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诚(医学家)的个人简介
王忠诚(1925.12.20~2012.09.30),男,汉族,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原院士,天坛医院原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原所长。王忠诚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是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他带领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王忠诚在脑干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内肿瘤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和重大贡献,解决了一系列神经外科领域公认的世界难题。2012年9月30日16时08分,王忠诚院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人物简介
50年代,在我国开展脑血管造影新技术,提高了颅内病变的确诊率,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专著《脑血管造影术》,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70年代,在国内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巨大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切除、脑血管畸形的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有新建树。80年代以来,潜心研究脑干肿瘤这个手术禁区的治疗方法,继而对脊髓内肿瘤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施行了手术治疗。这两项治疗从病例数量,手术方法及所得结果诸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做脑神经外科手术,双手不能有一点颤动,所以手术时要在椅子上坐稳。”他叮嘱着学生们。一位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大妈,左手颤得非常厉害,连衣服扣子自己都扣不上。记者看到她把一杯水倒到另一个杯子里时,一大半的水都洒在了地上。博士后张建国在王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埋藏电极的方法给这位大妈成功地实施了手术。这种手术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会破坏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张建国对记者说:“王教授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还有医德方面的,尤其是做人的道理。”现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吴中学博士也是王教授的学生,王教授经常对他说:“拿起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这句话始终鞭策着吴中学不懈地研究医术,在治疗脑动脉瘤方面他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王忠诚面对学生骄人的成绩,他说:“我可以放心地走下手术台了。”王教授今年已85岁高龄,虽不再亲自做手术,但科研工作却从来没有停过,并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著书和育人上。从1998年至今已出版4部著作,发表17篇论文,在全世界医疗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2年9月30日16时08分,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忠诚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7岁。
人才培养王教授已是桃李满天下,在全国近1万名神经外科医生中,有近1/3是王教授指导出来的。近年来,他还组织讲学团到新疆、内蒙古、广州、泉州等地办讲座,诊治疑难病症,为当地培养研究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社会职务----欧亚神经外科学会名誉副主席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
----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
----广东同江医院/王忠诚脑科中心院长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终身名誉会长
----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学科专家咨询团委员
----国际脑研究协会成员,美国、日本神经外科学会荣誉会员
----由于他的杰出成就,1988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光荣称号。
----1990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收入名人录
----1990年、1991年,美国传记研究所两次将本年度"世界名人"称号授予王忠诚院士,并因他对中国神外科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授予“杰工领导奖”、“国际公认奖”。
----1995年,王忠诚院士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7年,王忠诚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当选为中国共党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8年,当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
----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生平
