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艺术家)的个人简介
吴建华,1958年7月出生于烟台。现任教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民间美术、平面设计专业及教育30年。
艺术履历
1976-1978苏州剧装戏剧厂工人;
1978-1979苏州装潢公司工人;
1979-1983无锡轻工业学院就读;
1983-1985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
1985-1991苏州工艺美术职工大学任教;
1991-1999苏州工艺美术学校任教;
1999-至今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从事民间美术、平面设计专业及教育30年。
参展记录?
作品《桥头人家》人选1991全国青年大展;
1991年
在苏州举办吴建华《剪纸作品展》;
2000年-2005年
作品多次参加《苏州印象》招贴主题展;
2006年-2008年
作品多次参加中国对外友协举办的国际剪纸展并获奖;
2009年
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吴建华作品展?家园》;
2014年
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吴建华作品展?记忆》;
艺术评论
齐鲁风骨 姑苏情韵――吴建华的“吴家样”非驴非马(蜡染)吴建华
建华兄,率真诚恳,活脱脱的山东汉子,但如果描述仅止于此,也就没有今天呈于眼前的作品特质了――恕我戏称为“吴家样”――他生长于昆曲故里,求学于梅园之邻,谋生起步在南通,人生成熟在苏州。我深信,画的魂,是他的本性、他的天运、他的地气共塑出来的。
看看他的画,特别是在“不惑”之后的画,总渗透着矛盾的张力,涌流着难抑的性情。看看他的人,轩昂之气,洪亮之音,思维跳跃,手足生风,动静颇大,我们常开玩笑说“你有一点中亚的那些u2018斯坦u2019人的基因”。再看看他那些优美“行书”字迹:记读书心得,记文史哲艺名人语录,记图书馆博物馆里速写来的形象,还有随机流出的片言只语,觉得如果整理印出,会比当今书肆泛滥的艺术鸡汤有价值得多,因为是“从实践中来”的。
“火火生风”的建华,居然能耐得住寂寞。他说:“深夜阁楼,心特安静,如无人之境。”所以,他不断地进入角色“禅定”:练黑白5年,玩剪纸5年,玩蜡染又5年,玩平面10多年。他的画画历程是一块海绵,不断吸吮民间之风、文士之雅、庙堂之颂、异域之法……这些多源的杂色在海绵里总会混成一团灰,但他能把这一团灰,解构――重构成为各种亮眼的色调。
在建华的艺术底色上,有两抹难以删除的笔触。第一抹笔触,是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在改革开放初期,南通是中国工艺美术设计重镇,是一个艺术家的交集点,南通也成为建华的谋生第一站。第二抹笔触,是欧洲的现代图形设计原理。上世纪90年代的访问德国平面大师之行,给他留下挥之不去的“朝圣印记”。可以说,如果没有西方现代设计的洗礼,建华的画面又会是另一番风景了。
两抹底色,一块海绵,谱出“吴家样”。这些画,不是今天“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中国式、拷贝型的创新创意”成果,而是广谱调配的“酿”――他的画面里,齐鲁风骨和姑苏情韵、中国民间和欧洲现代、甚至无锡纸马和苗寨蜡痕,都能交融一体。他的创作起步于“而立”时期的剪纸,把民间剪纸蜕变为“画家剪纸”,他也是国内先行实验者之一。剪纸里的黑和白、方和圆、直和曲、聚和散……摆布得特色鲜明。灵活运用立体派、异质同构、悖谬空间等等诸法去重组场景,把繁复的组件植入简单的图式,通过附会情节主题、借助客体元素,去创造自我的图序。这些风格,延续到“知天命”时期的蜡染和海报,延续到今天的“画蜡染”。比如建华的那几幅鱼,借鱼形而摆布点,像古老的苏绣的针脚,像时尚的数码流。从“吴家样”的秩序里感受到音乐,从音乐中体验到建华心中的理想,“抒胸中逸气也”。
“火火生风”而又“特别安静”的建华兄,他的“成熟”应该前缀“阶段性”三字,因为经过一波又一波的“五年禅定”,进入“画蜡染”阶段之后,承旧法,图新意,从往日的“明与锐”进入到今天的“浑与钝”,冲淡了早期的切割感。不方的方,不圆的圆,“测不准”的造型边缘,留给观众一种“寻求定位”的介入之趣。从明晰到混沌,好像告诉你“还没完工呢”!是不是有点“画到熟时是生时”了?
