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珍的个人简介
吴廷珍(1787~?),字叔淇,一字叔琦,又字上濡,江苏苏州府吴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辛未科蒋立镛榜进士第三人。人物资料
姓名:吴廷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785年
国籍:中国
朝代:清朝
籍贯:江苏吴县
民族:汉族
身份:翰林
个人简介
吴廷珍(1785年-1813年),字上儒,一字叔琦,清朝翰林,江苏吴县人。
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式辛未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嘉庆十八年(1813年)主云南乡试,因急病乞假,尚不及归返,卒于旅次。
死于安逸,被当地人民所纪念,在一些史书有其资料记载。
生平简介
吴廷珍年幼丧失父亲,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18岁那年,吴廷珍外出教书,随后,梦中遇见神仙对他说:“你的寿数就到20岁,你知道吗?”吴廷珍为之一惊,哭着说:“寿命长短本来是定数,但是,家有老母,无以相报,可怎么办呀!”那个神仙说;“既然你有这个念头,自然应当延长寿命,只是必须努力做善事才行。”吴廷珍惊醒,对梦中神仙所言心领神会。立即制订功过的规范,身体力行。过了六年,正值嘉庆十三年戊辰科乡试,吴廷珍经举荐考试,一下考取了举人。有一天,梦中忽然又到神庙一游。耳旁边似有人说话的声音,对他说:“你得中乡试举人,是身体力行功过规范行为的回报。从今以后,要更加勤奋努力,按规范严于律己,加紧施行。并将功过规范的善本,参考斟酌的采辑,刊刻成册。”到了嘉庆十六年,辛未科,吴廷珍进京考闱,殿试得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嘉庆十八年,出任云南乡试主考官,官至翰林院编修。
好友送诗
《寄蜀州吴廷珍太守》
红旆前驱一舍间,里闾相望俗安闲。
春风城郭千家柳,落日楼台四面山。
南亩劝耕丹诏远,北堂侍膳彩衣斑。
梁园倦客思归久,五马何时命驾还。
吴姓起源
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3、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