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平

时间:2024-01-31 09:16:07编辑:影视君

王之平的个人简介

王之平,律师,天星资本合伙人。

基本内容

(1902―1965)河北省满城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清苑,唐山,北平等地做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干事,游击第一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军分区后方医院卫生处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晋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前方指挥部组织部部长,察哈尔军区雁北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简介

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清苑,唐山,北平等地做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干事,游击第一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军分区后方医院卫生处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晋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前方指挥部组织部部长,察哈尔军区雁北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革命生涯

早期生活

王之平将军于1902年出生在满城县城东王辛庄一个农村小地主家庭里 。根据将军对当时情景的回忆,那时他家十七口人,共有土地三百亩上下,房子三十多间。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上各级官府横征暴敛,家庭境遇每况愈下,无奈之下每年都卖部分土地。

王之平于1913年考入满城县立第一高小。满城县立第一高小原名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原址即现在的城关镇小学。

1916年,十七岁的王之平考上了保定育德中学。但由于家中不能供给学费,未能入学,不得已就在满城县立师范学校学习。在县立师范上学期间,由于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王之平对社会上的丑恶、黑暗现象深恶痛绝。他得知县议会的一些议员疏于政事,经常打牌赌博,便前去干涉。却被挡在门外,不得入内。无奈之下他找到警察所,竟见到警察也在聚众赌博。气愤难耐下,他组织同学数十人抓住警察,找到满城县的警察局控告。这次事件在当时的县城轰动一时,王之平因此被校长予以记过一次的处罚。

革命生涯

1920年冬,王之平考入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在学校中使用的名字为王如松。是三轮二级学生。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就是现在保定学院的前身之一。该校创建于1904年,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创始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1909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河北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1922年12月27日,王之平随同高年级学生组织成立学生自治会。随后,学生自治会的活动遭到封建守旧校长刘续曾的压制,引发了驱刘斗争。斗争持续了近三个月,最后刘续曾被撤换。新任校长张见庵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倡学术自由,允许学生自由阅读课外读物,还从北京请来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师,向学生讲授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这对王之平的思想觉悟启发很大,他开始有意识地阅读进步书刊,如《新青年)、《语丝)、《独秀文存》、《社会科学》和《胡适文存)等。

1924年,王之平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的“文学研究会”和“社会科学研究会”。1924年初,由贾荫田介绍加入国民党(当时,保定的国民党是由共产党建立的,比较进步的学生可先入国民党,再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或者共产党)。很快,王之平又加入共青团,同年3月转为共产党(没有候补期)。还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与王志远等人筹办“书报贩卖部”,秘密销售进步书刊,扩大了党的影响。

1925年5月30日上午,“五卅”惨案发生后,保定学生联合会召开各校联席会议,号召各校学生一致罢课,举行游行示威,开展募捐活动。直隶二师党组织派王之平、王志远组织“五卅”运动后援会,担任该学校学生代表,参加保定市共产党市委的经济斗争委员会工作,与育德中学学生一起组织成立了“保定市五卅惨案后援会”。

王之平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宣传和组织才能,领导罢课、组织上街游行示威、召开群众大会,声讨英、日帝国主义野蛮屠杀中国工人的罪行,声援上海人民的正义斗争。他组织学生编演了揭露帝国主义罪行的话剧,还宣传组织保定南关码头工人、电灯工人,成立乾义面粉公司工会和工人支部,进行宣传和募捐活动,并将捐款寄往上海,捐助遇难同胞家属。

1925年9月,临近毕业前校方将王之平和王志远二人秘密开除。后经多次交涉,才发给了毕业证书。

1925年,已经毕业的王之平,经过同学的引荐,到清苑县固上小学任教员。在清苑县小学当教员一年中,他继续秘密组织进步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其他进步书刊,发展党员。他同贾辛庄小学教员、共产党员李经文,西臧村共产党员贾荫圣一起,在1926年3月建立了以固上小学为中心的中共东乡党支部,王之平任书记,该党支部为清苑县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

1926年上半年,王之平回到满城县王辛庄村。1926年8月,经中共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王之平与侄子王永昌(后用名王耀武,北京大学学生,1925年初也参加共产党)和王永谦(王永昌之弟,在育德中学也加入共产党),在王辛庄建立了满城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王辛庄党支部,王之平任书记。该党支部为满城县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