王忠诚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在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97年,获得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00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奖“白求恩奖章”。2001年,在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第十二届会议上,获得“最高荣誉奖”。2006年,在“亚大颅底神经外科大会”上,荣获“领导促进颅底外科贡献”奖。2009年1月,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五十多年来他为国家培养了70余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取得66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29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总字数超过3000万字。
王忠诚院士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在国内开展并推广颅脑显微手术,牵头组建了“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创办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统一了全国神经外科病例和疾病诊断标准。全国万余名神经外科医生中,约40%是在他领导的神经外科培养的,许多人已成为当地的学术骨干和著名专家。多年来,他还一直致力于推动老少边穷地区神经外科发展,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技术协作中心。他多次赴这些地方指导帮助做疑难重症手术、讲学,抢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王忠诚院士率先提出了“脑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观点,对脑干和脊髓等手术“禁区”的突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提出的“血管母细胞瘤正常灌注压突破”、“脊髓缺血预适应”等观点,使临床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提高了脑干肿瘤、脊髓内肿瘤、丘脑肿瘤、颅底中线肿瘤等疑难脑病疗效,把我国神经外科带入世界先进行列。
个人履历
1925年出生于山东烟台
1931年山东烟台养隽小学学习
1937年烟台市立第一中学学习
1940年北平汇文中学学习(高中一、二年级)
1942年山东烟台道恕街小学教员
1943年北平汇文中学学习(高中三年级)
1944年北平医学院医学系学习
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天津市立总医院外科医生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
1952年天津市立总医院脑系科住院医师
1955年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代理主治医师
1958年北京宣武医院主治医生
1960年北京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成立、任副所长
1964年参加全国第一届神经外精神科学术会议(广州)
参加加拿大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潘费尔德来华讲学活动(北京)
1965年《脑血管造影术》专著出版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1977年当选北京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获"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78年《神经外科学》第一卷颅脑损伤分册出版
参加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南京)
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专著《脑血管造影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重型颅脑外伤抢救治疗"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大脑中动脉结扎同时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神经外科学》第二卷颅内肿瘤分册出版
1980年任北京宣武医院院长
1981年出席全国首届脑血管病专题讨论会(苏州)
1982年任北京天坛医院院长
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
1983年《神经外科学》第三卷脊髓疾病分册出版
当选第八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参加全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天津)
1984年率领中国神经外科代表团访美国、加拿大
1985年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专题讨论会(扬州)
主持国际脑血管流行病学讨论会(北京)
1987年主持全国第一届神经外科学付会议(桂林)
198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当选美国神经外科学会荣誉会员
当选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人代表
1989年率领中国神经外科代表团参加第九届国际神经外科会议(印度)
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中心收入名人录
1990年任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
主持全国第二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乌鲁木齐)
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授予"国际名人"证书
被美国传记学院授予本年度"世界名人"证书
1991年被美国传记学院再次授予本年度"世界名人"证书
当选日本脑神经外科学会名誉会员
出席全国第三届脑血管病专题讨论会
率领中国神经外科代表团参加第九届欧洲神经外科会议(莫斯科)
