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甘沙的个人简介
吴甘沙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第一位“首席工程师”,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你看不到工程师的古板和盛气凌人。他对记者调侃说,“英特尔是我第一家加盟的企业,之前多年我都是个‘跑龙套的’,你看我现在,也只有头顶的灰白头发能够显示工程师的身份。”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培养的第一位“首席工程师”吴甘沙,首次在媒体面前亮相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用吴甘沙自己的话说,“我的名字就与英特尔有缘,英特尔从事的半导体行业中的高纯硅就是从沙子提炼出来的,英特尔的基业发轫于无数沙粒(二氧化硅),而自己甘愿作其中的一粒。”任嵌入式软件实验室总监的吴甘沙凭借在并行编程环境Ct/ArrayBuildingBlocks等技术领域内的突出贡献成功当选英特尔首席工程师。跑龙套跑成首席工程师
在大学期间,吴甘沙是十个拿到英特尔奖学金的幸运儿之一。十多年,他兢兢业业,一心扑到研究上。刚进英特尔时,吴甘沙有些“自卑”,周围全是博士,而自己是硕士,他自己感觉就像是个跑龙套的。但是,这并没有打击他要在英特尔干一番事业的信心。他说,没有任何一刻能够与初入英特尔时内心强大的动力相比,“出人头地――这个简单的愿望支撑着我”。
吴甘沙首先遵守公司规定,上午8点上班,同时遵守上司的作息凌晨3点下班。坚持了一个月之后,吴甘沙病了,后来他学会了平衡和调节。
说起这次经历,吴甘沙告诉CNET科技资讯网,或许现在看来有点儿傻,但是,我始终被那时的自己感动,以那时的干劲鼓舞着自己,永不松懈。
“我之所以对英特尔有那么的热情,是因为受到很多人事迹、经历的激励。比如华人高管虞有澄写的《我看英特尔》,让我了解了英特尔的很多历史、文化;安迪?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让我了解了英特尔的基因;戈登?摩尔和鲍勃?诺伊斯的经历让我对英特尔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史上有了全面认识。后来,这些传奇式的人物都成了我的同事,这让我很自豪、兴奋,动力也更足了。”
吴甘沙还清楚记得在2000年时,现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博士当时在英特尔美国中央研究院,来国内做一个讲座,对他的激励和启发都非常大。
吴甘沙加入英特尔,刚开始是做人机界面,但是他个人感觉强项不在这方面。第二年,吴甘沙迎来了工作上的一次重大机遇:选择转组,进入核心技术团队!在这次转组之后,吴甘沙和他的团队在美国技术团队的支持下,慢慢地创立了自己的项目,进行自主研发。
“这是一个更能够发挥我能力的空间。”吴甘沙说。仅仅过了三年,他就成为了项目经理,“在那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年都能得到提升,英特尔让我坚信,只要做出成绩就会有回报。”回首自己的经历,吴甘沙感受最大的就是,每隔五年,研究方向都会有一次转变。
市场在变动,科技在进步,科研也一样,需要不断的变化。也许正是在不断地尝试和开拓新项目的过程中,吴甘沙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一次选择转组对我以后的发展有很好的导向,我学会了更积极的应变甚至求变,学会不在执着于球在哪里,而更关注球会滚到哪里。”吴甘沙笑道。
也许是因为自己与英特尔的缘分始于大学,吴甘沙在公司与大学的合作项目上投入了很大的热情。除了基本的英特尔研究基金的投入与在大学开设相关的工程课程之外,吴甘沙还邀请了清华、北大等许多名校的教授到公司做访问学者。
吴甘沙说,他本人也曾去北大做过讲座,甚至做过助教。当时他的上司,一位英特尔的首席工程师,在北大开设了一门课,叫做《Java虚拟课程》,整整上了一个学期。“我们想把最先进的技术引入高校教育,让学生也站到科技的前沿。”
当时Java对国内的科研队伍来说,是全新的课题,这门课程填补了这一领域在大学教育中的空白。除了开设课程,吴甘沙和他的团队还与大学合作研究。其中的一个成功案例就是和东北大学的合作。研究内容是,通过汽车上的测试摄像头,分辨出人、物体、交通标识等,有效地给车主以警示和提醒。
除了汽车,吴甘沙带领他的团队对并行计算技术应用于数字医疗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数字医疗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吴甘沙说:“研究的意义,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谈及这些年来,自己在研发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吴甘沙认为英特尔独特的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人对公司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注重成果。”也正是因此,仅2003年一年,吴甘沙就获得了十几项专利。正是这种结果导向的文化,使得老板们也总能非常及时地看到每个员工的付出和业绩,吴甘沙自然也就时常获得老板们及时的鼓励。
如今的吴甘沙身为管理人员,他也常常用各种形式的奖励鼓励员工努力工作,也鼓励员工良性竞争。吴甘沙说,自己绝对不会辜负员工的努力。在和美国的合作项目中,偶尔美国方面偶尔忽略了对员工的嘉奖与鼓励时,他立刻会写邮件要求表扬他杰出的员工们。
人才是企业发展源动力
在接受CNET科技资讯网采访时,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博士介绍道:“在40多年的历史中,英特尔发展壮大的源动力是一直尊重人才、爱护人才。英特尔为了鼓励员工进行科学研究,设立了首席工程师、院士等职位。英特尔对u2018首席工程师u2019的评选执行全球统一标准,竞争非常激烈。要想成为u2018首席工程师u2019,需在业务、技术、战略以及团队管理上都具备出色的能力。u2018首席工程师u2019在英特尔研发体系中仅次于院士和资深首席工程师,拥有很高的地位。”
对于手下这个爱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博士赞不绝口,“英特尔所有的技术研究都服务于产品应用及业务发展,因此u2018业务影响力u2019在评选中是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吴甘沙在多核编程工具开发上攻克了很多技术难关,实现了并行编程工具的创新,并成功地将这些技术从研究院转换到产品部门,最终变成了英特尔的产品。
2009年,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升级为英特尔全球五大研究院之一,专注于嵌入式系统研究,吴甘沙又被任命为嵌入式软件实验室总监,主持嵌入式软件创新工作。方博士在评价吴甘沙时也特别肯定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科研人员所具备的灵活性与适应力,他说道:“工业研究院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风向来调整研究方向。研究员只有具备灵活的适应力后,才能实现自我成长、公司赢利、产业进步三者之间的共赢。”
方博士指出,科技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适应性,才能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吴甘沙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培养的本土第一位首席工程师,在适应性方面就表现得非常出色。在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定位做嵌入式研究以前,甘沙是编程系统实验室的研究经理,主要从事多核处理器上的并行编程研究。现在,他被任命为嵌入式软件实验室总监,主持嵌入式软件创新工作。由于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甘沙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并带领嵌入式软件团队在嵌入式编程技术、英特尔架构互连计算的系统软件以及互连智能设备的新兴软件平台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一直致力于为员工营造一个开放、公平、自由的研究氛围,并通过导师制、创新日、读书会等机制促进人才的培养。“我们一直很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相信未来我们会培养出更多像甘沙这样功底扎实、适应力也很强的科研人才。”方博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