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的个人简介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朝第五位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李旦为唐高宗李治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显等都是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后自行上表请辞,由武太后(武则天)临朝,被封为皇嗣;第二次在位时间是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公元712年7月,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公元716年6月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百福殿,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唐桥陵,庙号唐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其代表作品有《戏题画》、《石淙》、《受禅制》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李旦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第四子,初名李轮(李旭轮),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因而深受父亲唐高宗的宠爱。
李轮成年后,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对文字训诂方面的学问很有研究。他担任右卫大将军、洛州牧,历封豫王、冀王、相王。永淳二年(683年),李轮改名为李旦,被再次封为豫王。
傀儡皇帝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
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而后,李旦便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他不但不能随意出入宫廷,甚至在皇宫中也不能自由行动。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发对武则天。宰相裴炎趁机请武则天还政于李旦,结果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名斩首。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镇压扬州叛乱,徐敬业兵败被杀。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武则天遂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垂拱四年(688年),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后改称“天授圣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当时,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发对武则天,结果都兵败身死。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艰难皇嗣天授元年(690年),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是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太子李成器则降称皇孙。自此,李旦成为了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天授二年(691年),魏王武承嗣的亲信张嘉福唆使洛阳百姓王庆之,纠集数百民众,诣阙上表,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为由,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被武承嗣诬以谋反,下狱被杀。凤阁侍郎李昭德不但杖毙王庆之,还借机劝谏武则天,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但后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典礼,竟不顾“皇太子为亚献”的礼制,避开了皇嗣李旦,改由武承嗣为亚献,并命梁王武三思为终献。
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将刘妃、窦妃秘密处死,埋在宫中。李旦对于两个妃子的失踪,丝毫不敢提及,在武则天面前也表现得泰然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韦团儿还想加害李旦,结果遭到告发而被处死。不久,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因私下谒见李旦被杀。武则天又剥夺了李旦接见公卿百官的权力。
后来,李旦又被诬告谋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让他们“招出”李旦谋反的实情。乐工安金藏当众剖腹,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武则天深受感动,不再怀疑李旦,命来俊臣停止审理。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安国相王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氏。她命人前往房州,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是年九月,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
圣历二年(699年),李旦被复封为相王,兼领太子右卫率,后又遥领安北大都护。当时,武则天为了调解李氏与武氏的矛盾,召集两族子弟,在明堂盟誓,要两族和睦共处。李旦作为李氏代表,与李显、太平公主一同参与了盟誓。
长安元年(701年),突厥默啜可汗率军南侵。李旦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统率诸军抵御突厥。他并未领军出征,只是名义上的唐军主帅。不久,突厥退兵,李旦又担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
长安二年(702年),突厥进犯并州。李旦被任命为并州牧,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后来,李旦又改任雍州牧。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サ热朔⒍窳洌锷蔽湓蛱斓拿媸渍乓字⒄挪冢莆湓蛱祆挥诶钕裕俏浦凶凇5笔保畹┩陈誓涎媒痘裎こ星臁⒋奚袂斓日攀系秤穑蚬Ρ话菸尽⑼锔箴教ㄈ罚栽紫嗌矸莶卧す⒓雍虐补嗤酢2痪茫畹┐侨ヌ炯爸轮啊L浦凶谟钟⒗畹┪侍埽幢黄渚芫
政变登基主词条:韦后之乱、唐隆政变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驾崩(传说是被韦皇后毒杀)。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她派亲信控制南北衙禁军以及尚书省诸司,大肆网罗党羽,准备效法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当时,李旦作为皇帝的叔父,被拜为太尉,与太平公主成为韦后夺位的主要障碍。韦党决意将二人置于死地。而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则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匡扶社稷。兵部侍郎崔日用本是韦氏一党,因惧祸将韦氏阴谋密报给李隆基。
