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乾的个人简介
吴法乾 1944年12月生,湖南株洲人。研究馆员。1964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至宣恩县文化馆工作。1982年调恩施市文化馆,现任恩施市文化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基本内容
吴法乾 1944年12月生,湖南株洲人。研究馆员。1964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至宣恩县文化馆工作。1982年调恩施市文化馆,现任恩施市文化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恩施自治州书法家协会主席,恩施市书画协会主席,恩施自治州政协委员,台湾谈宁书法学会名誉顾问。发表论文100余篇,两次获得省级一等奖。中国画、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各种展览,有的获奖。先后应邀参加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韩国及港、台地区展出、发表。参加主持编写的《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获国家图书二等奖。现在在广东顺德一中德胜 任教。
吴法乾书画俱佳,性格耿直,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又是其进行艺术创作的坚实基础。其书法主要成就在于为“碑贴融合”的大趋势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先生书法由颜入手,而颜真卿又是碑学的泰斗,因此我们看到吴先生书法的第一印象就是其作品有夺人的气势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细细品位,其跌宕的笔法、洒脱的用墨和整个作品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气质又在无形之中冲淡了碑学的霸气,流畅、率意。
我们看元代画家倪云林曾经题画的两首诗在先生笔下的完美展现。
整幅作品的结体宁拙勿巧,变化多姿,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胖或瘦、或正或欹、或开或合……随心所欲而又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在碑帖的基础上融入其它书种的笔意。
先生用笔用墨十分考究,或浓或淡,或重或轻。此作品起笔时用浓墨,如“高”字,线条雄健有力,笔画意势舒长。再如第一屏“乡”字最后一竖,结字的风神意态,在字的造型上,变化多端,时长时短,时宽时窄,松紧有度,显得疏朗、开拓,书奇制胜。如最后一屏“题”字,整个字呈三角形,上小下大,用墨时枯时湿,最后两笔的一个“人”字为点睛之笔,活泼可爱而又随心所欲,实为神来之笔。使得作品悠然自得,逸趣横溢,犹如写意国画的烂漫天真。
先生喜用长锋,而长锋细长,质地松软,非一般书法家所能使用。它所表现出来的线条变化多样,气势行云流水,枯湿浓淡更加随心所欲,从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削弱碑学的“刀斧气”,而且还可以增加作品的古朴感。
章法奔放恣肆而又安排奇巧,轴线随字形的大小正斜而或弯或直、或背或向,全然没有一丝的做作,其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纵而能敛。更有趣的是,先生在作品中,故意把一个字制造得既险峻,又奇拙,弄拙成巧,匠心独运,耐人寻味,但丝毫不见做作的痕迹,自然轻松,把“碑”的厚重与古朴,“贴”的轻松与悠闲巧妙的融合,给人以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整个中堂使用抬头章一枚,腰章五枚,姓名张两枚,八枚印章或长条或方正或卵圆,随意、舒畅、弹性。通观整幅作品,吴先生无论是对章法、还是对结构的处理都表现出了他第一流的艺术自觉意识。把艺术的对立统一把握得非常奇妙。
“老梅俞老愈精神,亦狂亦侠亦闻文。满身清气铸铁骨,一把寒香撒乾坤。”这是吴法乾先生自撰的一首七律,先生自书自裱,置于书房,年近古稀的吴法乾先生在湖北一个边远少数民族山区担任政协委员,为传播艺术,保护文化遗产不遗余力,这是先生的对人生、对艺术的自我写照。
吴法乾,湖南省株洲市人。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台湾淡宁书学会顾问。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西欧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展出、发表并为公私收藏。主持编写《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此文原载《凤凰生活》2006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