1992年主持中、日、意国际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议(北京)
主持国际脑卒中及血栓会议
1993年率领中国神经外科代表团参加第十届国际神经外科会议(墨西哥)
主持第二届亚太国际颅外科会议并当选大会主席
主持全国首届神经介入专题研讨会(海南)
1994年主持全国第三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湖南)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忠诚院士从医45周年学术研讨会
北京市科委做出"向王忠诚院士学习的决定"
1996年参加欧亚第八届神经外科会议
1997年《神经外科手术图谱》出版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出版训练教程出版
荣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天坛医院名誉院长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联合举办"王忠诚同志事迹展"
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8年《神经外科学》出版
当选经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
主持全国第四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昆明)
2000年,获中国卫生界的最高奖励“白求恩奖章”
2001年,获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授予的最高荣誉奖章
2008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9年,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人物事迹
实践自己的诺言1925年12月王忠诚出生于山东烟台,因为家庭贫困,高中时曾辍学。他本来是想学工的,后来因经济很困难,要靠自己恐怕非常困难,所以他被几个大学录取时,选择了北平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因为不要钱,不收学费。在这样一个朴素而又无奈的愿望支配下,王忠诚走进了医学学府的门槛。在大学里,王忠诚半工半读,通过自己赚来的钱维持生活。那个时候,他在外边从事家教,冬天还给居民送煤。在许多同学帮助下,王忠诚才在读与不读中坚持读下来。毕业后成为天津总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有了薪水,日子才稍好一点。不多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刚刚学了两年外科的王忠诚踊跃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作为天津医疗队的小组长之一来到鸭绿江边,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军伤员。
“冲啊,冲啊……”很多战士因头部中弹而受了脑外伤,临终前,不少人在昏迷中还高喊着冲锋陷阵的口号。这喊声,在王忠诚的脑海里,至今仍清晰地回响着。那时,很多战士都是脑外伤,但内科、外科、骨科都可以治的王忠诚,却做不了脑外科手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士们死去。他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没有专门的神经外科医生,全中国也没有一家医院有独立的神经外科。王忠诚回忆道:“抗美援朝伤员很多,各种伤员都有,像外科、骨科、泌尿科、胸外科的,我都曾经学过,都有一些办法,但是脑外科我一点不懂,大学时没这个专业,只讲过几堂课,当然讲的是很浅的。所以这个志愿军为我们保家卫国受伤了,但是我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伤员痛苦呻吟甚至死去,觉得很内疚,那时候我就下决心,有那么一天,如果国家能够有神经外科,我也去学神经外科,要把中国的神经外科建立起来。”从此,王忠诚用一生去实践自己的诺言。
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碰巧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当时条件很艰苦,因为没有现成的课本,也没有教材,大家只得到没有主的坟地去挖颅骨以解剖做实验。挖的时候味道很难闻,挖出来那颅骨里面都是蛹,要把它洗干净,煮,漂白,再把骨头一个一个地穿起来做标本。教科书没有,只有从前在学校学的解剖书。在图书馆找了一本英文的解剖学就去读,从头读到尾,背得倒是很熟,费的精力很大,但是不一定适用。不久,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王忠诚随之调到北京。王忠诚治学的一生,充分展示了自控性、自主性、独立性、冲动性、探索性、灵活性和耐久性的创新人格特征。有人说王忠诚是一员福将,干什么成什么。实际上,他成功的动力是对人类疾患痛苦的深深体验。当他选择让人望而生畏的神经外科的时候,是因为他目睹了面对脑病战士当时中国医学的无可奈何。日本一位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不幸患上丘脑胶质瘤但拒绝手术而死去。这种刺激也正是王忠诚问津世界难题――丘脑胶质瘤的原因。
“神医”脑里包含着密如纱网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支配人的醒觉、思维、语言、内脏功能和肢体活动,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中枢神经细胞极为脆弱,缺血缺氧5分钟就告死亡,而且不能再生。在直径不到一毫米的血管上做吻合手术,无异于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每一次手术前,王忠诚总是从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想到病人可能出什么情况、怎样预防或怎么挽救,尽量让手术达到理想的效果。他说,医生很需要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理解,因为探讨神经外科不容易,教科书没有,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一点到懂得多一点,有个摸索过程,难免出差错。王忠诚对自己曾经有过的失误直言不讳,从没有因有医疗风险而放弃诊治,而是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一切为了病人,因此,他得到病人的谅解与拥戴。