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遵海

时间:2024-02-01 01:23:27编辑:影视君

王遵海的个人简介

王遵海,淄博市临淄区路山乡小张王庄人,1904年生。早年就学于青岛大学,之后即在家从事教育工作。由于他学识渊博,热心教育事业,教学成绩显著,很快便成为临淄地区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在社会上也享有盛誉。

生平简介

解放后,周村师范建立,遵海先生被聘任该校的国文、历史教员。1962年至1966年连续三届任周村区政协驻会副主席。1977年退休回临淄家乡,1986年9月9日因病逝世。他前后在周村工作了近30年,接触面广,和各界人士都有很深的交往,特别在任周村政协副主席期间,为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阶层人士,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计出力方面,确实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凡与王遵海经常接触和在一块工作的人,说起他的为人处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无不交口称赞,出自内心的敬佩。

思想觉悟

王遵海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解放后在党的长期教育下,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和切身体验,他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自己的唯一出路,因此,他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逐渐加深。最使他终生难忘的是,1964年(60岁时)他患了食道癌,是党组织千方百计求医寻药为他治病,最后省政协出面安排他在省立二院开刀,为他根除了病患。病愈后,他不忘党的恩情,更加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工作。他利用自己是市政协常委和周村区政协副主席的身份,广泛深入地做各界人士的思想工作,组织他们参加政治学习,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解决他们思想深处还存在的许多疑虑问题。如区政协委员任铭福(周村区付家庄人),也是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1962年蒋帮叫嚣反攻大陆,曾一度动摇,心存疑虑,怕蒋介石一旦回了大陆,自己存的几千元人民币会不值钱了,便买了十几台二三百元一台的收录机存起来。王遵海了解后,便以他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一次一次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最后终于使他改变了观点,消除了疑虑,把收录机又变卖了,换回了钱。任铭福虽有儿子儿媳,但他们都不孝顺,他不相信他们,并要求王遵海把钱存在统战部(政协),并说:“唯有共产党最可靠。”还嘱咐王遵海说,我死后请把这笔钱献给政府。此事当时的政协、统战部的多数人员都知道。

爱党情节

有两件小事说明王遵海是一心向着党和党有着深厚感情的。一是“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已年逾古稀,就要准备退休了,他说:“我老了,为党不能做些什么工作了,我看到报上登载日本田中首相访华时,毛主席把一部很珍贵的《楚辞集注》送给了田中,这本书肯定很有用处,我手抄一部送给统战部吧!于是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字,抄写了一部《楚辞集注》迭给了统战部,共六本。抄得一笔不苟,写错或漏掉一个字这页就作废重写。写好后拿到印刷厂装帧时,工人师傅疑为是石印的,可见其字迹端正的程度。另一件,是他退休后回到家乡,把十年浩劫中幸存的一部分文物、古籍、字画无偿地赠送了淄博市博物馆,受到市领导的表扬。他就是这样地把自己能贡献的部贡献出来了。

性格品行

王遵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令人敬佩的。他当时是周村区政协唯一驻会的党外副主席,分工员责抓工商联、宗教界、教育界、社会知名人士的中心小组的学习。每次学习他都提前到会,从不迟到早退,也从不间断学习。他不隐讳自己的观点,带头联系实际,带头发言以启发别人。他常说:“知错认错,党不会亏待我们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如识分子。”所以他在的学习小组,学习气氛总是很热烈的,都能敞开思想谈问题。为了把学习搞得更好,他总是先一步认真学习。他的学习资料除了组织上发的以外,还另外自己买了一些,经常进行学习。所以不少人遇到问题都去向他请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本人也受到了冲击,从政协住处(现在的工商联地址)被赶到区党校一间小屋里,他还是坚持组织学习,直到被赶到林场劳动改造为止。

他每次走访政协委员,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回来后都及时向领导如实汇报;每做一项工作,都是先争取领导的指示意见,如实认真贯彻,从不自作主张。他勤恳工作,没有因个人事情请过一天假。1968年冬,他回家过春节,在辛店站下车,路上雪深过膝,他肩背行李,步行而回,几次滑入深沟,到家时已成了一个雪人。因此春节后上班,人们认为他70多岁了,路又难走,头一天开会他可能赶不到,谁知他竟第一个来报到了。中午饭时,因为他刚上班,自炊不便,被别人强邀至家吃了一顿饭。按照习俗,主人想留他喝几盅,多坐一会儿,他说啥也不肯,说不能耽误了下午开会。表现了很高的组织纪律性。

坦诚待人

王遵海性格耿直,生活艰苦朴素;对人坦诚,他在周村生活了近30年,各方面的朋友是很多的。他家属不在身边,独自生活,在区政协工作期间,自己做饭吃。然而他的住处却经常客人盈室,有来探讨学习的,有来交谈思想的,有来请教问题的,还有不少他的学生来问候他的,虽说身边经常没有人陪伴,却一点也不觉得寂寞。和他接触的人都反映说:“王老师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从不弄虚作假,因此都愿和他谈心”。周村区政协通过王遵海密切联系和团结了不少社会上有影响的人物,如淄博六中的徐纪生老师(区政协委员),山东省轻工业机械厂的罗金刽工程师都经常来找他交谈思想,请教问题。以后罗金铡调往省里去了,有时还用信件联系。

生活作风

王遵海的生活俭朴,凡与他生活在一块的人是公认的。他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工资也不算低,但他生活却一点也不特殊,不奢侈,从不浪费一点东西,一条家属做的棉裤,穿好几个冬天,而且不穿什么衬裤。他不嗜酒,不吸烟,也很少到外边吃饭馆,总是自己做家常便饭吃。在个人生活上从来不和人家高的攀比。但对别人的困难,却慷慨大方,甚至倾囊相助。在淄博师范阶段,不少有家庭困难的学生,而得到他的周济。1977年时,周村区工商联家属委员会主任王玉贞儿子要结婚,他主动地找她说:“有什么困难尽管说,缺个三百五百的钱,我还有。”临退休回临淄,还留下20元钱,作王玉贞儿子结婚的贺礼。他就是这样乐于助人。

个人嗜好

王遵海一生酷爱古籍,喜欢字画,他说:“我挣的钱大半都买了书了。”这话一点不假。“文化大革命”开始,政协、工商联的住处被红卫兵贴上“资产阶级老窝”的大字报,王遵海被赶到别处住,家被抄。他的存书、字画一次就被淄博六中的红卫兵抄走两地排车,他心痛地几乎发了疯。的确这些书籍、字画是来之不易的,为了买一幅字画,他曾跑到离周村20多里地的大七里庄去讨换,现在眼看这些心爱的东西被夺走,他能不心痛吗?正由于王遵海自己藏书丰富,又肯刻苦学习,所以学识渊博,尤擅长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平时找上门向他请教的人真是络绎不绝,被誉为“周村的活辞典。”

上一篇:保密级别

下一篇:吴嘉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