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夫(女轮机长)的个人简介
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轮机长,一个为了航海而一生未嫁的美丽女人。
人物介绍
王亚夫出生于福州一个书香门第,3 岁时,父亲病逝。外公是个教授,却很封建,怕母亲再嫁,把王亚夫母女两人接到家中生活。母亲虽丰衣足食,却没有应有的自由和欢乐。王亚夫不愿步母亲的后尘,希望走一条“自己做主”的人生道路。她把自己的名字“王亚希”改成“王亚夫”,穿上男装,剪短头发,俨然一个假小子。
人物生平
专注于航海劝退追求者
1948年,王亚夫高中毕业后,前往上海,后又随上海“南下服务团”回到福州,被分配到福州军分区文艺队,后转入省委文工团。
1950年秋,组织部门要选送一批“调干生”到大学去深造,王亚夫报名申请。组织部的同志问她:你想学什么?要干就要干一番事业,中国女性没有干过的事业,王亚夫想到了“航海”,她要当中国第一个女船长!随后,她被送往东北航海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前身)读大学,却因“船舶驾驶”专业不招女生,改学了轮机专业。
1957年5月,王亚夫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海运管理局所属的一个船舶工作。
第一次上船 “胆汁都吐出来了”
1957年,王亚夫开始了航海生涯。第一艘船是艘客轮,船底比较平,走在海上颠簸得像荡秋千。王亚夫一上船就晕船,第一次当班4小时,她就吐了16次,连黄色胆汁都吐出来了。“要给中国妇女挣口气”这一信念支撑着她,她挺住了。
爬上20多米高桅杆震慑男船员
此后,王亚夫调到一艘货轮,当上了三管轮。
传统观念里,女性上船晦气。在王亚夫手下做事,男人不服气。刁难开始了。
有一次,机舱要松开螺帽。螺帽一个个大如碗口,必须用十八磅重锤猛打。两个男船员对王亚夫说,“不知道怎么敲,你示范给我们看。”“敲就敲!”王亚夫抡起重锤,三五下就把螺帽拧下了。
还有一次,甲板上突然报告:前桅灯不亮了!”“ 按规矩,如果灯泡断丝,应由水手上去换灯泡;如果线路故障,则归三管轮负责检修。男船员刁难王亚夫让她上。桅杆有20多米高,又在颠簸的海面上,关系好的男同事提出,代她爬上去检修。
“不用,我偏要爬给他们看。”王亚夫背上安全带,迅速攀上桅杆,任凭身体在高空中摇晃,也丝毫不退缩。灯泡旋下来了,一看,是灯丝断了。,这一下,把男船员嘴堵住了,再也没有人说她不行。
船险被台风打翻安慰同事“别怕”
1962年,王亚夫调到“南海157”,晋升为大管轮。一次台风中的搏斗,让王亚夫至今心有余悸。当时,“南海157”去越南,碰上了台风,突然间海面刮大风,海水就像从天空中灌下来一样。在“南海157”的前方,有一艘越南船只发出呼救,但是“南海157”无法前行救助,眼睁睁看着它被风浪打翻。二管轮是个老海员了,都吓得哆嗦起来:“这一回完了!” 王亚夫比他年轻,却异常镇静,安慰他:“怕什么只要主机正常运转,一定能挺得过去!”她和大家一起,千方百计守护着锅炉,保证锅炉有足够的气压,让主机正常运转。一连十几个钟头,大伙紧紧地守护着主机,“南海157”!平安驶进越南鸿基港。
回闽工作唯一条件“必须上船”
“文革”中,王亚夫挨了批斗。“文革”后期,1973年,她回到船上,成为中国第一个女轮机长。此时,她已经43岁了。
1983年,福建成立远洋船队,需要高级管理人才,要调王亚夫回福建工作。她很乐意,但只有一个条件:必须上船!这一年,53岁的王亚夫,上了“白云山号”当轮机长。有一次,“白云山号”进入泰国码头时,由于操作失误,船推进器的4个叶片被打断了3个,船无法继续航行。当时摆在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是拖到新加坡修理,二是拖回国内改装。无论选择哪个,都要付出大的代价。但王亚夫提出,按照最短叶片的长度,把另3个叶片锯断,减缓航速航行。“白云山号”顺利完成了航运任务。
1993年,告别海洋离休上岸。
主要成就
1973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女轮机长。
个人生活
1957年5月,王亚夫毕业后分配到广州海运管理局所属的一个船舶工作。那一年,她已经27岁,必须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要不要结婚成家?” 结婚必定要生儿育女,有了家庭,有了儿女,就不能继续在船上工作。那时,她的追求者无一例外要求她,结婚以后离开航海,上岸工作。慎思再三,王亚夫作出了果敢抉择――终身不嫁!她写信劝退了追求者,说,“我什么都可以放弃,就是不能放弃上船!”
1993年,王亚夫告别海洋,离休上岸。在福州“梅海园”的居所,回忆自己航海到过的30多个国家,王亚夫兴致勃勃。问她是否后悔为航海终身不嫁,她口气异常坚决:“不,我忠于自己,忠于职守,为中国女性争了一口气,再也没有比这更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