1926年9月,保定发生“石家花园惨案”后,保定党组织遭到破坏。保定市市委机关支部书记刘秀峰被捕,经组织营救,被关押十八天后出狱。随后到满城与王之平接头,1927年5月,刘秀峰也来到满城县王辛庄教书,与王之平一起从事党的活动。不久,他们与韩永录(完县特支书记)建立了完、满县委,刘秀峰任书记,韩永录负责组织,王之平负责宣传,支部先后隶属顺直临省委和顺直省委领导。这段时间,王之平先后介绍小学教员五人入党,并建立了王辛庄、城内、西原坡三个党支部。

主要功绩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员,限制共产党的活动,我党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

此时,王之平的职业是徐水县第二高小教员。根据斗争的需要,共产党员王之平、毛兴武、刘宁一(原名史联甲,满城县南马村人,解放后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等为便于开展共产党的活动,登记参加了国民党。主要工作是揭露国民党的反动行为,巩固发展共产党的组织。

1929年9月,中共党员、教师毛兴武被人告发,国民党县党部下令逮捕毛兴武。为了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营救毛兴武,王之平等人通过满城县党团组织,发动全县小学教师联合向国民党省党部控告,揭露国民党满城县党部头头的贪污腐化、打击报复、诬陷等行为。同时,还通知北平、天津、保定等地的满城同乡会联名给国民党省党部去信,说明毛兴武没有越轨行为,逮捕他属于乱捕无辜。由于当时南京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在派别的互相斗争中,控告被批准了。天津最高法院认为证据不足,免于起诉,将毛兴武释放。由此,在王之平等人的多方努力下,中共在满城县的党团组织免遭破坏。

1929年,为培养农民子弟,中共党组织便以农会的名义向国民党当局请示,要求在满城县北建立第三高等小学。国民党当局不得已予以批准。当地的农会干部在王之平的领导下,积极进行准备工作。决定推倒全县有名的大寺庙一满城县北夜借宫的神像,利用庙址建学校。当地的地主豪绅造出舆论威胁农会,致使一些群众忧虑重重,迟迟不敢动手。王之平与当地的农会干部积极作说服工作,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很快,被发动后的群众挥镐抡锹,清除渣土,粉刷墙壁,在庙址上建起了满城县第三高级小学校。

个人事迹

在监狱中坚持斗争坚持学习

1929年,由于共产党的活动处于低潮,满城特支活动终止,王之平到河北省新城县(现在的高碑店市)第二高小当教员。1930年,因环境变化和组织工作需要,他先后到唐山古冶小学、开滦矿小学任小学教员。1931年,他又到北京市第九小学当教员,一直做党的地下工作。

1934年5月,王之平被在保定蒋介石行营二科供职的满城县叛徒陈某告发,在北京市立第九小学被捕。被捕后,王之平大义凛然,虽经多次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全力保守党组织的秘密。同年6月,王之平被判刑八年,押于南京军人监狱。

尽管被判刑八年,但是王之平始终抱定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在监狱期间,他坚持斗争,通过组织狱友与监狱当局据理力争,争得了看书和学习的机会。他还制定了五年学习计划,在三庄三个月的监狱生涯中,他比较系统地阅读了经济学、哲学、文学和世界知识等书籍,并自学了英语和日语。同时,还时刻不忘做好狱友的思想工作,对狱中在押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同室的军事犯、土匪等犯人出狱后要好好做人。在此期间,还曾为援助绥远抗战,秘密组织难友绝食一天。

1937年8月下旬,由于南方战事紧张,王之平被释放出狱。

进入陕北公学学习

1937年的“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的抗日战争开始。获释出狱后的王之平,由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西安云阳招待所,接着转入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

陕北公学是于1937年9月在延安成立的一所培育抗战干部的新型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大批爱国青年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寻求革命真理,从全国各地和从海外来到延安。由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这批青年非常爱护,办了各种学校来培养教育他们:陕北公学以“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实行国防教育,培养抗战干部”为教育方针,课程设置有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众工作、游击战争与军事常识、时事演讲等,课程配置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1938年2月,王之平从延安陕北公学第一期结业后,决意要求到敌后武装工作。党组织根据革命形势的要求.结合过去的工作经验,派他到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工作。

