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群(企业家)的个人简介
王安群,深圳工艺礼品协会副会长,深圳宜雅水晶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1963年生,祖籍上海崇明岛(中国的第3大岛),1987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后在上海水产局工作。1993年赴深圳参与筹建深圳市宜雅艺术品有限公司,1997年在龙岗...基本内容
王安群,深圳工艺礼品协会副会长,深圳宜雅水晶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1963年生,祖籍上海崇明岛(中国的第3大岛),1987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后在上海水产局工作。1993年赴深圳参与筹建深圳市宜雅艺术品有限公司,1997年在龙岗组建深圳第一家水晶设计加工厂,1998年创立香港宜雅水晶艺术品有限公司,宜雅水晶目前为深圳水晶行业龙头企业。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太过瘾了,太博大精深了,不挖掘是一种浪费,挖掘是一种责任。
扔铁饭碗
找工作专选小企业
对深圳的第一感觉是――我应该更早来
小时候看过一个海洋片,影片中辽阔、美丽而浪漫的海洋世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促使我报考了青岛海洋大学。去了学校才发现,水产专业很枯燥,我把精力放在了学生会活动上,希望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以后能走行政和管理的道路。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水产局,那里人际关系复杂,而我却有些知识分子的书卷气,迂腐,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结果在单位待了近7年没什么发展,我也越来越觉得那里不适合我。到了1993年上半年时,我扔下铁饭碗,带着全部积蓄和亲戚朋友资助的3000元钱来到了深圳。
对深圳的第一感觉是――我应该更早来深圳!因为早年的深圳机会非常多,比如说买原始股,很多人都发达了。我开始在人才市场找工作。我确立了一个原则,不求钱而是为了学东西。我没有选择大单位和很成熟的单位,而希望找一个规模不太大,最好是新组建的公司,因为在小企业各方面都要做,学的东西多。而大企业分工很明确,个人只了解自己的那一块,学的东西反而少,同时成熟的企业往往也是论资排辈比较严重的地方,前两天我都是在观察,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第三天,我投下了第一份简历,就是这份简历把我带到了目前的公司。
承包公司
靠报纸广告打开局面
在深圳礼品行业第一个“吃螃蟹”
公司老板想成立一家礼品公司,于是招了十几个人开始筹备。我做得非常用心,干了一段时间后,老板就让我负责整个筹备工作。1994年,我从老板手中把公司承包下来,条件很优惠:赔了我不用管,赚了大家分成。
公司起步的阶段极端艰难,因为当时的礼品公司非常多,而我以前干的一直是水产,对行业一知半解。为了与众不同,我们定位为做深圳最大最全的礼品公司,取名“礼品总汇”。
首先要解决货源问题,我们先将礼品分为电子类、钟表类、皮具类等大类,每一类找几家,然后一家家上门去谈,再选择每一类最合适的企业合作。当时公司的资金很紧张,我就尽可能说服厂家让我们免费将样品拿回去展示,而不收取样品费。但是非常不容易,必须让他相信你不是骗子,能给他带来生意,我们一家家地找,吃了很多闭门羹。
货源解决了,销路问题浮出水面。因为企业没名气,员工没经验,开始的几个月生意惨淡,眼看资金就要亏完了。这种情况下,我决定改变策略博一把。我将剩下资金投在报纸上做广告,2000元/次,每周一次,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但当时在深圳礼品行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第一次广告后,打电话的人多了,第二次后,销量有增长,第三次后,已经把广告投入收回来……我每周都投,越投越多,后来做到一次投8000多元,一个月广告费也从近1万元上涨到三四万元,通过广告,我很快打开了市场局面。
连亏两年
建深圳第一家水晶厂
有段时间自己也后悔办厂
从1995开始,我处于一个既喜悦又痛苦的阶段,喜悦的是企业一年年在发展,痛苦的是我找不到后续发展的方向。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客户对厂家有什么产品、价格大概多少愈发了解,我们这种处于客户和厂家之间的礼品公司生意越来越难做。1997年,深圳某银行10周年庆典,需要9000个水晶礼品,价值300万元,我拿下了这个对企业来说具有转折意义的单:从这笔生意中,我发现了水晶礼品的商机,决定自己开家水晶厂。
当时深圳仅有一些水晶小作坊,我决定高起点建设一家水晶设计加工厂。对于我来说这是从零开始,连原材料、辅料、机器设备从哪里找都不知道。我走了不少弯路,教训很惨痛。1998年年底接了一单生意,1万件国庆水晶礼炮,价值100万元,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产品报废率奇高,最后亏了不少。有段时间自己也后悔办厂,不但累,而且把所有赚的钱全部贴了进去。但是幸运的是,我定位是做特色水晶产品,大方向选对了,2年后情况逐渐好转。1998年3月8日,我在香港成立了香港宜雅水晶艺术品有限公司,负责外贸出口。和水晶厂一样,香港公司硬撑了两年才扭亏,其间我在深圳公司、工厂、香港公司三处来回奔波,做得很辛苦。
