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勒万·列维

时间:2024-01-14 22:00:14编辑:影视君

西勒万·列维的个人简介

法国佛教学者,东方学家。精通汉、藏和古中亚语。对梵文和藏文佛典极感兴趣。早年曾在巴黎大学教授梵文,发表博士论文《印度戏剧》、1894――1935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897和1898先后访问印度和日本。1898年出版《婆罗门教关于祭献的教义》。1905年到尼泊尔搜寻佛典,写成《尼泊尔――一个印度教王国的历史研究》。1926年发表《印度和世界》。1921年再次游历远东、校勘与翻译了多种佛经。与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合作编写《法宝义林》 。其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吠陀》研究、印度宗教史、佛教、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历史、文学、戏剧、文献学等。其著述宏富,具有世界性影响。著名汉学家伯希和是他的学生之一。在尼泊尔发现了世亲菩萨《二十唯识论》梵文抄本,是列维先生的一大骄傲,也是他为梵文研究作出的一大贡献。

生平

西勒万·列维 ,法国的印度学、佛教学、东洋学大师。1884年出任亚细亚协会会员。1886年--1935年任 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博士生导师,1894年--1935年任法兰西公学院梵文语言文学教授。讲授梵语、梵文学、宗教学等课。1897年东渡印度,在尼泊尔停留,获得甚多梵文写本。翌年经日本回法国。从事于梵书、梵文叙事诗、东西交通史、梵藏汉佛典的比较对照、梵文校订、吐火罗语等方面的研究,为学术界提供甚多资料。

1905年曾到尼泊尔搜寻佛典。1907年发表研究《 天 业 譬喻 经》的著作。1911年出版库车语佛经残片。1912年出版《法句经》修订本。后来同俄国的费奥多尔·谢尔巴茨科伊、比利时的蒲辛合作,共同校勘与翻译佛经,校订敦煌本称友《俱舍论释》第一章、《唯识二十论》及 世亲的释文、 安慧《唯识二十论释》、《大业分别论》、《辩中边论疏》等;还用法文译《俱舍论疏》、《大乘庄严经论》等 。

1921年,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讲学,再度在尼泊尔收集梵文资料,并经过印度、中国、日本、俄国。两三年后回法国,出任高等研究学院之宗教系主任。并继续从事古代印度与中亚等地的研究,以及梵文佛典的出版事宜。

1925年出任亚细亚协会副会长,1927年任日法会馆馆长而第三度赴日本,曾与高楠顺次郎博士共同企划编纂法文的佛教辞典《法宝义林》。翌年,经爪哇、尼泊尔等地回国,旋出任亚细亚协会会长,并活跃于巴黎大学所开设的印度文明学会。1935年十一月六日逝世。

烈维一生之主要业绩,为对印度史纪年给予新的检讨、确立综合性的印度文化研究,以及梵文佛典、汉文佛典的发现与校订刊行,并成功地解读中亚的吐火罗语,对印度与欧洲之比较语言学领域有很大的贡献。

影响

烈维的重要性并不限于佛教,在这方面他所做的工作实有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亦不限于欧洲,而是远及印度和日本。1927年,烈维回忆起两位日本西本愿寺的僧人U藤岛了隐和藤枝泽通,如何在1887年时成为他的学生的事。他们可能在把他的注意力引向佛教研究方面有过贡献。烈维自己没有写过通论性的佛学著作,但是他的天才却使他不断地有所发现;他的成绩亦一直刺激着多方面的研究。他很快就了解到汉语不但对佛学研究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印度历史亦然。他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说明了印度、西藏和中国资料对于佛学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