全身心投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晋察冀军区于1937年11月在山西省五台县正式成立,当时由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晋察冀军区划分为四个军分区。其中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政治委员王平,主要活动在平汉铁路的保定到新乐段以西地区。

在抗日战争中,由于日军的掠夺和封锁,根据地的条件异常艰苦,王之平所在三分区更是艰难。王之平从基础做起,认真负责,埋头苦干,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扬坚强的革命意志,表现出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情操。他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役的许多战斗。曾先后担任军分区政治部敌工干事、组织干事和巡视组长,历任游击第一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三军分区后方医院卫生处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在解放战争时期,王之平参加了石家庄、涞水、察南、绥东、出击冀热察等战役的战斗。先后担任晋察冀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晋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委员、北岳前方指挥部政治部组织部长、察哈尔军区雁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审理战犯

新中国成立后,王之平先后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等职务。1955年,王之平担任华北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时,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6月,王之平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王之平在担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期间,参加了对日本战犯的审理工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1956年6月9日到1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审判八名日本战争犯罪分子,国家检察机关出席法庭的首席检察员便是军法少将王之平。他作为公诉人,为审判日本战犯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仅收集战犯铃木启久所犯各项罪行的证据,就有被害人及家属的控诉书181件,证人证词45件,查询笔录89件,调查报告1件,照片38张等。为保证审判符合法律规定、原则和程序,王之平夜以继日核查事实,查找证据,正是这种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1959年,王之平担任河北军区副政委兼天津警备区第二政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年5月29日,由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在北京病逝,终年63岁。

1936年,一心参军抗日的王之平离家出走到了南京,参加了守卫汤山的战役。南京沦陷后,他与所在部队失散,流落到广西,并再次参军成为一名汽车兵,辗转于赣、湘等省,后来又随部队到了印度。1942年,为了配合抗日战争,中国军人远征缅甸,王之平和中国驻印度部队一起赴缅甸参加了远征军。抗日战争结束后,他留在了缅甸,后来流落到缅甸的果领,1988年在曼德勒定居。

虽然已92岁高龄的王之平老人在家乡的时间加起来也未超过20年,但乡音、乡情却在老人的身上扎了根。“这是我第三次陪父亲回乡探亲。”老人的长子王玉顺说,“我们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父亲的兄弟姐妹都过世了,我们就是想回来看看。父亲一直很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

王玉顺说,2003年他陪父亲回来的时候,老人带他去看了许多地方。近几年,考虑到父亲年纪太大不方便远行等因素,他们觉得恐怕难以再次让父亲返乡了,没想到这次在志愿者、媒体、热心人的帮助下,父亲再次圆了返乡梦。

据王玉顺说,王之平跟亲人、朋友聊天的时候,主要话题总是家乡,有时候也回忆战争岁月的往事。受父亲的影响,生于云南长于缅甸的王玉顺,曾多次独自回到洛阳感受家乡的气息。

王之平老人的长女刘玉仙(随母姓)目前定居我国香港,这次她也专程赶到昆明陪父亲回洛阳探亲。刘玉仙说,她从小就听父亲讲家乡的故事,所以这次专程回来探望。这次父亲听说要回国后激动万分,一路上一直盼着早日到家乡。

下车后的短短一个小时内,王之平老人激动得五次流泪。他年事已高,虽然耳不聋眼不花,但记忆已不是十分清晰。他一直强调自己特别高兴,还提到1989年第一次返乡时的情景,并感慨今日家乡的巨大变化。

王之平老人说,1989年时,从缅甸到昆明要用一周的时间,而这次只用了一天一夜。他还回忆起小时候在家乡的和平街(音)上过小学。

王之平老人还说,他一直特别想回家,可是家里没有直系亲属了,自己也已做不了什么事,全靠子女照顾,所以想回来也没办法。孟津老家还有他的老屋,他想要再回去住住。

回到故乡,王之平老人觉得特别高兴

上一篇:状形近字

下一篇:酱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