深港奔波
非典期间日子最难熬
由于非典,95%的生意停止了
2000年,公司逐渐稳定了,但是企业经营需要居安思危,必须有新的举措。我开始尝试转型,转向高档、有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的产品。2002年,为纪念中国足球首次闯进世界杯,我们推出了中国“银球”,2003年推出纯金佛指舍利“中华宝瓶”,2005年推出姓氏文化收藏精品“中华传世金玺”。从这些产品的开发中,我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太过瘾了,太博大精深了,不挖掘是一种浪费,挖掘是一种责任。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非典期间,我遭遇了企业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首先是香港公司的负责人辞职,带走一部分客户。其次,由于非典,95%的生意停止了,而深圳公司、工厂、香港公司三处一个月的开支至少四五十万元。同时,纪念品纯金佛指舍利“中华宝瓶”也在紧张开发中。
每天,我戴着口罩往返于深圳、香港,这样一直到了5月份,身体支持不住了,开始发低烧,诊断是急性甲状腺炎,前后60多天才康复,其间我上午打针,下午还去香港。医生告诉我,病因就是生活没规律,太过劳累,压力大。身体上的不适,再加上企业经营上遭遇的困境,我经历了来深圳后最艰难的一段日子。
我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一是开发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品、纪念品,二是继续在水晶行业精耕细作,目前,宜雅是深圳水晶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我的目标是国际市场,我们公司今年推出了“冰语”系列,我希望能将它做成国际品牌。
■ 生意经
做品牌不做加工基地
为了更好地走向全世界,今年我开发了“冰语”这个品牌,定位于高档水晶国际品牌。国内水晶制品虽然出口量很大,但没有知名品牌,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质量差、缺乏创意,价格也相差很悬殊,奥地利有一个全球最大的水晶品牌,其产品价格是国内同类产品的50到100倍。
“冰语”从诞生起就是为了参与国际竞争,我引进丹麦的生产技术、工艺,聘请了丹麦的著名设计师,品牌在丹麦注册,还准备在丹麦成立公司。我认为做品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对国内水晶礼品生产企业来说,如果不做自己的品牌,永远只能是别人的加工基地。与此同时,礼品行业互相抄袭、仿冒成风,产品雷同,没有品牌的话就只能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
■ 创富“关”点
关于管理
法、情、利结合
我的管理经验可总结为三个字:法、情、利,所谓“法”就是说企业一定要有清晰、明确的规章制度;“情”指企业要有企业文化,营造一种归属感,使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感觉很愉快,有家的感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而“利”指的是如何分配利益,不能只考虑老板一个人的,要对所有员工合理分配,原则是将员工的所得和企业效益绑在一起。目前,我正在考虑引进股份制,让员工持有企业股份。
关于销售网络
办事处加强掌控
我们企业以前是以代理商和经销商为主进行销售,企业的代理、经销商遍布全国,国外很多地方也有。不过,近年来,我们开始设立自己的办事处。目前,公司在北京、武汉已有了办事处,明年准备在全国再建3-5个。因为销售体系如果以代理商为主的话,销售的主动权掌握在代理商手中,代理商代理很多厂家产品,不一定很用心推你的产品,另外还有货款的回收问题。而在重点区域设立办事处,能够加强企业对重点市场的掌控。
关于合作
100万元买信任
在具有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的产品开发上,我很注重和专业机构的协作。比如,2002年与足协合作推出为纪念中国足球首次闯进世界杯的中国“银球”,2003年纯金佛指舍利“中华宝瓶”是与法门寺、中国佛教协会合作推出,而今年面市的“中华传世金玺”则是与故宫博物院合作。这些合作的好处在于,首先,在文化上,专业机构能给予非常大的支持,提供很多资料,比如“中华传世金玺”的开发,如果没有故宫博物院提供的大量资料,是不可能这么快成功的。其次,通过与这些专业权威机构合作,能消除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疑虑,提高产品可信度。当然合作也必须付出一些代价,比如,为了能使用足协提供的一些珍贵照片和一些签名,我们前后支付给足协100来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