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在葛福顺、李仙凫等禁军将领的协助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兵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而后迎李旦入宫辅佐少帝。李旦携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当时,李隆基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率万骑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叔父李旦。李旦起初极力推辞,后听从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劝说,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
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第二次即位为帝。他登上承天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景云,复封李重茂为温王。当时,李隆基建有大功,而李成器则是嫡长子,都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李旦为此犹豫不决。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刘幽求等政变功臣也大都支持李隆基。李旦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内禅退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长,成为太平公主干预朝政的主要障碍。太平公主为了长保权势,便想更易太子,于是在朝野散布流言,声称李隆基并非皇帝嫡长子,没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但因李旦公开宣谕平息流言,未能得逞。她还在李隆基左右安插耳目,监视他的日常行为,并与窦怀贞等大臣结为朋党,密谋加害李隆基。后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她甚至将宰相邀截在宣政殿光范门内,暗示他们应当劝皇帝改立太子,遭到宋Z的严词拒绝。
国家一级文物景云钟,铸于景云二年(711年)
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听从宰相姚崇、宋Z、张说的建议,命李隆基监国,并将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李成器等诸王全部削去兵权,同时让太平公主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但太平公主却到李旦面前哭诉,不但留在了京中,还将姚崇、宋Z贬出了朝廷。后来,李旦又欲传位给太子,虽在群臣的谏阻下未能如愿,但却将政务全部交给李隆基处理,自己仅掌握军务、死刑的处决权,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因彗星出现,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他每五日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仍旧自称为朕。而皇帝李隆基则只能自称为“予”。[33] 当时,太平公主依仗李旦的信任,在朝中仍拥有强大的势力,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也大都依附于她。她公然提出要废掉皇帝,因宰相陆象先反对而未遂。后来,李旦有意遣皇帝李隆基出京巡边,但最终却因故延期,将日期改为明年八月。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为夺回皇帝应有的权力,抢先发动先天政变,率羽林军袭杀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党羽,随后赐死太平公主。李旦初闻变乱,与宰相郭元振登承天门避乱。他得知李隆基已扑灭太平公主的势力,遂下诏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状,而后正式归政于皇帝,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至此,李隆基终于掌握了全部朝政。
晚年病逝开元四年(716年)六月,李旦在百福殿病逝,终年五十五岁。是年十月,李旦被葬于桥陵(在今渭南丰山),庙号睿宗,追谥大圣贞皇帝(《新唐书》作大圣真皇帝)。
天宝八载(749年),李旦被改谥为玄真大圣皇帝。
天宝十三载(754年),李旦又增谥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中央
李旦两次称帝,但第一次完全是母亲的傀儡,只有第二次登基期间才算真正掌权。他即位初期,以姚崇、宋Z为宰相,并在其辅佐下,革除弊政,整修纲纪,拨乱反正,使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气象,史称“复有贞观、永徽之风”。昭雪冤案:李旦即位以后,对中宗年间的一些冤案进行了平反和昭雪。他追谥庶人李重俊为节愍太子,并追复张柬之、崔玄ァ⒕搓汀⒒秆宸丁⒃〖骸⒗钋Ю铩⒗疃囔瘛⑼跬ā⑺瞻埠愕热说墓倬簟
裁减冗官:中宗年间,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专擅朝政,公开卖官鬻爵,不经中书门下,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称为斜封官。到中宗后期,靠花钱上来的官员多达数千人。李旦即位以后,下诏将斜封官全部罢免,同时罢免了各公主府官。
恢复三铨制度:唐初规定,官员的选用、考绩都由尚书省主管,文官经由吏部,武官经由兵部,尚书与侍郎合称三铨。中宗年间,因韦后专权,三铨制度遭到破坏。李旦即位后,下诏恢复了三铨制,并让姚崇和宋Z分别兼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负责文武官员的考选工作。
整顿北衙禁军:北衙禁军的核心力量称为万骑,因在唐隆政变中建有大功,在长安多有不法之举。李旦即位后,将万骑将士全部放到京外为官,并停止从户奴中招募万骑兵员。他又增置飞骑,隶属于左右羽林军,以取代万骑的核心地位。后来,李旦又将左右万骑与左右羽林军整编为北门四军。
削除诸王兵权:李旦为保障太子李隆基的地位,免去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义、岐王李隆业、薛王李隆范的左右卫大将军、左右羽林大将军军职,并明确规定诸王、驸马不得统领禁军。
清算韦氏乱党:李旦即位后,对中宗年间祸乱朝纲的韦氏乱党进行追究清算。他追废韦皇后、安乐公主为庶人,将党附韦氏的宰相萧至忠、韦嗣立、赵彦昭、崔全部罢免,贬为刺史。越州长史宋之问、饶州刺史冉祖雍皆流放岭南。
消除武氏影响:中宗年间,武则天虽然退位,但武氏一族仍有很大的影响力。李旦即位后,取消武则天的“则天大圣皇后”称号,复称“天后”,并废除武氏崇恩庙及昊陵(武则天之父武士之墓)、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他还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的官爵,铲平其坟墓,剖棺戮尸,极力打击武氏的残存势力,消除武氏一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而与此同时,李旦还非常信任妹妹太平公主,常与她一同商议朝廷大政,甚至到了“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的地步。每有宰相奏事,李旦都要先问:“可曾与太平商量过吗?”然后才问:“可曾与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过吗?”当得知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见后,他才做出决定。当时,太平公主可谓是权倾朝野,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李旦即位后的第二年,便失去了刚即位时的进取精神。他任用窦怀贞、崔等为宰相,并将已经罢免的斜封官全部恢复,使得朝政出现腐败和混乱的现象,史称“复如景龙之世”。 后来,李旦不听大臣劝谏,征发数万民工,耗费一百万缗,大肆拆毁民居,为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修建道观。他还在太平公主的请求下,恢复了昊陵、顺陵的陵号,并设置陵官。地方景云二年(711年)五月,李旦以山南道、陇右道所辖区域阔远为由,将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他又将陇右道黄河以西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等七州划出,设置河西道,并设置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等职。贺拔延嗣成为首任河西节度使,节度使从此成为朝廷正式官职。是年六月,李旦又拟将全国(不包括洛州及近畿州)分为二十四个都督府管区,令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吏,但因都督权柄过大,遭到群臣反对,未能实行。他又废除负责地方监察事务的右御史台,设置十道按察使,负责监督地方政治,使得按察使一职成为常设官员。军事主词条:冷陉之战