烈维深为马鸣所吸引。1892年,他出版了马鸣的《佛所行赞》第一品的原典和译文;但他后来放弃了校订全书的计划而将之让与高威尔(Cowell)。不过在他的早期作品之中,烈维已经研究及历史上有关马鸣、迦腻色迦王和印度塞西亚人(Indo-Scythians)的各种问题。1898年,他第一次到尼泊尔旅行,即欲找寻马鸣的《庄严经论》(Su^tralam%ka^ra)的梵文原本。结果他得到了无著的《大乘庄严经论》(Maha^ya^nasu^tra^lam%ka^ra)抄本,并于1907和1911年,先后将之校订、翻译出版。这是瑜伽行派典籍中最先出版的一本书。他对马鸣的研究,结果在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律书中发现了《天譬》(Divya^vada^na)的二十六个故事。此外,烈维所写的一篇论文补充了艾德雅·雨伯(E/douard Huber,1879~1914)已经着手了的研究。雨伯所作的《庄严经论》的翻译(Paris,1908),成为烈维探讨马鸣和他的《庄严经论》的长篇论文的出发点。1922年,烈维在尼泊尔发现了一份《诸法集要经》(Dharmasamu ccaya)稿本,里面包括了《正法念处经》(Saddharmasmr!tyupastha^nasu^-tra)的颂文。但早在1918年他所写的一篇著名的论文中,他已经把《正法念处经》中有关赡部洲(Jambudvipa)的记述与《罗摩衍那》(Ra^ma^yan!a)中的〈方国记〉(Digvarna-na)加以比较。凭借一些不太有力的根据,他又把马鸣的名字与《正法念处经》连在一起。1926年,吕德斯发表了《大庄严经论》的梵文断简,同时对此书的题名和作者提出疑问。此后数年,不少学者加入这场论辩之中。现在看来,烈维对马鸣的主张是过份了些,但他对马鸣的倾倒却使许多重要资料露了光。

1922年,烈维在尼泊尔发现了世亲的《唯识二十论》和《唯识三十颂》,这对瑜伽行派的认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烈维所发现的最重要的典籍之中,一些已由他的学生出版。如菲历克·罗哥特(Fe/lix Lacote,1873~1925)即将觉主(Buddhasva^min)的《广谭歌集》(Br!hatkatha^s/lokasam%graha)校订、翻译出版(Paris,1908~1929),由此打开对素负盛名的Br!hatkatha(译者按U即广演或广收故事之意)研究的新局面。山口益在1934年亦将安慧(Sthiramati)的《中边分别论释疏》(Madhya^ntavibha^ gat!I^ka^)校订出版(名古屋,1934;再版,东京,1966)。

此外,烈维对在中亚细亚发现的梵文及龟兹文写本亦深感兴趣。皮谢尔(Pischel)所发表的《杂阿含》(Sam%yukta^gama)的梵文断简(SPAW,1904),使德国的吐鲁番探险队所获得的梵文写本开始得到出版。烈维指出U在汉译传本中与Sam%yukta^gama对应的典籍已经存在。这一发现,对佛教经典的历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研究各种佛教圣典或稿本时,烈维强调U不论是在圣典的历史或是在比较研究方面,不同部派的传本的发现都是重要的。有关他所校订的梵文和龟兹文断简,我们必须参考《佛教文献目录》(BibliographieBouddhique)卷七至卷八中所收属于他的著作目录(Paris,1937)。至于其余他所写的论文,我们在此仅提两篇与佛教经典历史有密切的关系的U一篇是讨论圣典成立以前的语言,另一篇是研究由拘底迦那(Kot!ikarn!a,译者按U疑为人名)诵出的原典。1928 年,烈维探访巴里岛(Bali)和爪哇。在巴里岛,他获得当地僧人的信赖,收集了好些赞歌(Stotra),后来发表在〈巴里岛的梵典〉(SanskritTexts from Bali ,Baroda,1933,GOS□LXVII)一文中。当他探访波罗浮屠(Boro-budur),对下层回廊作调查研究时,他发觉那些雕刻师正在利用一本有关业报的经典作题材,而这本经典,在他最后一次访问尼泊尔时恰好发现了一份抄本 。

著作

《印度王国尼泊尔的历史研究》三卷,1905--1908

《 马鸣,庄严经及其来源》1908

《东方研究》1911

《大乘庄严经, 瑜伽系大乘论述》1911

《印度历史上的伟人》1913

《 成唯识论研究》1925

《印度与世界》1926

《唯识体系研究资料》1932

《世亲二十唯识论》翻译,1932

《 辨中边论》翻译,

《文明的印度,历史掠影》1938

后人怀念

《印度戏剧》纪念列维百年诞辰,1963

上一篇:昆仑的意思

下一篇:陶寅(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