我国神经外科创业初期,由于不掌握当时国际先进的神经外科诊断技术――“脑血管造影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很难的,因而治疗就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当时的神经外科界有“诊断难死人,手术累死人,疗效气死人”之说。那时,血气方刚的王忠诚认识到,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决心开创我国自己的脑血管造影技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外国资料,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经验。他开始在解剖尸体上练习。时值盛夏,在没有通风设备的室内,窗户也要蒙起来,尸臭催吐、大汗淋漓,全不顾及,终于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使初期的六七个小时确诊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后又经过7年的积累和对照手术分析,王忠诚所著、我国第一部囊括了2500份造影资料的《脑血管造影术》问世,这标志着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进步,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30年。此书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至今仍是一部神经外科的重要学术专著。他是以健康为代价换来突破的。就是因为当年在毫无防护条件下的造影实验研究,他的身体承受了大量射线侵害,至今血液中的白血球数一直在4000个/mm3(正常为7000-9000个/mm3)以下。由于免疫功能受损,他曾六患肺炎、两度胸积水,却始终不悔。几十年来,他研究并总结出脑血管造影术,第一次利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新方法完全切除脑垂体腺瘤,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枕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在国内,他是将手术刀探进人体生命中枢的第一人。他创造了令国内外同行叹服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医学奇迹在他手下诞生见惯了生生死死的王忠诚,对每一个病人的生命看得很重,对自己的生死却看得很淡。“治好一个病人我非常高兴,如果他不好,就老想着他们。”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说过,健康、快乐、财富是人生三宝,王忠诚正是通过他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把这三宝直接或者间接地赠送给了千万个家庭。无影灯下,王忠诚那双曾拯救过许多生命的手,小心翼翼地揭起一块颅骨。刹那间,一团粉白色颤悠悠搏动着的脑体显现在眼前。他端坐在手术台前的圆凳上,透过花镜和放大10倍的外科显微镜,给一位偏瘫患者进行小脑血管吻合术。这是1977年的一个病例。早在1976年,王忠诚从文献上看到美国和瑞士的医生已成功地做了这种高难度手术。他想,如果我们掌握了“吻合术”,就会给许多中国的脑血管病人带来福音。从此,他把这个项目列为攻关的目标,一遍又一遍地吻合着动物的脑血管。
王忠诚不仅医术精湛,医德也有口皆碑。他一次又一次在手术后虚脱病倒,一次又一次拒绝了病人所赠送的礼物,一次又一次到贫困山区为那里的人们诊疗。1995年春天,江苏淮阴市一个叫范勇的18岁男孩被送进天坛医院。病人全身肌肉严重萎缩,1.8米的大个子,体重还不足45公斤。患者脊髓内长了一个巨大肿瘤:粗约2.5厘米,长约22厘米,侵占了9节椎体的空间,把脊髓挤压成了扁片。王忠诚知道,做这个手术难度实在太大了。手术那天,年逾古稀的王忠诚在手术台前整整奋战了10个小时,直到把这个大瘤子干干净净地剥离下来。
这是世界上成功切除的最大的一例脊髓内肿瘤,无论是手术的难度和病人术后结果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病人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3个月后体重就增加到120多斤。有人把这次手术称为惊人的“世纪之作”。2000年6月6日,王忠诚主持的一台罕见的高难度手术,完整地切除了一个直径达6.5厘米的血管母细胞瘤,创造了世界神经外科领域的又一个奇迹。患者周易是个来自云南昆明的小伙子,他的祖父、父亲、伯伯、叔叔都是由于脑瘤在青壮年去世。周易也陷入厄运――一个大脑瘤长在生命中枢旁。他的母亲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给王忠诚写信求救,甚至愿意捐出自己的活器官来换回孩子的生命。周易的脑部CT片寄过来了,王忠诚发现,周易的肿瘤直径达到了6.5厘米,相当于一个孩子的拳头大小,而且长在后脑深处的颅底部分,紧挨着脑干和小脑,因为长时间挤压,脑干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一边是成功率很低的世界性难题,一边是危在旦夕的年轻生命,王忠诚当即和院领导研究决定:通知周易来京手术治疗。手术难度世界罕见――周易做过两次手术,脑组织正常结构被破坏;天坛医院此前曾完成过3例类似手术,但瘤体都比这次小。已经债台高筑的周易的母亲却觉得不能两手空空就去看病,于是拼命地省吃俭用,每天只吃米饭和土豆,希望能筹到去北京看病的钱。从1999年12月到2000年5月,王忠诚不断让科里的医生写信打电话催促周易的母亲尽快带孩子北上。面对王忠诚的真诚,面对孩子不断恶化的病情,面对经济上的困难,周易的母亲肝肠寸断,她最终通过媒体筹到两万块钱来到天坛医院。6月6日,王忠诚主持了13个小时的手术,从死神的手中夺回了周易的生命。这台手术堪称“艺术杰作”,王忠诚镇定自若、挥洒自如。手术成功了!等在手术室外边的母亲声泪俱下:“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一个延续了几代的厄运终止了,一个神经外科的医学奇迹诞生了。现在这位小伙子已经完全恢复健康。
前几年,在英国因车祸陷入昏迷的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北京宣武医院经过诊治而恢复神志,并且能够开口说话。刘海若入院时病情严重,颅内、胸腔创伤明显,身体多处肿胀、淤血,浑身插满各种管子。像她这种头部严重损伤的病人能够恢复到如此程度,在医学史上也不失为一个奇迹。当年,刘海若从英国回到北京入住宣武医院后,是经过王忠诚等医学权威人士的集体会诊,制订了一套特殊的综合治疗方案,精心治疗才得以苏醒、康复的。王忠诚常说:“当医生必须有技术,但首先是要有服务精神,必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每天4000米,为了工作,他要锻炼身体。“给患者做神经外科手术,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而且还得有极好的体力。我要求年轻的神经外科医生都要熟练掌握的技能,我自己就要首先做到。做我们这行没体能不行。”的确,一上手术台,少说也得七八个小时,不吃、不拉、不撒,两条腿钉在那里,连大气都不能出。一条直径仅一毫米的脑血管,要均匀地缝合12针。人命关天,不能有丝毫疏忽。一次,王忠诚给一个重病人做手术,连续20多个小时没动窝儿。手术成功了,病人得救了,而他却瘫在了手术台前,因高烧不退自己也住进了病房,一病就是一个月。