景云元年十二月(711年1月),奚族南侵,劫掠渔阳(治今天津蓟县)、雍奴(治今天津武清东北)等地,而后经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退回漠北。幽州都督薛讷率军追击,但却未能追上。不久,李旦将薛讷调任为并州长史,以左羽林将军孙缃尤斡闹荽蠖级健
延和元年(712年)六月,孙绮惶拷摆桑龆酵虿奖饲锉胱箧缥澜羁澹笸澜芤糟┍秩罚鬓勺澹峁诶溱甑厍ㄔ诮衲诿晒虐土钟移欤┍晦勺迩醭だ畲筢T所率八千骑兵击败。他谎称是奉旨前来招抚,并诬称是李楷洛不受节度而擅自出战,同时将紫袍、金带、鱼袋以及军中锦帛万余段赠予李大T,以示和好。李大T让孙缁故ΑK绮只坛吠耍课榇舐摇@畲筢T乘势追击,俘获孙纭⒅芤糟屯回收妒住L凭裁弧
文教尊孔崇儒
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命太子李隆基到太学行释奠礼。太极元年(712年),李旦命官府拨付三十户人家,负责孔宣父祠庙(即曲阜孔庙)的清洁洒扫工作。不久,李旦再次命李隆基释奠于国学,并追赠颜回为太子太师、曾参为太子太保。他还规定每年春秋两次释奠,以四科弟子(即孔门十哲,指德行科颜回、闵损、冉耕、冉雍;言语科宰予、端木赐;政事科冉求、仲由;文学科言偃、卜商)、曾参配祀孔子,列于二十二贤(贞观年间配祀孔庙的左丘明、何休等二十二位先儒)之上。外交与突厥的关系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后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和,并请求和亲。李旦封宋王李成器之女为金山公主,许嫁默啜,并命鸿胪卿和逢尧出使突厥。默啜遂改穿唐人冠带,南拜称臣,派其子杨我支及国相入朝迎亲。但最终因李隆基即位,亲事废除。景云二年十二月(712年1月),李旦册拜西突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慰十姓使,让他招抚西突厥治下十姓部落。与吐蕃的关系
景云元年(710年),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通过贿赂鄯州都督杨矩,向朝廷索取河西九曲之地(在今青海东南部)。李旦采纳了杨矩的建议,将河西九曲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赠予吐蕃。与南蛮的关系
姚州蛮是南蛮的一支,主要聚居于剑南道西南的姚州(治今云南姚安),曾依附于吐蕃,后又归附唐朝。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李旦听从代监察御史李知古的建议,在姚州修筑城池,设置州县官署,重征租税。李知古征发剑南道府兵前往筑城,还打算趁机铲除蛮族各部豪杰,掠其子女为奴婢,结果引起蛮民怨怒。蛮酋傍名引导吐蕃攻入姚州,杀死李知古,以其尸身祭天。从此姚州一带通往内地的道路断绝,连续多年都未能打通。轶事典故
三让天下睿宗一生两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圣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死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李旦的身份取代了皇兄中宗,时年22岁,与高宗登基时的年龄一模一样。不过,他第二次登基已经是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中宗死后的当年,这次即位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儿子少帝,即温王李重茂。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7年。在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眼接不暇。睿宗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
一让母亲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睿宗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睿宗被立以后,他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武则天能够为睿宗做的,就是在二月七日立他为新君的同一天,把他的王妃刘氏立为皇后;几天以后,又把睿宗的长子永平郡王成器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文明,大赦天下。这些都是睿宗作为皇帝的名分应该得到的,然而此时所有国家政治事务全由武则天一人专决,睿宗实际上是个傀儡皇帝。
同年,武则天又改元为光宅,一年用了三个年号。这似乎透露出,睿宗的母后武则天除了没有改朝换代以外,在政治上已经可以随心所欲了。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发生了徐敬业扬州兵变和宗室越王贞等人的起兵。武则天一方面大开杀戒,威服政敌;同时又假意要还政。
垂拱二年(686)正月,武则天下诏复政于睿宗皇帝。睿宗深知母后不是出于本意,也就假戏真做,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转过年来的春正月,武则天把睿宗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如成义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俨然把睿宗的帝王之尊抬得高高。
然而事实上,在武则天一步步走上政治峰巅的过程中,睿宗这个皇帝只能是一个徒唤奈何的旁观者而已。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689)。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住4哟耍吮芑洌⒉嫉内榫透某啤爸剖椤薄N伺浜衔湓蛱斓恼胃淖鳎痪糜惺蛉松媳砬朐福肭笪湓蛱焓凳└某淮5笔保谑掖蟪己统⒎炊耘煞追自庥錾甭竞兔鹈胖觯湓蛱斓恼尉咽撇豢傻病
处于政治波澜中心的睿宗,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在刘t之死后不再发言的睿宗也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睿宗此举未必是出于本意,却使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有了一个台阶,也使睿宗自己得保平安。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表示同意儿子睿宗和群臣的请求,并于九月九日改唐建周。睿宗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但是不再给他皇太子的名分,皇嗣也就是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李旦的名字也改为“轮”。皇太子也就成为皇孙,皇后刘氏也从降为妃。
睿宗第一次让天下,就这样完成了。
作为皇嗣的睿宗,日子也并不平静。不知什么原因,武则天宠信的户婢韦团儿看中了这位不得志的皇嗣,曾想和他发生私情。睿宗深知自身境遇,又怎么会引火烧身,就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她。这样就得罪了团儿,她就暗中在睿宗的妃子刘氏和德妃窦氏的住所埋了一个木头人,然后告发她们行厌蛊妖法,诅咒武则天。结果,在长寿二年(693)正月二日,刘氏、窦氏进宫朝见武则天于嘉豫殿之后就被处死,秘密地埋在宫中,无人知道她们的下落。梓宫秘密,莫知所在,睿宗再次即位以后,对二人都是招魂而葬。
对于两个妃子的突然失踪,睿宗也不敢发问,在母后面前,泰然自若,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发生。即使这样,又有人告发睿宗窦德妃(玄宗的生母)的母亲庞氏有所不轨,庞氏被判处斩,差点丧命。出面替庞氏洗刷冤情的御史徐有功,被加上“阿党恶逆”的罪名判了绞刑,虽然最后没有被杀,也被革职除名。
