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适的个人简介
吴鸿适,教授。安徽歙县人。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电机系。1951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大连工学院、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电子工业部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教授,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长期从事微波电子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电子与场的耦合模理论、慢波系统的场论分析、回旋管参量优化设计以及将孤立子理论应用于微波管分析上的研究较深。主编有《电子管设计手册》,著有《微波电子学原理》。简历
伊利诺大学
1922年8月15日 出生于安徽省歙县。
1938-1942年 在重庆中央大学电机系学习。
1942-1945年 在中央大学任助教。
1945-1946年 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读研究生并取得硕士学位。
1946-1948年 在美国RCA公司任工程师。
1948-1951年 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读研究生并取得博士学位。
1951-1952年 在大连工学院任教授。
1952-1956年 在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任教授。
1956年 在通信兵部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7-1984年 在电子部第12研究所任室主任、副总工程师,1981年任博士生导师。
1984-1996年 在电子工业出版社任总编辑,迄1996年离休
1989年 任电子部第12研究所高级技术顾问
生平
密西根大学
吴鸿适,1922年8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幼年时就读于南京逸仙桥小学。后又就读于安徽中学初中部和中央大学实验学校高中部。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随学校内迁长沙,翌年毕业后参加全国统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内迁重庆的中央大学,在电机系学习电信专业。194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1944年通过当时国民党政府考试院举办的公费留美考试,于1945年秋到美国留学。1945年至1946年在密西根大学读研究生,取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1946年至1948年,在宾西法尼亚洲的RCA公司任工程师,从事微波电子管的研制工作。1948年到伊利诺大学电子管实验室担任研究助教,同时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并于1951年取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祖国百业待兴,迫切需要各类人才。出于爱国之心,怀着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决心,毅然谢绝了伊利诺大学的热情挽留,于当年转道回国。
1951年回国后,先在大连工学院任教授,1952年随全国院系调整到张家口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讲授微波电子管课程。1956年参加由国务院直接组织的全国12年长期科研规划工作,随后调到通信兵部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57年参加第二机械工业部第12研究所(现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在12所先后担任过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以至高级技术顾问。1984年调电子部新建的电子工业出版社担任总编辑,为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直到1996年离休。
吴鸿适一贯热心关注各项学术活动,曾先后兼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电子学和光学学科第一届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电子与仪器组第一届评审组成员,国家科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并主持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出版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电子学报》及《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的常务编委、副主编,《应用科学学报》副主编等职。
吴鸿适对教育工作情有独钟,特别关心学校的教学和对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曾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和山东工学院等兼任过客座教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长期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开创了该校的物理电子学与光学的博士点。在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也是任长期兼职教授,主要培养物理电子学科的博士研究生。
教学科研
微波电子管
1951年吴鸿适回国后,在大连工学院和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从事了4年多的教学工作。在此期间结合教学翻译出版了《行波管》(Pierce,J.R著,英文)和《超高频电子学引论》。这两本书概括了行波管和磁控管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思想,为中国最早介绍微波电子学的经典著作,对提高这一领域的教学水平,起到了奠基性和启蒙性的作用。