建华跟我说:“人生五十始,自己喜欢的,只有在自留田里耕作。”诚者斯言!多年的勤政只留下了一本本令人厌倦的流水账,而这厚厚一叠“禅定”出来的画,却是汩汩流动的生命轨迹。
(作者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画如人生如画――其人吴建华其画张朋川
传统文人对人品很看重,常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是说人品的好坏,会关系到文品、画品的好坏。金华方言中夹杂着许多文言,金华话中的“其人”就是“那人”的意思,称作“其人”往往带有推重之意。
其人吴建华,我是通过其画认识了他。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就感到有一见如故的亲切,像是在新的梦境中见到了久违的友人。艺术家的梦中经常会出现相似的梦境,就像[子总是要不断回到他的故园中,因为故园是艺术家生长的摇篮。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出生的中国的艺术工作者,共同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岁月蹉跎,青春熬失。在这段时期中,生于四十年代的青年多没干专业,生于五十年代的青年多没学专业。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精神迷失于故园。
从精神的废墟中爬起来的文化人,对新生活和新文化充满了憧憬。五彩眩目的各式文化纷至沓来,美术界的一些人特别钟意现代流派和民间艺术,吴建华从学习美术起,就接受了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和现代流派的多重影响,这与他年青时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分不开的。他最初在苏州剧装戏剧厂工作,掌握了剧装的印花工艺。又在苏州装潢公司短暂工作后,考入了无锡轻工业学院,系统地学习了艺术设计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工作期间,浸染于民间蓝印花布的蜡染艺术中。张仃、袁运甫、张道一、袁运生、范曾等专家老师,常到研究所讲课和指点,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一批年青的美术师,养成了立足民间,整理传统,放眼世界的优秀品质。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现代流派成为驱动吴建华在艺术道路上前进的三驾马车,他受到张仃、艾青推介民间剪纸文章的感召,搜集和传摹了许多剪纸精品,他的艺术创作中,受到民间剪纸的夸张、对称、饱满的艺术形式的影响。他对云南、广西的少数民族的古老的美术和服饰有浓厚的兴趣,远赴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地进行考察,在他的艺术园地中,摄入了傣家土布的蓝色。他在八十年代读了我的介绍中国彩陶的文章,产生了去大西北采风的冲动,远往甘肃和青海,观摩和考察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还参观了陕西兴平西汉霍去病墓,感受到汉代石刻的雄浑宏大的气派。从此他的作品中有了拂不走的S土的深厚。