二让皇兄
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从房陵召回。睿宗“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显然,睿宗称病只是一个借口,他是认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按照长幼的次序,兄长被迎接回到宫中,就表明母后还是有意把兄长选立为继承人的。
唐睿宗的推让,不仅说明了他的明理和识趣,也使武则天可以名正言顺地重立唐中宗,同时避免了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不和谐。这也保护了唐中宗。
武则天把中宗接回首都是防止有人挟持他反叛,随时都可能杀了他。睿宗让位既保护了哥哥,也让自己有更多机会组织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团,扩大自己势力,同时也避免被严密监视,一家人这时才被放出来。
结果,睿宗这次以皇嗣身份让位皇兄为皇太子,自己再次被封为相王。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中宗封睿宗为安国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不到一个月,睿宗就上表辞让太尉和知政事,因为他态度坚决,中宗也只好答应。不久,中宗又别出心裁地把睿宗立为皇太弟,这显然与他推让皇位继承人的举动有关。对这一称呼,又因为睿宗的坚决推辞而作罢。
由于睿宗的谦让,他在中宗复辟以后的政治旋涡中,虽然屡屡遭受猜忌也能够保得平安。
三让儿子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几人集体商议并由上官婉儿执笔的中宗遗诏是,由韦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而以时为安国相王的睿宗加太尉参谋辅政。
后来,韦后的党羽认为不应该用相王辅政,实际上是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睿宗当作了一大障碍,是对曾经做过大唐皇帝和皇嗣的睿宗心怀疑忌。
睿宗本来有中宗顾托遗志,而在韦后自怀私心剥夺其辅政权力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
这说明,睿宗在躲避政治斗争旋涡的冲击时,具有寻常人不曾具备的高超本领。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睿宗重新登基。
根据史书记载,在这场宫廷政变成功后,王公百官上表,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认为睿宗众望所归,推举他即位。在少帝下诏让位的时候,睿宗依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唐隆(710)元年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由于少帝李重茂自六月初七即位,二十四日就逊位,前后不足一个月,加上这期间还有韦后临朝,他实际上并没有掌握权力,所以无论是唐朝历史上还是在历史年表的谱系上都没有把他当作一任皇帝。
睿宗这次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
到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个月的睿宗再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
综观睿宗的三让天下,他一让母亲,应系情非得已;二让皇兄,原是事出有因;三让儿子,可谓实属无奈。不过,睿宗三让天下,均保自己平安如初,有惊无险,就连司马光也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
然而,睿宗是不是真的“好让”,倒也未必。只是他这最后一让,竟让出了一个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时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倒也不能不说是一大成果。毕竟,开元盛世的来临,是在睿宗之后的历史延续。
太极功夫“太极”,是睿宗第二次在位期间的年号。
唐睿宗景云三年(712年)正月初一,睿宗拜谒了太庙的列祖列宗,第二天才在正殿接受了群臣的新春朝贺。之后,他又举行了南郊祭天大礼,大赦天下。“太极”的年号,是在完成了这一系列举动之后才更改的。
这年五月,睿宗又在北郊祭祀,并改元为“延和”。也就是说,仅仅这一年,睿宗就使用了景云、太极、延和三个年号。这一年中,睿宗作为皇帝也是饱受折磨,原因是他要在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权力的平衡。
虽然“太极”年号只使用了不到半年,但睿宗在这一阶段一直是在大耍太极功夫。
睿宗再次登基以后,在选择继承人时也犯过难。三子李隆基因为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以及拥立睿宗有大功,应该加以考虑;而李成器(李宪)是嫡长子,在睿宗第一次称帝时曾经被立为皇太子。在二人之间取舍,他一时也不便轻易表态。好在李成器明白事理,提出“国家安则先立嫡长,国家危则先立有功”,主动退避。
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以后,太平公主和他因为权力之争发生了矛盾,展开了较量。太平公主自恃功高,企图独揽大权;同样因功而被立为皇太子的李隆基,明察果敢,非等闲之辈,他们之间势必会有所冲突。很快,太平公主就发现自己低估了太子,不免对其过人的英武有了几丝忌惮。
从此,太平公主就把太子李隆基看成了自己政治上的对手,很想利用自己的权势换一位暗弱易制的人取代他。
睿宗在公主和皇太子之间,遇事迁就,采取不偏不倚、摆平两方的平衡政策,不愿意也无法偏倚任何一方。每有宰相奏事,睿宗总是会先问“尝与太平议否”,再问“与三郎议否”。当得知了太平公主和太子的意见以后,他才做决定。
总之,睿宗既不开罪于太平公主,又同太子保持政治上的联系。太子、公主双方互为敌手,却对睿宗皇帝都有共同的政治需要;睿宗也正是在太平公主与太子的政治较量中保持着他的皇统地位。
睿宗的太极功夫是,希望能够在儿子和妹妹之间找到政治合作的共同点,希望彼此能够平和相处。他在这年五月把“太极”年号改为“延和”,其实已经隐隐约约表达了这样的期盼。然而,政治斗争的法则,使他的这一追求化为泡影。
由于睿宗对太平公主的支持,使皇太子在当时的政局中处境不安,以至于有人在太子面前故意说:“当今天下,只有太平公主,而不知道还有什么太子殿下!”太平公主结党营私,气焰嚣张,她与皇太子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并公开化了。
延和元年(712年)七月,天象出现了异常。作为太子对头的太平公主一党,借术士之口向睿宗报告:“根据天象,彗星出现预示除旧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灾,这显示皇太子合做天子,不合更居东宫。”
他们的本意是,借天象唆使睿宗对皇太子的政治前途做出决定。也就是说,根据天象,睿宗要么传位,要么就应当另立太子,不然天灾就会降临。
谁知,太平公主弄巧成拙,睿宗竟然决心“传德避灾”。
睿宗还回顾了自己在中宗之世的经历:当时,他见天象屡有变化,曾力劝中宗择立贤子以应灾异。因中宗不答应自己,他还一连几天忧惧难安。睿宗说:“岂可在彼能谏,到了自己就不能呢!”
由于睿宗传位的态度坚决,不仅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对没有效果,就连太子李隆基自己也闹不明白。李隆基急忙入宫觐见,连连叩头,请求父亲睿宗给他个说法。
睿宗表示说:“你诛凶定乱,能安我宗庙社稷。现天意人事都已成熟了,不必疑虑!你若能尽孝心,现在机会来了,何必一定要等到柩前即位呢!”
睿宗向太子表达了自己坚决传位的意愿,并目送李隆基流涕而出。到这时,睿宗似乎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然而,就在延和元年(712年)七月,睿宗正式下达传位制书同时,不甘心就此罢休的太平公主又提出,睿宗虽然传位,但还应当“自总大政”。太平公主显然是想让李隆基做一个傀儡皇帝。
睿宗为了求得政治的稳定,他以让位终结了自己这次短暂的帝王生涯。他的让位实际上是抛弃了太平公主,他当然就不能不考虑太平公主的意见。于是,睿宗又一次搞他的政治平衡。他说自己传位以后要不忘国家,表示仍然会过问军国大政,尤其是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和重大的刑狱,要与李隆基共同兼理。
