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维浩

时间:2024-01-08 22:28:21编辑:影视君

汪维浩的个人简介

汪维浩,1985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摄影系,198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同年辑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并被评为国家高级摄影师。

摄影奖

汪维浩――如诗如画的人生

2003年的阳春3月,在安徽省第二届梅花节摄影大赛中,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汪维浩的摄影作品《老桩新梅》荣获一等奖。这是汪维浩摄影艺术作品又一次获得的大奖。当有人问他:到现在共有多少摄影作品获得大奖时,他总是意味深长地说:“摄影艺术是我的追求,对于获奖的数量,我却没有太再意过。”

个人简介

汪维浩,1985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摄影系,198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同年辑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并被评为国家高级摄影师,曾任过安徽省电力摄影协会主席和淮南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他坚持摄影创作三十多年,先后在国际、国内获奖和发表艺术摄影作品数百幅,在市级及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新闻图片千余幅。他的主要作品:《新工长》,参加全国摄影艺术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青年摄影展,先后在世界50多个国家巡回展出;《故乡梦》,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日本举办的第13届亚太地区摄影比赛及第11届亚运会全国影展,入选第1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同时获得《摄影世界》年赛好作品奖;《抗洪抢险保发电》,参加了1991年由国家13个部委联合主办的《砥柱中流》大型摄影展;《回天之力》、《江南雨》、《自得其乐》等作品,分别获得《大众摄影》比赛一、二、三等奖;《风雪无阻》、《送戏下乡》、《老街》、《大漠驼影》等作品,多次获得中国电力系统摄影比赛大奖。

谈及对摄影艺术的追求时,汪维浩说“三十多年的摄影生涯使我感受到:我的人生,是诗,是画,但不是梦。”他的感受是真真切切的。在一幅幅摄影艺术作品成功的背后,他却饱尝了奋斗的艰辛……

工作经历

20世纪的六十年代之初,刚参加工作的汪维浩,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月工资二、三十元。他干过电厂运行工、检修工、资料员。他没有足够的创作时间,也没有摄影器材。凭着对摄影艺术的爱好与追求,他靠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买点相纸和胶卷,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人独自在厨房兼作的暗房里,孜孜不倦地钻研着摄影艺术。多少个炎热的夏天,他忘记了阵阵蚊虫的包袭;又是多少个冬日,他顾不了室内阵阵的寒冷。为了拍好一幅作品,他与工人们一起爬铁塔、钻设备已成家常便饭;爬山涉水,顶风冒雪,也是屡见不鲜。正是靠着这种执着的痴迷、坚韧不拔的毅力,他才一次次地叩开了摄影艺术的大门。1969年,《电业新兵》这幅作品在建国二十周年安徽省摄影艺术展中首次展出并获奖。之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在报刊杂志上时常能见到他的新闻和艺术作品。

1983年,汪维浩调入原淮南发电厂检修处工会,从事专职摄影宣传工作。这期间,他把镜头对准生产一线,以饱满的热情讴歌电力工人的新姿和电力工业的发展。1987年,他调到原平圩电厂任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电力报社记者站站长。他没有因为工作的繁忙而放松自己对摄影艺术的追求,他把摄影艺术与新闻结合起来,大力宣传电力先进。力作琴弦、鸣曲就是以锅炉水冷壁管为题材,经过他精心构思而创作出来的。

在生产一线拍照时,为了选好角度,他常常爬高上低,有时候,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1988年11月17日,发表在中国日报上的作品50万伏高压输电线淮河大跨越,便是他不顾个人安危,一步步地爬上130多米高的国产第一台六十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的五十万伏过河塔上拍摄的。

1987年夏季,他得知国产第一台六十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的定子将要从大连运往淮南时,便自告奋勇跟踪采访。几十天过江漂海、三千里路云和月,人瘦一圈,皮脱一层。他不仅拍下了大量发表于报刊上的新闻图片,还摄下了一组四十多幅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片,先后被全国几家大报刊登和华东电力集团公司、安徽电建工程公司、安徽航运公司等收集珍藏。

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汪维浩在摄影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造诣,但他出手的作品,从不马虎。就是一幅简单的生产现场新闻片的拍摄,也是从立意、构图、用光到暗房的加工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主要作品曾受到中外著名摄影家 吴印咸、黄翔、 陈复礼等人的签名提勉。他发表的作品,主题鲜明突出,画面清晰、干净利落,逐渐形成自我风格。1995年3月,由安徽省新闻学会举办的全省新闻界120幅新闻作品正在“日中友好城市久留米展馆”展出。其中专业艺术类二等奖获得者汪维浩拍摄的作品《琴弦》,以气势恢弘,构思独特,意蕴深刻,赢得了观众的赞赏。

作品

1970年,《安徽日报》刊发了他的第一幅作品是《电业新兵》。这幅作品中的一对男女青年,是原淮南发电厂的生产骨干、优秀共青团员。后来他俩以此幅作品为红媒,得到双方家庭的同意,竟结成了一对恩爱的夫妻。

《学工》这幅作品,拍摄的是工厂里的一位老师傅正在向学生们传授技术的情景。后来,作品里的那位老师傅竟然当上了省电力系统的劳动模范。

《放鹅》,是他路过皖西安丰塘,在乘坐的汽车上发现的。为了拍摄这幅作品,他下车步行了几公里的路程,在7月高温天气下“爆光成形”的。《放鹅》的拍摄,使他又一次体悟到了“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的真实含义。

《冬天里的诗》,是他在河北农村的一片树林附近拍摄的。为了选好角度,他在拍摄的过程中不小心掉进了被积雪覆盖的半人多深的粪坑里,当时被几个玩雪的孩子救了上来。

《秀山朝霞满天红》,是他在桂林进行摄影创作时拍摄的。早晨4点钟起床,他背着十几公斤的照相器材,在爬山途中休克了,影友将他背下山并劝告他说:“汪老师,您身体不好,以后就不要再爬山了。”他却回答说:“记者在战地上拍摄新闻,是要拿生命作代价的;没有艰辛,没有拼搏,就没有成功。”

现在情况

如今,年过花甲的汪维浩,总是把自己的荣誉和成果踩在脚下,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仍在苦苦不倦地追求着。2003年3月14日,安徽省合肥市植物园里,数万株梅花争奇斗艳。他与影友从早上9点开始拍摄,一直到下午2点钟以后才吃午饭。这次他拍摄了50多幅作品,从中选了8幅参加竞赛。作品出来后,他选择了感觉较好的几幅作品,请家人和影友们帮助提看法,好中选优,再寄给影赛组委会,经专家认可。这么多年的艺术感染,他的家人也能看出个子丑寅卯来。他的作品见报后,多数还是他的家人或好友发现了告诉他的。每当辛勤的劳动得到回报时,他都感到无比的欣慰。

以前,他多次利用节假日,自费到婺源、皖南、周庄等地,进行摄影创作和找影友探讨摄影艺术。现在他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他仍然还在坚持摄影创作

上一篇:婚姻登记证

下一篇:全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