑州逝世,享年94岁。
人物成就
吴绍j提出的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保持的主张,先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做法,早在1952年就培育出玉米优良品种“洛阳混选一号”。
1956年,提出玉米自交系异地培育方法,利用中国南方冬季气候适于玉米生长的有利条件,进行加代选育,以缩短育种年限。
1957年,开始与广西柳沙塘农业试验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将北方玉米品种材料送到南方进行选育,一年种植两代;他与合作单位发表的《异地培育对玉米自交系影响及在生产上利用可能性的研究》及他撰写的《对当前玉米杂交育种工作的三点建议》等论文,以丰富翔实数据论证了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开辟了中国南北穿梭育种的先河。
1965-1988年,仅在海南省的南繁南育面积,累计达到164万亩,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他倡导的异地培育方法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大大缩短了农作物品种更新的周期,对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起到重要作用。
1990年,他主持完成的“异地培育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吴绍j的带领下,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在杂种优势理论和应用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仅在所内即已先后育成了“豫农704”、“豫单5号”、“豫双5号”等优良杂交种,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荣获全国和河南省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六五”、“七五”期间他被推举为全国玉米育种协作攻关专家组成员,积极参加全国玉米育种攻关组的活动,为发展我国玉米育种事业做出了贡献。他吃苦耐劳,注重实践,80多岁高龄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考察、指导实验。他不仅在玉米遗传育种研究方面成绩卓著,而且为农业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大批高级农业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