到这年的八月初三日,睿宗举行了正式传位的大典;新君李隆基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旦被尊称为太上皇,自称曰朕,发布政令曰诰、令;李隆基自称曰予,处理政事的文件格式叫作制、敕。父子不同的是,睿宗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而玄宗李隆基则每天在武德殿上朝,处理政事。到了第五天,改元“先天”,大赦天下。
睿宗这次传位的做法,给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政局埋下了隐患。
最终结局李旦登基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争权。虽然李隆基是太子,但太平公主地位特殊,又拥护李旦有功,所以控制实权。太平公主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七个丞相五个是她的门生;李隆基不
敢惹太平公主,一点小事惹了她就害怕地忙去告罪。
铲除韦氏的政变是由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策划的,李旦是由他们俩拥立的,自己在政变中根本没出力,只是因为高宗之子的身份才登上皇位。
李旦看到太平公主的势力较大,怕父子俩都受她的协制,就在她和李隆基之间玩平衡。但是,太平公主越来越势大,又是武后和高宗之女,身份特殊,李隆基根本不是对手,李旦在无奈之下就选择逃避。
再者,李旦也觉得李隆基有能力,就在登基三年后传皇位给他,自己做了太上皇。李旦虽然顾忌儿子李隆基,但认为儿子最起码比妹妹靠得住。
李隆基的登基,使太平公主陷入了恐慌之中。她马上陷入了巨大的颓势,她没想到李旦会这么快就退位。她之前无数次劝李旦废掉李隆基,改立别的太子。
太平公主说李隆基当太子时一直都有二心,李旦虽然觉得也有可能,但是一直在犹豫。如果换一个太子的话,李旦可能更受太平公主的协制。李隆基对太平公主一直怀恨在心,但是,因为李旦的健在,李隆基也不敢对太平公主动手。
李隆基登基后,因为朝政的问题,太上皇李旦越来越不满,觉得他想对自己不利。太平公主也趁机劝李旦,应该废掉李隆基。最后,李旦决定派李隆基戍边,但最后又犹豫,没了主意,推到下一年。
戍边就是废帝的暗示,李旦也很无奈。李隆基此时紧张得不得了,他很害怕,因为一旦被废就只有死亡的下场。最后,李隆基决定孤注一掷,在下一年戍边的前一个月发动政变,包围太平公主府第,围困了李旦。
太平公主逃到城外的山上,伤心之下自缢。李隆基也没杀李旦,只是终身软禁了他。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则都被李隆基处死 。
屡受猜忌李旦于武氏当政期间,一直是李唐的政治旗帜,因此在中宗年间备受中宗及韦氏一党的猜忌。
景龙政变时,太子李重俊事败被杀。安乐公主与宰相宗楚客趁机陷害李旦与太平公主,诬称二人与李重俊同谋。御史中丞萧至忠负责调查,哭谏道:“陛下富有四海,却容不下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加以残害吗?相王昔为皇嗣,在则天皇后面前数日不食,请求将天下让于陛下,其德行天下皆知,陛下怎能怀疑于他。”唐中宗只得作罢。
唐中宗死后,上官婉儿负责起草遗诏,曾想让韦皇后听政,并由李旦辅政。但宗楚客却对韦温道:“相王辅政,于理而言并不适宜,何况他和皇后又是叔嫂关系。自古礼制讲究叔嫂不通问,到时临朝之时,他和皇后又该如何为礼呢。”二人率诸宰相上表,请韦皇后临朝摄政。苏瑰虽表示反对,但李旦最终还是被罢去了辅政之权。
抱子而哭唐隆政变前,李隆基并未把兵变计划告诉李旦。他对刘幽求、葛福顺等人道:“此番举事是为了挽救大唐社稷,事成福祉自当归于相王。但若万一事败,我们以身殉国便是,何必连累相王。现在将计划告知相王,他若赞成,就是让他也参预这种危险的行动,若不赞成,必会坏了大事。”政变成功后,李隆基请李旦入宫稳定局势,并叩头请罪。李旦抱着李隆基,哭道:“社稷宗庙不坠于地,全都是你的功劳啊。”
天子问道李旦崇信道教,曾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请教阴阳术数。司马承祯道:“所谓‘道’,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李旦又问:“对于个人修行来说,无为是最高的境界,那么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司马承祯答道:“治理国家与个人修行是一个道理,只要顺应世间万物的自然发展,屏除私心杂念,国家便可趋于大治。”李旦大为赞赏,将司马承祯比喻为教育黄帝的广成子。
绳奸之论侍御史杨孚执法严明,纠劾官吏,不避权贵,因而受到权贵的诋毁。但李旦却道:“在老鹰搏击狡免时,必须赶紧帮助它,否则它就会反被狡免咬伤。御史绳奸(指纠劾奸恶)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君主不对他多方保护,他必会被奸恶之徒所咬伤。”
传德避灾太平公主为了除掉太子李隆基,在彗星之事上借题发挥,指使术士向李旦进言:“彗星出现标志着除旧布新,而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星、心前星均有变化,这一切都预示着皇太子将要成为天子。”她本意是指太子将会篡位,想借此挑拨李旦与李隆基的父子关系,引起李旦的猜忌之心。但李旦却认为这是天意让他禅位太子,决定“传德避灾”。
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见弄巧成拙,又极力劝谏,认为李旦不可禅位。李旦却道:“中宗年间,奸佞擅权,上天多次示警。我当时就曾请中宗择立贤子,以避灾祸,结果惹得中宗不悦。我为此忧惧数日,寝食难安。难道说,我能劝说中宗禅位,而临到自己该禅位的时候,却反而做不到吗?”
李隆基听闻消息,连忙入宫,叩头力辞。李旦道:“社稷能够安定,我能够登基,都是你的功劳。如今帝座星有灾异出现,我传位给你,是希望能转祸为福,你又何必有所疑虑。”李隆基仍极力推辞。李旦又道:“你若是一个孝子,就当接受禅位。难道非要等我死了,方肯在柩前即位吗?”李隆基只得答应,流涕而出。
人物作品
石淙奇峰谆奖保i嵩镇南。
地首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觉惭。
树影蒙茏鄣叠岫,波深汹涌落悬潭。
□ 愿紫宸居得一,永欣丹ㄈ
戏题画缩却鼻,何畏不闻香。唤出眼,何用苦深藏。
受禅制门下:朕闻自古帝王,珧膺图,则尊尊亲亲之义,著於典谟,谅在至公,盖非获已。我大唐乘时抚运,累圣重光。当四海之乐推,受三灵之眷命。大行皇帝奄弃宇县,痛结仇雠,朕志扫巨逆,保宁嗣主。今皇帝哀茕在疚,托於朕躬,勤恳再三,愿成兹意,朕以不德,猥承丕绪。念今追昔,载感於怀。若涉大川,罔知攸济。思荷宗祧之业,属此惟新;式扬涣汗之恩,与之更始。可大赦天下。
诫谕天下制顷属昊穹降祸,云驭上仙,外戚成挟主之谋,奸臣起移国之计。皇太子隆基,见危而起,补天立极。朕方息肩朱邸,拭目清时,幸太平之无事,期小山之自逸。温王以推崇叔父,固禅万机;隆基以克
奖帝图,进登储贰。此则明有日月,幽有鬼神,朕不敢执私而废公,违众而专意也。今君臣既定,天下已安,钦奉鸿业,思臻至理。推心兆人之上,毕至千秋之下,犹望始终一德,无有贰心。人其视余,天实知我。如闻在外尚有浮言,睥睨朝廷,窥测间隙。或云朕意欲脱屣宸居,或云东宫乃主器非长,呜呼无识,曾莫之思。昔唐尧、帝挚之弟也,升於帝位;王季、太伯之少也,立为太子。能明俊德,光启邦家。(阙四字)屡有流言,潜图废立,止以为中宗之时,吾乃一王耳,忧危不暇。今静祸难,安社稷,天下利之,所谓非常之事,不可以常礼议之。
还旧官制地有二南,载怀敦睦;罪非七国,奄隔休明。故左金吾卫大将军兼益州都督上柱国成王千里,懿亲贤德,高才重器,强力干事,独冠等伦。保国V人,克成忠义;愿除凶丑,翻陷诛夷。永言沦没,良深痛悼,俾复旧班,用加新宠。可还旧官。
赠永和县令制甯嘉勖能重明节,事高栾向。幽涂已往,生气凛然。静言忠义,追崇J宠。可赠永和县令。
定刑法制门下:朕闻唐虞膺录,画象而人知禁;夏商御图,设刑而罪不息。周秦以降,沿革罕同;汉魏而还,条流浸广。虽或轻或重,一弛一张,义在於训人,事期於肃物。然则刑辟勿用,见称於昔典;法令滋章,贻讥於前哲。朕情在爱育,志切哀矜。疏网恢恢,实素怀之所尚;苛政察察,良夙心之所鄙。方冀化致无为,业先刑措。近见所司进律令格式,一一自观。至於经国成务之规,训俗惩违之范。万目咸举,一事无遗。但能奉以周旋,守而勿失,自可悬诸日月,播之黎庶,何事不理,何化不成?先圣忧勤万务,省念庶绩,或虑须有弛张,所以迅令删定。今既纲维备举,法制宏通,理在不刊,义归无改,岂可更有异同,别加撰削。必年月久远,於时用不便,当广延群议,与公卿等谋之。今未有疑,无容措笔。其先律令格式之本,宜早宣布,凡厥在职,务须遵奉。辄造异端,妄逾轨躅者,咸禁除之,庶用刑符於画一,守法在於无二。内外寮u,知朕意焉!
