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壮基的个人简介
王壮基,抗日战争时期任商河县(今属济南市)一个镇的地下党负责人,公开身份是镇上的教书先生。抗战初期,为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联系,壮烈牺牲。
人物简介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因种种原因没有留下姓名,成为“无名英雄”。王壮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王壮基,抗日战争时期任商河县(今属济南市)一个镇的地下党负责人,公开身份是镇上的教书先生。抗战初期,为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联系,壮烈牺牲。
人物事迹
冀鲁边区和清河区,是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在山东北部、河北东南部地区和山东东北部建立的两个抗日根据地,打通两区联系,在战略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940年,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作出重要指示:开辟鲁北东部,打通与清河区的联系,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但是,要想与清河区连成一片,任务相当艰巨。面对复杂困难的局面,冀鲁边区党委和教导六旅决定:集中兵力,从正面向惠民、利津、沾化、阳信一带挺进,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控制黄河沿岸地区。
为了顺利南下,冀鲁边区党委决定在出兵之前给清河区送封信,以取得他们的配合,送信的任务落到了秘密交通员王壮基身上。王壮基接受任务后,深知责任重大。他打扮成商人模样,把密信藏在夹袄的棉絮里,巧妙地躲过了日伪军的一道道关卡,经惠民、滨县过了黄河,于1940年10月把信顺利地送到了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手中。杨国夫司令员详细询问了冀鲁边区的斗争情况。十多天后,派一支小部队护送王壮基过了小清河,王壮基将清河区的复信送到冀鲁边区教导六旅旅部,信上说:“清河区也接到了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要求他们跨过小清河,开辟黄河东南岸地区的指示。希望两区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冀鲁边区党委研究了复信,决定派王壮基再渡黄河,把电报密码送到清河区,以便沟通两区的空中通讯联络。旅部领导把密电码交给他,郑重地叮嘱他:这是一项绝对机密的任务,不准泄露给任何人;要千方百计把密电码送到清河区,亲手交给杨国夫司令员;遇到危急情况时,首先把密电码销毁。半个多月后,王壮基将密电码送到了清河区,冀鲁边区收到了清河区发来的第一份电报,空中联络终于打通了。
但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很快传来,王壮基已经壮烈牺牲了。后来,才了解到王壮基被捕牺牲的经过:1940年12月中旬的一天,王壮基在回来的路上被敌人搜捕发现,逃跑中右腿受伤,栽倒在地上。他忍着剧痛,把杨国夫司令员的回信撕碎,塞进嘴里,想咽进肚子里。但是,因为跑得剧烈,喉干舌燥,粗糙的信纸怎么也咽不下去,他的喉咙里的血都咳出来了。他用手使劲在地上挖了几下,黄土冻得硬梆梆的,一时也不可能弄出一个坑来。敌人渐渐逼近,王壮基从嘴里吐出信纸,将纸团狠狠地塞进右腿的伤口里,自己疼得昏迷过去。等到王壮基苏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敌人关进了监狱。
敌人把王壮基吊起来拷打,要他说出机密,他只是闭目微笑,一字不吐。连续遭受了两天两夜的严刑审讯,四肢全被打断,仍然守口如瓶。敌人无计可施,最后对他下了毒手。王壮基临刑前,将他的被捕经过告诉了同狱的一位战友,要他设法转告党组织:“我已经完成任务,虽死无憾!”后来这位战友越狱出来,在黄河岸边找到了王壮基烈士的遗体,信纸仍旧深深地藏在烈士遗体的大腿里,字迹已被血渍模糊了。
人物评价
王壮基用鲜血和生命架起了两区联系的空中桥梁,无线电波在黄河上空回荡,恰似敌人无法砍断的蓝天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