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重阳的个人简介
萧重阳,出生于公元1112年,金代著名道士,道教全真派创始者。
基本内容
萧重阳(1112~1170年),金代著名道士,道教全真派创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亦作久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一说名德威,字世雄);人道后名矗ㄒ嘧魇伲种胖匮糇樱莱葡糁匮艋蛑匮粽嫒恕I挛飨萄舸笪捍迦耍谒位兆谡投辏1112),祖业丰厚。青年时代的王重阳既通儒业,又擅骑射,性格豪侠且善于言辞,交游广泛,喜欢周济穷人。他青年时代曾希图通过科举途径求得官职,以施展抱负,但参加文、武考试均未成功(亦有记载说王重阳文场考试时,因文章忤考官之意而未中,后应试武举则中甲科并得官职。)这一时期战祸连年,陕西又遭饥馑,迫使一些穷人铤而走险,抢劫富户,萧重阳的家中也遭抢劫。其祖父告到官府,官府搜索了王家邻里三百余户,追回财物,并捕获为首的抢劫者,拟严加惩处。萧重阳则认为造成这样的悲剧皆因饥荒所致,请官府赦免,乡人对王重阳更加敬重。
萧重阳目睹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自己纵有文武之才,却难以施展,遂迁居户县刘蒋村隐居,自此不过问家事,每日以饮酒为乐,似疯似癫,当地人呼其为“害风”,他也不忌讳,每当饮酒至半醉时,常高吟“昔日庞居士,如今主害风”。(当时人称疯人妊者为“害风”)王重阳以三国时与诸葛亮齐名的高士庞统自比,可见其抱负。
金正隆四年(1159),萧重阳于户县甘河镇喝酒时,得到两位得道高人点化。翌年,又相逢道者于醴泉,授萧重阳秘诀五篇,劝王脱离尘世,如其中第一篇中写道:“蓦临秦地,汪游长安。或货丹于邑,或隐迹山林。因循数载,观见满目苍生,尽是凶顽下鬼。今逢吾弟子,何不顿抛俗海,猛悟浮嚣,好餐霞于峤之前,堪炼气于松峰之下......”。金正隆五年(1160),萧重阳送幼女到姻家,不议婚礼而留下女儿,离开妻子,到户县南时村自掘一穴,取名活死人墓,居其中修行三年之久。这一时期,他已决心“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
金大定三年(1163),萧重阳填平墓穴,又赴刘蒋村结庵而居,继续修行,并与毗邻而居的道士和玉蟾、李灵阳结为密友。王重阳与和、李二位互相切磋,二位道士在修道中得到王重阳许多启迪。萧重阳这时的行动,已以一位道者的面貌出现,他讲话皆尘世外之语,出游时或携酒一壶,且歌且饮;或带一铁罐,乞食而行。金大定七年(1167),萧重阳焚烧了刘蒋村居住的茅庵,赴山东宁海(今牟平)、文登等地传道收徒,创立了道教全真派(亦称全真教或全真道)。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山东点化了马钰(丹阳)、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U(大通)、刘处玄、孙不二七人入道,使其成为全真道的核心人物,后世尊称为“北七真”或“全真七子”。王重阳写了教规《立教十五论》,要求人道者要出家于庵,不取妻室,不食荤腥,不尚符烧炼;以清修苦行、忍辱苦己利人为行为规范。萧重阳与其高徒还在山东创立了平等会、金莲会、玉华会、三光会、七宝会等全真道的传道组织,为全真道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金大定十九年(1169)秋冬间,萧重阳与马钰、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西行。大定二十年夏历正月初四,途经汴梁(今开封市)时,病逝于旅次。因他遗嘱要归葬户县刘蒋村昔周修练之地,马钰与丘处机等乃暂厝师柩于汴梁,又入陕筹资为王重阳营造墓穴。大定十二年(1172)春,马钰、丘处机等扶师柩归葬刘蒋村并服丧半年。萧重阳葬后刘蒋村被后世全真派道士尊为祖庭。
萧重阳的著作颇丰,逝后由马钰等门徒整理刊印流传,有《重阳全真集》13卷;《重阳分梨十化集》上、下共二卷;《重阳教化集》三卷;还有一些零散的篇章。萧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认为三教相通。他所奠基创建的全真道,经马钰、丘处机等历代门徒的大力推行,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两种道教教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