实封制门下:功定宗社者,可以高迈等夷;事超缣简者,故能永昭{山徽}烈。镇国太平公主。若华分景,李流芳,以同气之亲,锺先朝之爱。忠孝行己,仁明绝伦。才无不周,识无不综。顷夷国难,爰戴朕躬,大义动天,恳诚贯日。氛已廓,每听鸣谦之词;井田未优,复闻辞贵之请。朕方至公被物,岂以小节从人,宜增土宇,更传带砺。可加实封一千户。
谥节愍制朕闻曾氏之孝也,慈亲惑於疑听;赵虏之族也,明主哀而望思。历考前闻,率由旧典。重俊,大行之子,元良守器,往罹构间,困於谗嫉。莫顾a钺,轻盗甲兵,有此诛夷,无不悲惋。今四凶咸服,十起何追?方申赤晕之冤,以纾黄泉之痛。可赠皇太子,谥曰节愍。陪葬定陵。
赠大都督制慎终追远,斯乃旧章,表德旌贤,有光常策。故中书令裴炎,含和禀粹,履信居贞,望重国华,才称人秀。唯几成务,绩宣於代工;偶居无猜,义深於奉上。文明之际,王室多虞,保V朕躬,实著诚节。而危疑起衅,仓卒罹灾,岁月屡迁,邱封莫树。永言先正,感悼良多,宜追贲於九原,俾增荣於万古。可赠益州大都督。
诏令文书 制书《受禅制》、《诫谕天下制》、《成王千里还旧官制》、《赠宁嘉勖永和县令制》、《定刑法制》、《加镇国太平公主实封制》、《赠太子重俊谥节愍制》、《赠裴炎益州大都督制》、《以崔日用参知机务制》、《授苏瑰左仆射制》、《礼葬韦后安乐公主制》、《赠薛季泉左御史大夫制》、《追赠燕钦融谏议大夫制》、《追赠苏安恒谏议大夫制》、《追赠张柬之中书令制》、《褒长安令李朝隐制》、《追复李多祚官制》、《贬赵彦昭归州刺史制》、《勘责授官制》、《令西城昌隆公主入道制》、《令所司举人制》、《命皇太子监国制》、《令僧道并行制》、《韦安石等罢相制》、《郊大赦制》、《禁请仗下奏事制》、《褒恤魏元忠制》、《访察官司请制》、《颁新格式制》、《加王守礼实封制》、《加宣城公主实封制》
诏书《赠吉顼御史大夫诏》、《立平王为皇太子诏》、《葬谯王重福诏》、《拣择刺史诏》、《命皇太子释奠太学诏》、《停修金仙玉真两观诏》、《付史馆纪皇太子等劝进诏》、《答皇太子让禅位表诏》、《复刘幽求官爵诏》
敕书《诫励风俗敕》、《申劝礼俗敕》、《简择内外文武官敕》、《赐天师司马承祯三敕》、《戒诸王皇亲敕》、《复建桐柏观敕》、《赐岱岳观敕》、《赐狄光嗣敕》、《赐武攸绪敕》
诰书《命皇帝谒享太庙诰》、《命皇帝巡边诰》、《简补羽林飞骑诰》、《除宥禁囚诰》、《遣宣劳使诰》、《封乳母蒋氏莫氏诰》、《诛窦怀贞等大赦诰》、《命皇帝处分军国政刑诰》、《与皇帝诰》、《册皇帝妃王氏为皇后诰》、《册封皇帝良娣董氏等诰》、《封郯王鄂王诰》、《封陕王诰》、《遗诰》
册书《册平王为皇太子文》、《节愍太子谥册文》、《册桂阳郡王杨妃文》
赦文《北郊赦文》
表文《让禅位表》
玺书《与刘仁轨书》、《劳毕构玺书》、《赐刘幽求玺书》、《劳解琬玺书》
序文《大宝积经序》
铭文《景龙观钟铭》
赞文《孔子赞》、《老子赞》、《汉高祖赞》、《晋宣帝赞》、《梁武帝赞》
人物评价
总评史书中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应该不是虚誉。著名的景云铜钟(今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铭文和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顺陵(位于今陕西咸阳)的墓碑都出自睿宗的手笔。 睿宗一出生就拥有了亲王爵位,尔后又两次做皇帝,这样的经历只有他的同胞皇兄唐中宗皇帝可与之相比。但是,作为李唐皇室的成员,像他那样还做过皇嗣(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又曾经被建议做皇太弟,而且还做过太上皇的,却没有第二位了。不仅如此,在所有的帝王当中,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者并不稀奇,但是同时又拥有一个也做过皇帝的母亲的就不多了。父母都做过皇帝的,历史上只有睿宗和中宗弟兄俩。睿宗更加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三个哥哥(均武则天所生)都被立过皇太子,年长的两位都没能够即位;他自己的儿子中也是长子与帝位无缘,最终是三郎继位做了皇帝,即玄宗李隆基。
在那个宗室往往遭遇杀身之祸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够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终,用《旧唐书·睿宗纪》的话说:“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睿宗)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这说明睿宗确有过人之处。历史上被称为“睿宗”的还有后来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汗国时期的拖雷(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幼子,在成吉思汗死后暂代国政),唐睿宗以前以“睿宗”被列于太庙的,还没有第二位。是不是睿宗之“睿”就能称得上是英明通慧、仁圣睿智之人呢?那我们就不妨一起来看唐睿宗的一生行止,是不是够得上这个“睿”字! 唐睿宗两次让位的性质、地位不同,第一次被夺位,第二次是禅让。第一次是名为皇帝,实则囚犯,被立为皇帝却在别殿连朝臣谒见都没有,正殿都去不了,当了近七年的囚徒皇帝,让位给母亲的唐睿宗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杰,能在妻子被冤杀自己被诬告时从容镇静,要是有丝毫异常情绪就完了,当时武则天已经想立武氏太子了,看他依然恭敬、孝顺,没有因为妻子被杀而疏远、记恨自己,就把诬告他的婢女杀了,以后李旦在十多年的拘禁中,教育儿女,抚养兄长的遗孤,不断历练,终成大器。在突厥、契丹攻打中原时,武则天为了缓解内部压力把唐中宗接回首都,又是他坚辞太子后,自己联系、笼络了很多能人,密切观察时局,在母亲病重权臣乱政时,领导发动政变恢复了唐朝,固辞皇太弟、宰相,功成身退有气节。第二次禅让时就已经是太上皇,五日一次接见朝臣,三品以上官员任免自己说了算,书称朕让皇帝称予,是真正最高统治者。后因听信太平公主谗言,欲废皇帝,但自己又犹豫万分,终至玄宗起兵,先是包围太平公主府,然后自己惨遭软禁,此后睿宗算是真正隐退。观其一生,他不仅自己文才武略出众,培养出的两个儿子也优秀,长子也是以谦让著名,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仅此就足以让他成为唐朝的功臣。