幼年他随父亲南下,最后定居在苏州,他的童年是在四季长绿的水乡中度过的,他的学校生活染满了江南的湖光水色,他的工作场所总有深深庭院的鸟语花香。姑苏水乡在他心中不断地荡漾着绿色的涟漪,画作里泛起空灵秀丽的柔情。吴建华的艺术之树是在中华五色土中成长的,在太湖水的滋润下壮大的。
吴建华的画如其人,刚中有柔,豪中有细,南中有北,土中有洋。他的多彩的艺术经历,多姿地映入他的艺术作品中,成为一系列有着象征意味的彩图。
他的蜡染画构成了蓝调作品,画中的蓝色主要有两种,带有乡土气息的印花布的靛蓝;星星点点地闪送秋波的湖蓝。在蓝色的世界中,摆动傣族姑娘的筒裙、摇曳吴地妇女的帕巾、奔过花斑的山羊、驶来扬帆的渔船。太阳也是蓝的,太阳中的鸟停在柔曲的橄榄枝上。统一在浅蓝色的有着冰裂肌理的底衬中,构成了与世无争的田野村景,带进如诗如梦的境界。
吴建华的另一组新作描绘水乡景色,以淡绿色调为主,用缝纫式的线_续连地缀出图像的外廓,再以多彩的斑点错落散布其中,像园林中鹅卵石铺就的路上用五彩石镶嵌的图案,又像印象派的眩目的点彩画法。在波光频牟实阒校吵鲋氐墓扒拧⒂愦偷褂埃幌笸湓乱谎挠愦吞嵊愕挠惴颍辉傲掷锏某こさ霓廊;树丛中掩映的黑顶白墙屋;透出大树的院墙的圆洞门;大雄宝殿前老僧扫叶;屋里有鱼的枕河人家;月下的河上桥和河边屋;张开的臂膀拥抱自然;裹在树叶中采缬的大手女人;轻盈的农女在采果;挑着莲藕的细腰妇女;顶着果筐的少女;这些的图像中透出我们祖辈居住的祥和家园。
人与自然是吴建华画作的不懈地表现的主题。吴建华为我们提供一组反常的怪异图像:发出痉光线的张着嘴的鱼;狗对着有烟囱的怪物在咆哮;载着烟囱的怪物压得鱼喘鸡跳;在水泥森林上空找不到⒌氐陌乃瘢徽庑┩枷窆钩闪艘涣呢危怯闷婊玫氖址ㄐ鹗隽艘桓龈龅某鞘械脑⒀浴
吴建华的作品常将主题形象置于正中,主题形象为剪影式,次要形象为左右对称式,或作环绕式,构图的样式源于剪纸图形,在对称平衡中显有局部的变化。图中的人物顶天立地,有的人物双手向上伸起,双腿叉开,显得威武雄,可以看出是受到广西左江花山崖画人物造型的影响,形体充满了张力,透出原始的野性,向我们传递着来自远古的的群啊
吴建华画作中有反复出现的具有象征性的图像,有以不同面貌和组合形式出现的日月图像,表达了对光明的憧憬。画面中经常看到轻盈的白色小鸟,像自由的精灵跳跃和飞翔于主题图像的周边或空隙中。橄榄枝或被人擎举着,或被鸟含衔着。象征光明,和平,自由的图像,激活了宁静庄重的画面,表现出画家的美好企望。
画如其人,大巧若拙,奇中有恒。吴建华淡定地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断地用画作表达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礼赞,在创作中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已,用不断创造的画作去担待艺术人生,因此人生如画,画如人生。
无处不在吕美立
吴建华要我 写点文字,已应今秋办画展之用。打开电脑,眼前不由浮现出一个接一个的镜头:苏州怡园,花开季节,花厅里挂满了吴建华的剪纸,红白相间,好看。安苏手书前言,气贯如虹。园中花画交织,爽心悦目。工艺美院美术馆,红厅,吴建华新作斑驳陆离,似蜡染而非蜡染。笑语鼎沸,老友新朋觥筹交错。菊黄蟹红,吴建华画中的点线散射与闪光灯交辉,闪烁晕眩。致辞、喧哗、开幕。过去时与未来时浑搭在一起,循环、萦绕、反复。自问:这么多年了,安苏写的前言不知吴建华藏好了没有?当年办展拍照没有现在这么方便,视频没得,不知有没有留下几张照片?人还是这么一些人,画也就这么一些画,只是时间在跑动,逝去的与发生的难分难离?
