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忠的个人简介
王俊忠,河北邯郸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物理教研室主任。1988年于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于四川师范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0年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年-2007年间,先后在中科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德国Max-Planck微结构物理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或访问研究工作。2007年7月-至今,在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现任全国高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人物经历
本科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4-1988);硕士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1988-1991年);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997-2000年),师从李伯臧研究员。2000-2007年期间,先后在中科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德国Max-Planck微结构物理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储存材料实验室进行博士后或访问研究,从事表面物理和磁学方面的研究。2007年6月回国受聘于西南大学物理学院,加入凝聚态物理团队,耗资250万元建成低温STM实验室,可在超高真空(10-11mbar)、低温(2.5K)、强磁场(8T)等极端条件下研究单量子态或单自旋态的检测。
研究方向
(1)新型量子材料(石墨烯和拓扑绝缘体)
(2)磁性纳米材料,磁性分子薄膜
(3)外延生长半导体薄膜(无机和有机)
(4)表面和界面的原子结构/电子结构
研究设备:
分子束外延生长设备;超高真空、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LT-STM);高/低能电子衍射等先进表面分析设备。
主讲课程
承担本科生《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和研究生《磁学和磁电子学》课程。
主要贡献
在低维物理、磁学、表面和界面方面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Nano Letter 1篇,ACS Nano 1篇,Small 1篇,Applied Physics Letters和Physical Review B 10篇。文章被引用300多次。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1)在有机半导体薄膜中发现了质量密度波的形成和传播,发现这是一种新的应力释放机制。(2)阵列针尖沉积方法,成功地把单分子磁体固定到固体表面。首次在实空间观测到单分子磁体Mn12的分子轨道。(3)研究了并五苯分子的风车团簇,发现了局部手性和组织手性之间一种新的关系。(4)在半导体Si(100)表面制备出一维镓金属原子链,揭示了该原子链的成因和性质,为金属量子线的制备提供了研究基础。
在Physical Review B,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no Letters等著名期刊发表22篇SCI收录论文,影响因子在3.0以上的论文有12篇,论文引用次数达300余次。
科研成果
1. 基于单分子磁体的单自旋态制备和检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2012.01-2014.12),80万元。
2. 半金属表面上分子手性的构筑和识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2012.01-2015.12), 61万元。
3. STM研究有机薄膜台阶失稳的动力学过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2010.01-2012.12), 42万元。
4. BiFeO3多铁性薄膜的制备及其电、磁性质的研究:
教育部“春晖计划”(教外司留[2009]525),2万元。
5. STM研究有机外延薄膜的生长机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10]609),3万元。
6. 磁性隧道结中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留学人员择优资助经费,3万元。
7. 单晶硅衬底上自组织生长磁性纳米结构: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008BB4003),3万元。
8. 半导体表面的低维纳米结构的制备和观测: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SWUB2007022),20万元。
论文
[1] Direct observation of molecular orbitals in single molecule magnets Mn12 on Bi(111),Kai Sun, Kyunghua Park, Jia-Le Xie, Ji-Yong Luo, Hong-Kuan Yuan, Zu-Hong Xiong,,Jun-Zhong Wang* (通讯作者), Qi-Kun Xue,ACS Nano, 7, 6825-6830 (2013) (SCI影响因子12.0)。
[2] Chiral Pinwheel Clusters Lacking Local Point Chirality,Kai Sun, Ting-Na Shao, Jia-Le Xie, Meng Lan, Hong-Kuan Yuan, Zu-Hong Xiong,,Jun-Zhong Wang* (通讯作者), Ying Liu, and Qi-Kun Xue,(SCI影响因子8.3). Small, 8, 2078-2082 (2012)。
[3] STM study of rubrene monolayer on Bi(111): Structural modulation,J. Z. Wang, M. Lan, T. N. Shao, G. Q. Li, Y. Zhang, Z. H. Xiong, J. F. Jia, Q. K. Xue,Phys. Rev. B. 83, 235433 (2011) (SCI影响因子3.7).。
[4] Strain-driven formation of crystalline rubrene films on Bi(001),M. Lan, Z. H. Xiong, G. Q. Li, T. N. Shao, J. Z. Wang*(通讯作者),Phys. Rev. B. 83, 195322 (2011) (SCI影响因子3.7)。
[5] Comparative Studies of Pentacene and Perfluoropentacene Grown on Bi(0001) surface,J. Z. Wang, J. T. Sadowski, Z. H. Xiong, Y. Fujikawa, Q. K. Xue, and T. Sakurai,Nanotechnology, 20, 095704 (2009) (SCI影响因子3.8)。
[6]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Mn nanocluster arrays on Si(111)-7x7 observed with STM,J. Z. Wang, Jin-Feng Jia, Zu-Hong Xiong, and Qi-Kun Xue,Phys. Rev. B 78, 045424 (2008) (SCI影响因子3.7)。
[7] Ordered Ga wires formed on Si(100)-2xn: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udy,J. Z. Wang, J. F. Jia, X. Liu, W. D. Chen and Q. K. Xue,Phys. Rev. B65, 235303 (2002) (SCI影响因子3.7)。
[8]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resonant exchange coupling between two ferromagnets,J. Z. Wang, B. Z. Li and Z. N. Hu,Phys. Rev. B 62, 6570 (2000) (SCI影响因子3.7)。
[9] Interlayer exchange coupling between two ferromagnets with finite thickness,J. Z. Wang and B. Z. Li,Phys. Rev. B 59, 6383 (1999) (SCI影响因子3.7)。
[10] Trigonal Spitting of a S6 state ion,J. Z. Wang, W. L. Yu,and K. Fang,Phys. Rev. B 43, 2575 (1991) (SCI影响因子3.7)。
[11] Spontaneous vacancy array formation on FeSi2 and CoSi2 formed on Si(100)-2 x N,J. Z. Wang, J. F. Jia, H. Liu, J. L. Li, X. Liu and Q. K. Xue,Appl. Phys. Lett. 80, 1990-1992 (2002) (SCI影响因子3.8)。
[12] Artificial nanocluster crystal: Lattice of identical Al clusters,J .F. Jia, J. Z. Wang, X. Liu, Q. K. Xue, Z. Q. Li, Y. Kawazoe and S. B. Zhang,Appl. Phys. Lett. 80, 3186 (2002) (SCI影响因子3.8)。
[13] Quantum growth of magnetic nanoplatelets of Co on Si with high blocking temperature,M. H. Pan, H. Liu, J. Z. Wang, J. F. Jia, Q. K. Xue, J. L. Li, and C. K. Shih,Nano Letters 5, 87 (2005) (SCI影响因子12.1)。