史评《旧唐书》:法不一则奸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上既启其泉源,下胡息于奔竞。观夫天后之时,云委于二张之第;孝和之世,波注于三王之门。献奇则除设盈庭,纳贿则斜封满路,咸以进趋相轨,奸利是图,如火投泉,安得无败?洎景龙继统,污俗廓清,然犹投杼于乘舆之间,抵掌于太平之日。以至书频告变,上不自安,宫臣致御魅之科,天子慊巡边之诏。彼既弯弓而射我,我则号泣以行刑。此虽镇国之尤,亦是临轩之失。夫君人孝爱,锡之以典刑,纳之于轨物,俾无僭逼,下绝觊觎,自然治道惟新,乱阶不作。孝和既已失之,玄真亦未为得。
赞曰:孝和、玄真,皆肖先人。率情背礼,取乐于身。夷涂不履,覆辙攸遵。扶持圣嗣,赖有贤臣。
《新唐书》: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无可称者。
《新唐书睿宗本纪》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高宗第八子也。始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长而温恭好学,通诂训,工草隶书。徙封豫王理,是人的天性;“诚”是行的起点。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于蒋,又封冀王,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洛州牧。徙封相王,复封豫王。武后废中宗,立为皇帝,其改国号周,以为皇嗣,居于东宫。中宗自房州还,复为皇太子,武后封皇嗣为相王,授太子右卫率。累迁右羽林卫大将军、并州牧、安北大都护、诸道元帅。中宗复位,进号安国相王。
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同中书门下三品;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发诸府兵五万屯京师,以韦温总知内外兵马。甲申,乃发丧。又矫遗诏,自立为皇太后。皇太子即皇帝位,以睿宗参谋政事,大赦,改元曰唐隆。太后临朝摄政,罢睿宗参谋政事,以为太尉。封嗣雍王守礼为王,寿春郡王成器宋王。丁亥,温王妃陆氏为皇后。壬辰,纪处讷、张嘉福、岑羲持节巡抚关内、河南北。庚子,临淄郡王隆基率万骑兵入北军讨乱,诛韦氏、安乐公主及韦巨源、马秦客、附马都尉武延秀、光禄少卿杨均。辛丑,睿宗奉皇帝御安福门,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免天下岁租之半。进封隆基为平王。朝邑尉刘幽求为中书舍人,苑总监钟绍京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壬寅,绍京及黄门侍郎李日知同中书门下三品。纪处讷、韦温、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司农卿赵履温伏诛。贬汴王邕为沁州刺史,萧至忠许州刺史,韦嗣立宋州刺史,赵彦昭绛州刺史,崔华州刺史。癸卯,太白昼见。平王隆基同中书门下三品,钟绍京行中书令。张嘉福伏诛。甲辰,安国相王即皇帝位于承天门,大赦,长流、长任及流人未达者还之。赐内外官阶、爵。复重茂为温王。乙巳,钟绍京罢。丙午,太常少卿薛稷为黄门侍郎,参豫机务。丁未,立平王隆基为皇太子。复则天大圣皇后号曰天后。戊申,许州刺史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嗣立、萧至忠为中书令,赵彦昭为中书侍郎,崔为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月庚戌,进封衡阳郡王成义为申王,巴陵郡王隆范岐王,彭城郡王隆业薛王。癸丑,兵部尚书崔日用为黄门侍郎,参豫机务。丁巳,洛州长史宋Z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岑羲罢。壬戌,贬萧至忠为晋州刺史,韦嗣立许州刺史,赵彦昭宋州刺史,张锡绛州刺史。崔罢。丙寅,贬李峤为怀州刺史。姚元之兼中书令,苏瑰为尚书左仆射。丁卯,唐休KG-*3〗Z、张仁罢。己巳,大赦,改元,赐内外官及子为父后者勋一转。崔日用、薛稷罢。乙亥,废崇恩庙、昊陵、顺陵。追废皇后韦氏为庶人,安乐公主为勃逆庶人。
家族成员
世系李m→李昶→西凉武昭王李薄髁购笾骼铎А钪囟钗酢钐煳ㄒ蛔骼钐齑停罨→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睿宗李旦
父母父亲:唐高宗李治
母亲:武则天
兄妹兄弟
1.李忠,刘宫人所生,历封陈王、皇太子、梁王,最终被废为庶人,赐死。中宗年间,追封燕王。
2.李孝,郑宫人所生,封许王,早薨。中宗年间,追封原王,谥号悼。
3.李上金,杨宫人所生,历封杞王、毕王、泽王,最终被逼自缢而死。中宗年间平反。
4.李素节,萧淑妃所生,历封雍王、郇王、鄱阳郡王、葛王、许王,最终被武则天赐死。中宗年间平反。
5.李弘,武则天所生,历封代王、皇太子,死后追谥为孝敬皇帝。
6.李贤,武则天所生,历封潞王、沛王、雍王、皇太子。后废为庶人,被逼自杀。睿宗年间,追谥章怀太子。
7.李显,武则天所生,历封周王、英王、皇太子。两次登基为帝,庙号中宗,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姐妹
1.义阳公主,萧淑妃所生,下嫁权毅。
2.高安公主,萧淑妃所生,初封宣城公主,下嫁王勖。
3.安定公主,武则天所生,夭折,谥号思。
4.太平公主,武则天所生,下嫁薛绍,后嫁武攸暨。
后妃皇后
1.刘皇后,结发之妻,正室;生唐让帝李宪、寿昌公主、代国公主李华婉,被武则天勒令处死,追谥为肃明顺圣皇后
2.窦德妃,侧室;生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李持盈,被武则天勒令处死,追谥为昭成顺圣皇后
妃嫔
1.豆卢贵妃 崔贵妃生q国公主
2.王德妃,
3.王贤妃,名芳媚,王德妃之妹,李业养母
4.柳宫人,
5.崔孺人,
6.唐孺人,考古发现唐氏与崔孺人墓,因崔孺人墓志铭缺失,不知崔孺人与李范母是否为同一人,
子女儿子
1.让皇帝李宪,原名李成器,母刘皇后
2.惠庄太子李