吴建华在怡园办画展时,还没有到美院来上班。我和他还不熟,只知他从南通调来苏州,在工艺职大很活跃给力。不久,吴建华到工艺美院上班,我和他几乎天天时时混在一起,尤其是他担任教务处长后,要想不粘在一起就是不可能的了。在虎丘那一阵教务处长最忙,教务处样样都要管,除教学外,现技中心、外联、展馆、产学、成教都要插手管一下,所以,学校里把教务处尊为天下第一处。天下第一处的处长当然不能不忙,找吴建华的人特别多,电话打过来,接电话的十之七八会说“吴处不在”,大半是真的不在,小半是日理万机,调不过身手,只能以“吴处不在”暂且拖延搪塞。久而久之,变成了一个吴建华的专有符号和双关语。“吴处不在”谐无处不在,实为处处都在,没有一处不在。作为工艺美院任职时间最长的教务处长,学校的事,事事有他,无处不在。形同戏言的玩笑话,一语中的显露了吴建华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无处不在的影响与覆盖不止是不亦乐乎的繁忙所能代表,还凸显在吴建华对周边人群的影响、震慑与煽动。比如:在吴建华怡园办画展不久,改革开放大潮汹涌,吴建华就响亮地提出“主要是设计”的口号,那时安苏、黄海还在蒙头画画,对他们来说此语有震聋发聩的功效。没过多久,安苏就以画设计效果图名闻江南,黄海则遁入金雀公司,开始了设计生涯。下海潮还没退,弟兄们个个胯下骑摩托,腰佩BB机,正当热辣拼斗之时,吴建华悄然侧身,休掉了忙乱的石头生意,当起了教务处长。吴建华的一句话使弟兄们茫然而难以调头:“要把教育搞穿!”事实胜于雄辩,吴建华到工艺美院第一炮打得漫山遍野都变色,他辅导装潢专业的广告招贴,一改老美校照片加美术字的广告老面孔,以图形、色彩解构重构的鲜明图式,和盘托出了他“要把教育搞穿”的坚定心愿。跨过20世纪,大家人到中老年,都在死心塌地埋头教书,吴建华却躲进横山之北的阁楼,在神神叨叨地大画其画了。这一次他没有出声,但对大家的惊动更大。是啊,年纪一把还折腾什么?应该赶紧跟吴建华一起画画,不然就来不及了。
照理说,吴建华在无锡轻院学的是工业设计专业,但他的平面感觉就是比学平面的人还要好许多倍!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长了,终于发掘出片段渊源与祖荫。吴建华的祖上是胶东半岛人,上大学前在苏州戏剧服装厂上过班,曾描过花,制过帽。大学毕业后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和范阳、林晓、冷冰川泡在一起。如果前前后后叠加串接起来,他的基因里沉积了山东的大葱、煎饼和樱桃,还有江东的麻糕和茶干,再加上民间剪纸、泥塑、风筝、潍坊年画、蓝印花布与彩锦绣,无处不在的吸纳和会合啊!不止于此,吴建华说事有无处不在的海阔天空与纵横驰骋,当你说到一个话题的时候,说不定会被他弹射到地球的另一个地方,或被他牵引往跨越不知多少时间的一个去处。我们在夸夸其谈时,时时被他报出的精确数据所折服,我们在引经据典的当口,间或被他突发的想象打断。吴建华的画恰恰与其无处不在的做事说事同根相连,绝没有仅停留于平面的安排与置放,而变成了装填无处不在奇像的宣泄与发射!好一个无处不在啊!我们这些老弟兄都不约而同地在倾羡,“无处不在”怎么就那么服帖成了吴建华的符号?吴建华做事做艺的无处不在,需要多少无处不在的货色来垫底和充盈?需要多少无处不在的想象和筹算?从吴建华的画中,我们确确实实读知:需要时时处处的积累和蓄收才能顺势应变,更弦易张;需要无往不胜的开发和突围才能转世重来,举轻若重。
如果放开些写,无处不在的吴建华远不止几句话可说明白,但毕竟吴建华郑重关照只能写几句话,故而只能打住。只愿无处不在的吴建华,继续与我们一起玩下去!我们巴望和你一样,也能无处不在,处处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