站在学科前沿前些年,王忠诚每周都要做4到8台高难度手术,患重病不能主刀时,则到手术室助阵。近几年由于年事已高,王忠诚渐渐开始离开手术刀。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好、最合适的医生,才能上手术台,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如今他除了仍然坚持每周出一次专家门诊,已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带学生和著书立说方面。王忠诚为了能以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坚持锻炼身体,每天早上在健身器上做曲膝直立和仰卧起坐,一口气能做100个;每天下午4点半后,如果没有手术或会议,那就是王忠诚打乒乓球的时间,天天如此,坚持不懈。1997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各国与会专家举办了一次乒乓球比赛,他和助手伽玛刀主任刘阿力二人合作,夺取了男女混合双打的“世界亚军”。作为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学科带头人,王忠诚的工资不算高,生活很简朴,但是他很满意。
王忠诚凭着这种信念,半个多世纪来不停地求新、进取、发展,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不断地取得新的突破,一次次向另一个“不治之症”进军,使自己所率领的中国国家队站在了世界前沿。这一辈子他带了很多的学生,他亲手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就有70多人。全国上万的神经外科医生中,有近1/3是在王忠诚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教他们医术,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行医原则。王忠诚一再强调,我们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病人,病人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好务。时至今日,王忠诚常对学生讲的就是:“我希望你们拿起手术刀,在世界神经外科状元榜上不断刻上u2018中国u2019两个字。今天你们是我的学生,明天你们会做别人的老师,我盼望你们把手术刀传下去,把神经外科事业推向更高峰。”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每次坐飞机,他都要把腰托的说明书拿给安检人员,因为没人知道,眼前这个名冠中外的专家,是靠这个次次要惊动警报器的腰托来对付因为多年曲身手术留下的职业病――腰椎管狭窄,他甚至带着这个痼疾远赴边远的西部讲学、指导手术。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区,都留下了他讲学和技术指导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天坛医院在全国建立了22个技术协作单位。他一直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科医生培养之路。2004年,在他的领导下,建成了北京神经外科学院,从课程设置到学习周期,从招生方案到培养计划,都是王忠诚精心设计的。
人物影响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脑干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内肿瘤、显微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治疗及神经影像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和重大贡献,创造了五个世界第一。
第一,他是世界上做神经外科手术唯一超过万例的人;
第二,他是世界上做脑血管畸形手术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神经外科专家;
第三,十年前他就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成功施行脑动脉瘤手术超过1000例的神经外科专家之一,他1985年成功切除的直径9cm巨大动脉瘤至今为世界首例;
第四,近十年来,他在脑干上做手术524多例,手术死亡率不足1%,居世界首位;
第五,他在最近几年内完成的脊髓内肿瘤切除手术共290例,无一例死亡,无一例瘫痪,处世界领先地位。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勤俭廉洁,体贴病人,受到患者的高度赞扬和同行的尊敬。
目前中国有7000多名神经外科医生,其中1/3是在他领导下的神经外科培养出来的。他先后带出了35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发表论文278篇,出版专著26部,取得科研成果54项,其中国家级成果9项,部市级23项,局级22项。
王忠诚逝世
9月30日,走过了人生87个春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忠诚,与世长辞。
王忠诚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逾万例开颅手术的医生;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并为此付出健康代价。有人说他是“华佗再世”,有人称他为“万颅之魂”。
1994年,王忠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中国卫生界的最高奖励“白求恩奖章”;2001年,获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授予的最高荣誉奖章;2008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2009年,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