3.唐玄宗李隆基,
4.惠文太子李范
5.惠宣太子李业
6.隋王李隆悌
女儿
唐睿宗共有11个女儿:
寿昌公主(母刘皇后,下嫁崔真)
安兴昭怀公主(早薨)
荆山公主(下嫁薛伯阳)
淮阳公主(下嫁王承庆)
代国公主李华(字华婉,母刘皇后,下嫁郑万钧)
凉国公主(字华庄,先封为仙源公主,下嫁薛伯阳)
薛国公主(先封为清阳公主,下嫁王守一,又嫁裴巽)
q国公主(母崔贵妃,先封为荆山公主,下嫁薛儆,又嫁郑孝义)
金仙公主(母窦德妃,先封为西城县主)
玉真公主(字持盈,母窦德妃,始封崇昌县主)
霍国公主(下嫁裴虚己)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
《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
墓地桥陵
桥陵,又名桥冢。宋沈遘《真宗皇帝忌日醮文》:“伏以荆山之鼎既成,空瞻桥冢;帝所之游不返,孰问钧天?” 桥陵为唐睿宗李旦之墓,位于陕西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丰山海拔为751米,这里是峰恋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
桥陵以山为冢,在山腹开凿地下宫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周长约13公里,因建於开元盛世,各种设施十分崇厚。距今已历经1270多年风蚀雨剥,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狮等,却依然眉目清晰,生动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据记载,桥陵当时地面建筑除雄伟的九间献殿外,还有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等,几十年内房屋建筑即达140间。陵园设有陵台令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23人,陵户400人,还设有折冲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工
作。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杜甫由长安至奉承看望家人,除写成有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诗外,还写有《桥陵诗本十韵因呈县内诸葛官》,诗句有“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摇篮象设,活野开天庭”,“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宫女晓知署,祠官朝见星”。诗中对渭南桥陵的建设及官没宫女供养犹如皇帝生前情况,作了形象的描述。陵园地面建成筑虽忆荡然不存,然现遗迹,物别是地南面有的石刻群,仍可年出,陵园布局匀称,加上墙壁的社托,气势颇为宏伟。
1988年,桥陵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考古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桥陵地下宫殿之奥秘公之于众的时候指日可待。
文艺形象
小说形象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薛刚反唐》中,李旦是书中重要角色,事迹贯穿全书。
王皇后怀孕期间,被打入冷宫,在冷宫中产下一子,因生于天明时分,取名李旦。武则天探知,命掌宫太监杜回去杀掉皇后母子。杜回却心怀忠义,将实情告知王皇后。王皇后写下血书,将李旦交托给杜回,自己自缢而死。杜回将李旦抱到江夏王李开芳处。李开芳把李旦养在府中,对外宣称是世子李琪所生,并和英王李敬业、马周约定,日后一同辅保李旦登基。
李旦十四岁时,武则天废黜中宗,临朝称制,意图篡唐称帝。李开芳拿出血书,将身世告知李旦,让马周把他带离长安,到扬州投奔李敬业,以图重兴唐朝。李敬业举兵讨武,率军杀奔金陵。李旦则与李敬业之子徐美祖、李成孝一同留守扬州。武则天命李承业迎战。李敬业大败李承业,但却被其所派刺客刺杀,举事失败。扬州被武三思率奇兵袭破。李旦逃出扬州,却在乱军中与徐美祖等人失散。
李旦流落通州,沿街乞讨,被当地富户胡发收留,改名进兴,在其店中料理杂务。胡发的寡嫂文氏因天神托梦,将女儿胡凤娇许配给李旦为妻。这时,马周已占据翠云山,经过多日寻访,终于在通州找到了李旦,将他接到山上。李旦又纳马周甥女申婉兰为妃。众人以为翠云山非久守之地,决定攻取汉阳,以为安身之所。汉阳守将殷国泰心存忠义,献城投降。
李旦占据汉阳,自称唐王。李承业又领十万大军征剿汉阳,并以万箭火轮牌连破唐军。李旦为破万箭火轮牌,冒名李国祚,从湘州陶仁处盗取女娲镜。他大破李承业,将其凌迟处死,而后又领兵亲征,连下三十余城。武则天采纳张柬之之言,遣使议和,尊李旦为大唐天皇,约定以汉江为界,互不侵犯。李旦遂退回汉阳,训练兵将,积聚粮草,以待天时。
唐中宗复位后,纵容韦皇后乱政,宠信武三思,逐戮功臣。李旦听从薛强的建议,点起五百壮军,与薛强等人分路潜入长安。武三思发动兵变,毒死唐中宗,与太子李重俊所率御林军展开混战。李旦趁机杀入皇城,将韦、武两家,尽皆剿灭。武则天在病中受惊而死。李旦遂登基为帝,将武则天的尸首拖出斩首,以报母亲之仇。
影视形象 年份影视类型剧名饰演者1985年电视剧《一代女皇》华少江1986年电视剧《一代公主》康殿宏1986年电视歌仔戏《薛刚反唐》陈亚兰1990年电视剧《唐明皇》田成仁1994年电视剧《上官婉儿》陆诗雨1995年电视剧《武则天》韩青1999年电视剧《大明宫词》袁世龙、王涛2002年电视剧《天子寻龙》骆应钧2006年电视剧《无字碑歌》王今心2006年电视剧《日月凌空》苏小玎2009年电视剧《杨贵妃秘史》樊志起2011年电视剧《武则天秘史》田宇鹏2012年电视剧《唐宫燕》骆达华2012年电视剧《太平公主秘史》叶鹏2014年电视剧《美人制造》高基才2014年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徐扬、赵熠洋2016年电视剧《隋唐英雄之薛刚反唐》
刘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