1956年参加了国务院召开的长期科研规划工作会议,参与制订了大力发展与国防和国民经济有关的高新科技项目,并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吴鸿适,这个风华正茂的归国爱国青年,当时深受这一科技发展宏伟蓝图的鼓舞,从此就和高新科技项目、国防科研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众所周知,微波电子管是广泛用于各种雷达、弹载和星载应答器、电子干扰和对抗,以及遥控和遥测系统,为中国顺利完成发射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引爆核武器,建立远洋测量船以及反导弹系统等国防尖端工程和微波通信、微波加热、微波治癌等民用项目必不可缺的重要器件。许多器件当时都属国外禁止出口,因此在国防科工委和二机部的领导下,建立第十二研究所,自行研制中国急需的微波电子管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吴鸿适自1957年调入12所,是当时参加12所奠基工作的少数技术骨干之一。他先后担任室主任,副总工程师直至高级技术顾问。多年来,主要从事微波管的设计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并领导全所的技术教育和情报等方面工作。设计理论是微波管研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管内的高频系统、发射电子的电子枪、聚束电子的静电或静磁系统、电子与高频电磁场的能量相互交换作用、信号和功率的输入输出系统以及管壳的金属与陶瓷封接应力和散热系统,都需要通过模拟计算,再经过实践检验,才能达到整管运用时高效率、宽频带、轻重量、小体积、长寿命、高可靠、低噪声或其他性能的最优化指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1972年“文化大革命”硝烟未散之际,在领导的支持下,吴鸿适带领一批技术骨干到上海华东计算所,利用当时国内最大的每秒运算百万次的655机(由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组成)进行分布发射式正交场器件的模拟设计。计算中通过编程、调试上机,解决了不少难题。通过模拟,初步弄清器件内部阴极次级发射和电子群聚的过程,找出一些关键参数对性能影响的规律,取得了改善性能的效果。这项成果荣获1980年电子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防科工办二等奖。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普及,在12所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计算工作条件和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力量。吴鸿适亲自领导和参与了针对微波管的高频系统、强流电子光学系统、磁回路、大信号理论等的计算机模拟工作,为提高微波管的研制水平作出了贡献。这些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电子工业部的奖励。
重视人才
1981年,吴鸿适被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电子学与光学学科第一届评议组成员,同年,在12所建立当时电子部各研究院所中唯一的博士点,由吴鸿适本人担任博士生导师。其后又兼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20多年来,在其他导师协助下,一所两校共培养出硕士生和博士生30余名。12所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曾得到电子部及第十四研究院的好评,在单位评比中12所的教育工作得到高分,并在电子工业部内部推广其经验。
吴鸿适在12所领导全所的技术教育和情报工作。除给研究生讲课外,还经常给在职人员以及伊朗留学生讲授微波电子学的基础理论,亲自给出国人员辅导英语口语,他是12所最受尊敬的一位导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培养研究生时,结合微波技术和电磁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开创了电磁孤子及人体电磁学功能效应的研究,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取得很好的理论成果。在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主要是配合电子传感器,特别是气体摆加速计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也取得丰硕成果。
12所研究生培养方向主要是结合微波电子管和激光器件的理论和设计工作。在孤立子理论在微波管中的应用以及行波管的混沌现象方面开展了创新性工作,其研究成果促进了非线性互作用理论的发展。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吴鸿适总是抱着互教互学的态度,与研究生切磋探讨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不时下到研究生宿舍与之讨论,他这种谦虚谨慎、待人以宽、律己以严的学风,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研究生说:从吴老师身上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这才是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硕果累累
微波电子管在20世纪50到60年代盛极一时,但其后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不少接收器件和小功率发射器件先后被具有体积小、耗能少等优越性能的半导体器件所替代。但到目前为止,在大功率、毫米波、特宽频带等特殊应用中,微波电子管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为了总结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微波管的发展过程积累的成果和经验,以便在原有仿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发展中国的微波电子学事业,电子工业部委托吴鸿适领导组织一批专家编写各类微波管的设计手册。由于微波管门类繁多,每类管型都有它本身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的特定要求。许多管型由于牵涉国防和商业机密,国外禁止出口,我们最初只能是仿制。那时除了公开发表的期刊或AD报告中涉及一些资料,或从少数进口或俘获的管型的解剖中得到一些参考数据外,完全靠自己消化、吸收、创新。一些关键性数据更是无从查找,只能靠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所以在这个阶段所积累的资料和经验,对国家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这些东西都分散在少数大学和科研所以及工厂设计所的实验室,为了把这些资源集中整理、加工、升华,先后动员了全国几百名科技人员进行分工撰写、研究讨论、二审三审。从1977年到1985年历时8年,陆续出版了《电子管设计手册》,共13个分册,其中《低噪声行波管设计手册》一书,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优秀图书奖。其他各分册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至今仍是从事微波管设计或相关科研工作的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为了提高12所科技人员基础理论水平,吴鸿适还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著出版了《微波电子学原理》一书。该书不仅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物理数学基础知识,高频系统、电子与场互作用和一些新型器件的原理,还特别总结了适用于各类微波管线性分析的耦合模理论。
参考资料
[1] 逸名网 http://www.uname.cn/top/celeb_93395.html
[2] 专家信息网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right.jsp?id=161130&isLast=false&zjid=161126&personid=1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